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四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四平市“十四五”“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四政辦發〔2021〕51號)

   2021-11-26 1024
核心提示:《四平市“十四五”“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相關部門:

《四平市“十四五”“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四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11月19日

(此件公開發布)

四平市“十四五”“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

建設工程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吉林省“秸稈變肉”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吉政辦發〔2020〕28號)和《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吉林省做大做強肉牛產業十條政策措施的通知》(吉政辦發〔2021〕15號)要求,促進我市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使之成為鄉村振興建設主導產業,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目標,以“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共享利益鏈”為重點,以標準化生產、精深化加工、集群化發展為方向,建設集良種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生態化于一體的現代化肉牛產業鏈,推進畜牧業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率先把我市打造成中國北方肉牛產業大市、吉林省肉牛產業強市。

二、產業發展現狀

一是養殖數量多。我市肉牛養殖量占全省20%左右,位居全省前列。二是交易市場大。我市伊通縣營城子黃牛交易市場的牲畜交易輻射全國除青海、西藏的全部地區,運行時間在20年以上,年黃牛交易量達15萬頭、交易額達20億元。三是飼料資源豐富。我市玉米產量高、品質優,是國家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玉米出口基地,年產玉米90億斤以上,玉米等秸稈保有量達500余萬噸。四是糞污資源化利用體系基本形成。全市已建成區域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17個、村(屯)畜禽糞污收集點1500個,配套畜禽糞污運輸車輛250臺(套),糞污收儲運體系基本形成。

三、工作目標

到2025年末,全市肉牛養殖量達到200萬頭,其中育肥牛年出欄80萬頭、基礎母牛數量達到60萬頭,肉牛養殖量位列全省第一方陣。肉牛規模養殖場達到500個、肉牛示范鄉鎮達到20個、肉牛示范村達到100個,養殖規模化率達到58%,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全市秸稈飼料化利用量達到243萬噸,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到45%;玉米青(黃)貯窖達到1300個,容積到達50萬立方米;秸稈收貯加工機械達到350臺套。全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配率達到100%。具體任務分解見附表1。

附表1 肉牛產業發展目標任務分解表(2021—2025年)

指標任務

現狀值
(2020年)

目標值
(2025年)

年度

全市

梨樹縣

伊通縣

雙遼市

鐵東區

鐵西區

肉牛養殖量(萬頭)

100.0

200.0

2021年

105.0

28.5

52.0

21.0

2.2

1.3

2025年

200.0

60.0

90.0

45.0

3.0

2.0

育肥牛出欄數量(萬頭)

38.0

80.0

2021年

44.0

12.3

20.6

10.3

0.5

0.3

2025年

80.0

23.0

37.0

18.5

1.0

0.5

肉牛規模養殖場數量(個)

86

500

2021年

98

39

19

25

7

8

2025年

500

170

170

140

10

10

肉牛示范鄉鎮(個)

0

20

2021年

0

0

0

0

0

0

2025年

20

6

6

6

1

1

肉牛示范村(個)

0

100

2021年

0

0

0

0

0

0

2025年

100

30

37

25

5

3

肉牛養殖規模化率(%)

42

58

2021年

45

45

45

45

45

45

2025年

58

58

58

58

58

58

肉牛良種覆蓋率(%)

85

100

2021年

88

88

88

88

88

88

2025年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四、工作措施

(一)提升肉牛養殖規模,解決“誰來養”的問題。

本著“抓大不放小、抓場不放戶”原則,按照小場小戶主養基礎母牛和大場大戶主養育肥牛的思路,積極推進我市肉牛養殖規模提升。

1. 擴大基礎母牛群體養殖規模,實現戶均一頭母牛。

基礎母牛擴群增量是產業實施的基礎,通過獎補、政策引導等多種途徑培育基礎母牛養殖專業場、戶,快速擴大基礎母牛種群數量。到2025年末,全市基礎母牛數量達到60萬頭,實現戶均一頭母牛。具體任務分解見附表2。(牽頭部門:市農業農村局。責任部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附表2 基礎母牛發展目標任務分解表(2021—2025年)

指標任務

現狀值
(2020年)

目標值
(2025年)

年度

全市

梨樹縣

伊通縣

雙遼市

鐵東區

鐵西區

基礎母牛數量(萬頭)

28.6

60.0

2021年

31.0

10.0

14.0

5.7

0.8

0.5

 

 

 

2025年

60.0

18.2

27.0

13.0

1.0

0.8

2. 提升育肥牛養殖規模,實現人均一頭育肥牛。

育肥牛生產規模的提升是產業實施的關鍵,通過先發展肉牛養殖規模場(戶),再輻射帶動形成肉牛養殖示范村、示范鄉鎮,最終形成肉牛產業集群。一是支持、推廣肉牛養殖退戶入區試點,逐步將散養戶搬遷出村,解決肉牛養殖“小、散、亂”現象,構建“家家都有牛,戶戶不見牛”模式。二是在廠房建設、選址用地方面予以政策傾斜。通過內部挖潛、拓展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方式、大力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等方法,解決“用地難”的問題。三是加強肉牛市場監測預警,指導養殖場(戶)做好風險防控,適時出欄補欄。到2025年末,實現平均每一位農民飼養一頭育肥牛。具體任務分解見附表3。(牽頭部門:市農業農村局。責任部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附表3 育肥牛發展目標任務分解表(2021—2025年)

指標任務

現狀值
(2020年)

目標值
(2025年)

年度

全市

梨樹縣

伊通縣

雙遼市

鐵東區

鐵西區

養殖50-499頭育肥牛的規模養殖場(個)

70

200

2021年

80

35

15

20

2

8

2025年

200

65

65

56

4

10

養殖500-999頭育肥牛的規模養殖場(個)

6

200

2021年

7

2

1

1

3

0

2025年

200

70

70

57

3

0

養殖1000-9999頭育肥牛的規模養殖場(個)

10

50

2021年

11

2

3

4

2

0

2025年

50

17

17

14

2

0

養殖萬頭育肥牛的規模養殖場(個)

0

3

2021年

0

0

0

0

0

0

2025年

3

1

1

1

0

3. 支持種牛繁育體系建設。

提高種牛繁育性能是打造“秸稈變肉”工程和推進“千萬頭肉牛”工程建設的重要抓手。依托我市西門塔爾改良牛代次高、遺傳性能穩定和基母種群規模大的優勢,采用低代次母牛繼續使用西門塔爾牛品種改良、中高代次母牛引進高端肉牛品種改良的方式,加快我市肉牛良種繁育體系的形成。重點支持種公牛站建設,打造高產肉牛核心種源供應基地。到2025年肉牛良種覆蓋率達到100%。(牽頭部門:市農業農村局。責任部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推進肉牛飼養質量升級,解決“如何養”的問題。

1. 做好秸稈飼料化利用工作。

借助我省“秸稈變肉”工程,重點支持新型經營主體開展秸稈飼料化利用。一是大力推廣秸稈青(黃)貯、氨化、膨化和全混合日糧等加工技術,打造秸稈飼料化利用集中示范區,推動秸稈飼料向專業化生產、集約化利用、產業化經營轉型。二是對秸稈收貯窖建設進行補貼,提高養殖場(戶)建設青(黃)貯窖積極性及秸稈飼料化比重。三是鼓勵秸稈作業農機裝備升級改造,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提高秸稈離田速度,建立起秸稈收割、打包、裝運一條龍服務體系。到2025年,我市秸稈飼料化利用量達到243萬噸,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到45%,秸稈收貯加工機械達到350臺套,玉米青黃貯窖達到1300個,容積到達50萬立方米。具體任務分解見附表4。(牽頭部門:市農業農村局。責任部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附表4秸稈飼料化利用發展目標任務分解表(2021—2025年)

指標任務

現狀值
(2020年)

目標值
(2025年)

年度

全市

梨樹縣

伊通縣

雙遼市

鐵東區

鐵西區

秸稈飼料化利用量(萬噸)

74

243

2021年

114

32

34

34

10

4

 

 

 

2025年

243

93

65

68

13

4

秸稈飼料化利用率(%)

13

45

2021年

21

12

30

28

42

57

 

 

 

2025年

45

34

57

56

54

57

秸稈收貯加工機械(臺套)

287

350

2021年

300

60

105

60

60

15

 

 

 

2025年

350

75

115

75

66

19

玉米青黃貯窖(棚)(個)

839

1300

2021年

900

55

45

770

20

10

 

 

 

2025年

1300

250

230

790

20

10

玉米青黃貯窖容積(萬立方米)

29

50

2021年

32

5

5

12

3

7

 

 

 

2025年

50

14

12

14

3

2. 加強肉牛產業科技創新。

一是支持建立研發中心、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開展肉牛良種擴繁、疫病防治、生態養殖、精深加工等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二是支持農民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涉農企業和科研教學單位開展技術推廣服務,鼓勵科技示范場和養殖大戶開展技術示范,完善“專家+畜牧技術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牽頭部門:市農業農村局。責任部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 強化動物疫病防控支撐服務。

牢牢壓實屬地責任、部門監管責任、養殖場(戶)主體責任。一是根據畜禽養殖量增幅,各級財政部門要配套增長動物防疫經費預算開支。二是通過政府向依法在工商管理及行業主管部門登記成立的專職開展動物防疫等業務的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社購買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免疫基礎數據申報、消毒滅源、技術指導等服務,建立起素質高、技術精、實力強、服務好的動物防疫體系。三是探索建立“動物防疫+養殖業保險+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閉環工作模式,實現以防疫帶動保險、以保險理賠促進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的目標,最大限度杜絕病死肉牛流入餐桌。(牽頭部門:市農業農村局。責任部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 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平衡好肉牛產業發展與生態環保、美麗鄉村建設的關系,積極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一是積極發展種養循環項目,完善糞、稻、漁循環種養模式。二是支持散養戶在田間地頭建設糞污和秸稈相結合的還田發酵設施,實現畜禽糞污及秸稈“兩廢”資源就地就近利用,助力黑土地保護。三是引進成熟經驗做法,探索“市場運營,全民參與”模式,建立“誰污染誰治理,誰受益誰付費”的付費治理機制。到2025年,我市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配率達到100%。具體任務分解見附表5。(牽頭部門:市農業農村局。責任部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完善肉牛全產業鏈建設,解決“怎么銷”的問題。

1. 支持肉牛屠宰、加工產業發展。

一是扶持現有屠宰企業做大做強,做到區域布局合理,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建立長效發展機制。二是積極引進域外加工企業來平投資建廠,推動肉牛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實現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牽頭部門:市商務局。責任部門: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 加大品牌創建力度。

一是深入實施品牌強農戰略。積極創建肉牛優質品牌,深入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二是完善銷售推介體系。鼓勵支持企業積極利用農業展會、產銷對接等平臺,采取線上推介、線下招商等多種形式,加大產品宣傳推廣力度。(牽頭部門:市農業農村局。責任部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 支持肉牛交易市場建設。

一是完善肉牛市場交易體系。依托現有資源,建設集農資供應、活畜交易、信息發布、產品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區域性肉牛交易中心。二是支持發展特色多元化營銷主體,壯大肉牛經紀人隊伍,打造一支遵紀守法、業務精通、誠實守信、服務優質的肉牛經紀人隊伍。三是鼓勵經營主體依托知名電商平臺,大力發展肉牛及其產品網上營銷,多方位開拓營銷渠道。四是探索建立肉牛電子交易平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力求建成集牛服務、牛交易、牛金融于一體的肉牛大數據綜合平臺。五是加快肉牛產品銷售網點發展建設。域內依托大型商超、農貿市場,域外加快加盟連鎖店建設,爭取銷售網點遍布市內、省內及全國部分大中型城市。(牽頭部門:市農業農村局。責任部門:市商務局,伊通縣人民政府、雙遼市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市長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責任,完善聯席會議機制,專項推進肉牛產業發展。各縣(市)區也要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將任務分解到鄉鎮、村屯,確保目標任務完成。(牽頭部門:市農業農村局。責任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加強政策落實。強化用電、用水、用地等政策支撐,探索建立市縣肉牛產業基金,推動發行肉牛產業地方政府債,加大對優質項目支持力度,促進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牽頭部門:市財政局。責任部門: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四平供電公司、市水利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加強肉牛產業融資。一是依托全省“政銀保擔”聯動支牧聯盟,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二是建立健全肉牛金融風險監測、預警、處置聯動工作機制,切實防范肉牛產業金融風險。三是落實金融財政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肉牛養殖主體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牽頭部門:市金融辦。責任部門: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四平銀保監分局、人民銀行四平市中心支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加強人才引進。堅持留住用好現有人才與引進急需緊缺人才相結合,對在肉牛產業發展過程中有突出貢獻的人才以“一事一議”方式給予重點培養。(牽頭部門:市人社局。責任部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加強輿論宣傳。積極營造肉牛產業發展氛圍,充分發揮多媒體平臺作用,做好輿論宣傳。一是加大對肉牛普惠政策的宣傳,做到廣角度、全范圍肉牛產業鏈各類主體知曉政策。二是加大對肉牛特色產業宣傳力度,進一步提升肉牛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知名度。三是大力宣傳肉牛產業發展政策導向,充分挖掘、總結各地在肉牛產業發展方面的成功經驗,探索打造梨樹模式、伊通經驗。(牽頭部門:市農業農村局。責任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附件:1. 四平市“十四五”“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

2. 四平市“十四五”“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高質量發展21條扶持政策

附件1

四平市“十四五”“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

建設工程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

為深入推動我市肉牛產業發展,支持肉牛產業做大做強,市政府決定成立四平市“十四五”“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現將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及辦公室職責通知如下:

組   長:胡 斌     市長

常務副組長:張 恒     副市長

副 組 長:王敬濤     市政府副秘書長

張 武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成   員:張洪生     市發改委主任

周志遠     市科技局局長

劉寶棟     市工信局局長

王學君     市司法局局長

郭建政     市財政局局長

鄭旭武     市人社局局長

王國旗     市自然資源局局長

王 嘯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

姜亞非     市水利局局長

郭 晶     市商務局局長

李晨光     市審計局局長

張孝富     市市場監管局局長

靳朝陽     市金融辦主任

杜紹輝     市鄉村振興局局長

何旭明     市林業局局長

李曉平     市統計局局長

郎利鋒     國家統計局四平調查隊隊長

畢志杰     梨樹縣縣長

葉永興     伊通滿族自治縣縣長

太史名華    雙遼市市長

申洪業     鐵東區區長

付 巍     鐵西區區長

任洪民     四平供電公司總經理

生厚良     人民銀行四平市中心支行行長

袁學彬     工商銀行四平分行行長

王 臣     農業銀行四平分行行長

胡云柯     農業發展銀行四平分行行長

楊志宇     中國銀行四平分行行長

紀雪松     建設銀行四平分行行長

馬 強     吉林銀行四平分行行長

包長東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四平監管分局局長

領導小組負責全市“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工程工作的組織實施和統籌協調,指導和督促各縣(市)區落實推進相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農村局,辦公室主任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武擔任,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

聯絡人:張玉欣 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3623709

附件2

四平市“十四五”“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高質量發展21條扶持政策

為加快推進我市肉牛產業做大做強,夯實肉牛全產業鏈發展基礎,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建設,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第一條 設立肉牛產業引導專項基金

市鄉村建設集團、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負責聯系省內外有實力的大型企業,牽頭設立肉牛產業發展專項基金,采取“就高不就低”和“先建后補”原則,對肉牛養殖場建設、肉牛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基礎母牛擴群、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肉牛屠宰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建設等給予資金補助。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自身財政情況配套相應基金。(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第二條 引進基礎母牛補貼

從國外新引進的按照每頭3000元給予一次性獎補,單個企業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從省外新引進的按照每頭1000元給予一次性獎補,單個主體補助最多不超過200萬元。該項補貼以省畜牧局為主,相關補助要求按照省畜牧局文件執行。(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第三條 養殖基礎母牛補貼

對于域內已有的基礎母牛,凡是產過犢牛的,采取階梯式補貼,養的越多補的越多,引導養殖戶開展規模養殖。比如養殖量在20-50頭的,每頭補貼100元;養殖量在51-100頭的,每頭補貼150元;養殖量在101頭以上的,每頭補貼200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自身財政情況設置相應補貼金額。此項政策不累加使用,所有享受補貼的主體均需保有補貼對象1年以上。(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第四條 引進種公牛補貼

對從國外引進符合農業農村部標準種公牛的,每頭補助1萬元。(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第五條 肉牛繁育改良補貼

每個國家級肉牛核心育種場每年補助200萬元,每個國家級種公牛站每年補助100萬元。(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

第六條 玉米、秸稈收貯一次性作業補貼

玉米、秸稈收貯一次性作業的示范生產經營組織,項目投資額300萬元以上,且經過驗收合格的農業經營主體可申報補助資金。項目投資額應包括秸稈收、貯、加工設備購置和秸稈收貯加工配套設施建設投資總額。采取先試點后推廣、先建后補的方式,按照投資額的30%予以補助,單戶額度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具體補助金額由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自身財政情況設置。(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第七條 秸稈收貯方面農機企業補貼

新引進的秸稈收貯方面農機企業,以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到位資金2000萬元項目獎勵1%為基數,在此基礎上每增加20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對應增加獎勵1%,獎勵金額200萬元封頂;對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按央行同期基準利率給予首年支付貸款利息金額50%貼息,不超過100萬元。秸稈收貯方面農機企業財政貢獻首次達到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上和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首年一次性分別給予5萬元、10萬元、20萬元、50萬元和200萬元的資金獎勵。(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

第八條 玉米青黃貯補貼

對500立方米及以上容積的新建、改擴建的磚石、混凝土結構的單體青(黃)貯窖進行補貼,每立方米貯窖補助不高于30元;對單戶收貯100噸以上的秸稈青(黃)貯發酵飼料進行補助,每噸補助不高于35元;對單戶收貯50噸以上的秸稈干飼料進行補助,每噸補助不高于65元;對單戶全株玉米青貯100噸以上的進行補助,每噸補助不高于60元。采取先建(貯)后補方式,各縣(市)區統籌依規利用中央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秸稈綜合利用資金、農業生產發展糧改飼、農牧民補獎資金統籌安排。每個縣(市)區補助資金總額不超過500萬元。(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

第九條新引肉牛生產加工企業補貼

對總部經濟招商引資項目中新引肉牛生產加工企業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從實現經營收入之日起,前3年每年按企業對地方經濟貢獻的80%給予獎勵,后3年每年按企業對地方經濟貢獻的50%給予獎勵。獎勵資金由市本級、縣(市)區和開發區按受益比例分級承擔。企業在四平新設立總部的,按每年形成的域外稅收四平留成部分的50%扶持5年。獎勵資金由市本級、縣(市)區和開發區按受益比例分級承擔。項目投產達效后,當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0萬元以上,并經統計部門認定為規模以上或限額以上的,一次性給予企業10萬元獎勵。(市商務局)

第十條 “三通一平”政策

對于企業選好的項目建設地點,提供“三通一平”,即通水、通電、通路、土地平整,使項目能夠快速開工建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第十一條 招商環境政策

提供良好招商環境,不對企業進行無理收費、檢查、罰款等,并積極為企業爭取中央、省級項目資金。(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第十二條 貸款貼息政策

給予企業貸款貼息,具體貼息辦法詳見每年市財政局出臺政策辦法。對建檔立卡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申請的5萬元以內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養牛貸款,由各縣(市)區在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中統籌安排貼息資金,按現有政策給予三年全額貼息補助;對其他有意愿養殖肉牛的農戶,金融機構給予5萬元以內三年全額貼息貸款。所需貼息資金,可按規定由創業擔保貸款貼息補助承擔,超出貼息政策的利息差額由省和市縣按8:2比例分擔。對養殖肉牛數量20頭以下、擴大再生產貸款100萬元以內的農戶,符合條件的可享受省農業信貸擔保貸款貼息支持,優先支持農戶發展基礎母牛繁育。(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

第十三條 分期繳納費用政策

對于土地出讓金等費用實行分期繳付,具體細則需企業與政府共同制定。(市財政局)

第十四條 謹慎引進同類項目政策

項目一經落地投產,我市會謹慎引進同類項目,避免惡意競爭。(市商務局)

第十五條 肉牛規模養殖場、養殖園區用地政策

對于新建或改擴建肉牛規模養殖場、養殖園區設施農業用地不需要審批,由設施農業經營者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向鄉(鎮)政府備案。肉牛規模養殖場、養殖園區附屬設施用地規模原則上控制在項目用地規模34%以內,最多不超過15畝。存欄2000頭以上肉牛規模化養殖的附屬設施用地規模,不受15畝上限規定限制。養殖設施原則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農田,確實難以避讓的,允許項目使用少量永久基本農田,但必須補劃,允許使用面積不得超過項目用地規模的20%,最多不超過20畝。(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

第十六條人才獎勵政策

對獲得“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榮譽稱號的,給予每年6000元獎勵,連續獎勵2年。(市人社局)

第十七條 引進人才編制政策

對于引進的肉牛產業發展專項人才,到事業單位工作的,編制不足時可在“人才編制池”中解決,績效工資按增長比例可上提10%,總量不超過30%。工作業績突出的,可直接認定高級職稱,特設崗位聘任。引進人才配偶,按照對口相適原則安置。(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第十八條 人才培養政策

每年的鄉村人才職稱評定中,要給肉牛產業發展貢獻突出的鄉村人才留有一定名額。高素質農民培育也要注重培養肉牛產業發展急需人才,培訓標準按照最高標準執行。(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第十九條 創新創業政策

在肉牛產業發展方面創新創業的,對符合條件的創業者個人最高可申請創業擔保貸款20萬元;合伙創業個人貸款額度最高22萬元,合計貸款額度不超過220萬元;對于首次在四平市區肉牛產業企業就業的全日制博士、碩士、本科、大專畢業生,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1年以上的,分別給予2萬元、1萬元、8000元、5000元一次性生活補貼。(市人社局)

第二十條 創新項目政策

對在肉牛生產關鍵技術、牛肉產品精深加工與食品安全生產關鍵技術研究方面項目,滿足要求的優先列入市科技發展計劃,給予資金補助。(市科技局)

第二十一條 “一事一議”政策

此外,對投資規模大、財政貢獻大、帶動能力強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可采取“一事一議”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市商務局)

所有享受優惠政策的企業或人才要優先服務于四平市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地區: 吉林 四平市
標簽: 工作方案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