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研究人員證實世界首例:在養殖虹鱒魚和銀大麻哈魚中發現Tenacibaculosis

   2020-08-06 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569
核心提示:  來自Seafood source 7月27日消息,有研究人員在魚類疾病雜志上發表的論文,發現在智利南部養殖的虹鱒魚和銀大麻哈魚中發現了
   來自Seafood source 7月27日消息,有研究人員在“魚類疾病雜志”上發表的論文,發現在智利南部養殖的虹鱒魚和銀大麻哈魚中發現了病原菌,稱這是全球首次在人工養殖的虹鱒魚和銀大麻哈魚中發現臨床性樣例,并擴大了該病原體在智利的已知寄主分布。 
  先前已經在智利大西洋鮭魚(Salmo salar)中發現并確認了tenacibaculum dicentrarchi和tenacibaculum finnmarkense病。但無論是在智利還是在全球,都沒有報告過虹鱒或銀鮭中有暴發性病例的報道。
 
  研究人員在調查中從位于拉各斯、艾森和馬加拉內斯地區的五個海水養殖場的虹鱒魚和銀大麻哈魚的死亡率中采集了樣本。
 
  發表的論文說:患病的魚表現出皮膚出血,尾巴和花梗腐爛,以及對口和舌的損害。研究人員對受感染的外部組織進行了微生物學分析,產生了13種細菌分離株,然后通過生化分析鑒定其歸屬。智利水產養殖業的成功與可持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地方性和新興病原體的控制。這些發現突顯了制定預防措施以使該疾病在智利海洋水產養殖業中的傳播最小化的重要性,以及對這些養殖魚類進行全球監測計劃的必要性。
 
  智利對必須抗擊魚類疾病并不陌生,從2007年到2010年,該國的養殖漁業受到鮭魚貧血傳染病暴發的打擊,促就了智利于2010年3月批準了一部支持漁業和水產養殖法,推動了系列措施的執行,這些措施包括通過控制魚卵的進口避免病原體的引入,通過篩選親魚和旁系進行消毒,避免垂直污染;通過確保船舶和加工廠的生物安全并規定休殖期來避免病原體的交叉繁殖;在將魚排到海中之前必須對其進行強制性疫苗接種;如果發生ISA或其他疾病,應制定應急措施和協議。智利鮭魚養殖協會SalmonChile承認ISA病毒無法根除,而且不時會發生這種情況。
 
  法規確保了智利鮭魚養殖業在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養殖魚的平均重量現在更高,死亡率更低。平均商品魚重量從2009年的每條魚約3公斤增加到2012年的約5公斤。總共有44條涉及整個生產過程的衛生法規。實施新生產系統需要投資超過5億美元(4.3億歐元)。
 
  最近,7月份智利鮭魚養殖公司Nova Austral與Salmones Austral的子公司Trusal S.A.的合資企業Salmones Porvenir在Navarro Tres中心的16個網箱中的兩個中檢測到ISA。這兩個受影響的網箱包含172,311條魚,平均重430.4克,將在未來幾天內被淘汰。 Navarro Tres共持有137萬大西洋鮭魚,合資企業的總損失預計將達到700,000美元(613,000歐元)。
 
  2019年11月,智利水產養殖機構Sernapesca宣布已將其位于洛斯拉各斯地區Caheuldao中心的可疑ISA通報給AquaChile。當局的ISA病毒監視和控制程序檢測到了這種病毒的存在,據Biobio Chile稱,已從水產養殖中心移走了12萬條鮭魚。



日期:2020-08-06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