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2025新食力大會暨第七屆中式菜肴工業化加工技術論壇成功舉辦

   2025-07-22 食品伙伴網929
核心提示:2025年7月15日-17日,由食品伙伴網主辦的2025新“食”力大會暨第九屆肉研會&第七屆菜肴會&第六屆水產大會,在各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在河南鄭州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為期兩天半,以“行業攜手,創新發展”為主題,日程設置了主題報告、行業研究報告及供應商手冊發布、品牌頒獎、明星產品展示、圓桌論壇、參觀交流等環節,來自全國各地近600位代表參加了盛會。……(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2025年7月15日-17日,由食品伙伴網主辦的2025新“食”力大會暨第九屆肉研會&第七屆菜肴會&第六屆水產大會,在各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在河南鄭州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為期兩天半,以“行業攜手,創新發展”為主題,日程設置了主題報告、行業研究報告及供應商手冊發布、品牌頒獎、明星產品展示、圓桌論壇、參觀交流等環節,來自全國各地近600位代表參加了盛會。

  頒獎儀式
 
  “食力優選品牌”由食品伙伴網深入產業調研綜合推出。在食品行業的賽道上,食力優選以卓越品質與創新精神,樹立了行業標桿。從源頭把控到匠心加工,從技術創新到市場引領,食力優選始終以“安全、健康、美味”為核心,為消費者提供值得信賴的食品選擇。
 
  預制食材類“食”力優選品牌獎獲獎名單(排名不分先后):四川王家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灤平華都食品有限公司、圣農食品有限公司、浙江耕盛堂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豐廚(天津)投資有限公司、優食谷食品有限公司、東莞市恒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親熱實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鄭州干味央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菜肴會主題報告(7月16日上午)
 
  7月16日,新“食”力大會菜肴會分論壇通過主題演講、圓桌論壇、對話交流等形式,深入探討中式菜肴工業化進程中的品牌建設、研發創新、生產技術、質量控制、品質提升等話題。
 
  中國農科院首席科學家張春暉研究員為菜肴會分論壇做先導發言。他提到,近兩年,預制菜產業迅速崛起,市場規模達數千億元,預計未來將持續擴大。預制菜“兩減一增”定義將預制菜與普通食品進行了明晰的邊界劃分,有助于防范“預制菜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帶來的諸多問題,扭轉預制菜“穿小鞋背大鍋”不理性、不客觀的輿論壓力。行業多維度創新引領風潮,品質化、健康化成趨勢。政策支持推動發展,但面臨食品安全等問題,需加強監管和制定標準。
 
  十五五規劃下,
 
  重新梳理預制菜產業戰略價值及品牌突破路徑
 
  鐵丁 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專家 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
 
  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專家鐵丁為論壇帶來題為《十五五規劃下,重新梳理預制菜產業戰略價值及品牌突破路徑》內容主要圍繞預制菜產業的政策環境、技術發展、區域案例和市場策略四個方面。圍繞國家層面對預制菜行業的政策支持,特別是食品安全監管、產業園區規劃和消費促進措施,聚焦市場策略和技術創新,包括消費者細分、產品研發方向、電商渠道布局,以及細胞級鎖鮮等關鍵技術。強調三個核心觀點:政策與技術雙輪驅動、區域化發展特色和全產業鏈建設必要性。


  預制菜精準營養設計:
 
  從人群細分到功能定制化創新
 
  王恒鵬 揚州大學 揚州大學旅游烹飪學院 講師 :
 
  揚州大學王恒鵬老師的報告《預制菜精準營養設計:從人群細分到功能定制化創新》認為,膳食營養驅動的菜肴工業化是實現全民健康飲食轉型的關鍵路徑。報告基于膳食營養的基礎研究,以揚州獅子頭、揚州老鵝和牛肉丸等菜品為例,匯報了如何將基礎研究成果應用于高品質菜肴的工業化產品開發的實踐探索與思考,為從基礎科研到康養餐桌的產業化路徑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意義。
 
  液氮超低溫鎖鮮技術:
 
  從實驗室到萬億級市場的產業化實踐
 
  蘆昆鵬 林德(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食品冷凍冷藏專家:
 
  在題為《液氮超低溫鎖鮮技術:從實驗室到萬億級市場的產業化實踐》的報告中,林德(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食品冷凍冷藏專家蘆昆鵬向大家講解了超低溫氣體保鮮技術,這是一種利用液氮的超低溫特性(液氮-196℃),輔以高效的氣體速凍設備,對產品進行極速冷凍的技術,有利于保證食材/料理的口味、口感、 外觀和營養提升投資效率與生產效率。報告中他通過實際案例為大家介紹了氣體在食品中的應用技術以及CRYOLINE? RC 麻凍/結殼,表面速凍機、LINDE NITROBOOST 效能提升系統等產品的優勢與應用。
 
  中式肉類菜肴數字化加工共性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
 
  魏文松 副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中國農科院魏文松副研究員為論壇帶來題為《中式肉類菜肴數字化加工共性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的報告,發言圍繞中式肉類菜肴數字化加工,聚焦產業痛點,從分割分切到菜肴炒制裝備,展現團隊研發成果。剖析肉類加工業智能化低、裝備依賴進口等瓶頸,憑借多模態感知、深度學習等技術,突破肉品分切精度與效率難題,研發系列裝備;針對中式菜肴工業化難點,構建火候理論,開發連續炒制裝備。借新“食”力大會契機,分享成果、展望合作,推動肉類菜肴加工產業數字化、工業化升級。
 
  聚焦差異化創新,從產品到品牌升級
 
  李鵬 四川王家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四川王家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鵬以王家渡品牌為例,深度解讀《聚焦差異化創新,從產品到品牌升級》。王家渡自2008年成立以來致力于中餐標準化的研究與實踐。用食品科技賦能,解決中餐標準化、工業化的技術瓶頸,擁有數十項專利技術。通過研發創新,探索中餐菜肴的工業化和產業化發展的路徑,通過產品差異化創新和產線升級,實現從產品創新到品牌化升級,致力于成為優質餐桌食品專家。
 
  圓桌論壇
 
  標準博弈·技術突圍·全球出海:
 
  中國預制菜的生存破局之道
 
  圓桌論壇以“標準博弈·技術突圍·全球出海:中國預制菜的生存破局之道”為主題,圍繞預制菜品牌建設、創新工藝、標準發展、全產業鏈食品安全管理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圓桌論壇由中國農科院首席科學家張春暉研究員主持,長沙理工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王建輝教授、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專家鐵丁、新希望集團資深專家亞本勤、鄭州千味央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菜品研發總監萬耀均出席并分享見解。
 
  在預制菜品牌建設方面,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專家鐵丁認為,建設區域品牌不但不是企業的負擔,反而蘊含著巨大的機會,抓住這個機會就有可能在新一輪的實體變革中占得先機。國際市場中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相對成熟,品牌需要走出去,抓住食品企業變革帶來的機遇。
 
  談及預制菜定義與標準的建設,鄭州千味央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菜品研發總監萬耀均表示,并不是所有食材都適合預制。他認為,預制菜目前急需解決的痛點還是味道與復原率,強調通過:“主廚領航,智造未來:解鎖食品工業的味覺革命”。
 
  在利用新型生物保鮮技術提升預制菜品質以及新興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探討中,長沙理工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王建輝教授以剁椒為例,結合過往大量研究,探索出優勢風味菌與剁椒醬特征風味成分間的密切聯系及其促發酵機理,助力企業節本增效。他表示,在生物保鮮的實際應用中會根據不同產品、不同工作環境與場景進行具體調整與配置。
 
  新希望集團資深專家亞本勤對預制菜生產過程中防腐劑的替代提出關鍵見解。她表示,由于成本、應用條件的限制,不同的防腐、保鮮、包裝形式都在不斷發展之中。氣調包裝等新型包裝方式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從龍頭企業到中小型企業逐漸推進,需要一段過渡期,預制菜產業的不斷完善需要全產業鏈聯合推動。此外,在談及出海成功的核心指標時,亞總認為預制菜出海對于中華料理來說是重要方向,而合規是決定出海成功與否的基礎。
 
  主題報告(7月16日下午)
 
  預制湘菜產業傳承創新與特色食材盤點
 
  王建輝 教授 長沙理工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 院長:
 
  湖湘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且湘菜包容性強、適用性廣,隨著湘菜連鎖化進程的加速,湘菜工業化需求激增。湖南作為農業、食品工業大省和餐飲大省,在預制菜產業的發展上有著先天優勢。湖湘特色食材資源豐富,在傳統醬鹵系列、壇子菜系列基礎上,三湘四水的地方菜、名人菜和特色菜眾多,加之,湖南剁椒、瀏陽豆豉等傳統湘式調味品繁多,且湘菜產業化標準體系構建完成。王建輝教授的報告以《預制湘菜產業傳承創新與特色食材盤點》為題,從典型預制湘菜如剁椒魚頭的挖掘、陳壇剁椒風味及魚頭保鮮加工研究、特色預制湘菜研發等方面進行匯報,解析拳頭產品研發路徑與關鍵控制點,并提出針對性建議,助力預制菜產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湛江特色預制菜菜品開發及超高壓處理
 
  對其品質的影響研究
 
  馬景球 講師 嶺南師范學院烹飪與營養教育系 主任:
 
  嶺南師范學院馬景球老師以《湛江特色預制菜菜品開發及超高壓處理對其品質的影響研究》為題做主題報告。湛江地處祖國大陸最南端,有豐富的農產品和海產品資源,嶺南師范學院建有預制菜研發團隊,開發了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預制菜產品。已開發出預制菜產品:百花釀冬菇、百鳥歸巢、湛江一品雞煲等。超高壓技術滿足了人們對食品營養、原汁原味、更長保質期、天然等需求,被譽為“食品工業的一場革命”,報告以蝦滑預制菜、馬鮫魚丸等為例,研究超高壓技術對產品品質的影響。
 
  餐企背后的“產品研發專家”
 
  —千味央廚的選品邏輯與關鍵發展路徑
 
  萬耀均 鄭州千味央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菜品研發總監:
 
  千味央廚菜品研發總監萬耀均帶來的報告題為《餐企背后的“產品研發專家”—千味央廚的選品邏輯與關鍵發展路徑》。他認為,傳統與工業化應該相互成就,廚師不是生產者,而是技藝的“守護者”與“傳播者”。由資深主廚主導產品研發,聚焦需復雜技藝的經典菜;工藝研發分層技術結構,將廚師經驗轉化為可量化的工藝參數產品矩陣。他在報告中介紹,千味央廚已服務超百家頭部餐企,千味央廚經典產品案例及應用等。
 
  鮮味料的開發及其增鮮減鹽應用
 
  張文濤 副教授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
 
  北京工商大學張文濤副教授在《鮮味料的開發及其增鮮減鹽應用》報告中提到,鮮味料作為核心風味增強劑,逐漸成為預制菜感官品質提升和健康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鮮味料的開發旨在協調食品風味,賦予產品具有層次感、飽滿感和持久度的鮮味體驗,同時為預制菜、肉制品等食品減鹽需求提供技術支持。未來研究需深入挖掘新型高效鮮味成分和復配增效機制,提高其在復雜食品體系及烹飪過程中的呈味穩定性,從而賦能相關產品降本增效,為實現精準、健康、美味的食品減鹽策略提供更堅實的理論依據與解決方案。
 
  新技術·新產品·新思路:
 
  解鎖食品配料清潔與品質平衡密碼
 
  余小領 河南農業大學 教授:
 
  河南農業大學余小領教授帶來的報告題目是《新技術·新產品·新思路:解鎖食品配料清潔與品質平衡密碼》。她發現隨著清潔標簽食品的概念近幾年的迅猛發展;在消費者、自媒體和企業的大力推動下,清潔標簽食品發展日新月異,種類越來越多,標識五花八門;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類似“假清潔”等雜音。報告從清潔標簽發生發展、不同人群認知及如何從新技術、新產品、新思路等方面入手,促進實現清潔標簽食品的真清潔與產品品質的平衡;重點闡述相關的新技術和新配料產品及其具體應用實例。
 
  全產業鏈的食品安全管理
 
  亞本勤 新希望集團 資深專家:
 
  新希望集團資深專家亞本勤以《全產業鏈的食品安全管理》為題,介紹全產業鏈的信息化系統及追溯系統的實施情況,通過信息化與產業的相融合,實現了從飼料、養殖、產品到客戶端的全程正向可追蹤;同時以批次為依據,實現了從終端到源頭的逆向可溯源。公司為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建立食品安全風險動態防控機制、增加各板塊的“季稽核”。每年集團組織對各板塊的食安管理進行成熟度評估,確保風險可控。她介紹道,食安文化是影響貫穿整個組織的在食品安全方面思想上和行為上的共同價值觀、看法和行為規則。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新希望集團提出并落實“三讓步、三不放過”原則,保障食品安全。
 
  工業化菜肴異味矯正技術與應用
 
  楊平 助理研究員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中國農科院楊平助理研究員的報告主題為《工業化菜肴異味矯正技術與應用》,風味是食品的靈魂,工業化菜肴加工/復熱過程中異味的生成是降低消費者可接受度的關鍵因素,因此亟需開展工業化菜肴異味生成理論研究,開發異味矯正技術,推動工業化菜肴產業高質量發展。報告以燉制牛肉為模式菜肴,借助分子感官科學、脂質組學等技術探究冷藏復熱燉制牛肉關鍵異味活性物質并解析其形成途徑,解析番茄、八角等原輔料抑制脂肪氧化的作用;以紫蘇葉去腥為研究背景,探究紫蘇葉中關鍵香氣物質與肌原纖維蛋白間的相互作用效應,借助分子動力學揭示紫蘇葉的去腥機制;通過熒光、分子對接等技術明確酵母抽提物去除魚腥類異味的作用機制,基于以上研究開發“食性互作”的異味矯正技術,為中式肉類菜肴的風味保真技術開發提供理論支撐和技術指導。
 
  圓滿閉幕
 
  2025第七屆中式菜肴工業化加工技術論壇于7月16日在鄭州圓滿閉幕,感恩所有參與組織單位和支持單位,所有嘉賓代表對食品伙伴網的信任和支持,我們將不懈努力,未來繼續攜手業內專家和企業,舉辦更多高質量的學習交流活動,為推動我國預制菜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日期:2025-07-22
 
地區: 河南 鄭州市
行業: 漁業水產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