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孫宏主任醫師與南京理工大學蘇冠勇教授,李建華教授等合作,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期刊上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
研究揭示,超過2100種與塑料包裝相關的化學特征可能通過食品進入人體。通過非靶向分析方法,確認了17種在人血清中高頻率檢測到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來源廣泛,可能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江蘇省疾控中心呼吁進一步加強對塑料化學物質的監管,以保障公眾健康。
研究背景
隨著全球塑料制品生產量的增加,塑料食品包裝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然而,塑料包裝中的化學物質可能通過食品遷移至人體,從而帶來健康風險。研究通過建立2101個化學特征數據庫,分析了這些化學物質在食品和人類血清中的分布情況。
結果顯示,大約78%的化學特征可以在食品或血清樣本中檢測到,其中625個化學特征結構在模擬食物的環境中表現出遷移性。
研究發現
建立了包含2101種與塑料食品包裝相關的化學物質數據庫,其中625種化學物質被證明能夠通過食品遷移。
在人體血清中檢測到的化學物質中,17種被確認為功能性添加劑,包括抗氧化劑、增塑劑和潤滑劑等。
(研究在人體中識別出17種確認的塑料相關化學物)
這些化學物質的廣泛存在提示,塑料化學物質可能對公眾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這些檢測到的化學物中有一半,很少或從未被報告在食品中檢出。
此項研究得到了江蘇省社會發展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支持。江蘇省疾控中心將繼續關注食品接觸材料的化學安全問題,推動相關標準的完善,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安全。
健康建議
塑料食品包裝帶來的不僅僅是家庭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威脅;它通過釋放有害物質也造成全球環境污染。
為了減少塑料化學物質對健康的影響,建議公眾在生活中盡量減少對塑料包裝食品的依賴,特別是在加熱食品時,盡量避免使用塑料容器。
論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24024762?dgcid=coauthor
日期:2024-09-25
研究揭示,超過2100種與塑料包裝相關的化學特征可能通過食品進入人體。通過非靶向分析方法,確認了17種在人血清中高頻率檢測到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來源廣泛,可能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江蘇省疾控中心呼吁進一步加強對塑料化學物質的監管,以保障公眾健康。
研究背景
隨著全球塑料制品生產量的增加,塑料食品包裝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然而,塑料包裝中的化學物質可能通過食品遷移至人體,從而帶來健康風險。研究通過建立2101個化學特征數據庫,分析了這些化學物質在食品和人類血清中的分布情況。
結果顯示,大約78%的化學特征可以在食品或血清樣本中檢測到,其中625個化學特征結構在模擬食物的環境中表現出遷移性。
研究發現
建立了包含2101種與塑料食品包裝相關的化學物質數據庫,其中625種化學物質被證明能夠通過食品遷移。
在人體血清中檢測到的化學物質中,17種被確認為功能性添加劑,包括抗氧化劑、增塑劑和潤滑劑等。
(研究在人體中識別出17種確認的塑料相關化學物)
這些化學物質的廣泛存在提示,塑料化學物質可能對公眾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這些檢測到的化學物中有一半,很少或從未被報告在食品中檢出。
此項研究得到了江蘇省社會發展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支持。江蘇省疾控中心將繼續關注食品接觸材料的化學安全問題,推動相關標準的完善,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安全。
健康建議
塑料食品包裝帶來的不僅僅是家庭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威脅;它通過釋放有害物質也造成全球環境污染。
為了減少塑料化學物質對健康的影響,建議公眾在生活中盡量減少對塑料包裝食品的依賴,特別是在加熱食品時,盡量避免使用塑料容器。
論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24024762?dgcid=coauthor
日期: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