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肉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創新團隊開發了ATP敏感型羅丹明B類衍生物熒光探針,用于肉表面ATP含量的準確檢測。該研究成果發表于食品領域Top期刊《Food Chemistry》(JCR一區,IF=8.8)上。加工所2020級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蘇媛媛為論文第一作者,鄭曉春副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農業科技創新工程項目(CAAS-ASTIP-G2022-IFST-02)的支持。
生鮮肉在貯運過程中極易腐敗變質,肉品新鮮度的快檢方法構建與技術開發一直是畜禽肉產業發展亟需解決難題。團隊前期研究表明,肉表面ATP具有表征肉類新鮮度的能力,因此制備一種ATP敏感型熒光探針進而開發新型肉品新鮮度快速檢測方法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前景。
本研究采用不同多烯多胺類識別基團和羅丹明B制備系列熒光探針,系統對比其對肉品表面ATP含量的檢測效果。研究發現,熒光探針羅丹明B-五乙烯六胺(RP)分子對ATP的響應效果最好,目標物檢出限可達10.97 nM。以4℃條件下貯藏的豬、牛、羊肉為實驗對象,開展肉品新鮮度檢測驗證實驗,結果表明,該熒光探針可在10 min內完成畜禽肉表面ATP含量檢測,且與熒光試劑盒檢測結果無顯著性差異(P>0.05),證實該熒光探針可基于肉表面ATP含量測定進而實現肉品新鮮度的快速檢測。
以上研究為肉類新鮮度快速檢測技術的開發提供數據支撐,也為進一步拓展基于ATP含量表征產品質量特性領域探索提供理論參考。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4.139209
日期:2024-05-02
生鮮肉在貯運過程中極易腐敗變質,肉品新鮮度的快檢方法構建與技術開發一直是畜禽肉產業發展亟需解決難題。團隊前期研究表明,肉表面ATP具有表征肉類新鮮度的能力,因此制備一種ATP敏感型熒光探針進而開發新型肉品新鮮度快速檢測方法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前景。
本研究采用不同多烯多胺類識別基團和羅丹明B制備系列熒光探針,系統對比其對肉品表面ATP含量的檢測效果。研究發現,熒光探針羅丹明B-五乙烯六胺(RP)分子對ATP的響應效果最好,目標物檢出限可達10.97 nM。以4℃條件下貯藏的豬、牛、羊肉為實驗對象,開展肉品新鮮度檢測驗證實驗,結果表明,該熒光探針可在10 min內完成畜禽肉表面ATP含量檢測,且與熒光試劑盒檢測結果無顯著性差異(P>0.05),證實該熒光探針可基于肉表面ATP含量測定進而實現肉品新鮮度的快速檢測。
以上研究為肉類新鮮度快速檢測技術的開發提供數據支撐,也為進一步拓展基于ATP含量表征產品質量特性領域探索提供理論參考。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4.139209
日期: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