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
大會開幕式
2025年7月15日,由食品伙伴網主辦的2025新“食”力大會,在各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在河南鄭州正式拉開帷幕!7月15日為主論壇,已圓滿結束。7月16日為三大分論壇:第九屆肉研會、第七屆菜肴會、第六屆水產大會
7月16號上午8:30整,在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海洋食品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楊桂清女士的主持下,2025第六屆水產品加工技術研討會,正式開始!
PART.02
頒獎儀式
“食力優選品牌”由食品伙伴網深入產業調研綜合推出。在食品行業的賽道上,食力優選以卓越品質與創新精神,樹立了行業標桿。從源頭把控到匠心加工,從技術創新到市場引領,食力優選始終以“安全、健康、美味”為核心,為消費者提供值得信賴的食品選擇。
水產品類“食”力優選品牌獎獲獎名單(排名不分先后):鮮美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官棧營養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勁仔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海文銘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山東榮信水產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力誠食品有限公司、大洋世家(舟山)優品有限公司、中山市漁大脆鯇食品有限公司、信良記食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丹東元一海產精制品有限公司、江蘇欣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PART.03
水產會主題報告(7月16日上午)
7月16日上午的會議在大連海洋大學趙前程教授和楊桂清副秘書長主持下進行,日程主要包括五場主題報告和圓桌論壇環節!
我國淡水水產品加工現狀及發展趨勢
涂宗財 教授 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 原黨委常委、副校長 江西師范大學國家淡水魚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 主任:
我國是淡水水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2023年,全國淡水產品產量3530.85萬噸。淡水產品在保障國民健康、促進民生就業以及生態保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淡水產品加工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存在一定問題。
報告從我國淡水水產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我國淡水產品加工現狀、我國淡水產品加工問題與對策、我國淡水產品加工產業發展趨勢、我們團隊的工作進展等五個方面分析我國淡水產品加工產業現狀、問題與對策以及發展趨勢,同時介紹了報告人課題組在淡水產品加工方面取得的進展。
風味安全雙驅動:水產如何突破“腥、咸、添加劑” 三大認知壁壘?
尹明雨 老師 上海海洋大學:
食品從業者的共同使命是利用食物資源、開發食品、保障健康。水產品是一種公認的優質食物資源,其資源保證、品種繁多、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生物利用度高,但品質容易劣變、乃至腐敗,為此水產品加工的核心攻關任務是保全質量、控制變質。食品市場需求已經從數量供給到品質滿足的歷史新階段,水產加工品研發與生產必須正視與滿足人們對美好飲食生活向往的時代需求,十分有必要轉變觀念思路,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切實以健康美味引領的市場需求為導向,共同探討一個關乎水產品加工業未來發展的核心議題——如何突破消費者對水產品“腥味重、鹽分高、添加劑多”的三大認知壁壘,以風味與安全雙驅動重塑市場信心。
羅非魚烤制過程中品質形成機制解析與即熱產品開發
陳勝軍 研究員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食品工程與質量安全研究室 主任 農業農村部水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 主任:
以羅非魚為原料,開展了羅非魚烤制過程中品質形成機制解析研究及即熱產品開發。采用感官評價、GC-MS、LC-MS 等技術系統研究了不同烤制溫度、時間和用油量下烤羅非魚的感官評分以及多環芳烴、雜環胺等有害物質含量的變化規律,優化了烤制工藝條件。采用現代儀器分析、揮發性氣味組學等技術系統研究了羅非魚在烤制過程中的物理化學特性和揮發性風味物質的變化規律。采用非靶向代謝組學技術系統研究了羅非魚烤制過程中代謝物的變化規律。經過烤制后大部分類脂類代謝物、短肽和核苷酸等代謝物的含量顯著增加,部分不飽和脂肪酸和氨基酸顯著下降,這些代謝物的變化對烤羅非魚感官品質形成發揮重要作用。研究確定了麻辣、檸檬百香果和泡菜等三種口味烤羅非魚的配料及用量。系統研究了真空包裝烤羅非魚在 25℃、4℃和-18℃貯藏條件下的品質變化。研究結果為開發標準化、方便化、安全化、營養化的即熱烤魚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水產品加工副產物源功效因子與中老年精準營養健康產品開發
侯虎 教授 中國海洋大學食品與科學學院:
分析當前大宗副產物、水產品加工副產物的綜合利用方式,探討其利用率低、附加值不足的瓶頸問題。重點介紹副產物中膠原蛋白等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技術與功能驗證,揭示其在抗氧化、抗炎、關節健康等領域的應用潛力。結合人口老齡化趨勢,解析中老年群體對蛋白質/多肽的鈣強化、骨密度、關節養護等功能的迫切需求,基于上述需求與副產物功效,提出針對中老年人的功能性食品開發策略,并分享實際案例與產業化前景。
淡水魚熱加工特性及品質提升
姜啟興 教授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
食品熱殺菌技術作為目前最經典且應用廣泛的殺菌技術,雖能有效殺滅微生物,但高溫處理易對食品的營養成分、質感、色澤、風味等品質造成影響,從而降低消費者的食用體驗。不過研究表明,可通過加工技術調控減輕這種影響,例如調整產品參數以在較低殺菌強度下實現商業無菌,基于相同殺菌強度(F 值)優選殺菌工藝,或依據柵欄技術原理適當降低殺菌強度等。針對淡水魚類產品、即食魚糜類產品殺菌過程中變化動力學及優化,提升產品品質。
PART.04
圓桌論壇
“新國標+關稅雙重壓力下,水產企業的”破局之道“
參與嘉賓分別有:大連海洋大學趙前程教授,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申鉉日院長,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原黨委常委/副校長涂宗財教授、信良記食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趙建明總經理、海文銘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嚴序源營銷總監。5位嘉賓代表對新國標發布后的行業發展、美國關稅動蕩下水產企業未來的市場布局、發展方向等進行了分享探討,從行業專家及企業代表不同角度的分析及見解。
PART.05
主題報告(7月16日下午)
7月16日下午,7場主題報告,分別在中國海洋大學侯虎教授和大連工業大學啟航教授的主持下進行。
深挖海鮮新”質“點,助推消費”品“升級
趙前程 教授 大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為充分發揮我國海珍品的經濟價值,將原料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需針對海珍品加工現狀進行升級優化。海參、貝類等海珍品營養豐富,已成為我國特色優勢支柱產業,產量隨增養殖技術創新穩步提升。但目前存在明顯問題:以傳統加工方法為主,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導致 ”增產不增收“;且加工過程造成營養功效成分流失、品質下降。以刺參、扇貝為例,提出品質提升與增加附加值的技術路徑,為海珍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旨在通過產品升級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擴大消費,助推消費品類升級。
從百年傳承到百姓餐桌,億級爆款單品-佛跳墻的打造之路
嚴序源 福建海文銘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營銷總監 :
從福州佛跳墻的起源及發展歷程,了解福州佛跳墻作為地方特色的非遺美食的故事性和文化屬性,圍繞海文銘佛跳墻的營銷模式和品牌打造,詳細介紹如何建立標準化的佛跳墻生產體系、打造預制菜品牌的過程及要素。從而讓參會代表們了解”從百年傳承到百姓餐桌,億級爆款單品-佛跳墻的打造之路“。
海藻漿液協同超高壓技術調控質構機制研究及在肉制品中應用實踐
啟航 教授 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 副院長:
傳統肉制品質構改良存在健康顧慮與法規限制,提出使用海藻漿液開發出一種綠色、高效、非添加的質構調控新技術。設置多組對照實驗,分別探究不同濃度、不同超高壓處理參數影響,協同優化質構調控。實際生產中,可以顯著提升新型肉制品保水性,使口感更為多汁鮮嫩,內部結構更加穩定,咬感緊實且富有彈性。優化提取設備能效,研究技術適配性,探索新海藻組合,結合新技術精準調控肉制品質構。
水產食品全產業鏈的質量安全管控:行業責任與可持續發展
唐正浩 鮮美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品控總監:
內容涵蓋企業責任與水產食品可持續發展兩方面。企業責任聚焦提供安全、美味、安心的產品,提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的定義,即食品無毒無害、符合營養要求且不危害健康,還列出該法規定的八項食品安全標準,以及廣義上的多種食品安全危害;同時包括企業管理層對食品安全管理的認知與非認知兩方面理解,及國內外水產品安全事件分享。
水產食品可持續發展前景方面,其是全球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柱,我國水產品產量逐年增長;可借鑒日、歐美國家水產食品需求,指導國內發展及海外業務;并介紹了鮮美來公司的主營業務、產品、基地、銷售網絡及下游客戶。
小龍蝦加工產品及其保鮮技術研究進展
陸劍鋒 教授 合肥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水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 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
自供電技術作為智能包裝領域的前沿方向,為解決傳統包裝的能源依賴與功能我國小龍蝦產業鏈較完整,但加工產品推新供給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目前,主要的加工產品分為:速凍制品(速凍蝦仁、蝦尾和整肢蝦)、預制菜品、休閑食品和精深加工品,且以速凍制品為主。同其他水產品相似,蝦類易腐敗變質,不僅導致營養價值喪失,甚至會造成食物中毒。小龍蝦產品流通過程主要采用冷鏈運輸或冷凍貯藏,不宜高溫高壓滅菌處理;巴氏殺菌后的小龍蝦產品雖然品質較高,但常溫下不易保藏,必須結合其它保鮮加工技術才可有效延長貨架期。蝦類食品的保鮮保藏技術主要有:傳統保藏、化學和生物技術、低溫保鮮、加熱處理、氣調保藏、物理殺菌技術等,采用合適的保鮮保藏技術,才能有效延長貨架期。研究表明,復合保鮮技術是常溫開袋即食小龍蝦貨架期品質保障的可行方案!相比復合保鮮劑,輻照殺菌也是一種有效殺菌方法,可用于小龍蝦食品的產業化,考慮到公眾對輻照食品安全性擔憂,建議采用中低劑量(4-6kGy)更合適。
微生物赤道魷魚酸澀味調控及高值化加工研究
袁鵬翔 副教授 浙江海洋大學食品與藥學學院:
通過研究分析赤道魷魚資源的優劣勢,明確了赤道魷魚怪異的酸澀味是影響赤道魷魚資源利用的主要問題。結合團隊現有研究成果,通過綜述赤道魷魚加工生產情況、主要酸澀物質成分、酸澀味物質可能的演變規律及調控機制,分析赤道魷魚關鍵酸澀味脫除技術、高值化加工技術的研究進展及赤道魷魚可能的產品類型。旨為魷魚資源的合理、高效開發,魷魚產業的綠色可循環發展提供思路。
魚蛋白膠的品質提升及其緩釋補充膠原蛋白特性
沙小梅 教授 江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針對膠原蛋白類魚制品加工副產物制備的魚蛋白膠存在品質不佳、膠原蛋白補充效果待提升的問題,”魚蛋白膠的品質提升及其緩釋補充膠原蛋白特性“擬從研究背景、魚蛋白膠的品質提升、魚蛋白膠緩釋補充膠原蛋白、魚蛋白膠產品的研發四個方面匯報團隊在魚蛋白膠的品質改良和膠原蛋白緩釋補充方面的代表性研究工作,為蛋白膠的高質化制造和常態化補充應用提供依據和參考。
PART.06
圓滿閉幕
2025第六屆水產品加工技術研討會于7月16日在鄭州圓滿閉幕,感恩所有參與組織單位和支持單位,所有嘉賓代表對食品伙伴網的信任和支持,我們將不懈努力,未來繼續攜手業內專家和企業,舉辦更多高質量的學習交流活動,為推動我國水產加工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日期:2025-07-22
大會開幕式
2025年7月15日,由食品伙伴網主辦的2025新“食”力大會,在各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在河南鄭州正式拉開帷幕!7月15日為主論壇,已圓滿結束。7月16日為三大分論壇:第九屆肉研會、第七屆菜肴會、第六屆水產大會
7月16號上午8:30整,在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海洋食品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楊桂清女士的主持下,2025第六屆水產品加工技術研討會,正式開始!
PART.02
頒獎儀式
“食力優選品牌”由食品伙伴網深入產業調研綜合推出。在食品行業的賽道上,食力優選以卓越品質與創新精神,樹立了行業標桿。從源頭把控到匠心加工,從技術創新到市場引領,食力優選始終以“安全、健康、美味”為核心,為消費者提供值得信賴的食品選擇。
水產品類“食”力優選品牌獎獲獎名單(排名不分先后):鮮美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官棧營養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勁仔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海文銘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山東榮信水產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力誠食品有限公司、大洋世家(舟山)優品有限公司、中山市漁大脆鯇食品有限公司、信良記食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丹東元一海產精制品有限公司、江蘇欣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PART.03
水產會主題報告(7月16日上午)
7月16日上午的會議在大連海洋大學趙前程教授和楊桂清副秘書長主持下進行,日程主要包括五場主題報告和圓桌論壇環節!
我國淡水水產品加工現狀及發展趨勢
涂宗財 教授 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 原黨委常委、副校長 江西師范大學國家淡水魚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 主任:
我國是淡水水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2023年,全國淡水產品產量3530.85萬噸。淡水產品在保障國民健康、促進民生就業以及生態保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淡水產品加工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存在一定問題。
報告從我國淡水水產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我國淡水產品加工現狀、我國淡水產品加工問題與對策、我國淡水產品加工產業發展趨勢、我們團隊的工作進展等五個方面分析我國淡水產品加工產業現狀、問題與對策以及發展趨勢,同時介紹了報告人課題組在淡水產品加工方面取得的進展。
風味安全雙驅動:水產如何突破“腥、咸、添加劑” 三大認知壁壘?
尹明雨 老師 上海海洋大學:
食品從業者的共同使命是利用食物資源、開發食品、保障健康。水產品是一種公認的優質食物資源,其資源保證、品種繁多、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生物利用度高,但品質容易劣變、乃至腐敗,為此水產品加工的核心攻關任務是保全質量、控制變質。食品市場需求已經從數量供給到品質滿足的歷史新階段,水產加工品研發與生產必須正視與滿足人們對美好飲食生活向往的時代需求,十分有必要轉變觀念思路,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切實以健康美味引領的市場需求為導向,共同探討一個關乎水產品加工業未來發展的核心議題——如何突破消費者對水產品“腥味重、鹽分高、添加劑多”的三大認知壁壘,以風味與安全雙驅動重塑市場信心。
羅非魚烤制過程中品質形成機制解析與即熱產品開發
陳勝軍 研究員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食品工程與質量安全研究室 主任 農業農村部水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 主任:
以羅非魚為原料,開展了羅非魚烤制過程中品質形成機制解析研究及即熱產品開發。采用感官評價、GC-MS、LC-MS 等技術系統研究了不同烤制溫度、時間和用油量下烤羅非魚的感官評分以及多環芳烴、雜環胺等有害物質含量的變化規律,優化了烤制工藝條件。采用現代儀器分析、揮發性氣味組學等技術系統研究了羅非魚在烤制過程中的物理化學特性和揮發性風味物質的變化規律。采用非靶向代謝組學技術系統研究了羅非魚烤制過程中代謝物的變化規律。經過烤制后大部分類脂類代謝物、短肽和核苷酸等代謝物的含量顯著增加,部分不飽和脂肪酸和氨基酸顯著下降,這些代謝物的變化對烤羅非魚感官品質形成發揮重要作用。研究確定了麻辣、檸檬百香果和泡菜等三種口味烤羅非魚的配料及用量。系統研究了真空包裝烤羅非魚在 25℃、4℃和-18℃貯藏條件下的品質變化。研究結果為開發標準化、方便化、安全化、營養化的即熱烤魚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水產品加工副產物源功效因子與中老年精準營養健康產品開發
侯虎 教授 中國海洋大學食品與科學學院:
分析當前大宗副產物、水產品加工副產物的綜合利用方式,探討其利用率低、附加值不足的瓶頸問題。重點介紹副產物中膠原蛋白等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技術與功能驗證,揭示其在抗氧化、抗炎、關節健康等領域的應用潛力。結合人口老齡化趨勢,解析中老年群體對蛋白質/多肽的鈣強化、骨密度、關節養護等功能的迫切需求,基于上述需求與副產物功效,提出針對中老年人的功能性食品開發策略,并分享實際案例與產業化前景。
淡水魚熱加工特性及品質提升
姜啟興 教授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
食品熱殺菌技術作為目前最經典且應用廣泛的殺菌技術,雖能有效殺滅微生物,但高溫處理易對食品的營養成分、質感、色澤、風味等品質造成影響,從而降低消費者的食用體驗。不過研究表明,可通過加工技術調控減輕這種影響,例如調整產品參數以在較低殺菌強度下實現商業無菌,基于相同殺菌強度(F 值)優選殺菌工藝,或依據柵欄技術原理適當降低殺菌強度等。針對淡水魚類產品、即食魚糜類產品殺菌過程中變化動力學及優化,提升產品品質。
PART.04
圓桌論壇
“新國標+關稅雙重壓力下,水產企業的”破局之道“
參與嘉賓分別有:大連海洋大學趙前程教授,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申鉉日院長,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原黨委常委/副校長涂宗財教授、信良記食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趙建明總經理、海文銘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嚴序源營銷總監。5位嘉賓代表對新國標發布后的行業發展、美國關稅動蕩下水產企業未來的市場布局、發展方向等進行了分享探討,從行業專家及企業代表不同角度的分析及見解。
PART.05
主題報告(7月16日下午)
7月16日下午,7場主題報告,分別在中國海洋大學侯虎教授和大連工業大學啟航教授的主持下進行。
深挖海鮮新”質“點,助推消費”品“升級
趙前程 教授 大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為充分發揮我國海珍品的經濟價值,將原料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需針對海珍品加工現狀進行升級優化。海參、貝類等海珍品營養豐富,已成為我國特色優勢支柱產業,產量隨增養殖技術創新穩步提升。但目前存在明顯問題:以傳統加工方法為主,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導致 ”增產不增收“;且加工過程造成營養功效成分流失、品質下降。以刺參、扇貝為例,提出品質提升與增加附加值的技術路徑,為海珍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旨在通過產品升級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擴大消費,助推消費品類升級。
從百年傳承到百姓餐桌,億級爆款單品-佛跳墻的打造之路
嚴序源 福建海文銘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營銷總監 :
從福州佛跳墻的起源及發展歷程,了解福州佛跳墻作為地方特色的非遺美食的故事性和文化屬性,圍繞海文銘佛跳墻的營銷模式和品牌打造,詳細介紹如何建立標準化的佛跳墻生產體系、打造預制菜品牌的過程及要素。從而讓參會代表們了解”從百年傳承到百姓餐桌,億級爆款單品-佛跳墻的打造之路“。
海藻漿液協同超高壓技術調控質構機制研究及在肉制品中應用實踐
啟航 教授 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 副院長:
傳統肉制品質構改良存在健康顧慮與法規限制,提出使用海藻漿液開發出一種綠色、高效、非添加的質構調控新技術。設置多組對照實驗,分別探究不同濃度、不同超高壓處理參數影響,協同優化質構調控。實際生產中,可以顯著提升新型肉制品保水性,使口感更為多汁鮮嫩,內部結構更加穩定,咬感緊實且富有彈性。優化提取設備能效,研究技術適配性,探索新海藻組合,結合新技術精準調控肉制品質構。
水產食品全產業鏈的質量安全管控:行業責任與可持續發展
唐正浩 鮮美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品控總監:
內容涵蓋企業責任與水產食品可持續發展兩方面。企業責任聚焦提供安全、美味、安心的產品,提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的定義,即食品無毒無害、符合營養要求且不危害健康,還列出該法規定的八項食品安全標準,以及廣義上的多種食品安全危害;同時包括企業管理層對食品安全管理的認知與非認知兩方面理解,及國內外水產品安全事件分享。
水產食品可持續發展前景方面,其是全球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柱,我國水產品產量逐年增長;可借鑒日、歐美國家水產食品需求,指導國內發展及海外業務;并介紹了鮮美來公司的主營業務、產品、基地、銷售網絡及下游客戶。
小龍蝦加工產品及其保鮮技術研究進展
陸劍鋒 教授 合肥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水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 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
自供電技術作為智能包裝領域的前沿方向,為解決傳統包裝的能源依賴與功能我國小龍蝦產業鏈較完整,但加工產品推新供給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目前,主要的加工產品分為:速凍制品(速凍蝦仁、蝦尾和整肢蝦)、預制菜品、休閑食品和精深加工品,且以速凍制品為主。同其他水產品相似,蝦類易腐敗變質,不僅導致營養價值喪失,甚至會造成食物中毒。小龍蝦產品流通過程主要采用冷鏈運輸或冷凍貯藏,不宜高溫高壓滅菌處理;巴氏殺菌后的小龍蝦產品雖然品質較高,但常溫下不易保藏,必須結合其它保鮮加工技術才可有效延長貨架期。蝦類食品的保鮮保藏技術主要有:傳統保藏、化學和生物技術、低溫保鮮、加熱處理、氣調保藏、物理殺菌技術等,采用合適的保鮮保藏技術,才能有效延長貨架期。研究表明,復合保鮮技術是常溫開袋即食小龍蝦貨架期品質保障的可行方案!相比復合保鮮劑,輻照殺菌也是一種有效殺菌方法,可用于小龍蝦食品的產業化,考慮到公眾對輻照食品安全性擔憂,建議采用中低劑量(4-6kGy)更合適。
微生物赤道魷魚酸澀味調控及高值化加工研究
袁鵬翔 副教授 浙江海洋大學食品與藥學學院:
通過研究分析赤道魷魚資源的優劣勢,明確了赤道魷魚怪異的酸澀味是影響赤道魷魚資源利用的主要問題。結合團隊現有研究成果,通過綜述赤道魷魚加工生產情況、主要酸澀物質成分、酸澀味物質可能的演變規律及調控機制,分析赤道魷魚關鍵酸澀味脫除技術、高值化加工技術的研究進展及赤道魷魚可能的產品類型。旨為魷魚資源的合理、高效開發,魷魚產業的綠色可循環發展提供思路。
魚蛋白膠的品質提升及其緩釋補充膠原蛋白特性
沙小梅 教授 江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針對膠原蛋白類魚制品加工副產物制備的魚蛋白膠存在品質不佳、膠原蛋白補充效果待提升的問題,”魚蛋白膠的品質提升及其緩釋補充膠原蛋白特性“擬從研究背景、魚蛋白膠的品質提升、魚蛋白膠緩釋補充膠原蛋白、魚蛋白膠產品的研發四個方面匯報團隊在魚蛋白膠的品質改良和膠原蛋白緩釋補充方面的代表性研究工作,為蛋白膠的高質化制造和常態化補充應用提供依據和參考。
PART.06
圓滿閉幕
2025第六屆水產品加工技術研討會于7月16日在鄭州圓滿閉幕,感恩所有參與組織單位和支持單位,所有嘉賓代表對食品伙伴網的信任和支持,我們將不懈努力,未來繼續攜手業內專家和企業,舉辦更多高質量的學習交流活動,為推動我國水產加工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日期: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