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夏季天氣高熱潮濕,食品容易腐敗變質,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風險加大。近期,省內外個別地區發生了多起群體性食物中毒事故和學校食堂聚集性細菌性痢疾疫情,對公眾及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個別事件已經引起社會關注。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關于切實強化夏季流通消費環節食品安全監管預防食物中毒的通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預防群體性食物中毒的通知》要求,現將加強餐飲安全監管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大聚集性就餐風險排查力度,認真治理餐飲安全突出問題
各市要在年初全省開展餐飲安全隱患百日排查專項行動的基礎上,全面梳理、認真分析近年來本區域內發生食物中毒事故的情況,研判發生食物中毒事故的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環節和重點產品的特點,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排查治理安全隱患,嚴防食物中毒事故發生。
(一)強化對學校食堂隱患排查。學校食堂具有就餐人數多、人群敏感等特點,歷來是餐飲安全監管的重點領域。各市要督促各級各類學校食堂深入開展食品安全自查、自糾,突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實,人員管理是否嚴格,原料采購、貯存、加工制作是否規范,餐飲具清洗消毒是否到位。要強化對學校食堂監督檢查,重點是發生過食物中毒、受過行政處罰、量化分級為C級或不合格的學校食堂;重點品種為畜禽肉及制品、食用油等大宗原輔料、學生飲用奶、高等院校的冷葷菜等;重點內容為原料采購索證索票和進貨查驗制度落實情況,從業人員健康證持有及執行每日晨檢和患病調離情況,加工經營場所周邊環境、畜禽動物肉類及四季豆等高風險品種燒熟煮透、冷葷涼菜制作“五專”、餐飲具清洗消毒、食品生熟分開等情況。
(二)組織開展聚集性就餐單位監督排查。各市要嚴格貫徹落實省局《關于進一步加強聚集性就餐餐飲安全監管的工作意見》(晉食藥監[2013]1號),緊密結合量化分級管理等級評定工作,強化對聚集性就餐等重點單位的監督檢查。重點單位包括:學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區餐飲單位、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大型餐館等就餐人數較多的餐飲服務單位以及城鄉“紅白宴席”等。要加強對食品采購索證索票、食品加工制作特別是冷葷涼菜制作、餐飲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樣等重點環節的監督檢查。
(三)組織開展添加劑專項檢查。各市要繼續加大對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監管力度,嚴格監督餐飲服務單位落實食品添加劑使用“五專兩公開”要求,依法嚴厲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
二、進一步強化食品監督抽驗,提高監管工作針對性
各市要根據有關部門通報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及監督檢查情況,緊密結合當地實際,針對區域性、季節性、節日性食品消費特點,本著“重點突出、依法監管、防控風險”的原則,對重點食品品種的鉛、鉻、鎘、砷、汞等的含量以及“瘦肉精”、微生物、黃曲霉毒素等真菌毒素、亞硝酸鹽等防腐劑以及甜味劑、漂白劑等指標項目進一步加大快速檢測篩查和抽驗檢驗力度,增加篩查和抽驗頻次。對于快速檢測篩查發現問題的,要及時送檢驗室檢驗。對于檢驗發現的違法行為,要依法嚴厲查處。
三、加大食品違法案件的查辦力度,震懾違法者
各市要集中執法力量,切實加大案件查辦力度,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依法嚴厲查處餐飲環節食品違法行為。同時,還要加強對隱患排查中發現、消費者投訴舉報和媒體輿情反映的案件線索的排查,強化對違法線索的匯總、分析和案件督查督辦,及時發現和依法嚴厲查處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要依法及時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四、健全應急處置機制,強化應急處置
各市要根據實際情況,健全食物中毒事故應急處置機制,完善應急預案,明確處置程序,強化應急值守。要組織開展防控和處置食物中毒事故的專題培訓,開展應急演練。對發生的疑似食物中毒事故,要在第一時間組織力量依法調查處理,做到反應靈敏、響應快速、處置有效,嚴格按規定及時上報,不得隱瞞、謊報、遲報。
五、強化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各市要強化對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知識特別是預防食物中毒知識的宣傳培訓,增強餐飲服務單位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食品安全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督促企業負責人組織制定本企業食物中毒事故應急處置方案,定期檢查企業內部各項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排查食品安全風險,及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六、嚴肅工作紀律,進一步加強輿情和信息管理
各市要按照有關要求,加強與食品安全監管相關部門配合,形成監管工作合力,切實做到機構改革期間餐飲安全監管工作不斷、力度不減。要密切關注輿情動態,及時溝通輿情信息、認真回應社會關切,正確引導輿論,防止惡意炒作。要按照食品安全信息發布的有關要求,嚴格執行信息發布管理工作規定,落實重大事項信息披露的報告、審核、批準等制度,嚴肅工作紀律,嚴格工作程序,加強信息管理,積極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山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