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鄂爾多斯市清真食品管理辦法(鄂民委發[2009]77號)

   2011-03-29 1007
核心提示:   第一條 為了尊重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加強對清真食品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


      第一條 為了尊重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加強對清真食品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清真食品,是指按照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生產、加工、儲運、銷售(以下簡稱生產經營)的食品。

  第三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的企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四條 市人民政府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清真食品的管理監督工作。

  旗、區人民政府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所屬行政區域內的清真食品管理監督工作。

  衛生、工商、商務、檢疫、質量技術監督、建設、公安等部門依照各自的職責,協助做好清真食品的管理監督工作。

  第五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將清真食品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給予保障。

  第六條 對清真食品商業網點實行專用,確需改做它用或者拆除的,應當經所在地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集貿市場、大型商場和超市經營者,應當合理設置清真肉類攤點和清真食品專柜。對購進銷售的清真食品嚴格建立索證索票、進貨臺賬制度。

  第七條 本市對從事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行核發《清真食品準營證》和清真標志牌的管理制度。

  從事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當向市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市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對其生產經營條件是否符合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飲食習慣進行審查。具備條件的,核發《清真食品準營證》。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審定企業名稱或者字號時,對未申領《清真食品準營證》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不予冠以“清真”字樣。

  第八條 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當在領取營業執照后15日內到市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領取清真食品標志牌。

  未領取清真食品標志牌,不得從事清真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第九條 清真食品標志牌由市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監制。

  禁止偽造、轉讓、租借或者買賣清真食品標志牌。

  第十條 以下場所、設施應當懸掛清真食品標志牌:

  (一)生產經營清真食品主要場所;

  (二)清真食品專用庫房,大型倉儲設備;

  (三)清真食品銷售專柜、大型專用運輸車輛;

  (四)清真食品流動售貨車;

  (五)其他需要懸掛清真食品標志牌的部位。

  清真食品標志牌因殘缺影響辨認或者遺失的,應當及時到原核發部門更換、補辦。

  第十一條 從事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活動變更和解散時,應當及時將《清真食品準營證》和清真食品標志牌交回原發證部門。

  第十二條 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當執行下列規定:

  (一)清真肉食應當按照清真飲食風俗習慣屠宰;

  (二)管理層至少有1名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人員;

  (三)清真食品加工、銷售和餐飲業應當配備一定比例的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從業人員,10人以下的不低于40%,11人以上的不低于20%;

  (四)清真餐飲業的采購、保管、烹飪等從業人員應當由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人員擔任或者進行監督;

  (五)申領《清真食品準營證》和清真標志牌的個體工商戶,其業主必須是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人員。

  第十三條 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使用的場地、設施、設備、器具和其它工具應當保證專用,嚴禁用于清真禁忌食品。

  第十四條 禁止清真禁忌食品或者物品進入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場所。

  清真食品的生產經營者有權拒絕清真禁忌食品或物品進入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場所。

  第十五條 提供肉類制品的清真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當使用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監制的包裝物進行包裝;銷售未包裝的肉類制品,應當符合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

  第十六條 從外埠購置或者外埠經營者向本市銷售的清真肉類制品,除符合有關規定外,還應當有原產地縣級以上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托組織出具的有效證明。否則,不得以清真食品銷售。

  第十七條 印刷包裝企業承印標有“清真”或者其它相同意義的印刷品,制作的包裝物,應當要求印制人提供市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并接受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

  清真食品印刷品、包裝物應當印有“清真”字樣或者圖案,標明批準機關及其批準文號、監制字樣。

  第十八條 未取得《清真食品準營證》和清真標志牌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不得發布或者委托發布清真食品廣告。

  廣告經營者和廣告發布者不得為前款規定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布清真食品廣告。

  第十九條 各級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可以聘請食用清真食品少數民族人員經培訓后擔任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監督員,并建立投訴、舉報、監督、檢查制度,加強對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監督檢查。

  對受理的投訴、舉報應當立即查處,并于查處后5個工作日內將查處結果書面答復投訴人。

  第二十條 《清真食品準營證》實行年檢制度。

  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當服從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第九條第二款規定,由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沒收其非法清真標志、標識,并處以5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者,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二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條規定,由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由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并收回《清真食品準營證》和清真標志牌。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第十三條規定,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者整改后仍未達到要求的,責令停業整頓,并處以5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清真食品準營證》,收回清真標志牌。

  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且不聽勸阻的,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并處以500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要求經營者在20日內提供有效證明;逾期未提供并以清真食品銷售的,處以違法所得一至三倍的罰款。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由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沒收其印刷品、包裝物;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規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廣告主停止發布,在相應范圍內公開更正,以消除影響,并處以廣告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對負有責任的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沒收廣告費用,并處廣告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 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和工商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清真食品管理工作中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部門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 本辦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地區: 內蒙古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