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屬單位: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關于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的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照此執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3年6月19日
關于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的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13〕16號)和市委部署要求,市人民政府定于2013年6月至9月底在全市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以下簡稱大檢查)。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
(一)總體要求。各區縣、各部門、各單位要把大檢查作為當前安全生產工作的首要任務,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總要求,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安全生產隱患和薄弱環節,堵塞安全監管漏洞,增強全社會安全意識,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發生。
(二)工作目標。切實做到四個100%和四個確保。即:動員發動覆蓋面達到100%,對各類生產經營企事業單位的檢查覆蓋率達到100%,對檢查出的各類隱患整改率達到100%,對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停產整頓率達到100%;確保各區縣人民政府、市和區縣政府部門、各類生產經營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人,確保各項防范措施落實到人,確保各類事故傷亡人數較去年同期減少,確保不發生重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
二、檢查范圍
全市所有區縣、所有行業領域、所有生產經營企事業單位及人員密集場所。特別是對化工、消防、液氨使用、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點領域,商業和文化娛樂、餐飲、機場、旅游景點、學校、醫院、港口、車站等人員密集場所,農民工等人員集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重點開展檢查。
三、組織領導
成立市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推動實施。領導小組組長由副市長、市安委會主任何樹山擔任,副組長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和市安全監管局局長擔任,成員包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國土房管局、市建設交通委、市環保局、市市容園林委、市農委、市水務局、市文化廣播影視局、市衛生局、市國資委、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旅游局、市體育局、市交通港口局、市中小企業局、市市政公路局、市應急辦、市國防科工辦、市新聞辦等部門和各區縣人民政府相關負責同志。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由市安委會辦公室負責。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有關部門、各集團公司(以下統稱各單位)都要相應成立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大檢查工作。
四、階段安排
(一)動員部署階段(6月30日前)。各單位要結合實際制定工作方案,積極開展動員部署,督促各生產經營企事業單位開展大檢查工作,并于6月28日前將工作方案報送至市安委會辦公室。
(二)自查整改階段(7月1日至9月10日)。各生產經營企事業單位要按照動員部署要求,制定具體方案,進行全面深入、細致徹底的自查自改,全力消除安全隱患。對不能立即整改的安全隱患問題,要做到整改方案、責任、時限、措施和資金"五落實";對重大安全隱患問題,必須進行停產停業整改,嚴密防范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同時,各單位抽調專人組成檢查組,對生產經營企事業單位開展大檢查情況進行督查。市安委會組成督查組對各單位大檢查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查。
(三)檢查總結階段(9月11日至9月30日)。各單位要對大檢查工作進行全面總結,突出好的經驗做法和整改效果,9月30日前將總結報送至市安委會辦公室。市安委會辦公室匯總、分析、歸納全市大檢查總體情況,形成書面報告報市人民政府。
五、檢查內容
(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策部署、規定要求,落實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責任,開展"打非治違",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是否做到不留死角和盲區;是否把安全生產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的責任分工是否明確、是否落實,是否做到監管工作的全覆蓋,"打非治違"和專項整治是否取得實效。
(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是否落實到位,是否把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保護職工生命作為最重要的職責,各類安全生產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各類建筑、設施、設備、生產經營各個環節是否符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制度要求;依法依規組織生產經營建設,加強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科技支撐、教育培訓、持證上崗、應急管理等安全生產基礎工作情況;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和治理糾正違規違章行為情況。
(三)按照"四不放過"和"科學嚴謹、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原則,開展事故查處情況,重點檢查責任追究是否嚴格依法,各類防范措施是否落到實處,相關安全標準、制度是否完善。市安委會辦公室將對全市近年來一般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的處理情況進行復查。
(四)開展汛期隱患排查和隱患點除險加固,加強重大危險源監測監控情況,汛期各項安全防范措施是否落到實處;強化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健全完善預防自然災害引發事故工作機制情況。
(五)重點行業領域。
1.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廢棄等各環節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對油庫、煉油廠、港區等重點區域危險工藝、危險產品和重大危險源的監控情況;自動化控制系統、緊急停車系統等工藝、設備、設施的運行情況;涉氨企業儲罐、壓縮機、管道閥門、壓力表等重要設備、裝置的完好狀況及日常管理維護、檢測、保養情況,暑期、汛期采取防雷、防潮、防靜電、防觸電等安全措施情況;煙花爆竹儲存安全情況。
2.冶金有色:冶煉、鑄造等生產環節專用設備安全運行情況,高爐等重大危險部位和區域安全情況,煤氣生產、儲存、運輸環節安全防范措施落實情況,生產過程中涉及高溫、高壓等相關安全防范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各種監控、防護設施的配置和運行等情況。
3.消防:以人員密集場所及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生產加工車間和員工集體宿舍、高層地下建筑和"三合一"、"多合一"場所為重點,開展消防安全專項整治情況,重點檢查消防行政許可、消防安全責任制落實、日常防火檢查巡查、建筑消防設備設施和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是否符合要求、應急疏散預案制定及演練情況。
4.道路交通:按照"道路客運安全年"活動要求,強化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公路危險路段,查處"三超一疲勞"等嚴重交通違法違規行為情況;開展貨車違法行為"大排查、大教育、大整治"專項行動情況;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安全教育、培訓情況,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執行情況,駕駛員及押運人員持證上崗情況;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儲存企業對供應商、承包商等相關的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資質的審定情況,對外來運輸車輛的管理規定和裝卸過程中的安全監管情況。
5.建筑施工: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排查治理起重機、物料提升機、施工升降機、吊籠、腳手架等設施設備安全隱患,落實防墜落、物體打擊、觸電措施情況;各類起重機械、架橋機、腳手架、模板支撐體系等防坍塌措施落實情況;查處違反法定建設程序和違法分包、轉包、掛靠等行為情況;建設單位安全管理職責落實情況,是否簽訂安全生產協議,是否對承包單位、分包單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統一管理、統一協調,是否定期組織例會、定期組織開展對施工現場和集體宿舍等的安全檢查。
6.特種設備: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和檢驗情況;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情況;重點旅游景區的電梯、大型游樂設施、客運索道等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情況;危險化學品壓力容器、電站鍋爐、電梯等特種設備日常運行、檢查維護及記錄情況。
7.民爆器材:民爆器材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生產設備、安全監控設備、防火防爆設備等方面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打擊民爆器材生產、經營企業非法建設、非法生產和非法經營情況。
8.食品藥品加工:涉及危險化學品使用設施、設備、安全附件的安全檢查情況,重點部位自動監控、泄漏檢測報警、通風、防火防爆設施設置維護及運行情況。
9.水上交通:內河船舶、低質量船舶非法載人和涉海運輸施工的治理情況,海河旅游船舶防碰撞、防傾覆、防自然災害措施制定落實情況。
10.鐵路運輸:加強旅客列車易燃、易爆及危險品檢查,落實站車防火防爆制度情況;查處鐵路沿線非法建設建筑物和構筑物等情況。
11.非煤礦山:重點檢查已關閉采石場的采空面、凌空面、火工品以及露天礦山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落實情況;打擊非法開采、盜采行為情況。
12.學校:落實校舍各項安全防范措施情況,加強校車等設施設備和場所安全管理情況。
13.民航:落實空防安全措施和應急措施,提高機組飛行準備質量,及時妥善處理飛機故障,整頓機坪秩序,嚴格危險品運輸管理等情況。
14.農業機械:查處違法載客、無牌行駛、無證駕駛等嚴重違法行為情況。
15.漁業船舶:漁業船舶通信等設施設備的配備運行情況;漁業船員持證上崗及漁業船舶執行各項航行作業規則、規程等情況。
16.水利:對河道、水庫、堤壩、橋梁、涵洞等汛期隱患排查整治情況;城市排污清淤作業安全保障情況。其他行業領域也要確定各自開展大檢查的重點內容,加強監督檢查。
六、檢查方式
(一)各生產經營企事業單位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程規范和技術標準,認真檢查事故易發的重點場所、要害部位、關鍵環節,排查出的隱患、問題要列出清單,建立臺賬,制定整改方案,并對本單位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全面評估。排查情況、整改方案和整改結果,要經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在單位內部公布,并上報屬地安全監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
(二)各區縣人民政府要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屬地責任,建立由政府領導、部門負責人、專家組成的檢查組,對轄區內所有生產經營企事業單位進行全覆蓋檢查。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對轄區內無主管部門的生產經營企事業單位進行全覆蓋檢查。
(三)市有關部門要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檢查組,對本系統、本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企事業單位大檢查情況進行督查、抽查、互查,確保全覆蓋。各有關部門要將檢查發現的重大問題及時通報本級人民政府。
(四)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長帶隊、相關部門和專家參加的3個檢查督導組,對各區縣人民政府、重點行業領域、重點企業開展大檢查的全過程及重大安全隱患掛牌督辦等工作進行專項督查和重點檢查。建設交通檢查督導組由副市長尹海林帶隊,市建設交通委、市交通港口局等部門參加;消防安全檢查督導組由副市長王宏江帶隊,市公安局等部門參加;生產安全檢查督導組由副市長何樹山帶隊,市安全監管局、市質監局等部門參加。同時,成立由市有關部門負責人任組長的16個專項督查組,分別對重點行業領域大檢查工作進行監督檢查。上述各項檢查工作采取明察暗訪、突擊夜查、回頭檢查、交叉檢查等多種方式進行。各單位要將月度檢查情況于每月30日前報市安委會辦公室。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單位要充分認識集中開展大檢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落實主要領導負總責、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切實部署開展好本單位的大檢查工作。
(二)嚴格責任追究。各單位要落實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保障,確保大檢查工作順利進行。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和考核獎懲制度,大檢查工作納入年終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市安委會辦公室建立大檢查考核臺賬,對不按時上報相關材料和檢查走過場、覆蓋面少的單位,年終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直接定為不合格;對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單位,在嚴肅責任追究的同時,事故責任單位負責人要在全市作檢查。對企業責任不落實、政府監管不到位、失職瀆職等行為,一律嚴厲問責。
(三)加大整治力度。各單位要切實做到對事故隱患的零容忍,對大檢查中發現的隱患問題,必須現場依法提出處理意見,嚴格處罰;對存在重大隱患的,必須依法停產整頓,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復產必須通過驗收。嚴格按照"四個一律"的要求,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
(四)加強輿論監督。各單位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大檢查的目的意義,樹立先進典型,曝光落后單位,營造良好輿論氛圍。進一步完善隱患舉報制度,對舉報的事故隱患要認真核查,核實后督促落實整改,并對舉報人給予適當獎勵。
(五)鞏固長效機制。各單位要進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產基礎臺賬和安全檔案,對重大安全隱患嚴格實行定期排查、掛牌督辦和限期治理制度。大檢查中各單位要掛牌督辦治理一批重大安全隱患,并將掛牌督辦情況報市安委會辦公室備案。不斷加強鄉鎮街道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充實安全生產專職人員,配備必要裝備,不斷提高安全監管監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