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晉中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意見(市政發〔2009〕30號)

   2011-05-02 447
核心提示: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為全面提升我市畜牧業發展水平,進一步增強畜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
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為全面提升我市畜牧業發展水平,進一步增強畜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現就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畜牧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逐步成為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和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全市肉蛋奶總產量接近4億公斤,占到全省總量的六分之一,綜合產量多年來位居全省首位。畜牧業目前正處于生產方式轉變、畜產品質量穩步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的新階段,但是我市畜牧業生產總量偏小、生產方式比較粗放、組織化程度較低、保障體系不夠健全等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加快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因此,進一步發揮我市畜牧產業的優勢、創新組織方式、推進一體化經營,促進全市畜牧業朝著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方向發展,對于加快我市現代農業的建設步伐,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為目標,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核心,以實施規模健康養殖為基礎,以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為重點,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畜牧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畜牧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畜牧業,用現代技術手段和物質條件裝備畜牧業,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科技支撐服務,構建產業保障體系,提升綜合生產能力,全力打造成以布局區域化、養殖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服務社會化、產品安全化為基本特征的現代畜牧產業新格局。
 
  (二)發展目標。到2012年,畜牧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逐步實現向技術集約型、資源高效利用型、環境友好型的轉變,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優勢突出、生態高效的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
 
  主要發展指標是:到2012年,全市肉蛋奶總產量達到5.85億公斤;主要畜禽的飼養量分別為:牛50萬頭,羊200萬只,瘦肉豬400萬頭,雞4000萬只,奶牛8萬頭;規模化飼養畜禽數量占到飼養總量的80%以上,標準化養殖比重達到50%以上;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牧業的比重達到三分之一以上。到2015年全市肉蛋奶總產量達到8.3億公斤;主要畜禽飼養量分別為:牛80萬頭,羊260萬只,瘦肉豬500萬頭,雞6500萬只,奶牛10萬頭;規模化飼養畜禽數量占到飼養總量的90%以上,標準化養殖比重達到60%以上;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5%,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牧業的比重占到40%以上。
 
  三、加快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
 
  (一)優化區域布局。實施優勢畜產品區域布局規劃,進一步優化畜牧業結構,積極發展牛羊等草食畜,加快發展生豬和家禽產業,大力發展奶業。按照“抓優勢基地、抓優勢產業、抓優勢產品”的要求,根據區域資源承載能力和畜牧業發展布局,綜合利用資源、資金、技術等優勢,大力推進“一村一品”,加快優勢產業區(帶)建設,形成肉牛、肉羊、瘦肉豬、高產蛋雞、高產奶牛五大畜產品優勢基地。到2012年,太谷、昔陽、榆次、平遙、介休5個養豬大縣年出欄瘦肉豬均達到50萬頭以上;和順、祁縣2個肉牛規模大縣飼養量均突破15萬頭;祁縣、榆次、平遙、太谷4個奶業大縣存欄優質奶牛均突破1.5萬頭;左權、壽陽、榆次3個肉羊大縣飼養量均突破40萬只;平遙、祁縣、榆次、太谷4個養雞大縣的飼養總量達到3000萬只;榆社笨雞飼養量達到150萬只。
 
  (二)推進規模化養殖。創新養殖模式,大力發展標準化養殖園區、小區,到2012年各類養殖小區、園區達到1500個,到2015年達到2000個。積極發展工廠化養殖,改變傳統飼養方式,提高畜牧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積極推進畜禽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建設,要科學規劃,重點推進,配套搞好青貯窖、飼草料基地、擠奶站、糞污處理和防疫等基礎設施,改善農村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形成設施完善、功能齊全、高效安全的現代化畜牧業養殖主體,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的步伐。
 
  (三)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業。按照畜牧產業發展規劃和區域布局,扶持和培育一批規模較大、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通過機制創新、建立基地、打造品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增強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通過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加快畜產品加工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逐步向規模化、集團化、國際化方向發展。到2012年,全市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畜牧龍頭企業達到5個,1億元以上的達到10個。
 
  (四)培育和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要加強培育和指導,積極扶持發展畜牧業專業合作組織,維護其合法權益;畜牧業專業合作組織要加強行業自律,規范生產經營行為,維護農民利益。
 
  (五)加快科技進步。推進畜牧業科技創新和產業開發,畜牧科研、教學單位和技術推廣部門要積極利用信息、生態等技術,加快畜禽良種、生態保護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加快畜牧業科技成果轉化,抓好畜禽品種改良、農作物秸稈利用、飼料配制、動物疫病診斷防治、集約化飼養、標準化生產、機械化擠奶等技術的推廣。
 
  四、建立健全畜牧業發展保障體系
 
  (一)加快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堅持引進和培育相結合,建設一批種畜禽場和改良中心,不斷提高畜禽良種自主繁育、良種供應和產品質量水平,使全市的畜禽良種繁育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供種能力較高、覆蓋面較大的科學生產體系。圍繞畜產品基地建設,建立健全基層改良服務體系,合理布局改良站點,配備改良技術人員,裝備改良設施,提高改良服務水平和能力。積極推廣高產奶牛凍精、肉牛肉羊雜交改良、生豬三元雜交等畜禽良種技術。嚴格執行種畜禽經營許可制度,強化種畜禽質量監測,不斷提高種畜禽質量。
 
  (二)加強飼草飼料生產體系。按照草畜平衡的原則,搞好飼草飼料生產和開發利用。天然草地要堅持保護和利用并重,推行草地承包經營、劃區輪牧休牧制度。要積極種植優質牧草和青貯玉米等高產優質飼草料作物,合理配制牧草種子繁育基地和牧草新品種試驗基地。大力推廣秸稈青貯氨化技術,搞好農作物秸稈開發利用。根據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的需要,積極發展飼料工業,大力推進飼料業科技進步,優化飼料業產業結構和布局。重點扶持一批有發展潛力的農副產品和飼草秸稈深加工企業,加快建立現代草產品生產體系,提高飼料產業開發利用的集中度。制訂飼料產品和檢測方法標準,依法強化飼料質量安全監管,落實完善飼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飼料業投入。
 
  (三)健全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按照“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重大動物疫病防治預案和防控工作責任制,建立健全各級疫情監測預報網絡,提高預警預報和疫情處置能力。落實動物重大疫情應急資金、技術、物資儲備。認真做好畜禽重大疫病和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控工作,確保免疫密度和質量,把強制免疫、消毒滅源、監測檢驗等綜合防控措施落到實處。加強獸藥質量和獸藥殘留監控,強化動物衛生執法監督。建立健全獸醫工作體系和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加強縣、鄉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健全機構、穩定隊伍、落實經費、創新機制的要求,健全基層畜牧獸醫防控體系。要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晉政發〔2006〕27號)要求,充實鄉(鎮)畜牧獸醫中心站人員,聘用村級防疫員,落實人員工資和補貼,穩定基層畜牧獸醫隊伍。
 
  (四)構建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1.加強畜牧業安全生產監管。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追究制度,規范生產經營行為。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建立畜禽標識及其疫病溯源系統,逐步實現飼養、生產、經營環節全程追溯。加強畜禽養殖場和小區養殖檔案管理,實現從畜禽出生到屠宰的全程監管。嚴格畜牧業投入品監管和畜產品污染物監控,規范飼料、獸藥及添加劑使用,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產品生產基地和企業認證,大力發展規模健康畜禽生產。
 
  2.加強畜禽屠宰和畜產品市場監管。實行縣級動檢人員駐場檢疫持證上崗,嚴格執行肉品品質強制檢驗制度,堅決關閉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要求的屠宰場(點),嚴厲打擊非法屠宰場和私屠濫宰的違法行為。落實畜產品市場準入和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對瘦肉精等違禁藥品使用的查處力度,保證上市產品的質量。規范奶站生產經營行為,加強液態奶和其他畜產品的市場監管,完善液態奶標識制度,全面加強畜產品流通監管。
 
  (五)強化人才支撐體系。一是要積極引進和聘用外埠高端人才,加快我市畜牧業高新技術推廣步伐;二是要同科研院所協作,開展技術創新和開發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三是要鼓勵科技人員轉變服務方式,開展技術承包和技術服務;四是要以提高畜牧技術人員和養殖戶素質為目標,加大科技培訓力度,通過科技入戶等形式,在全市培育造就一批畜牧科技示范戶和科技帶頭人。
 
  五、營造現代畜牧發展的良好環境
 
  (一)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
 
  1.加大對畜牧業的資金投入。各級財政要建立對畜牧業穩定增長的投入機制,建立工業反哺畜牧業的長效機制,對規模化養殖小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特色優勢養殖企業的良種引進和生產設備購置、優質飼草料生產等給予資金補貼,進一步改善畜牧業生產條件。今后市縣兩級財政要加大對畜牧業的投資。縣級用于畜牧業專項投資每年每縣不少于100萬元,市縣兩級財政對畜牧業投資增幅不低于經常性財政收入的增幅。對畜牧業專項資金的投入主要用于動物疫病防控及體系建設和畜牧產業發展以獎代補等。要積極探索以財政投資為引導,農民投資為主體,社會資金積極參與的多元化畜牧業投入機制。不斷探索和建立畜牧業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機制。要認真落實中央對畜牧業的各項資金扶持政策,足額落實到位各項配套資金,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整體效益,逐步建立畜牧業資金統籌安排使用機制。
 
  2.加大對畜牧業的稅收支持。各縣(區、市)和開發區及縣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有關稅收方面的扶持政策,減輕養殖農戶負擔,降低生產成本。
 
  3.科學合理規劃養殖用地。各縣(區、市)政府要科學合理地規劃畜牧養殖業用地,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預留安排養殖用地指標,規模養殖場用地原則上按“晉中市畜牧業標準化飼養小區建設標準”執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等按照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立的畜禽養殖場、畜牧小區用地按農業用地管理。畜禽養殖場、小區、園區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需要恢復為原用途的,由畜禽養殖場、畜牧小區、園區土地使用權人負責恢復。在畜禽養殖場、畜牧小區、園區用地范圍內需要興建永久性建(構)筑物,涉及農用地轉用的,依照國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的規定辦理。
 
  4.加大對畜牧業的金融支持。加大金融體制機制創新力度,積極支持發展現代畜牧,市、縣兩級籌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擔保公司,支持畜牧業貸款。建立畜牧業風險防范機制,積極開展對能繁母豬、奶牛等畜牧業保險,鼓勵養殖戶(場)投保,建立保險與補貼相結合的制度。
 
  (二)依法促進畜牧業發展。要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落實支持畜牧業發展的各項措施。加大普法力度,提高生產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加強行政執法體系建設,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三)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市)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及各有關部門要把扶持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制訂畜牧業發展規劃,并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認真組織實施。要加強調查研究,及時解決畜牧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加強畜牧業生產和市場供應動態監測及分析預警,及時發布畜禽產品生產供應和飼料及原料供求市場信息,指導合理安排生產,幫助養殖場(戶)規避市場風險。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正確引導畜產品健康消費,擴大消費需求。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在規劃、指導、管理、監督、協調、服務等方面的職能作用;財政、發改、國土、扶貧、金融、農業等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強化畜牧產業發展、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產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嚴格實行畜牧業發展目標責任制年度考核,對發展畜牧產業突出的縣(區、市)和先進集體、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因工作責任不到位引發重大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事故的縣,實行“一票否決”,取消當年農業綜合評獎資格,并嚴肅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二〇〇九年七月一日


 
地區: 山西
標簽: 畜牧業 畜產品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