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安徽省農業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2017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點的通知(皖農辦質函〔2017〕18號)

   2017-03-14 884
核心提示:各市農(林)委,合肥市畜牧水產局、阜陽市畜牧獸醫局,廣德縣、宿松縣農委,委屬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全省農村工作會議、農
各市農(林)委,合肥市畜牧水產局、阜陽市畜牧獸醫局,廣德縣、宿松縣農委,委屬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全省農村工作會議、農業工作會議和全國質量興農工作會議精神,根據全省“十三五” 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規劃部署安排,我委制定了《2017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要點》,現予印發。請結合本地區、本行業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安徽省農業委員會辦公室
 
  2017年3月8日
 
  2017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要點
 
  2016年,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國家例行監測(風險監測)我省地產的主要農產品總體合格率達到98.4%,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本省例行監測(風險監測)地產的主要農產品總體合格率達到99.7%,同比持平,全年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隱患依然存在,形勢仍不容樂觀。2017年,要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擺在突出位置,認真落實“四個最嚴”的要求,從生產、監管兩端發力,扎實推進質量興農,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一、大力加強監測評估工作
 
  1.扎實開展風險監測。發揮省、市、縣三級監測網絡作用,強化監測預警,發現風險隱患。印發2017年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加強分工協作,及時會商研判,共享監測結果。組織開展例行監測(風險監測),全年分三次對16個市的三大類產品30多個品種30多項參數進行監測。加強監測結果通報和發布工作,督促問題突出地區加大整改和執法查處力度。對例行監測沒有覆蓋的產品和質量安全指標開展專項監測。建立市級監測方案和信息報告制度。
 
  2.深入實施風險評估。突出問題導向,聚焦農藥獸藥殘留超標、病原微生物及生物毒素、收貯運防腐保鮮添加劑使用、產地環境污染等重點環節和因子,跟進開展摸底排查和風險評估,提出風險預警、過程管控和標準制修訂建議。推動各地開展特色產業風險評估,逐個品種開展風險排查,有針對性地制定并實施全程管控方案。建立風險評估信息報送考核制度。
 
  二、全面強化執法監管
 
  3.開展專項整治。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種植業上,重點治理高毒限用農藥違規使用和禁用農藥隱性添加等問題,大力推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實名購買制度,嚴禁高毒農藥用于蔬菜、瓜果、茶葉、中草藥生產。畜牧業上,繼續實施生鮮乳專項整治,依法打擊使用“瘦肉精”和禁用獸用抗菌藥、非法收購屠宰病死畜禽、私屠濫宰、注水等行為,堅決切斷違法犯罪利益鏈條。漁業上,重點治理烏鱧、鱖魚等重點品種上違法使用孔雀石綠和硝基呋喃類藥物問題,強化水產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專項整治,加強違禁藥物源頭管控,積極推進健康養殖。
 
  4.全力推行“監管六化”。加大力度全力推行監管對象明確化,監管風險分級化,監管方法規范化,監管信息可追溯化,檢查巡查痕跡化,監管覆蓋網絡化。指導生產經營主體合理用藥,督促落實禁限用規定和休藥期(間隔期)、生產記錄等制度,著力解決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問題。推動市、縣、鄉農業部門建立規模生產經營主體監管名錄和誠信檔案,實施風險分級管理。
 
  5.強化質量安全執法。適時出臺《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工作的意見》,建立工作規范,指導各地農業部門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力度。實施檢打聯動機制,加大監督抽查力度,在重點環節、重點時段和重點區域查處一批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案件。
 
  6.深化農資打假。開展春、秋兩季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突出農村農資市場、互聯網和果菜茶主產區,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違法犯罪行為,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例,保持高壓震懾態勢。對在專項行動中發現的假劣農資案件線索,及時督促各地立案查處。推動建立種子、農藥、獸藥質量追溯體系,推進農資監管信息化建設,鼓勵各地開展本區域農資監管平臺建設,探索建立執法獎勵、假劣農資統一儲存銷毀制度。
 
  三、著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7.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源頭防控。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行動,開展耕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深入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繼續開展污染區耕地修復試點。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深入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進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廢舊農膜、病死畜禽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試點。
 
  8.加快標準制修訂。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支持基層加強標準集成轉化,制定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相配套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鼓勵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制定質量安全內控制度,實施嚴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
 
  9.推進按標生產。積極創建畜禽標準化示范場、水產健康養殖場,開展特色農產品生產、畜禽屠宰加工標準化示范。引導各地創建一批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區)、示范場(企業、合作社)、監管示范鄉(鎮)、質量安全鄉(鎮)。推動“菜籃子”大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按標生產。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規?;瘶藴驶a示范,帶動千家萬戶發展綠色安全生產。
 
  10.穩步發展“三品一標”。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請“三品一標”認證,不斷提高“三品一標”的總量規模和質量水平。新認證“三品”400個以上,積極開展新登記“地標”農產品。加強“三品一標”證后監管,開展多種形式營銷促銷、宣傳推介活動,提高“三品一標”品牌影響力、公信力和市場占有率。
 
  四、繼續深化質量安全縣創建
 
  11.鞏固創建成果。將首批5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區)和23個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區)打造成標準化生產、全程監管、監管體系建設、社會共治的樣板區,總結推廣有效監管模式,帶動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整體提升。加強國家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的監督管理,實行定期考核、動態管理,對考核不合格或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嚴格執行退出機制。在北京辦好安徽省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成果展,充分展示創建成效。
 
  12.擴大創建范圍。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方案、考核標準和管理辦法。確定第二批24個創建試點單位。加強創建工作的督查指導和宣傳培訓,督促試點縣(市、區)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加大投入力度,創新制度機制,實施全程監管。鼓勵各地開展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示范創建活動,形成良好的創建氛圍。配合食品藥品安全辦開好“雙安雙創”現場會。
 
  五、加快推進追溯體系建設
 
  13.強化平臺建設應用。加快應用軟件進一步開發優化和平臺支撐技術建設,建成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追溯平臺,確保上線運行。完善追溯管理核心功能,擴充監測、執法等業務模塊,建設高度開放、覆蓋全省、共享共用、通查通識的智能化信息化監管服務平臺。
 
  14.制定追溯規范和技術標準。出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試行),加快推進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追溯平臺應用步伐。明確追溯要求,規范追溯流程,健全管理規則。制定發布農產品分類、編碼標識、平臺運行、數據格式、接口規范等關鍵標準,統一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技術規范。
 
  15.開展追溯平臺試運行。選擇有條件的市,以國家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為重點,優先在茶葉、“菜籃子”等特色農產品上以項目為載體開展試運行,不斷完善優化平臺功能及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各行業、各地區已建平臺的功能和作用,探索建立數據交換與信息共享機制,加快實現平臺間的有效對接和互聯互通。
 
  六、切實強化應急處置
 
  16.妥善處置突發事件。繼續開展全天候輿情監測,加強輿情分析研判,及時編發輿情信息。對各類突發事件或負面輿情保持高度敏感,第一時間掌握和報告情況,處置問題隱患,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健全應急預案,強化應急值守,建立反應迅捷、上下聯動、橫向協作的應急處置機制。堅持全省“一盤棋”,強化產地與銷地之間的協調配合。
 
  17.加強風險信息交流。加強專家隊伍建設,積極做好安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專家庫專家換屆工作。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熱點問題,組織專家撰寫科普文章,編制科普圖書、畫冊、網頁和動畫視頻,多渠道多形式開展科普解讀。對各類謠言、傳言或不實信息,依托農產品質量安全專家隊伍及時發聲辟謠,會同有關部門對造謠傳謠行為進行綜合治理。
 
  七、加快健全監管體系
 
  18.強化機構隊伍建設。推動“菜籃子”大縣健全完善監管機構,充實監管人員,落實監管經費。繼續實施評定省級鄉鎮監管示范站行動。推進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通過“特崗計劃”等方式為鄉鎮充實一批專業技術人員。推行“四員”(鄉鎮監管員、鄉鎮檢測員、村級協管員、生產單位內檢員)管理。發揮鄉鎮監管服務機構和村級協管員作用,對普通農戶開展巡查指導和宣傳引導,實現監管工作縣、鄉、村三級全覆蓋。
 
  19.加強檢測體系建設管理。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項目建設和驗收進度,督促落實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市縣檢測中心加快配合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辦法》及配套文件,推進檢測機構考核和資質認定,爭取年內“雙認證”機構數量有較大的突破。加強農業質檢機構運行管理督導檢查,實現飛行檢查常態化。鼓勵市、縣級農業、畜牧獸醫、漁業部門檢測機構整合。組織落實開展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能力驗證工作。
 
  20.提高監管能力。以國家級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為重點,加大縣域內追溯點、鄉鎮監管示范站和執法能力建設力度。組織舉辦形式多樣的監管培訓班,開展比武練兵和應急演練。配合啟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員職業技能培訓認定工作,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內容納入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農牧漁業大縣農業局長和新型職業農民等培訓課程,加大培訓力度。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戰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控制技術研究和高效低殘留農藥獸藥研發。
 
  八、不斷完善監管制度機制
 
  21.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生豬屠宰管理條例》修訂進程,建立與《食品安全法》相銜接的制度機制。積極配合修訂農產品產地安全管理辦法。研究制定農業標準化生產評價辦法等相關配套制度。
 
  22.健全完善監管機制。推進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試點工作,完善管理辦法,加強與市場準入銜接。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加強與食藥、公安等部門的協調配合,聯合開展重大問題整治和重大案件查處。完善社會監督機制,推進社會共治。
 
  23.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優化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追溯平臺建設。完善信用信息歸集制度,及時歸集和共享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制定《農資領域嚴重失信行為聯合懲戒備忘錄》,會同相關部門落實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措施。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紅榜”和“黑名單”發布工作。支持各地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鼓勵種子、農藥、獸藥行業協會和社會第三方機構開展企業信用評價。
 
  24.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互聯網、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以及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傳播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通過新聞發布會、政策解讀、新聞采訪、署名文章等形式展示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進展和成效。舉辦“全省食品安全宣傳周”省農委主題日、農產品質量安全高層論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新聞媒體培訓班。
 
  九、深入推進農產品安全民生工程
 
  25.繼續實施農產品安全快檢體系項目。在2016年全省已建立的1400套鄉鎮農產品安全快速檢測系統基礎上,2017年全省再建1400套鄉鎮農產品安全快速檢測系統,以進一步完善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職能明確、力理匹配、業務規范、服務有力”的鄉村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服務體系。
 
  26.促進快檢工作運行高效。快速檢測主要配備農殘、獸殘和抗生素殘留快速檢測儀器,也可選擇操作簡便、高效的卡片機。建成后的鄉鎮快檢室要保證快速檢測工作運行,承擔市、縣農業部門快檢任務,并將數據上傳接入安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追溯平臺。上傳檢測數據情況列入年終績效考核指標。
 
  27.做好項目組織實施和驗收評價工作。要按照《2017年農產品安全工程(農產品安全快檢體系項目)實施方案》要求,認真組織實施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快檢體系建設工作。按照《安徽省農業委員會關于印發安徽省鄉鎮農產品安全快檢體系驗收評價管理辦法的通知》(皖農質〔2016〕128號)開展好快檢體系驗收評價工作,各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項目縣開展項目竣工驗收,并于11月底前上報驗收結果。
 
  各級農業部門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認真落實監管責任,強化績效考核,創新工作方法,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作出積極貢獻。
 
     皖農辦質函〔2016〕18號(關于印發2017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點的通知)


 
地區: 安徽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