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經作所大豆研究團隊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一區,Top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 “Comparative selective signature analysis and high-resolution GWAS reveal a new candidate gene controlling seed weight in soybea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控制大豆粒重的主效新基因,對大豆的高產分子設計育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研究人員對我國283份大豆種質資源進行了重測序,獲得了大量高質量的SNPs,并檢測到78個和39個在大豆馴化和改良過程受到選擇的強信號標記。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者確定了5個與種子重量相關的QTL位點。其中,qHSW-16與16號染色體上的改良選擇區域重疊,表明該QTL在大豆改良過程中經歷了強選擇。在qHSW-16區間內的18個候選基因中,只有SoyZH13_16G122400在大粒種子中的表達量高于小粒子種。因此,SoyZH13_16G122400是一個新的控制粒重的基因,這一研究發現為改良大豆單產水平提供了新的基因資源,可用于大豆高產分子設計育種。
經作所博士后張威和博士研究生許文靜為論文第一作者,陳華濤研究員和陳新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8YFE0112200)和江蘇省省重點研發計劃(現代農業)重點項目(BE2019376)資助。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07/s00122-021-03774-6
日期:2021-02-23
研究人員對我國283份大豆種質資源進行了重測序,獲得了大量高質量的SNPs,并檢測到78個和39個在大豆馴化和改良過程受到選擇的強信號標記。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者確定了5個與種子重量相關的QTL位點。其中,qHSW-16與16號染色體上的改良選擇區域重疊,表明該QTL在大豆改良過程中經歷了強選擇。在qHSW-16區間內的18個候選基因中,只有SoyZH13_16G122400在大粒種子中的表達量高于小粒子種。因此,SoyZH13_16G122400是一個新的控制粒重的基因,這一研究發現為改良大豆單產水平提供了新的基因資源,可用于大豆高產分子設計育種。
經作所博士后張威和博士研究生許文靜為論文第一作者,陳華濤研究員和陳新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8YFE0112200)和江蘇省省重點研發計劃(現代農業)重點項目(BE2019376)資助。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07/s00122-021-03774-6
日期: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