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土壤有害生物防控創新團隊在《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期刊上發表了題為“ The potential for reducing aflatoxin B1 contamination of stored peanuts by soil disinfection”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提出了花生種植前采用熏蒸劑消毒有效降低收獲后儲存花生黃曲霉毒素污染風險,為花生黃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高效防控提供新思路與參考。
花生黃曲霉毒素(AFT)污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嚴重的糧食安全問題之一,由黃曲霉菌引起,在花生收獲前后均有發生。在花生收獲前,黃曲霉菌的主要棲息地及來源是土壤。同時,由于花生是地下結果作物,其莢果與土壤黃曲霉菌接觸使花生更易受到土壤中黃曲霉菌的侵染從而導致毒素污染。減少土壤中黃曲霉菌的數量可以降低其感染花生的概率,從而減少貯藏過程中黃曲霉毒素的產生。
本研究在花生種植前,分別用棉隆(Dazomet;DZ)、威百畝(Metham Sodium;MS)、異硫氰酸烯丙酯(Allyl Isothiocyanate; AITC)、氯化苦(Chloropicrin; PIC)和二甲基二硫(Dimethyl disulfide; DMDS)進行土壤熏蒸消毒處理,發現PIC對黃曲霉菌的防治效果最好,MS次之,消毒14d后,對黃曲霉菌的抑制率依然達100.00%和98.82%。收獲后的花生在30℃、80%相對濕度條件下貯藏60d,熏蒸劑消毒土壤中收獲的花生未檢出AFB1,而在未消毒土壤中收獲的花生AFB1含量為0.64 ug kg-1。此外,研究還發現土壤消毒處理能夠顯著降低花生的蟲蛀率,從而減少花生破損并降低黃曲霉菌侵染的概率。上述結果表明,土壤熏蒸可降低儲存花生黃曲霉毒素污染的潛力,并提高食用花生安全性。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為論文的完成單位,碩士生郭安敏為論文第一作者,王秋霞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2372607)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創新工程項目(ZBSJZD04)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4.133916
日期:2024-07-01
花生黃曲霉毒素(AFT)污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嚴重的糧食安全問題之一,由黃曲霉菌引起,在花生收獲前后均有發生。在花生收獲前,黃曲霉菌的主要棲息地及來源是土壤。同時,由于花生是地下結果作物,其莢果與土壤黃曲霉菌接觸使花生更易受到土壤中黃曲霉菌的侵染從而導致毒素污染。減少土壤中黃曲霉菌的數量可以降低其感染花生的概率,從而減少貯藏過程中黃曲霉毒素的產生。
本研究在花生種植前,分別用棉隆(Dazomet;DZ)、威百畝(Metham Sodium;MS)、異硫氰酸烯丙酯(Allyl Isothiocyanate; AITC)、氯化苦(Chloropicrin; PIC)和二甲基二硫(Dimethyl disulfide; DMDS)進行土壤熏蒸消毒處理,發現PIC對黃曲霉菌的防治效果最好,MS次之,消毒14d后,對黃曲霉菌的抑制率依然達100.00%和98.82%。收獲后的花生在30℃、80%相對濕度條件下貯藏60d,熏蒸劑消毒土壤中收獲的花生未檢出AFB1,而在未消毒土壤中收獲的花生AFB1含量為0.64 ug kg-1。此外,研究還發現土壤消毒處理能夠顯著降低花生的蟲蛀率,從而減少花生破損并降低黃曲霉菌侵染的概率。上述結果表明,土壤熏蒸可降低儲存花生黃曲霉毒素污染的潛力,并提高食用花生安全性。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為論文的完成單位,碩士生郭安敏為論文第一作者,王秋霞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2372607)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創新工程項目(ZBSJZD04)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4.133916
日期:20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