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水稻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作物種質資源安全保存與信息化、作物生物信息與應用創新團隊聯合,首次系統揭示了中國主要稻區水稻品種的形成特征,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我國每年水稻種植面積超過4億畝,覆蓋了從熱帶到寒溫帶的各類氣候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六大水稻種植區。經過幾十年持續的遺傳改良,培育了成千上萬個區域適應性優良品種。系統解析各稻區表型、基因型選擇特征,挖掘優異種質基因及其組合,對加速我國水稻精準設計育種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團隊對我國五大主要稻區的6044份現代水稻品種進行深度全基因組重測序,結合五大稻區19個鑒定點212組表型數據,系統闡明了不同稻區水稻品種基因組和表型選擇特征,多維度揭示了不同稻區品種適應性以及人文選擇影響。基于以上數據,鑒定到3131個與抽穗期、產量以及逆境響應等關鍵農藝性狀顯著相關的位點,并克隆到水稻粒形調控新基因 OsGL3.6 。進一步結合已發表數據,完成了近萬份水稻資源/品種的高密度變異圖譜的構建,并開發在線育種輔助工具,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水稻資源育種綜合數據平臺——RiceAtlas (https://www.cgris.net/RiceAtlas),研究人員利用該平臺快速改良“綏粳4號”水稻粒形。該項研究為水稻精準設計育種的智能決策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撐。
作科所副研究員馬小定、博士研究生王浩、助理研究員閆燊等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作科所韓龍植研究員、方溈研究員、賀強研究員等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業生物育種重大專項、作物基因資源與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16/j.molp.2025.03.007
日期:2025-03-19
我國每年水稻種植面積超過4億畝,覆蓋了從熱帶到寒溫帶的各類氣候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六大水稻種植區。經過幾十年持續的遺傳改良,培育了成千上萬個區域適應性優良品種。系統解析各稻區表型、基因型選擇特征,挖掘優異種質基因及其組合,對加速我國水稻精準設計育種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團隊對我國五大主要稻區的6044份現代水稻品種進行深度全基因組重測序,結合五大稻區19個鑒定點212組表型數據,系統闡明了不同稻區水稻品種基因組和表型選擇特征,多維度揭示了不同稻區品種適應性以及人文選擇影響。基于以上數據,鑒定到3131個與抽穗期、產量以及逆境響應等關鍵農藝性狀顯著相關的位點,并克隆到水稻粒形調控新基因 OsGL3.6 。進一步結合已發表數據,完成了近萬份水稻資源/品種的高密度變異圖譜的構建,并開發在線育種輔助工具,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水稻資源育種綜合數據平臺——RiceAtlas (https://www.cgris.net/RiceAtlas),研究人員利用該平臺快速改良“綏粳4號”水稻粒形。該項研究為水稻精準設計育種的智能決策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撐。
作科所副研究員馬小定、博士研究生王浩、助理研究員閆燊等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作科所韓龍植研究員、方溈研究員、賀強研究員等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業生物育種重大專項、作物基因資源與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16/j.molp.2025.03.007
日期: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