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墾局,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單位:
自治區衛生廳、工業信息化委、商務廳、工商局、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管局和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關于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工作的意見》已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關于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工作的意見
自治區衛生廳 自治區工業信息化委 自治區商務廳
自治區工商局 自治區質監局 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管局
廣西出入境檢驗驗疫局
食品安全是關系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及社會穩定的大事。為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規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進一步提高我區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監測鑒定排查、風險預警、風險評估能力,全面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工作,結合當前食品安全形勢和工作需要,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增強對食品安全監測與評估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食品安全監測與評估是為了防止食品中有害因素對公眾健康的危害,系統地收集、分析和評價食品中有毒有害因素數據和食源性疾病監測數據、相關信息的過程。當前,我區食品安全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危及食品安全的隱患長期存在,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同時,我區食品安全監測與評估工作起步晚,現階段受人力資源、經費保障、技術支撐以及信息溝通等方面的限制,與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要求相比還有相當差距,食品安全監測與評估對規范食品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作用尚未有效發揮。各級人民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食品安全監測與評估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以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全面加強食品安全監測與評估工作。通過加強領導,完善機制,提高水平,主動出擊,及時發現食品安全問題并掌握其發展趨勢,科學分析問題食品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以風險監測和評估結果為科學依據,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障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減少疾病負擔,保障勞動力素質,促進我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健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體系
各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國內外先進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技術,加大投入,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體系建設。要充分發揮自治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中心的平臺作用,構建以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以及農業、質監、出入境檢驗檢疫、食品藥品監管等系統自治區級食品檢測實驗室為龍頭、各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和質檢機構食品檢測實驗室等為骨干、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為網底,各相關部門開展的環節、行業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為重要補充的,并能實現信息全面共享的高度敏感的全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立和完善覆蓋到縣,延伸到鄉村、社區的化學污染物、食源性致病菌和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加強食源性疾病的監測和預警,及時發現我區的食品安全問題和風險隱患,全面掌握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監管效果,確定食品監管重點領域,促進我區食品安全從事后監管向以預警機制為主的事前監管轉變,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的預見性、針對性、可控性和監管效能,確保食品安全。
三、協同推進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工作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策劃、組織當地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工作,各級農業、質監、工商、食品藥品監管、水產畜牧獸醫、出入境檢驗檢疫、環保等部門要按照法定職責開展本部門相關監測工作,并及時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通報風險監測結果,提出風險評估建議。各級工業信息化、商務部門積極配合、協助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牽頭部門和監管部門開展相關工作。
四、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能力建設
各地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測與評估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切實加大經費支持和投入力度,全面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人才隊伍建設。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工作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加強食品安全監測和檢驗人員技術培訓和人才引進,全面提高人員素質,優化專業技術人員結構,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技術支撐能力。
加強廣西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重點實驗室建設。以自治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中心為樞紐,聯合農業、質監、出入境檢驗檢疫、食品藥品監管等系統自治區級實驗室,共同構建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平臺,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涵蓋食品安全危害因素(食品污染物)監測檢驗、食品毒理和功能學檢驗、食源性疾病監測的重點實驗室,提高對有害重金屬、有機污染物、違法添加物質和人體健康危害指標物質的檢測能力。
五、深入實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工作
自治區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廣西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年度實施方案,組織各地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以糧、油、蛋、肉、蔬菜、乳制品、水產品、酒類、保健食品等重點食品以及學校周邊、農貿市場、集貿市場、批發市場等重點場所食品為重點,開展重金屬污染物、食品添加劑、生物毒素、禁用農藥與獸藥、食品非法添加物等方面的化學污染物、食品微生物的監測;加強對食源性疾病監測,建立食源性疾病病因溯源平臺,及時、準確地發現問題食品與危害因素,建立全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食品產地及與之有關的環境、工業企業分布等支持資料數據庫,及時分析并作出風險預警,力爭做到主動發現、事前干預。
六、加強食源性疾病監測和信息報告工作
各地要不斷完善食源性疾病信息報告和主動監測系統,組織建立食品安全有害因素與食源性疾病監測數據庫,逐步實現全區統一的食源性疾病監測、調查、報告和數據分析機制。各地要進一步發揮醫療機構在開展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和報告方面的作用,在醫療機構設立臨床監測點,加強對食源性疾病癥狀監測、信息收集,通過各地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機構的互動關系,及時捕獲早期食源性疾病信息,通過全區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及時報告食源性疾病監測信息。
七、完善全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制度
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管理規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規定(試行)》,結合我區實際,建立全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機制。組建自治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參與制訂廣西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方案,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論證和風險評估工作,定期討論分析全區食品安全風險狀況與控制對策,為制定全區食品地方安全標準和對食品安全實施監管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各市和有條件縣(市、區)也應成立相應的專家委員會。
八、積極引導輿論宣傳
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相互間的食品安全信息通報,積極關注媒體報道的食品安全信息與輿論監督,提高對新發現的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和食源性疾病的靈敏反應能力,及時組織調查處理來自舉報、投訴和相關部門通報的食品安全信息,對可能影響消費者健康的危害因素要按規定主動向社會發布預警。要將食品安全監測、評估與食品安全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主動向社會提供權威的食品安全信息,促進廣大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狀況的了解和信任。
九、嚴格考核問責制度
各地要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工作納入績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定期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進行通報,對發現的問題要限期整改,對相關責任人要嚴格問責,從而全面落實工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