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對蝦產業新形勢 | 第十四屆對蝦產業發展大會主論壇嘉賓齊聚,共享產業智慧與成果盛宴

   2025-07-17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微信號262
核心提示:7月13日,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和中國—東盟海水養殖技術“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十四屆對蝦產業發展大會在廣州拉開帷幕。……(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7月13日,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和中國—東盟海水養殖技術“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十四屆對蝦產業發展大會在廣州拉開帷幕。本屆大會以“聚勢賦能 鏈動全球產業協同發展”為主題,致力于打造國際產業交流合作的專業性平臺。會議設置“對蝦產業新形勢”主論壇,行業權威專家深入剖析了當前全球對蝦生產、貿易和市場變化,面臨的發展困境與挑戰,分享了產業鏈最新增值轉型的方案與實踐路徑,為對蝦產業接下來的布局優化與結構升級提供了兼具前瞻性與實操性的新思路。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作《中國對蝦發展形勢》主旨報告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就“中國對蝦發展形勢”進行了深度解讀,全面呈現了中國對蝦在進出口貿易、養殖、市場等多方面的現狀與趨勢。他分析到,在水產品進出口貿易方面,2024年中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均有所突破,進口總量達到1110萬噸,對蝦貿易量、額仍居首位。近年來,在對蝦養殖方面,養殖面積與產量變化特點鮮明。北方山東東營、濱州等地養殖面積曾大幅增加,近年增長趨緩;南方因養殖面積約束,轉向精養模式,小棚養殖和陸基工廠化養殖成為產量增長主方向。但近幾年,對蝦市場價格低迷,小棚養蝦面積在增長幾年后趨于穩定,陸基工廠化養殖也未增加,特別是出于效益考量,許多地方改養斑節對蝦代替南美白對蝦,低產但效益可觀,導致2024年中國對蝦總產量下降。從品種看,南美白對蝦雖仍是主力,但養殖面積和產量雙降,中國對蝦養殖穩定,日本對蝦、斑節對蝦產量則有所增長。崔和會長根據2024年對蝦飼料銷量估算,2024年我國對蝦養殖產量超166萬噸,較2022年183萬多噸的高峰下滑。市場消費環節,餐飲消費對蝦數量減少,家庭消費數量增加。在全球對蝦市場格局中,進口國集中在中國、美國和歐盟,市場份額超75%,加上日本約占80%,未來幾年這一格局不會有大變化。然而,當前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對蝦進口市場,消費不景氣,多數水產市場價格低位徘徊,不利于全球對蝦生產與市場的擴張。此外,美國發起的對等關稅,尤其是對中國的單獨稅率,也將深刻影響全球對蝦市場格局。他認為,面對這些挑戰,中國對蝦產業需積極調整策略,通過改變養殖品種、規格,提高存活率、減少病害發生等措施,適應市場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東盟海水養殖技術“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主任何建國作《對蝦產業技術突破與升級》主旨報告
 
  中國—東盟海水養殖技術“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主任何建國就對蝦產業技術突破與升級等內容進行了分享。他提到,中國作為對蝦養殖大國,養殖品種豐富多樣,涵蓋凡納濱對蝦、虎蝦、中國明對蝦、日本對蝦等。2024年,對蝦產量約244萬噸。在品種培育上,已成功育出15個凡納濱對蝦新品種,涵蓋快速生長、耐環境脅迫、抗病性強等不同特性,2024年我國SPF對蝦苗種產量達2500億尾。技術研究方面,分子設計育種技術也有關鍵進展,構建了資源親緣關系信息庫,發現IRF基因SSR標記可調節基因表達活性。疾病防控方面,中國研發了自動核酸檢測設備,用于現場快速檢測病原體。同時,重點分享了我國不同養殖模式的生產特點、優勢、適用性等,為國外業界創新養殖模式提供了多樣性場景化參考方案。
 
  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曹煜成作《我國對蝦主要養殖模式與綠色高效生產實踐》主旨報告
 
  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曹煜成聚焦我國對蝦主要養殖模式與綠色高效生產實踐主題。他介紹,我國作為對蝦養殖與消費大國,養殖模式豐富多樣化,區域性產業集群明顯,華南與華東地區養殖產量高,精養模式效益良好,成為鄉村經濟發展有力支撐。然而,行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經濟層面,對蝦市場價格低迷、國際競爭激烈,養殖戶增收訴求迫切;監管方面,要保障優質產品供給、把控質量安全,推進養殖尾水治理;技術方面,環境容量標準缺失、裝備與智慧化技術亟待提升。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多種創新技術與模式應運而生,曹首席分享了綠色養殖模式實踐成果與經濟效益,他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全產業創新集成,推動對蝦高效養殖計劃,開展負責任、綠色養殖,促進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孔杰作《凡納濱對蝦種業產業化突破與實踐》主旨報告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孔杰分享了“凡納濱對蝦種業產業化突破與實踐”的相關情況。他介紹,凡納濱對蝦是全球擴張最快的養殖物種,美國在1984年開始支持“聯邦海產對蝦養殖計劃”,建立SPF核心群體,SPF和家系選擇育種成為產業發展的兩大關鍵事件。我國在家系育種產業化應用上,完善了規模化家系選育技術,目前海大育種規模超2000個家系,已連續選育16代以上,建立了完善的家系系譜數據庫。同時我國分子育種方面成果豐碩,查清了抗病遺傳標記與基因,發現多個與抗弧菌性狀顯著相關的連鎖群區域,解析了生長與抗病相關關系的關鍵分子與決定機制,建立了高通量基因分型技術,培育出分子育種代表性新品種“中興2號”,南美白對蝦育種進入分子設計育種時代。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漁業官員謝琳·安東尼薩米作《全球對蝦貿易格局》主旨報告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漁業官員謝琳·安東尼薩米就全球對蝦市場與消費趨勢等主題和與會者分享,她指出,全球水產品生產與貿易格局正發生顯著變化,水產品價值不斷提高,越來越多水產品用于食用消費。生產端,全球水產品總產量從1970年的6550萬噸飆升至2022年的1.85億噸,養殖產量已超越野生捕撈,占比近70%,其中南美白對蝦主導養殖市場。生產重心持續向亞洲轉移。貿易端,2024年厄瓜多爾、印度、越南、印尼和中國占據全球前五大出口國地位。值得關注的是,消費端呈現分化特征,2024年美國市場半加工冷凍蝦占比48%,精深加工品進口量同比增長26%。同時,中國精深加工品出口也呈增長態勢。日本市場加工蝦進口量提升30%,主要來自越南、泰國。東南亞市場則因餐飲業復蘇,帶動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消費量上升。她認為,生產國正在成為更加強大的市場,未來亞洲將持續引領產量增長,加工增值產品與替代市場開發將成為競爭焦點。
 
  為多維度、分層次分享產業發展形勢和前沿信息,大會設置了全球對蝦供需形勢、技術賦能與創新實踐、飼料營養與健康、加工與消費4個專題報告環節,以及對蝦消費形勢變化與增量空間主題對話等眾多內容。
 
  對蝦產業發展大會自2009年首創至今已成功舉辦十四屆,始終以促進全球對蝦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為宗旨。集合中外權威專家資源,凝聚行業智慧,以全球化視角解析種業創新、綠色養殖、國際貿易、加工與流通等全產業鏈關鍵環節,幫助行業企業把準機遇動向、研判發展趨勢、強化產業發展韌性、推動全球資源高效對接與優化配置,持續賦能行業主體。大會十多年來與產業攜手攻克難題,科學引導產業轉型升級,得到全球業界的廣泛認可。



日期:2025-07-17
 
地區: 廣東 廣州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