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向好,但一些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屢治屢現。食品產業鏈環節多、鏈條長,主體多樣及新業態發展等特點,使食品安全的監管難度相對較大。如何引入新的監管理念,及時應對食品產業不斷涌現的新挑戰,讓監管跑贏風險,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難點。食品安全穿透式監管以其全面、深入的特點,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食品伙伴網梳理了相關的信息,供大家參考。
一、“穿透式監管”的概念起源
穿透式監管早期主要應用于金融監管領域,是利用數字化手段透過金融產品的表面形態看清業務實質,將資金來源、中間環節與最終投向穿透聯接起來,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甄別業務性質,根據業務功能和法律屬性明確監管規則。穿透式監管的監管理念與監管方式可為其他監管領域提供有益的借鑒。
2022年6月23日,《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充分運用穿透式等新型監管手段,彌補監管短板,提升監管效能。
二、食品安全穿透式監管的理念
食品安全穿透式監管的核心內涵是,以問題為導向,綜合運用各類監管工具和手段,貫穿食品產業全鏈條、全環節、全要素,對問題食品及其相關產品進行溯源查處,對相關生產經營主體行為開展全面監管,對行政監管主體行為開展監督指導,有利于銜接分段、分業監管,串聯跨區域監管,完善制度機制,推進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和普通監管不同,穿透式監管針對突出或共性問題,從上下游、不同環節追根溯源、深挖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監管對象既包括相關主體,也包括被監管主體關聯的其他主體,乃至涉及的屬地、行業監管部門;主要針對主體行為及其生產經營產品暴露出來的系統性風險、突出隱患,抑或發生的突發事件開展的監管,實現由單一監管向綜合監管的轉變。
三、食品安全穿透式監管的運用
按照市場監管總局相關部署,四川省市場監管局開展了食品安全穿透式監管試點,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建立健全組織保障機制、監管和執法聯動機制、跨部門協作機制、跨區域協作機制、行刑銜接機制等五項機制,綜合運用各類監管工具或手段,貫穿食品產業全鏈條、全環節、全要素,推行清單化管理,制定問題清單、任務清單、成因清單、整改清單、成果清單等五項清單,對問題食品及其相關產品進行溯源查處,對相關生產經營主體、行政監管部門的行為開展全面監管,透過表象看透問題本質,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
2023年11月10日,四川省食品安全辦發布了《關于推行食品安全穿透式監管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四川省食品安全穿透式監管的應用情形包括:一是穿透核查食品安全突出問題。針對監管執法、抽檢監測、投訴舉報、輿情監測、風險監測等發現食品安全突出問題組織開展穿透式監管。二是穿透核查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用穿透式監管方式加強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調查處置,溯源查處問題食品,加強事件責任穿透核查,提出整改措施。三是穿透核查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圍繞地方特色、支柱食品產業,穿透核查產品質量問題,找準問題根本原因,推動改善生產工藝、改造提升生產經營設施設備,提升產品質量。
目前,四川省食品安全穿透式監管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意見》的發布進一步將食品安全穿透式監管制度化、標準化、具體化,更好地推動建立四川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體系,進一步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小結
近年來,食品經營領域發展迅速,食品新興業態不斷涌現,新型經營模式層出不窮。網絡訂餐、直播帶貨、跨境電商等經營模式快速發展,預制菜、中央廚房、餐飲服務連鎖管理等食品生產經營主體業態持續興起,對市場監管提出更高的要求。深化監管方式創新,提高監管效能,找準切入點對加工、配送、經營管理等多維度進行穿透監管顯得尤為迫切。食品安全穿透式監管能夠更全面、深入地監控食品生產全過程,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然而,實施穿透式監管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需要不斷探索和努力。
本文為食品伙伴網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編輯整理,轉載請與我們聯系。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提供國內外食品標準法規管理及咨詢、食品安全信息監控與分析預警、產品注冊申報備案服務、標簽審核及合規咨詢、會議培訓服務等,詳詢:0535-2129301,郵箱:vip@foodm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