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中發〔2005〕1號)精神,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努力做大做強我市蜂蠶業,加快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結合我市實際,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發揮蜂蠶業在促進農民增收中的作用
(一)我市具有發展蜂蠶業獨特的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我市森林覆蓋率68%,蜜源區植物面積130萬公頃,現僅利用了46%;柞林面積57萬公頃,可養蠶的柞林面積15萬公頃,現僅開發利用了7%,蜂蠶資源開發潛力巨大。我市氣候條件適宜蜂蠶生產,許多山區植被仍處于原始狀態,無任何污染,是全國生態環境優良的蜂蠶產品生產基地。我市養蜂、養蠶已有五十余年歷史,是全國天蠶主要發生區,擁有珍貴的野生桑樹品種和蜜蜂品種,具有較高的管理、科研、技術水平,綠色蜂產品全國聞名,優質椴樹蜜更是暢銷國內外,柞蠶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已經形成,是全省蜂蠶業生產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地區。
(二)蜂蠶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國內外蜂蠶產品銷量不斷上升。全市現有3800戶農民從事蜂蠶業生產,2004年養蜂6.85萬群,放養柞蠶2010把,蜂蠶業收入達到3500萬元。每群蜂平均純效益200元,每戶養蜂50群,可收入10000元;每戶蠶農養蠶70天,每把平均純收入5000元,農民總結為“種地加養蠶,一年頂兩年”。多年實踐證明,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養蜂、養蠶走上了致富之路,蜂蠶生產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項目。
二、進一步明確蜂蠶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具體目標
(三)我市蜂蠶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依托獨具特色的自然資源優勢,以寬松的政策環境吸引更多的林區職工和農民走養蜂、養蠶致富之路。實施產業化經營戰略,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的組織、協調、帶動作用,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打造綠色和有機名牌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逐步做大做強蜂蠶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把我市建成黑龍江省東南部蜂蠶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科研基地、綠色蜂蠶產品深加工基地、蜂蠶產品研發中心和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四)我市蜂蠶業發展的具體目標是:2005年養蜂8.6萬群、養蠶2200把,蜂蠶業加工產值實現6000萬元;2010年養蜂13萬群、養蠶5600把,蜂蠶業加工產值實現2.6億元;2020年養蜂15萬群、養蠶1萬把,蜂蠶業加工產值實現5億元。
三、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五)科學合理地利用保護資源。積極鼓勵恢復和利用過去批準的老蠶場發展養蠶業,積極鼓勵和引導群眾利用荒山荒地種植柞樹和桑樹,培育新蠶場,發展柞蠶生產的同時發展桑蠶生產。積極保護椴樹資源,促進椴樹蜂產品的穩定生產。
(六)努力保護生態環境。為防止蠶場過載使用造成蠶場區域生態環境惡化,除過去已經批準的蠶場外,不得根刈或者中刈。重點生態林、封山育林、生態脆弱區域及迎路、迎湖(江河)區域不得養蠶。在已批準的蠶場內,不得進行放牧、開荒種地、采石、挖砂取土或改變林地用途等違反林業法律法規的行為。
四、積極扶持蜂蠶業發展
(七)確定養蠶用地。各地蠶業管理部門要根據蠶農要求提出養蠶用地申請,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當地資源狀況,在征得林權權利人同意的前提下,依法確定養蠶用地。
(八)放寬蜂農進山放蜂條件。在遵守林區各項制度的原則下,鼓勵蜂農進山放蜂,鼓勵當地蜂農到外地放蜂,保證外出放蜂人員在生活地的一切待遇不變。外地蜂農到我市放蜂,要保證蜂場和運輸暢通。蜂農進山放蜂,凡未經物價部門批準的收費項目,一律不得收取。
(九)解決養蠶生產用槍。各地公安機關要根據生產需要,保證放養一把柞蠶有一支生產用槍,做到嚴格管理,及時發放和收回。
(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各級政府要從農發資金中劃出一定比例,用于扶持蜂蠶業發展,要保證蜂蠶資源調查、發展規劃制定等相關經費。科技部門要加大對柞蠶母種基地、蠶種場和蜜蜂原種場的扶持力度,加速新品種的引進、培育和推廣。農村信用社要設立扶持養蜂、養蠶專項貸款,支持蜂農、蠶農生產,為蜂蠶產品收購調運提供優惠足額貸款。
五、繼續推進蜂蠶產業化經營
(十一)不斷壯大龍頭企業。加大對蜂蠶產業龍頭企業扶持力度,在設備更新改造、提供收購資金、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給予扶持。廣泛宣傳我市蜂蠶產業優勢,擴大國內外知名度,通過招商引資,靠大聯強,不斷壯大龍頭企業。
(十二)加快蜂蠶基地建設。按照蜂蠶產業化發展模式,在生產基地大力發展訂單生產,解決蜂蠶產品銷售環節的各種問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把蜂蠶業的發展作為推進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的重點,蜂蠶業管理部門要按照標準化生產要求做好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實施無公害蜂蠶產品和有機蜂產品工程,建立無公害蜂蠶產品和有機蜂產品生產基地,加強蜂蠶產品質量監控和管理,努力提高蜂蠶產品的質量,積極爭取有機蜂產品認證工作。
(十三)充分發揮蜂蠶行業協會的作用。各地蜂蠶行業協會要做好蜂農、蠶農的科技培訓活動,重點做好無公害、綠色、有機蜂蠶標準化生產技術和行業自律知識培訓。要做好年景分析和病蟲害預報、防治,努力研究和推廣應用增產提質的新措施。要發揮行業協會在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和蜂農、蠶農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及時解決產業化經營中的各種問題。要加強與國內外蜂蠶業民間團體的交往與合作,促進我市蜂蠶產業的全面發展。
六、切實加強對蜂蠶業的領導
(十四)強化領導。發展蜂蠶產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通力協作,共謀發展。各級政府要把發展蜂蠶產業納入工作日程,定期研究,精心組織,強力推進。各縣(市)都要組建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蜂蠶產業推進領導小組,成立以主管領導為主任的產業推進辦公室。
(十五)明確職責。各地蜂蠶業管理部門負責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做好技術推廣、生產指導、信息交流等工作,并維護蜂農、蠶農的合法權益。蜂蠶業管理部門要與林業部門密切聯系、及時溝通,共同保護生態環境發展蜂蠶生產。
(十六)穩定機構。為適應蜂蠶業發展的需要,各地要確保蜂蠶業管理機構、編制、人員的相對穩定。同時要加強隊伍建設,積極引進人才,提高蜂蠶業專業技術人員素質和水平。
二OO五年八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