一、總體情況
2016年11月21日至12月20日共抽檢監測7581批次樣品,其中合格7421批次,不合格160批次,樣品不合格率2.11%。
二、監督抽檢結果分析
(一)各類食品監測情況。從樣品檢測的總體情況來看,本月所抽檢的調味品、乳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等食品安全狀況良好,合格率為100%。通過對抽檢數據的分析,我省此次抽檢的食品中,水果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檢出不合格率較高,不合格率分別為23.08%、12.24%、9.82%。(詳見下表)
各類食品監督抽檢情況
序號 | 食品類別1 | 監督抽檢樣品 總量2(批次) | 不合格樣品 數量3(批次) | 不合格率4 | 備注 |
1 | 糧食加工品 | 6 | 0 | 0.00% | ? |
2 |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 294 | 36 | 12.24% | ? |
3 | 調味品 | 107 | 0 | 0.00% | ? |
4 | 肉制品 | 254 | 9 | 3.54% | ? |
5 | 乳制品 | 257 | 0 | 0.00% | ? |
6 | 飲料 | 15 | 2 | 13.33% | ? |
7 | 方便食品 | 0 | 0 | / | ? |
8 | 餅干 | 0 | 0 | / | ? |
9 | 罐頭 | 0 | 0 | / | ? |
10 | 冷凍飲品 | 0 | 0 | / | ? |
11 | 速凍食品 | 1 | 0 | 0.00% | ? |
12 | 薯類和膨化食品 | 20 | 1 | 5.00% | ? |
13 | 糖果制品 | 0 | 0 | / | ? |
14 | 茶葉及相關制品 | 4 | 0 | 0.00% | ? |
15 | 酒類 | 228 | 9 | 3.95% | ? |
16 | 蔬菜制品 | 17 | 2 | 11.76% | ? |
17 | 水果制品 | 78 | 18 | 23.08% | ? |
18 | 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 | 79 | 0 | 0.00% | ? |
19 | 蛋制品 | 0 | 0 | / | ? |
20 | 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 | 0 | 0 | / | ? |
21 | 食糖 | 0 | 0 | / | ? |
22 | 水產制品 | 0 | 0 | / | ? |
23 | 淀粉及淀粉制品 | 112 | 11 | 9.82% | ? |
24 | 糕點 | 30 | 2 | 6.67% | ? |
25 | 豆制品 | 0 | 0 | / | ? |
26 | 蜂產品 | 2 | 0 | 0.00% | ? |
27 | 保健食品 | 0 | 0 | / | ? |
28 |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 0 | 0 | / | ? |
29 | 嬰幼兒配方食品 | 0 | 0 | / | ? |
30 | 特殊膳食食品 | 0 | 0 | / | ? |
31 | 餐飲食品 | 1676 | 15 | 0.89% | ? |
32 | 食用農產品 | 4399 | 55 | 1.25% | ? |
33 | 食品添加劑 | 2 | 0 | 0.00% | ? |
34 | 其他5(請在備注標注類別) | 0 | 0 | / | ? |
合 計 | 7581 | 160 | 2.11% | ? |
(二)各環節抽檢情況。生產環節共抽檢樣品720批次,其中不合格樣品42批次,不合格率5.83%;流通環節共抽檢樣品4767批次,其中不合格106批次,不合格率2.22%;餐飲環節共抽檢樣品2094批次,其中不合格樣品12批次,不合格率0.57%。
三、抽檢食品主要不合格及問題項目危害分析
(一)2016年12份抽檢食品主要不合格項目(詳見下表)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監測不合格項目分布表
食品品種 | 不合格項 | 問題項 |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 溶劑殘留量(1),過氧化值(12),酸值/酸價(KOH)(15),苯并[a]芘(14) | 硬脂酸(3),芥酸(1),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4),棕櫚酸(2),花生一烯酸(2),亞油酸(5),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22),油酸(6),亞麻酸(8) |
肉制品 | 金黃色葡萄球菌(1),菌落總數(2),苯甲酸(2),山梨酸(4),防腐劑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2),大腸菌群(3) | 鴨源性成分鑒定(2),豬源性成分鑒定(4),羊源性成分鑒定(3),牛源性成分鑒定(1) |
飲料 | 銅綠假單胞菌(2) | ? |
薯類和膨化食品 | 大腸菌群(1) | ? |
酒類 | 甲醇(2),酒精度(6),糖精鈉(2),環己基氨基磺酸鈉(甜蜜素)(1) |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4),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18) |
蔬菜制品 | 二氧化硫(2),防腐劑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1) | ? |
水果制品 | 苯甲酸(3),二氧化硫殘留量(16),菌落總數(3),防腐劑加和系數(1) | ? |
淀粉及淀粉制品 | 鋁的殘留量(以干基計)(10),霉菌(1) | ? |
糕點 | 脫氫乙酸及其鈉鹽(2),納他霉素(2) | ? |
餐飲食品 | 霉菌計數(1),蒂巴因(3),罌粟堿(1),嗎啡(2),鉻(1),可待因(1),總鉻(1) | ? |
食用農產品 | 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3),氯菊酯(1),恩諾沙星(6),毒死蜱(34),腐霉利(6),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7) | ? |
現制現售食品 | 糖精鈉(1),鋁的殘留量(以干基計)(2),苯甲酸及其鈉鹽(以苯甲酸計)(1),二氧化硫(3) | ? |
(二)主要不合格項目危害分析:
1、二氧化硫殘留量:二氧化硫(以及焦亞硫酸鉀、亞硫酸鈉等添加劑)對食品有漂白和防腐作用,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劑和防腐劑,使用后均可能二氧化硫的殘留。除GB2760規定使用的范圍和限量外,均無超范圍和超量使用該食品添加劑。可能在食品的加工過程中,超范圍或超限量使用亞硫酸鹽等漂白劑,以達到漂白和防腐的作用,從而導致產品中二氧化硫殘留超標。不合規定使用二氧化硫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經口攝入二氧化硫的主要毒性表現為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此外,也會影響鈣吸收,造成機體鈣丟失。
2、酸值/酸價(KOH):是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的品質指標。指中和1克脂肪中的游離脂肪酸所需的氫氧化鉀的毫克數。食用油中的油脂在空氣中會被氧氣氧化,產生油脂酸敗。油脂在儲存運輸過程中,如果密封不嚴、接觸空氣、光線照射、以及微生物及酶等作用,會導致酸價升高超過衛生標準,嚴重時會有哈喇味。在一般情況下,酸價略有升高不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損害。但如發生嚴重的變質哈喇時,所產生的醛、酮、酸會破壞脂溶性維生素,導致腸胃不適、腹瀉并損害肝臟。
3、苯并[a]芘:苯并芘又名3,4-苯并芘,是一類對人或動物有強致癌作用的食品污染物。食物中的苯并芘主要來自有機物的燃燒,如煤、汽油、木材等燃燒后可產生大量的苯并芘,經大氣污染地面和食物;其次高溫燒烤、熏制食品也能產生苯并芘并污染食品;另外包裝材料用的石蠟,涂料用的瀝青中也含有苯并芘,在接觸食品時污染食品。苯并芘對消費者健康造成的主要危害就是對人的強致癌作用。它可誘發人類的食管癌、胃癌,如經空氣吸入還可誘發肺癌。
四、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防腐劑(苯甲酸)、增色劑(檸檬黃)、甜味劑(甜蜜素)為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檢驗結果顯示超過國家標準限量要求,主要是生產經營者對法規、標準認知度不夠或者存在主觀故意,為延長保質期或提升產品感官品相口感,違反規定濫用食品添加劑。
(二)農藥殘留、獸藥殘留超過標準限量。農藥殘留是農藥使用后一個時期內沒有被分解而殘留于水果、蔬菜等食用農產品中,進入糧食、蔬菜、水果、魚、蝦、肉、蛋、奶中,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的健康。養殖環節用藥不當是產生獸藥殘留的最主要原因。長期食用獸藥殘留超標的食品后,當體內蓄積的藥物濃度達到一定量時會對人體產生多種急慢性中毒。
日期:2017-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