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農業局、平潭綜合實驗區農村發展局:
為適應現代養殖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要求,推動我省飼料工業加快發展,促進飼料企業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根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全國飼料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福建省“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結合我省飼料工業發展現狀,我廳編制了《福建省飼料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F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福建省農業廳
2016年11月14日
(此件主動公開)
福建省飼料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飼料是現代養殖業的物質基礎,是滿足百姓營養膳食最為基礎的環節。為保障飼料產品質量安全,優化產品結構,增強發展后勁,促進飼料業健康發展,根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全國飼料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福建省“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結合我省飼料工業發展現狀,編制本規劃。
一、“十二五”奠定的基礎
“十二五”期間,我省飼料業經歷了大宗原料價格不斷攀升、養殖生產大幅波動、動物疫病多發、市場變化頻繁、經營成本上升等多重內外部因素的疊加影響,給飼料生產和經營帶來很大的壓力。面對不利因素,我省飼料工業抓住強農惠農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良好機遇,實現了全省飼料工業的較快發展。
?。ㄒ唬┊a量持續較快增長。2015年,飼料總產量816.0萬噸、總產值298.3億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57.1%和77.6%,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率分別達9.5%和12.1%。其中,配合飼料、濃縮飼料和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量分別為775.4萬噸、14.8萬噸和25.8萬噸,與2010年相比,配合飼料、濃縮飼料分別增長60.0%、70.1%,添加劑預混合飼料保持不變。從不同動物種類看,2015年豬飼料、蛋禽飼料、肉禽飼料、水產飼料產量分別為404萬噸、85萬噸、210萬噸和112萬噸,同比2010年增長69.7%、41.7%、42.9%和47.4%。
?。ǘ┊a業結構不斷優化。十二五期間,配合飼料產量逐年增加,年均增長10.1%。飼料添加劑工業快速增長,產品維生素A和維生素D3的產量分別占全球的17%、20%左右,飼用酶制劑、微生物、氨基酸、礦物元素及其絡合物、抗氧化劑、防腐劑、防霉劑等10多類高附加值的飼料添加劑產品也獲得較快發展。以菜粕、豆粕為主的單一蛋白原料和魚粉、魚油、微生物發酵產品得到發展,同時飼料粉碎機、混合機、預混料成套設備等得以研制、開發應用,形成了包括飼料加工、飼料原料、飼料添加劑及飼料機械較為完整的產業結構。
?。ㄈ╋暳袭a業集中度顯著提升。國家對飼料生產企業許可準入門檻抬高后,一些大型規模企業充分發揮資金、人才、技術優勢加快發展,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聯合重組步伐加快,飼料生產經營條件明顯改善,推動產業素質整體提升,企業規模進一步做大,并不斷向養殖、屠宰、加工等環節延伸。到2015年底,圣農、華龍、大北農、傲農、華港和海新6個集團企業在我省的飼料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44%。全省240家飼料加工企業中45%的企業生產了95%的飼料產品,其中年產10萬噸以上企業18家,飼料產量占全省飼料總產量的52%;年產5萬~10萬噸的企業26家,飼料產量占全省飼料總產量的22%;年產1萬~5萬噸的企業65家,飼料產量占全省飼料總產量的21%,形成了以大中型企業為主,小企業為特色的產業格局。
?。ㄋ模┵|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隨著新《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及配套規章的深入貫徹實施,飼料生產者、經營者發展理念不斷更新,質量安全意識明顯提高。全省持續開展飼料質量專項整治,每年組織開展打擊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瘦肉精”等違禁添加物的專項行動,加大查處力度。通過監管,有效遏制了飼料中添加禁用物品的違法行為,飼料產品的安全水平逐年提高。十二五期間,農業部對我省飼料質量安全監測的產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2015年達到98.5%,瘦肉精、三聚氰胺、蘇丹紅等違禁添加物檢測全部為零,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五)技術支撐進一步加強。飼料企業的科技投入有所增加,承擔了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科研開發項目,技術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在爭創品牌、增強企業研發實力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上取得實效。如華港集團承擔的“豬健康養殖的營養調控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天馬公司和華龍集團分別承擔并完成了《中華鱉配合飼料》國家標準、《鰻鱺配合飼料》、《斑點叉尾鮰配合飼料》、《鱸魚配合飼料》行業標準和《豬用氨基酸平衡型低蛋白配合飼料》等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漳州大北農通過自主研發、聯合研發和設備改進等申請專利32項,等等。新閩科、漳州大北農、天馬等多家企業被確認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知識產權企業等,獲得省市重點龍頭企業、產品質量獎、中國馳名商標等殊榮。一批大中型企業建立了技術研究中心,傲農集團、漳州大北農、天馬、新閩科、新正陽等企業還設立了博士后流動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科研平臺,推動科技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全省飼料企業1.57萬名員工中,三分之一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博士、碩士352人,占企業員工總數的2.24%。目前,全省有3350多人參加了飼料行業特殊工種職業技能培訓,并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成為飼料工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推廣的中堅力量。
(六)監管體系不斷完善。全省形成了省市縣三級監管隊伍。各級飼料監管部門在開展集中整治行動的同時,立足日常監管,狠抓專項整治,努力實現標本兼治,逐步建立健全了飼料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結合《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及其配套法規學習宣貫,多層次、全方位開展了省、市、縣(區)飼料監管人員培訓,監管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七)行業自律得到加強。全省各級飼料管理部門通過培訓,強化“企業是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意識,組織開展安全承諾活動,與飼料企業逐一簽訂《安全責任書》,推進行業自律。全省各飼料協會圍繞飼料發展與安全這一中心工作,舉辦多種活動,加大政策法規、標準技術的宣傳力度,普及飼料法律法規,加強行業自律。
二、“十三五”發展環境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調整期,也是飼料產業發展的轉型期。未來五年,我省養殖業將向規?;藴驶?、集約化、產業化方向邁進,養殖業即將進入提質和轉型的加速發展階段,要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化發展道路。這給飼料工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嚴峻的挑戰,新的矛盾和問題將更加突出,保持全面、均衡、持續發展的難度越來越大,對飼料工業發展的要求更高。
?。ㄒ唬?ldquo;十三五”飼料工業發展有利因素
1. 改革釋放制度紅利。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系列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的新舉措,省委、省政府出臺的加快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推動“三農”工作等措施,將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釋放更多的制度紅利,增強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進一步推進農業、養殖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2. 產品需求潛力增大。“十三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實施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政策,必然刺激畜禽水產品的消費,從而為擴大養殖業生產、改善養殖業結構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繼而拉動飼料的需求。同時,隨著養殖業生產方式加快轉變,尤其是標準化、規?;B殖加速發展,集約化養殖水平的提高,配合飼料的使用率也隨之提高,對飼料的需求量增加,這給飼料工業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3.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以微生物、酶制劑為核心的生物技術和新型飼料添加劑的開發應用,給飼料工業的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年來,新型顆粒飼料和飼用酶制劑的推廣應用,飼料廠到養殖場散裝飼料的物流配送模式得到應用,加工設備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加快升級,將進一步推動我省飼料工業科技創新步伐。
4. 經營水平不斷提高。我省飼料工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企業規模逐步擴大,配方技術日趨完善,信息化不斷發展,管理模式不斷優化,特別是隨著以飼料工業為龍頭的農業產業化企業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為飼料工業產業鏈條的延伸和規模化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大大增強了飼料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經營管理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ǘ?ldquo;十三五”飼料工業發展不利因素
1. 飼料原料資源短缺,制約了飼料工業發展。我省是一個飼料原料嚴重短缺的省份,80%左右的主要飼料原料從省外調入,其中玉米每年需要調入500萬噸左右,魚粉基本依賴進口或從省外調入。飼料原料缺乏既增加了生產成本,又可能因原料調運不及時影響企業生產。從長遠來看,隨著養殖業和飼料工業持續增長,大宗飼料原料的供求矛盾將進一步加劇,原料短缺已經成為影響我省飼料工業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瓶頸。
2. 科技發展投入偏少,飼料工業發展后勁不足。飼料工業是一個科技含量比較高的行業,飼料工業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很重視飼料科技研發,投入大量資金,促進科技進步。我省在這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政府相關部門對飼料科研專項經費的安排比較少,多數中小企業無力投資科技創新,致使絕大多數飼料產品低水平重復生產,產品同質化程度高,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發展后勁不足。而隨著飼料行業的快速發展,飼料產品已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養殖戶對飼料產品要求越來越高,多數飼料企業難以適應飼料市場發展的新趨勢,即按養殖戶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生產。
3. 行業產能過剩,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隨著小規模、散養戶快速減少,養殖業增長放緩,以及飼料企業轉型改造升級,上市公司及準上市公司的擴張,飼料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也充分暴露出來,我省現有飼料加工企業絕大多數開工不足,設備閑置率較高。產能利用率低,運行和維護成本增加,原來專業生產豬料、魚料、禽料的企業轉向畜禽飼料共同生產,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飼料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普遍采取讓利促銷等手段,使得飼料加工利潤越來越低,原料價格高位運行和人工成本增加,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飼料行業全面進入微利時代。
4. 資源環境壓力增大,限制了養殖規模的擴張。我省養殖業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后,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壓力,規模以下的畜禽養殖散戶基本沒有污染治理設施。隨著《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和《省政府進一步加強生豬養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六條措施》的落實,我省實行生豬總量控制,即“十三五”期間全省生豬出欄量控制在2000萬頭以內,禁養區內的生豬養殖場(戶)和可養區內排污不達標的養殖場(戶)被關閉拆除,養殖總量在短期內會受到壓縮,由此影響到飼料需求總量減少。
5. 飼料安全隱患增多,監管難度加大。飼料安全是動物性食品安全的基礎,社會關注度和媒體聚焦度不斷加大。非法銷售、使用違禁添加物和制售假冒偽劣飼料的情況時有發生,違禁添加物的品種也在不斷變化更新,添加禁用物品的方式更加隱蔽,飼料安全監管難度加大。
三、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ㄒ唬┲笇枷?br>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機遇,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支撐、以促進養殖業發展為目標,堅持“安全、環保、優質、高效、低耗”原則,規范生產經營,強化質量監管,進一步推進飼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飼料企業轉型發展,實現由數量增長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變,由依靠資源和物質投入向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轉變,不斷夯實飼料產業發展基礎,努力把我省飼料產業建設成為生產技術先進、企業管理規范、產品質量安全、市場競爭力強、與生態環境和養殖業相適應、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現代化基礎產業。
?。ǘ┌l展目標
到2020年,全省飼料產量穩定增長,質量安全穩步提升,資源利用顯著提高,生產經營更加規范,質量和效益同步發展,企業規模、優勢品牌都有大幅度提升。具體目標:
---總產量穩定增長。2020年,飼料總產量達到900萬噸,其中配合飼料850萬噸,濃縮飼料20萬噸,添加劑預混料30萬噸。
---質量安全穩步提升。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制度,《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全面實施,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業部對我省飼料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企業持續有序發展。“十三五”期末,年產10萬噸以上的飼料企業由目前的18家發展到25家,其飼料產量占全省飼料總量的比重由52%提高到60%以上。飼料企業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節能減排取得進展。低氮、低磷、低礦物質排放等環保型飼料產品研發與推廣取得明顯進展,礦物質、微量元素和藥物飼料添加劑使用更加規范,飼料工業單位產值能耗穩步下降。
四、發展重點及任務
(一)加強飼料資源開發利用
1. 保障大宗原料供應基本穩定。及時收集國家發布的國際國內玉米、大豆等大宗原料預測預警信息,指導飼料生產企業合理安排飼料原料采購計劃。支持有條件的飼料生產企業參與東北玉米臨時收儲。
2. 利用非常規飼料原料資源。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按照能用盡用、高效利用的原則,充分挖掘農副資源飼料化利用潛力。利用發酵、酶解、膨化等技術對飼料原料進行預處理,以期提高利用率。支持對薯類等農作物和果蔬、餅粕、糟渣、基料等農產品加工副產物以及畜禽屠宰、水產品加工等動物性下腳料進行優質化處理和規范化利用。注重昆蟲等動物蛋白的開發利用,緩解我省飼料原料資源短缺矛盾。
(二)發展優質安全高效飼料產品
1. 大力發展飼料添加劑。穩定酶制劑、維生素A、維生素D3等優勢添加劑的生產能力,推進技術改造,加強污染物減排和治理。加強有機微量元素、微生態制劑、植物天然提取物、生物活性寡肽等新型飼料添加劑的研發、生產和應用,鼓勵發展抗氧化劑、防霉劑、酸度調節劑、調味劑等非營養型飼料添加劑。
2. 推廣安全環保節能型飼料。鼓勵企業綜合運用營養平衡技術和新型飼料添加劑產品,研究開發低氮、低磷、低微量元素排放飼料配方技術,推廣環保型飼料產品,促進養殖污染物減排。綜合利用微生物制劑、植物提取物等新型安全飼料添加劑產品,減少抗生素等藥物飼料添加劑使用。
3. 突出發展特種水產飼料。充分利用我省水產飼料發展早、基礎扎實以及水產養殖面積大、增長潛力大的養殖優勢,大力發展水產飼料特別是鰻鱺、鱉、蝦、大黃魚、鱸魚、石斑魚和鮑等特種水產飼料,研發高效海水魚類軟顆粒飼料,限制直接投喂鮮雜魚,發展使用率高、轉化率高、環境友好型膨化料,降低飼料蛋白單耗,進一步提升我省水產養殖水平,保護和改善水產養殖環境,促進飼料產業健康發展。
?。ㄈ┘涌焱苿影l展方式轉變
1. 促進全產業鏈經營。支持大中型企業特別是集團企業參與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向飼料原料貿易、原料生產、養殖、屠宰、加工、育種制種等領域延伸產業鏈,增強抗風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鼓勵飼料企業采取兼并重組、產業聯盟等形式進行整合融合,提高行業集中度,特別是小微企業要主動尋求合作、聯合、整合,與集團企業形成優勢互補、市場共享、共同發展格局,拓寬盈利渠道。
2. 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推進實施《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推動生產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逐步推行產品二維碼標識,建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加強飼料企業檢驗檢測條件和質量控制隊伍建設,提高企業原料進廠把關、主成分在線檢測和產品出廠檢驗能力。加快推進現代企業制度,構建飼料行業誠信體系,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3. 加強互聯網信息平臺建設。鼓勵企業充分利用現代科技信息技術,將企業管理、產品信息、養殖信息服務、售后服務、技術推廣、質量控制等融入互聯網信息平臺,促進資源節約、需求聚集、效率提升、服務轉型,提高企業競爭力。支持飼料生產企業積極參與“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發揮資本、人才和管理優勢,打造養殖業服務平臺,推動產品個性化定制,服務一站式到位。
?。ㄋ模┩苿悠髽I提升生產能效。
1.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鼓勵大中型飼料生產企業建立和完善技術研發中心,承擔或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項目,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鼓勵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與飼料生產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加快飼料工業科技成果的開發與轉化。支持企業成為“一帶一路”戰略、農業“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力量,積極參與全球范圍內的飼料產業并購重組和戰略協作,拓展國際發展空間。
2. 提高生產效率。引導飼料企業采用現代化加工設備與工藝進行技術改造,鼓勵飼料生產企業采用先進除塵工藝與設備,配備飼料生產安全動態監控系統,建立優質高效飼料生產基地,推廣飼料生產全程精細化管理理念,進行新型燃料鍋爐改造,降低加工過程中的原料損耗、能耗、粉塵污染和影響安全生產的危險因素,降低生產成本,保證生產安全。鼓勵飼料生產企業推進“廠場對接”銷售模式,推廣配合飼料散裝運輸和儲存利用,減少編織袋的使用,降低包裝和銷售中間環節費用,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
五、主要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協調。各級飼料管理部門要認真落實“十三五”飼料發展規劃,加強對飼料產業的指導和管理。一是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保障飼料消費和養殖動物食品消費安全。二是健全基層執法管理體系,做到機構、人員、工作經費三落實,維護飼料市場規范經營、公平競爭秩序。三是做好服務工作,為飼料產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ǘ娀咧С?。飼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保障動物食品供給與安全的民生產業,需要各級政府加強政策支持。一是將國家對飼料行業的免稅政策和購機補貼政策落實到位。二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農業龍頭企業、飼料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等方面給予補助。三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在銀行貸款、政府建設資金、基金扶持等方面享受農產品加工企業各種補貼、低息、貼息政策的同等待遇。
?。ㄈ┳⒅厝瞬排囵B。充分利用我省大專院校技術力量雄厚優勢,大力培養飼料產業所需動物營養、飼料加工裝備制造、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人才,適時培訓中控、維修、檢化驗等技術人才。同時,以優惠條件吸引人才,優良環境留住人才,努力建設一支技術先進、經驗豐富、開拓進取的飼料專業隊伍。
?。ㄋ模娀踩O管。健全飼料行政許可工作機制,加強現場審核和復核;推進飼料行政許可基礎數據信息化管理,實現網上審批。通過“監管一張圖”, 建設可追溯系統,嚴格執行年度備案審查制度,推進質量安全管理規范的實施,健全監督檢查制度,加大日常監管力度。在生產許可現場審核、《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現場檢查、驗收過程中,加強對飼料生產企業安全生產條件、制度建設和執行情況的檢查,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加強員工安全生產(含職業病防治)技能培訓,提高安全生產保障能力。以違禁添加物為重點,加強飼料生產、經營和使用環節日常監管,堅持“檢打聯動”機制,查處各種違法違規行為。以規模養殖場為重點,強化監管措施,加大監督執法,加強自配料監管。建立違法違規的飼料生產、經營企業“黑名單”制度,實施重點監管。改善基層監督執法條件,配備現場取證等執法裝備,加強執法人員培訓,提高基層監督執法能力。
(五)發揮行業協會研究會作用。支持飼料協會組織畜牧飼料工業展覽會等多領域、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幫助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加強飼料普法宣傳,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充分發揮飼料協會咨詢、信息、科普指導等行業服務效能,推進行業自律和誠信體系建設,強化飼料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塑造飼料行業良好社會形象。鼓勵各地按照依法依規、自愿互利的原則,組建各種形式的飼料行業商會,在促進資源共享、促進整合融合、推動企業做大做強、促進行業和諧發展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
為適應現代養殖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要求,推動我省飼料工業加快發展,促進飼料企業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根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全國飼料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福建省“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結合我省飼料工業發展現狀,我廳編制了《福建省飼料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F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福建省農業廳
2016年11月14日
(此件主動公開)
福建省飼料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飼料是現代養殖業的物質基礎,是滿足百姓營養膳食最為基礎的環節。為保障飼料產品質量安全,優化產品結構,增強發展后勁,促進飼料業健康發展,根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全國飼料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福建省“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結合我省飼料工業發展現狀,編制本規劃。
一、“十二五”奠定的基礎
“十二五”期間,我省飼料業經歷了大宗原料價格不斷攀升、養殖生產大幅波動、動物疫病多發、市場變化頻繁、經營成本上升等多重內外部因素的疊加影響,給飼料生產和經營帶來很大的壓力。面對不利因素,我省飼料工業抓住強農惠農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良好機遇,實現了全省飼料工業的較快發展。
?。ㄒ唬┊a量持續較快增長。2015年,飼料總產量816.0萬噸、總產值298.3億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57.1%和77.6%,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率分別達9.5%和12.1%。其中,配合飼料、濃縮飼料和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量分別為775.4萬噸、14.8萬噸和25.8萬噸,與2010年相比,配合飼料、濃縮飼料分別增長60.0%、70.1%,添加劑預混合飼料保持不變。從不同動物種類看,2015年豬飼料、蛋禽飼料、肉禽飼料、水產飼料產量分別為404萬噸、85萬噸、210萬噸和112萬噸,同比2010年增長69.7%、41.7%、42.9%和47.4%。
?。ǘ┊a業結構不斷優化。十二五期間,配合飼料產量逐年增加,年均增長10.1%。飼料添加劑工業快速增長,產品維生素A和維生素D3的產量分別占全球的17%、20%左右,飼用酶制劑、微生物、氨基酸、礦物元素及其絡合物、抗氧化劑、防腐劑、防霉劑等10多類高附加值的飼料添加劑產品也獲得較快發展。以菜粕、豆粕為主的單一蛋白原料和魚粉、魚油、微生物發酵產品得到發展,同時飼料粉碎機、混合機、預混料成套設備等得以研制、開發應用,形成了包括飼料加工、飼料原料、飼料添加劑及飼料機械較為完整的產業結構。
?。ㄈ╋暳袭a業集中度顯著提升。國家對飼料生產企業許可準入門檻抬高后,一些大型規模企業充分發揮資金、人才、技術優勢加快發展,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聯合重組步伐加快,飼料生產經營條件明顯改善,推動產業素質整體提升,企業規模進一步做大,并不斷向養殖、屠宰、加工等環節延伸。到2015年底,圣農、華龍、大北農、傲農、華港和海新6個集團企業在我省的飼料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44%。全省240家飼料加工企業中45%的企業生產了95%的飼料產品,其中年產10萬噸以上企業18家,飼料產量占全省飼料總產量的52%;年產5萬~10萬噸的企業26家,飼料產量占全省飼料總產量的22%;年產1萬~5萬噸的企業65家,飼料產量占全省飼料總產量的21%,形成了以大中型企業為主,小企業為特色的產業格局。
?。ㄋ模┵|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隨著新《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及配套規章的深入貫徹實施,飼料生產者、經營者發展理念不斷更新,質量安全意識明顯提高。全省持續開展飼料質量專項整治,每年組織開展打擊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瘦肉精”等違禁添加物的專項行動,加大查處力度。通過監管,有效遏制了飼料中添加禁用物品的違法行為,飼料產品的安全水平逐年提高。十二五期間,農業部對我省飼料質量安全監測的產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2015年達到98.5%,瘦肉精、三聚氰胺、蘇丹紅等違禁添加物檢測全部為零,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五)技術支撐進一步加強。飼料企業的科技投入有所增加,承擔了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科研開發項目,技術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在爭創品牌、增強企業研發實力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上取得實效。如華港集團承擔的“豬健康養殖的營養調控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天馬公司和華龍集團分別承擔并完成了《中華鱉配合飼料》國家標準、《鰻鱺配合飼料》、《斑點叉尾鮰配合飼料》、《鱸魚配合飼料》行業標準和《豬用氨基酸平衡型低蛋白配合飼料》等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漳州大北農通過自主研發、聯合研發和設備改進等申請專利32項,等等。新閩科、漳州大北農、天馬等多家企業被確認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知識產權企業等,獲得省市重點龍頭企業、產品質量獎、中國馳名商標等殊榮。一批大中型企業建立了技術研究中心,傲農集團、漳州大北農、天馬、新閩科、新正陽等企業還設立了博士后流動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科研平臺,推動科技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全省飼料企業1.57萬名員工中,三分之一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博士、碩士352人,占企業員工總數的2.24%。目前,全省有3350多人參加了飼料行業特殊工種職業技能培訓,并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成為飼料工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推廣的中堅力量。
(六)監管體系不斷完善。全省形成了省市縣三級監管隊伍。各級飼料監管部門在開展集中整治行動的同時,立足日常監管,狠抓專項整治,努力實現標本兼治,逐步建立健全了飼料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結合《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及其配套法規學習宣貫,多層次、全方位開展了省、市、縣(區)飼料監管人員培訓,監管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七)行業自律得到加強。全省各級飼料管理部門通過培訓,強化“企業是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意識,組織開展安全承諾活動,與飼料企業逐一簽訂《安全責任書》,推進行業自律。全省各飼料協會圍繞飼料發展與安全這一中心工作,舉辦多種活動,加大政策法規、標準技術的宣傳力度,普及飼料法律法規,加強行業自律。
二、“十三五”發展環境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調整期,也是飼料產業發展的轉型期。未來五年,我省養殖業將向規?;藴驶?、集約化、產業化方向邁進,養殖業即將進入提質和轉型的加速發展階段,要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化發展道路。這給飼料工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嚴峻的挑戰,新的矛盾和問題將更加突出,保持全面、均衡、持續發展的難度越來越大,對飼料工業發展的要求更高。
?。ㄒ唬?ldquo;十三五”飼料工業發展有利因素
1. 改革釋放制度紅利。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系列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的新舉措,省委、省政府出臺的加快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推動“三農”工作等措施,將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釋放更多的制度紅利,增強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進一步推進農業、養殖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2. 產品需求潛力增大。“十三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實施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政策,必然刺激畜禽水產品的消費,從而為擴大養殖業生產、改善養殖業結構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繼而拉動飼料的需求。同時,隨著養殖業生產方式加快轉變,尤其是標準化、規?;B殖加速發展,集約化養殖水平的提高,配合飼料的使用率也隨之提高,對飼料的需求量增加,這給飼料工業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3.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以微生物、酶制劑為核心的生物技術和新型飼料添加劑的開發應用,給飼料工業的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年來,新型顆粒飼料和飼用酶制劑的推廣應用,飼料廠到養殖場散裝飼料的物流配送模式得到應用,加工設備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加快升級,將進一步推動我省飼料工業科技創新步伐。
4. 經營水平不斷提高。我省飼料工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企業規模逐步擴大,配方技術日趨完善,信息化不斷發展,管理模式不斷優化,特別是隨著以飼料工業為龍頭的農業產業化企業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為飼料工業產業鏈條的延伸和規模化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大大增強了飼料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經營管理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ǘ?ldquo;十三五”飼料工業發展不利因素
1. 飼料原料資源短缺,制約了飼料工業發展。我省是一個飼料原料嚴重短缺的省份,80%左右的主要飼料原料從省外調入,其中玉米每年需要調入500萬噸左右,魚粉基本依賴進口或從省外調入。飼料原料缺乏既增加了生產成本,又可能因原料調運不及時影響企業生產。從長遠來看,隨著養殖業和飼料工業持續增長,大宗飼料原料的供求矛盾將進一步加劇,原料短缺已經成為影響我省飼料工業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瓶頸。
2. 科技發展投入偏少,飼料工業發展后勁不足。飼料工業是一個科技含量比較高的行業,飼料工業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很重視飼料科技研發,投入大量資金,促進科技進步。我省在這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政府相關部門對飼料科研專項經費的安排比較少,多數中小企業無力投資科技創新,致使絕大多數飼料產品低水平重復生產,產品同質化程度高,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發展后勁不足。而隨著飼料行業的快速發展,飼料產品已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養殖戶對飼料產品要求越來越高,多數飼料企業難以適應飼料市場發展的新趨勢,即按養殖戶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生產。
3. 行業產能過剩,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隨著小規模、散養戶快速減少,養殖業增長放緩,以及飼料企業轉型改造升級,上市公司及準上市公司的擴張,飼料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也充分暴露出來,我省現有飼料加工企業絕大多數開工不足,設備閑置率較高。產能利用率低,運行和維護成本增加,原來專業生產豬料、魚料、禽料的企業轉向畜禽飼料共同生產,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飼料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普遍采取讓利促銷等手段,使得飼料加工利潤越來越低,原料價格高位運行和人工成本增加,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飼料行業全面進入微利時代。
4. 資源環境壓力增大,限制了養殖規模的擴張。我省養殖業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后,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壓力,規模以下的畜禽養殖散戶基本沒有污染治理設施。隨著《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和《省政府進一步加強生豬養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六條措施》的落實,我省實行生豬總量控制,即“十三五”期間全省生豬出欄量控制在2000萬頭以內,禁養區內的生豬養殖場(戶)和可養區內排污不達標的養殖場(戶)被關閉拆除,養殖總量在短期內會受到壓縮,由此影響到飼料需求總量減少。
5. 飼料安全隱患增多,監管難度加大。飼料安全是動物性食品安全的基礎,社會關注度和媒體聚焦度不斷加大。非法銷售、使用違禁添加物和制售假冒偽劣飼料的情況時有發生,違禁添加物的品種也在不斷變化更新,添加禁用物品的方式更加隱蔽,飼料安全監管難度加大。
三、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ㄒ唬┲笇枷?br>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機遇,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支撐、以促進養殖業發展為目標,堅持“安全、環保、優質、高效、低耗”原則,規范生產經營,強化質量監管,進一步推進飼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飼料企業轉型發展,實現由數量增長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變,由依靠資源和物質投入向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轉變,不斷夯實飼料產業發展基礎,努力把我省飼料產業建設成為生產技術先進、企業管理規范、產品質量安全、市場競爭力強、與生態環境和養殖業相適應、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現代化基礎產業。
?。ǘ┌l展目標
到2020年,全省飼料產量穩定增長,質量安全穩步提升,資源利用顯著提高,生產經營更加規范,質量和效益同步發展,企業規模、優勢品牌都有大幅度提升。具體目標:
---總產量穩定增長。2020年,飼料總產量達到900萬噸,其中配合飼料850萬噸,濃縮飼料20萬噸,添加劑預混料30萬噸。
---質量安全穩步提升。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制度,《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全面實施,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業部對我省飼料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企業持續有序發展。“十三五”期末,年產10萬噸以上的飼料企業由目前的18家發展到25家,其飼料產量占全省飼料總量的比重由52%提高到60%以上。飼料企業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節能減排取得進展。低氮、低磷、低礦物質排放等環保型飼料產品研發與推廣取得明顯進展,礦物質、微量元素和藥物飼料添加劑使用更加規范,飼料工業單位產值能耗穩步下降。
四、發展重點及任務
(一)加強飼料資源開發利用
1. 保障大宗原料供應基本穩定。及時收集國家發布的國際國內玉米、大豆等大宗原料預測預警信息,指導飼料生產企業合理安排飼料原料采購計劃。支持有條件的飼料生產企業參與東北玉米臨時收儲。
2. 利用非常規飼料原料資源。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按照能用盡用、高效利用的原則,充分挖掘農副資源飼料化利用潛力。利用發酵、酶解、膨化等技術對飼料原料進行預處理,以期提高利用率。支持對薯類等農作物和果蔬、餅粕、糟渣、基料等農產品加工副產物以及畜禽屠宰、水產品加工等動物性下腳料進行優質化處理和規范化利用。注重昆蟲等動物蛋白的開發利用,緩解我省飼料原料資源短缺矛盾。
(二)發展優質安全高效飼料產品
1. 大力發展飼料添加劑。穩定酶制劑、維生素A、維生素D3等優勢添加劑的生產能力,推進技術改造,加強污染物減排和治理。加強有機微量元素、微生態制劑、植物天然提取物、生物活性寡肽等新型飼料添加劑的研發、生產和應用,鼓勵發展抗氧化劑、防霉劑、酸度調節劑、調味劑等非營養型飼料添加劑。
2. 推廣安全環保節能型飼料。鼓勵企業綜合運用營養平衡技術和新型飼料添加劑產品,研究開發低氮、低磷、低微量元素排放飼料配方技術,推廣環保型飼料產品,促進養殖污染物減排。綜合利用微生物制劑、植物提取物等新型安全飼料添加劑產品,減少抗生素等藥物飼料添加劑使用。
3. 突出發展特種水產飼料。充分利用我省水產飼料發展早、基礎扎實以及水產養殖面積大、增長潛力大的養殖優勢,大力發展水產飼料特別是鰻鱺、鱉、蝦、大黃魚、鱸魚、石斑魚和鮑等特種水產飼料,研發高效海水魚類軟顆粒飼料,限制直接投喂鮮雜魚,發展使用率高、轉化率高、環境友好型膨化料,降低飼料蛋白單耗,進一步提升我省水產養殖水平,保護和改善水產養殖環境,促進飼料產業健康發展。
?。ㄈ┘涌焱苿影l展方式轉變
1. 促進全產業鏈經營。支持大中型企業特別是集團企業參與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向飼料原料貿易、原料生產、養殖、屠宰、加工、育種制種等領域延伸產業鏈,增強抗風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鼓勵飼料企業采取兼并重組、產業聯盟等形式進行整合融合,提高行業集中度,特別是小微企業要主動尋求合作、聯合、整合,與集團企業形成優勢互補、市場共享、共同發展格局,拓寬盈利渠道。
2. 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推進實施《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推動生產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逐步推行產品二維碼標識,建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加強飼料企業檢驗檢測條件和質量控制隊伍建設,提高企業原料進廠把關、主成分在線檢測和產品出廠檢驗能力。加快推進現代企業制度,構建飼料行業誠信體系,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3. 加強互聯網信息平臺建設。鼓勵企業充分利用現代科技信息技術,將企業管理、產品信息、養殖信息服務、售后服務、技術推廣、質量控制等融入互聯網信息平臺,促進資源節約、需求聚集、效率提升、服務轉型,提高企業競爭力。支持飼料生產企業積極參與“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發揮資本、人才和管理優勢,打造養殖業服務平臺,推動產品個性化定制,服務一站式到位。
?。ㄋ模┩苿悠髽I提升生產能效。
1.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鼓勵大中型飼料生產企業建立和完善技術研發中心,承擔或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項目,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鼓勵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與飼料生產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加快飼料工業科技成果的開發與轉化。支持企業成為“一帶一路”戰略、農業“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力量,積極參與全球范圍內的飼料產業并購重組和戰略協作,拓展國際發展空間。
2. 提高生產效率。引導飼料企業采用現代化加工設備與工藝進行技術改造,鼓勵飼料生產企業采用先進除塵工藝與設備,配備飼料生產安全動態監控系統,建立優質高效飼料生產基地,推廣飼料生產全程精細化管理理念,進行新型燃料鍋爐改造,降低加工過程中的原料損耗、能耗、粉塵污染和影響安全生產的危險因素,降低生產成本,保證生產安全。鼓勵飼料生產企業推進“廠場對接”銷售模式,推廣配合飼料散裝運輸和儲存利用,減少編織袋的使用,降低包裝和銷售中間環節費用,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
五、主要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協調。各級飼料管理部門要認真落實“十三五”飼料發展規劃,加強對飼料產業的指導和管理。一是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保障飼料消費和養殖動物食品消費安全。二是健全基層執法管理體系,做到機構、人員、工作經費三落實,維護飼料市場規范經營、公平競爭秩序。三是做好服務工作,為飼料產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ǘ娀咧С?。飼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保障動物食品供給與安全的民生產業,需要各級政府加強政策支持。一是將國家對飼料行業的免稅政策和購機補貼政策落實到位。二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農業龍頭企業、飼料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等方面給予補助。三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在銀行貸款、政府建設資金、基金扶持等方面享受農產品加工企業各種補貼、低息、貼息政策的同等待遇。
?。ㄈ┳⒅厝瞬排囵B。充分利用我省大專院校技術力量雄厚優勢,大力培養飼料產業所需動物營養、飼料加工裝備制造、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人才,適時培訓中控、維修、檢化驗等技術人才。同時,以優惠條件吸引人才,優良環境留住人才,努力建設一支技術先進、經驗豐富、開拓進取的飼料專業隊伍。
?。ㄋ模娀踩O管。健全飼料行政許可工作機制,加強現場審核和復核;推進飼料行政許可基礎數據信息化管理,實現網上審批。通過“監管一張圖”, 建設可追溯系統,嚴格執行年度備案審查制度,推進質量安全管理規范的實施,健全監督檢查制度,加大日常監管力度。在生產許可現場審核、《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現場檢查、驗收過程中,加強對飼料生產企業安全生產條件、制度建設和執行情況的檢查,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加強員工安全生產(含職業病防治)技能培訓,提高安全生產保障能力。以違禁添加物為重點,加強飼料生產、經營和使用環節日常監管,堅持“檢打聯動”機制,查處各種違法違規行為。以規模養殖場為重點,強化監管措施,加大監督執法,加強自配料監管。建立違法違規的飼料生產、經營企業“黑名單”制度,實施重點監管。改善基層監督執法條件,配備現場取證等執法裝備,加強執法人員培訓,提高基層監督執法能力。
(五)發揮行業協會研究會作用。支持飼料協會組織畜牧飼料工業展覽會等多領域、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幫助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加強飼料普法宣傳,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充分發揮飼料協會咨詢、信息、科普指導等行業服務效能,推進行業自律和誠信體系建設,強化飼料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塑造飼料行業良好社會形象。鼓勵各地按照依法依規、自愿互利的原則,組建各種形式的飼料行業商會,在促進資源共享、促進整合融合、推動企業做大做強、促進行業和諧發展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