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9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國家標準公告(2024年第14號)。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院級海水產品品質評價與調控創新團隊楊賢慶、趙永強及郝淑賢研究員牽頭完成的《水產品流通管理技術規范》(GB/T 24861-2024)、《咸魚》(GB/T 30894-2024)、《冷凍魚糜加工技術規范》(GB/T 36395-2024)、《咸魚加工技術規范》(GB/T 27988-2024)及《活水產品運輸技術規范》(GB/T 36192-2024),以及參與完成的《罐裝冷藏蟹肉》(GB/T 30947-2024)等6項水產領域國家標準正式獲批發布,并將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實施。
《水產品流通管理技術規范》規定了水產品流通過程的采購、運輸、儲存、批發、銷售、資料記錄與保存、從業人員,該標準適用于鮮、活和冷凍動物性水產品的流通;《咸魚》規定了咸魚的原輔料、加工用水、感官、理化指標和凈含量等的要求,描述了相應的試驗方法,給出了檢驗規則,同時對標識、包裝、運輸和貯存作出了規定,該標準適用于以新鮮或冷凍的海水魚為原料,經前處理、腌制、干制等工序制成的產品,以淡水魚為原料生產的產品可參照執行;《冷凍魚糜加工技術規范》規定了冷凍魚糜加工的基本要求,以及加工過程的技術要求,描述了對應的證實方法,該標準適用于以可食用魚類為原料,經預處理、采肉、漂洗、精濾、脫水、混合、速凍等工序加工而成冷凍魚糜的生產過程;《咸魚加工技術規范》規定了咸魚加工的基本要求,加工工藝流程、加工過程要求和記錄,描述了對應的證實方法,該標準適用于以鮮、凍海水魚為原料,經干腌或濕腌、干制加工咸魚的生產;《活水產品運輸技術規范》規定了活水產品運輸的基本要求,以及運輸工具、運輸管理、暫養的技術要求,描述了對應的證實方法。該標準適用于活魚、活蝦、活貝、活蟹的運輸。
近年來,南海所在水產標準化技術領域取得較好的工作成效,積極參與國際、國家等各層級標準化活動,先后參與制修訂ISO國際標準2項、牽頭制修訂國家標準20余項、行業標準70余項,省地方標準100余項。完成烏鱧、牛蛙及現代化海洋牧場全產業鏈標準化技術體系梳理工作,并支撐廣東省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水產類)建設并提供技術指導20余次。此外,經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考核,依托我所設立的廣東省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GD/TC37)已連續3年獲評優秀。
日期:2024-07-31
《水產品流通管理技術規范》規定了水產品流通過程的采購、運輸、儲存、批發、銷售、資料記錄與保存、從業人員,該標準適用于鮮、活和冷凍動物性水產品的流通;《咸魚》規定了咸魚的原輔料、加工用水、感官、理化指標和凈含量等的要求,描述了相應的試驗方法,給出了檢驗規則,同時對標識、包裝、運輸和貯存作出了規定,該標準適用于以新鮮或冷凍的海水魚為原料,經前處理、腌制、干制等工序制成的產品,以淡水魚為原料生產的產品可參照執行;《冷凍魚糜加工技術規范》規定了冷凍魚糜加工的基本要求,以及加工過程的技術要求,描述了對應的證實方法,該標準適用于以可食用魚類為原料,經預處理、采肉、漂洗、精濾、脫水、混合、速凍等工序加工而成冷凍魚糜的生產過程;《咸魚加工技術規范》規定了咸魚加工的基本要求,加工工藝流程、加工過程要求和記錄,描述了對應的證實方法,該標準適用于以鮮、凍海水魚為原料,經干腌或濕腌、干制加工咸魚的生產;《活水產品運輸技術規范》規定了活水產品運輸的基本要求,以及運輸工具、運輸管理、暫養的技術要求,描述了對應的證實方法。該標準適用于活魚、活蝦、活貝、活蟹的運輸。
近年來,南海所在水產標準化技術領域取得較好的工作成效,積極參與國際、國家等各層級標準化活動,先后參與制修訂ISO國際標準2項、牽頭制修訂國家標準20余項、行業標準70余項,省地方標準100余項。完成烏鱧、牛蛙及現代化海洋牧場全產業鏈標準化技術體系梳理工作,并支撐廣東省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水產類)建設并提供技術指導20余次。此外,經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考核,依托我所設立的廣東省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GD/TC37)已連續3年獲評優秀。
日期: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