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級以上市農業農村局、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全國農藥管理工作會議和全省春季農業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按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0年種植業工作要點>的通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0年農藥管理工作要點>的通知》要求,切實做好全省農作物病蟲疫情防控和農藥監督管理工作,現印發《2020年全省植保植檢和農藥管理工作要點》,請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
2020年3月12日
2020年全省植保植檢和農藥管理工作要點
2020年,全省植保植檢和農藥管理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適應種植業生產新形勢和農業綠色發展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植保植檢和農藥監管體制機制,壓實重大病蟲疫情防控和農藥生產、經營主體責任,突出抓好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重大病蟲疫情統防統治以及農藥監督管理、農藥減量增效等重點工作,不斷提升植保植檢、農藥監督管理能力和水平,努力推進農業豐收和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目標任務是要實現“五個確保”。一是主要農作物病蟲預報預警準確率達91%以上,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生物災害損失分別控制在5%以下和8%以下,確保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不大面積暴發成災;二是新發生植物疫情處置率達100%,紅火蟻和柑橘黃龍病蔓延速度控制在1%以下,確保重大植物疫情不惡性擴散蔓延;三是農藥生產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農藥市場秩序穩定向好,確保不發生重大農藥生產、經營和使用安全事故;四是主要農作物的農藥利用率和統防統治覆蓋率提高到40%,確保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五是蔬菜產業重點縣和產糧大縣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到30%以上,確保全省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提升。
一、加強重大病蟲疫情監測防控,奪取農業和糧食豐收
(一)抓好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按照農業農村部《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要求,把草地貪夜蛾防控納入糧食生產責任考核內容,嚴格落實屬地責任,制定科學的防控方案,細化技術措施,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全力抓好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工作。嚴格執行草地貪夜蛾蟲情信息周報制度,加密監測頻次,及時掌握草地貪夜蛾發生發展動態,準確發布預報預警信息,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充分用好中央農業生產救災草地貪夜蛾防控資金,積極爭取本級財政安排經費投入,做好應急防控物資儲備,精準防控,標本兼治,全力撲殺,最大限度減少草地貪夜蛾的危害損失和遷出蟲源。加強宣傳培訓和科技服務,普及草地貪夜蛾科學防控知識,指導農民科學選藥用藥,協調使用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推廣應用綠色防控集成技術,推進統防統治、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治,確保草地貪夜蛾不大面積連片成災。
(二)加強重大病蟲監測防控。建立全省農作物病蟲會商制度,做好病蟲情的中、長期預報。完善重大病蟲疫情田間監測,加強“省市共建”病蟲監測網點建設,擴大監測對象和范圍,加密監測頻次,提升監測智能化和標準化水平,實現預報預警準確率達91%。進一步完善重大病蟲防控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做好農藥、藥械等防控物資儲備,及時提出科學防控對策和綜合防控措施,加強防控督促指導服務,指導農民群眾合理選藥用藥,嚴格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制度,落實翻耕灌水滅蛹、種子處理、防蟲網育秧、秧田送嫁藥等措施。突出抓好水稻“兩遷”害蟲和稻瘟病等遷飛性、流行性、暴發性病蟲害的防控,確保糧食作物產量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經濟作物產糧損失控制在8%以下。
(三)加強植物疫情阻截防控。貫徹執行《植物檢疫條例》,強化政府主導,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健全重大植物疫情應急防控機制,加強部門協作和技術指導服務,堅決鏟除零星發生疫情,嚴格阻控局部發生疫情,系統綜合治理大面積發生疫情。組織開展柑橘黃龍病、紅火蟻等疫情統一防控行動,積極協調有關單位和城鄉居民做好責任區域紅火蟻清除工作,依托中央重大植物疫情防控補助資金,在從化、仁化、平遠、惠東、廉江、德慶、英德和郁南等8個柑橘主產區大面積開展柑橘木虱統防統治,及時清除果園柑橘黃龍病病樹,分品種建設一批綜合防控示范園。加強稻水象甲等局部零星疫情和國外引種疫情的阻截防控,一旦發現新疫情點,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組織封鎖、控制和撲滅。規范開展農業植物產地檢疫、調運檢疫以及國外引種檢疫審批服務,加強檢疫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違規調運、銷售種子種苗行為,有效阻截檢疫性有害生物隨植物和植物產品傳播,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二、加強農藥監督管理,促進農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加強農藥行業指導和服務。貫徹執行《農藥管理條例》,加強農藥行業指導,督促、指導有關農藥生產企業進入化工園區或工業園區,提高生產條件水平,使用先進技術,淘汰落后產能,鼓勵兼并重組,促進農藥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品質提升、供需平衡,推動我省農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規范開展農藥登記初審、農藥生產許可、農藥經營許可審批,完善廣東省政務服務事項目錄管理系統農藥行政許可事項錄入,嚴格執行辦事指南規定的條件、流程、時限等要求,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優化審批服務,積極推進網上申請、審批,加快農藥無紙化行政審批服務進程。開展農藥經營標準化服務門店創建活動,大力推廣經營場所、經營產品、經營行為、技術服務、管理制度和廢棄物回收等“六規范”模式,推動全省農藥經營水平提升。
(五)強化農藥監督檢查。組織開展農藥生產、經營和使用環節的監督檢查。生產環節,重點監督檢查生產企業生產條件是否符合、證照是否齊全,生產管理是否規范,產品質量是否合格,以及二維碼標注和追溯平臺建設使用情況;經營環節,重點檢查農藥經營單位是否存在違規銷售禁限用農藥、“僅限出口”農藥、假冒偽劣農藥等行為,農藥經營臺賬是否規范等;使用環節,重點檢查是否存在使用禁用農藥、超范圍使用農藥和不遵守安全間隔期等違規行為。組織開展質量監督抽查,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采取隨機抽查、專項抽查、重點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企業生產及市場銷售的農藥產品進行質量監督抽查,重點針對“黑名單”農藥企業產品和生物農藥添加化學農藥、低毒農藥添加高毒高風險農藥和敵草快等滅生性除草劑非法添加百草枯等違規行為進行抽查。
(六)加強農藥行業安全監管。督促指導農藥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風險臺賬,排查安全隱患,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加強與應急、環保等部門協作,組織開展農藥安全生產經營聯合檢查,全力保障生產經營安全。組織開展農藥使用安全檢查,重點檢查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農業種植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等農藥使用單位農藥使用記錄及高毒高風險等限制使用農藥使用情況。組織開展農藥安全風險監測,重點監測農藥使用過程作物藥害、人畜中毒、農產品質量安全、環境污染等風險,加強農藥風險監測、預警、處置和報告,保障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七)推進農藥信息化管理。進一步完善廣東省農藥數字監管平臺,繼續推進農藥經營單位100%建立電子臺賬并接入監管平臺,經營臺賬100%規范有效使用,經營農藥產品100%錄入系統,推動農藥生產企業、種植基地、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登記試驗單位等監管對象逐步納入系統管理。建立農藥生產經營誠信檔案并及時公布,加快構建農藥生產、銷售、使用信息和農藥生產經營安全、作物藥害報告制度,及時通報違規生產、銷售、使用事件,逐步實現農藥全程精準管理。制定農藥監管網上培訓課程制作方案,推進農藥經營56學時線上培訓及農藥管理人員線上培訓。
三、實施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助推農業綠色發展
(八)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依托中央“三農”補短板植物保護工程和重大病蟲疫情防控補助等專項,推動區域重大病蟲疫情防控儲備庫建設,扶持和壯大一批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進一步提升我省重大病蟲防控社會化服務能力。突出重點區域和作物,在潮陽、南雄、蕉嶺、龍門、惠城、增城、懷集、興寧、恩平、連山、羅定、廉江、高州、臺山和五華等15個糧食主產區和8個柑橘優勢產區開展重大病蟲疫情統防統治,引導專業化服務組織分時、分批、分區作業,大面積推進水稻和柑橘等作物重大病蟲疫情統一防控,輻射帶動全省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的提高,確保全省主要農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提高到40%以上。
(九)持續推進農藥減量增效。深入開展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融合發展,大力推廣高效低風險農藥,鼓勵和引導農民應用生態調控、性誘劑誘殺和人工釋放赤眼蜂等綠色防控技術,提高綠色防控覆蓋率。開展新農藥、新藥械、新技術、新模式等科學用藥技術示范推廣,提升全省農業科學用藥水平。組織開展農藥生產、經營、使用情況以及水稻、蔬菜重大病蟲抗藥性監測調查,指導農業生產者科學合理輪換用藥,提高病蟲防治效果,確保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實現全省農藥使用量負增長的目標。
(十)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法》《農藥管理條例》,依托廣東省農藥數字監管平臺,壓實農藥生產者、經營者對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的主體責任,鼓勵使用者自發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引導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集中回收服務。產糧大縣和20個蔬菜產業重點縣要加大農藥包裝廢棄物集中回收力度,探索回收處置長效機制,逐步提高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
四、強化支撐能力建設,提升病蟲疫情和農藥治理水平
(十一)加強植保支撐能力建設。繼續貫徹執行《植物檢疫條例》《農藥管理條例》,倡導“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完善植保植檢和農藥監督管理體系,加強植保隊伍和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扶持開展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疫情監測防控新技術攻關研究和廣東特色小宗作物用藥產品開發登記,組織申報中央三農補短板植物保護工程項目,推動建設省級農作物病蟲疫情監測中心、省級農藥風險監測中心和重大病蟲疫情區域應急防控物資儲備庫,發展壯大一批服務現代化質保的專業化服務組織,全面提升病蟲疫情監測防控能力。
(十二)加強法律規章宣貫。按照農業農村部的部署和要求,做好《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等法規的宣貫和培訓,加強與農企、農藥協會和南方農村報社等媒體合作,組織開展“百萬農民科學安全用藥培訓”和“全省植物檢疫宣傳月”活動,舉辦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農藥監督管理和植物檢疫管理培訓班,廣泛普及法律法規和病蟲疫情防控知識,引導企業法人、廣大群眾關心支持植保植檢和農藥管理工作,推動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全國農藥管理工作會議和全省春季農業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按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0年種植業工作要點>的通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0年農藥管理工作要點>的通知》要求,切實做好全省農作物病蟲疫情防控和農藥監督管理工作,現印發《2020年全省植保植檢和農藥管理工作要點》,請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
2020年3月12日
2020年全省植保植檢和農藥管理工作要點
2020年,全省植保植檢和農藥管理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適應種植業生產新形勢和農業綠色發展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植保植檢和農藥監管體制機制,壓實重大病蟲疫情防控和農藥生產、經營主體責任,突出抓好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重大病蟲疫情統防統治以及農藥監督管理、農藥減量增效等重點工作,不斷提升植保植檢、農藥監督管理能力和水平,努力推進農業豐收和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目標任務是要實現“五個確保”。一是主要農作物病蟲預報預警準確率達91%以上,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生物災害損失分別控制在5%以下和8%以下,確保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不大面積暴發成災;二是新發生植物疫情處置率達100%,紅火蟻和柑橘黃龍病蔓延速度控制在1%以下,確保重大植物疫情不惡性擴散蔓延;三是農藥生產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農藥市場秩序穩定向好,確保不發生重大農藥生產、經營和使用安全事故;四是主要農作物的農藥利用率和統防統治覆蓋率提高到40%,確保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五是蔬菜產業重點縣和產糧大縣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到30%以上,確保全省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提升。
一、加強重大病蟲疫情監測防控,奪取農業和糧食豐收
(一)抓好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按照農業農村部《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要求,把草地貪夜蛾防控納入糧食生產責任考核內容,嚴格落實屬地責任,制定科學的防控方案,細化技術措施,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全力抓好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工作。嚴格執行草地貪夜蛾蟲情信息周報制度,加密監測頻次,及時掌握草地貪夜蛾發生發展動態,準確發布預報預警信息,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充分用好中央農業生產救災草地貪夜蛾防控資金,積極爭取本級財政安排經費投入,做好應急防控物資儲備,精準防控,標本兼治,全力撲殺,最大限度減少草地貪夜蛾的危害損失和遷出蟲源。加強宣傳培訓和科技服務,普及草地貪夜蛾科學防控知識,指導農民科學選藥用藥,協調使用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推廣應用綠色防控集成技術,推進統防統治、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治,確保草地貪夜蛾不大面積連片成災。
(二)加強重大病蟲監測防控。建立全省農作物病蟲會商制度,做好病蟲情的中、長期預報。完善重大病蟲疫情田間監測,加強“省市共建”病蟲監測網點建設,擴大監測對象和范圍,加密監測頻次,提升監測智能化和標準化水平,實現預報預警準確率達91%。進一步完善重大病蟲防控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做好農藥、藥械等防控物資儲備,及時提出科學防控對策和綜合防控措施,加強防控督促指導服務,指導農民群眾合理選藥用藥,嚴格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制度,落實翻耕灌水滅蛹、種子處理、防蟲網育秧、秧田送嫁藥等措施。突出抓好水稻“兩遷”害蟲和稻瘟病等遷飛性、流行性、暴發性病蟲害的防控,確保糧食作物產量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經濟作物產糧損失控制在8%以下。
(三)加強植物疫情阻截防控。貫徹執行《植物檢疫條例》,強化政府主導,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健全重大植物疫情應急防控機制,加強部門協作和技術指導服務,堅決鏟除零星發生疫情,嚴格阻控局部發生疫情,系統綜合治理大面積發生疫情。組織開展柑橘黃龍病、紅火蟻等疫情統一防控行動,積極協調有關單位和城鄉居民做好責任區域紅火蟻清除工作,依托中央重大植物疫情防控補助資金,在從化、仁化、平遠、惠東、廉江、德慶、英德和郁南等8個柑橘主產區大面積開展柑橘木虱統防統治,及時清除果園柑橘黃龍病病樹,分品種建設一批綜合防控示范園。加強稻水象甲等局部零星疫情和國外引種疫情的阻截防控,一旦發現新疫情點,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組織封鎖、控制和撲滅。規范開展農業植物產地檢疫、調運檢疫以及國外引種檢疫審批服務,加強檢疫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違規調運、銷售種子種苗行為,有效阻截檢疫性有害生物隨植物和植物產品傳播,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二、加強農藥監督管理,促進農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加強農藥行業指導和服務。貫徹執行《農藥管理條例》,加強農藥行業指導,督促、指導有關農藥生產企業進入化工園區或工業園區,提高生產條件水平,使用先進技術,淘汰落后產能,鼓勵兼并重組,促進農藥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品質提升、供需平衡,推動我省農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規范開展農藥登記初審、農藥生產許可、農藥經營許可審批,完善廣東省政務服務事項目錄管理系統農藥行政許可事項錄入,嚴格執行辦事指南規定的條件、流程、時限等要求,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優化審批服務,積極推進網上申請、審批,加快農藥無紙化行政審批服務進程。開展農藥經營標準化服務門店創建活動,大力推廣經營場所、經營產品、經營行為、技術服務、管理制度和廢棄物回收等“六規范”模式,推動全省農藥經營水平提升。
(五)強化農藥監督檢查。組織開展農藥生產、經營和使用環節的監督檢查。生產環節,重點監督檢查生產企業生產條件是否符合、證照是否齊全,生產管理是否規范,產品質量是否合格,以及二維碼標注和追溯平臺建設使用情況;經營環節,重點檢查農藥經營單位是否存在違規銷售禁限用農藥、“僅限出口”農藥、假冒偽劣農藥等行為,農藥經營臺賬是否規范等;使用環節,重點檢查是否存在使用禁用農藥、超范圍使用農藥和不遵守安全間隔期等違規行為。組織開展質量監督抽查,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采取隨機抽查、專項抽查、重點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企業生產及市場銷售的農藥產品進行質量監督抽查,重點針對“黑名單”農藥企業產品和生物農藥添加化學農藥、低毒農藥添加高毒高風險農藥和敵草快等滅生性除草劑非法添加百草枯等違規行為進行抽查。
(六)加強農藥行業安全監管。督促指導農藥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風險臺賬,排查安全隱患,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加強與應急、環保等部門協作,組織開展農藥安全生產經營聯合檢查,全力保障生產經營安全。組織開展農藥使用安全檢查,重點檢查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農業種植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等農藥使用單位農藥使用記錄及高毒高風險等限制使用農藥使用情況。組織開展農藥安全風險監測,重點監測農藥使用過程作物藥害、人畜中毒、農產品質量安全、環境污染等風險,加強農藥風險監測、預警、處置和報告,保障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七)推進農藥信息化管理。進一步完善廣東省農藥數字監管平臺,繼續推進農藥經營單位100%建立電子臺賬并接入監管平臺,經營臺賬100%規范有效使用,經營農藥產品100%錄入系統,推動農藥生產企業、種植基地、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登記試驗單位等監管對象逐步納入系統管理。建立農藥生產經營誠信檔案并及時公布,加快構建農藥生產、銷售、使用信息和農藥生產經營安全、作物藥害報告制度,及時通報違規生產、銷售、使用事件,逐步實現農藥全程精準管理。制定農藥監管網上培訓課程制作方案,推進農藥經營56學時線上培訓及農藥管理人員線上培訓。
三、實施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助推農業綠色發展
(八)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依托中央“三農”補短板植物保護工程和重大病蟲疫情防控補助等專項,推動區域重大病蟲疫情防控儲備庫建設,扶持和壯大一批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進一步提升我省重大病蟲防控社會化服務能力。突出重點區域和作物,在潮陽、南雄、蕉嶺、龍門、惠城、增城、懷集、興寧、恩平、連山、羅定、廉江、高州、臺山和五華等15個糧食主產區和8個柑橘優勢產區開展重大病蟲疫情統防統治,引導專業化服務組織分時、分批、分區作業,大面積推進水稻和柑橘等作物重大病蟲疫情統一防控,輻射帶動全省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的提高,確保全省主要農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提高到40%以上。
(九)持續推進農藥減量增效。深入開展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融合發展,大力推廣高效低風險農藥,鼓勵和引導農民應用生態調控、性誘劑誘殺和人工釋放赤眼蜂等綠色防控技術,提高綠色防控覆蓋率。開展新農藥、新藥械、新技術、新模式等科學用藥技術示范推廣,提升全省農業科學用藥水平。組織開展農藥生產、經營、使用情況以及水稻、蔬菜重大病蟲抗藥性監測調查,指導農業生產者科學合理輪換用藥,提高病蟲防治效果,確保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實現全省農藥使用量負增長的目標。
(十)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法》《農藥管理條例》,依托廣東省農藥數字監管平臺,壓實農藥生產者、經營者對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的主體責任,鼓勵使用者自發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引導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集中回收服務。產糧大縣和20個蔬菜產業重點縣要加大農藥包裝廢棄物集中回收力度,探索回收處置長效機制,逐步提高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
四、強化支撐能力建設,提升病蟲疫情和農藥治理水平
(十一)加強植保支撐能力建設。繼續貫徹執行《植物檢疫條例》《農藥管理條例》,倡導“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完善植保植檢和農藥監督管理體系,加強植保隊伍和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扶持開展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疫情監測防控新技術攻關研究和廣東特色小宗作物用藥產品開發登記,組織申報中央三農補短板植物保護工程項目,推動建設省級農作物病蟲疫情監測中心、省級農藥風險監測中心和重大病蟲疫情區域應急防控物資儲備庫,發展壯大一批服務現代化質保的專業化服務組織,全面提升病蟲疫情監測防控能力。
(十二)加強法律規章宣貫。按照農業農村部的部署和要求,做好《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等法規的宣貫和培訓,加強與農企、農藥協會和南方農村報社等媒體合作,組織開展“百萬農民科學安全用藥培訓”和“全省植物檢疫宣傳月”活動,舉辦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農藥監督管理和植物檢疫管理培訓班,廣泛普及法律法規和病蟲疫情防控知識,引導企業法人、廣大群眾關心支持植保植檢和農藥管理工作,推動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