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爭創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經省政府同意,省衛生健康委印發了《山東省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魯衛發〔2021〕8號)(以下簡稱《規劃》)。現解讀如下:
一、《規劃》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十三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對中醫藥管理體制實施重大改革,中醫藥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邁出堅定步伐。全省中醫藥系統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統籌中醫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協調發展,全面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十四五”時期,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健康處于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我省進入由中醫藥大省向強省跨越的關鍵時期。為準確把握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落實《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共山東省委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省衛生健康委制訂了《規劃》。《規劃》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突出內外兼修,對全省中醫藥未來五年的發展戰略、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重要舉措進行了部署安排。
二、《規劃》的主要內容
《規劃》對“十三五”時期全省中醫藥發展情況進行系統總結,對今后一段時期中醫藥發展形勢進行全面分析。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闡明了全省中醫藥工作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迎來由中醫藥大省向強省跨越的關鍵時期;從內外兩個維度對五個方面問題進行認真梳理分析。
《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全省中醫藥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傳承創新、堅持中西并重、堅持深化改革等“五個基本原則”,遵循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療效、更加注重質量、更加注重融合、更加注重生態等“五個基本方法”,以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為引領,以建設中醫藥強省為主線,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作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規劃》圍繞總體要求,明確了“六個進一步”的主要目標,按照全面鋪開、優勢突出、特色明顯的原則,針對6個主要目標細化設置25個量化指標。一是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實現縣域政府辦中醫醫院全覆蓋,政府辦二級以上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康復科全覆蓋,政府辦中醫醫院“互聯網+醫療健康”惠民便民服務平臺全覆蓋,公立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傳染病醫院中醫類臨床科室全覆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全覆蓋等“五個全覆蓋”。二是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促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發展環境更加優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化水平持續提升。三是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名醫,人才成長途徑不斷優化,人才梯隊結構更加合理。四是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建設一批科技創新、臨床提升和人才培養的中醫藥高水平平臺,產出原創性、突破性成果。五是文化實力進一步增強,深入挖掘整理傳統中醫藥文化資源,建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機制,居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達到25%以上。六是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快,總產值突破700億元,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450萬畝左右,形成3-5個中醫藥產業集群。
《規劃》依據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確立了全省中醫藥發展“1+5+6+10”的總體布局,明確“一區”引領,打造“五個高地”,實施“六大工程”,強化“十項措施”,實現中醫藥大省向強省跨越。
“1”是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聚焦傳承創新發展引領、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示范、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三個目標任務,圍繞促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管理體制、人才培養、文化建設、醫保支持政策等環節,遵循規律,大膽創新,求突破見實效。
“5”是打造中醫藥五個高地。一是打造中醫藥醫療高地,形成一批服務一流的醫療平臺,打造全國專科建設“高峰”;二是打造中醫藥科研高地,爭創國家級中醫藥研究平臺,形成科研高地集聚效應;三是打造中醫藥人才高地,建設中醫藥高層次人才集聚和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四是打造中醫藥產業高地,形成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道地藥材品牌,打造一批千億級海洋中藥產業集聚區;五是打造中醫藥文化高地,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中醫藥文化研究中心,世界一流的中醫藥典籍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
“6”是實施中醫藥發展“六大工程”,涵蓋26項具體任務,6個專欄32個重點項目。一是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堅持中西醫并重,增加優質中醫藥服務供給,做到5個提升:提升中醫藥服務體系品質,提升中醫藥特色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預防保健和康復服務能力,提升中西醫協同發展能力,提升中醫藥公共衛生應急能力。二是實施中醫藥科技創新工程,通過構建“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的管理體制,建設高水平中醫藥科研平臺,強化中醫藥協同創新,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等4項舉措,力爭取得一批中醫藥突破性的科技創新成果。三是實施齊魯中醫藥名品工程,深入發掘山東中醫藥產業特色和優勢,推動中醫藥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山東中醫藥產業六大品牌:“齊魯道地藥材”品牌、“齊魯中藥”品牌、“齊魯養生”品牌、“齊魯藥膳”品牌、“齊魯中農獸藥”品牌、“齊魯康養文旅”品牌。四是實施中醫藥人才建設工程,推進高等中醫藥教育改革,加強中醫藥高層次和骨干人才培養,優化中醫藥人才成長環境,以人才隊伍建設的明顯成效強力支撐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五是實施中醫藥文化弘揚傳承工程,充分發掘我省深厚的中醫藥文化資源,擦亮“儒醫文化、扁鵲故里、針砭發源地”三張名片,加強中醫藥文化保護研究、科普知識普及推廣和對外交流合作,推進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六是實施中醫藥生態建設工程,構建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的評價標準、監管機制和醫保支付方式,有效提升中醫藥信息化建設水平,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培植豐厚土壤。
“10”是強化中醫藥傳承創新“十項措施”。一是健全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治理體系,加強黨對中醫藥工作的全面領導,廣泛調動各方面資源力量,形成推動中醫藥發展的整體合力。二是促進中醫醫院姓“中”,強化以中醫藥服務為主的辦院模式和服務功能,建立健全體現中醫藥特點的現代中醫醫院管理制度。三是中醫強基層,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持續推進中醫優質資源下沉。四是“三經傳承”提檔升級,將“三經傳承”融入相關工作,提升臨床中醫經典、經方、經驗學用能力。五是中醫藥伴我成長,推進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健全省市縣三級兒童青少年常見病防治基地和服務網絡。六是中醫藥扶老行動,加大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宣傳,健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老年病科建設,提升“中醫藥+銀齡產業”服務能力。七是省局共建一流中醫藥大學,打造一流學科,建設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加快進入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第一方陣。八是打造齊魯中醫藥優勢專科集群,持續推進首批專科集群建設,啟動第二批建設任務,打造臨床療效卓越、特色優勢明顯、創新能力突出、綜合實力雄厚、輻射帶動強勁的齊魯中醫藥優勢專科集群。九是提升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提升公民疾病預防能力、推進健康山東建設中的特色優勢,推動中醫藥文化有機融入群眾生產生活。十是辦好尼山世界中醫藥論壇,將“儒醫論壇”納入“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舉辦“尼山世界中醫藥論壇”,爭創齊魯中醫藥國際品牌。
“1+5+6+10”的總體布局是規劃的核心部分,也是“十四五”期間山東中醫藥工作的中心任務。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是培育國家中醫藥高質量增長極,努力實現由中醫藥大省向中醫藥強省跨越的重要環節。打造中醫藥“五個高地”是解決山東中醫藥領域“山多峰少”的“筑峰”計劃,是深入推進中醫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增加中醫藥高質量有效供給的重要途徑。實施中醫藥“六大工程”是全面承接國家和全省中醫藥工作,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的重要內容。強化中醫藥傳承創新“十項措施”是針對全省中醫藥發展的堵點、難點、痛點,精準把脈問診,對癥下藥開出的“良方”,是有效緩解中醫藥發展“卡脖子”問題的重要舉措。
為確保《規劃》順利實施,我省將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和落實舉措,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發展投入傾斜力度,強化規劃執行的全過程監控,注重總結評估,加強正面宣傳、輿論監督和科學引導,高質量推進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地。
三、《規劃》的主要特點
一是突出融入大局。《規劃》堅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全國、全省中醫藥大會精神,充分與《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國家中醫藥“十四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山東省“十四五”衛生與健康規劃》銜接融合,積極主動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大局,全面承接國家中醫藥“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二是堅持走在前列。按照“走在前列、全面開創”和建設中醫藥強省的目標要求,堅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和整體性推進,細化發展指標,突出項目支撐,強化工作措施,《規劃》所列25個主要發展指標的預期值均高于或者等于國家要求水平。三是山東特色明顯。在中醫藥管理體制方面,提出充分發揮各級促進中醫藥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強化跨部門、跨系統協作;在中醫藥文化方面,提出擦亮“儒醫文化、扁鵲故里、針砭發源地”三張名片,舉辦“尼山世界中醫藥論壇”“(濟南)扁鵲國際論壇”和“針砭起源地大會”;在中醫藥產業方面,實施齊魯中醫藥名品工程,打造齊魯中醫藥產業六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