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資環所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創新團隊在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期刊(中科院2區TOP, IF=4.5)在線發表了題為“The role of the nitrate transporter NRT1.1 in plant iron homeostasis and toxicity on ammonium”的研究論文,揭示了NRT1.1基因在鐵調控銨態氮利用效率中的作用機制。
在農業生產中,硝態氮與銨態氮(NH4+)是植物獲取無機態氮的主要來源,在吸收利用過程中,銨態氮所消耗的能量比硝態氮少,是許多植物更偏愛的氮源。此外,在高鹽環境下因硝化作用受限,銨態氮成為植物主要無機氮源,但銨態氮對植物細胞具有一定毒害作用,被視作限制植物高效利用銨態氮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發揮銨態氮優勢,同時減少負面影響,是銨態氮養分高效利用的重要問題。
有研究表明銨毒害與植物鐵穩態的破壞有關,但是缺少相關基因作用機理的證明。該研究運用RNA測序分析和逆轉錄定量聚合酶鏈反應(RT-qPCR),發現在鐵充足的植株中,硝酸鹽轉運蛋白1.1(NRT1.1)對銨態氮的供應具有特異性誘導表達。進一步研究發現,在硝酸根(NO??)供應條件下,NRT1.1會拮抗銨依賴的鐵積累,組成型表達NRT1.1不僅促進了硝酸根的吸收,還通過提高根際pH減少了銨態氮依賴的鐵積累,進而減輕了銨態氮的毒害特征。該研究結果揭示了NRT1.1介導途徑與植物鐵穩態之間的機制聯系,為提高植物對銨態氮的耐受性和利用效率提供了新線索。
養分資源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資環所李光杰研究員為論文的第一作者,資環所李彥研究員、王艷芹研究員,嘉興市農業科學院陳貴副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泰山學者工程(tsqn202312287)、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SDAIT-30-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372813)等項目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envexpbot.2025.106112
日期:2025-03-07
在農業生產中,硝態氮與銨態氮(NH4+)是植物獲取無機態氮的主要來源,在吸收利用過程中,銨態氮所消耗的能量比硝態氮少,是許多植物更偏愛的氮源。此外,在高鹽環境下因硝化作用受限,銨態氮成為植物主要無機氮源,但銨態氮對植物細胞具有一定毒害作用,被視作限制植物高效利用銨態氮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發揮銨態氮優勢,同時減少負面影響,是銨態氮養分高效利用的重要問題。
有研究表明銨毒害與植物鐵穩態的破壞有關,但是缺少相關基因作用機理的證明。該研究運用RNA測序分析和逆轉錄定量聚合酶鏈反應(RT-qPCR),發現在鐵充足的植株中,硝酸鹽轉運蛋白1.1(NRT1.1)對銨態氮的供應具有特異性誘導表達。進一步研究發現,在硝酸根(NO??)供應條件下,NRT1.1會拮抗銨依賴的鐵積累,組成型表達NRT1.1不僅促進了硝酸根的吸收,還通過提高根際pH減少了銨態氮依賴的鐵積累,進而減輕了銨態氮的毒害特征。該研究結果揭示了NRT1.1介導途徑與植物鐵穩態之間的機制聯系,為提高植物對銨態氮的耐受性和利用效率提供了新線索。
養分資源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資環所李光杰研究員為論文的第一作者,資環所李彥研究員、王艷芹研究員,嘉興市農業科學院陳貴副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泰山學者工程(tsqn202312287)、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SDAIT-30-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372813)等項目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envexpbot.2025.106112
日期: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