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關于做好2019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關工作的通知 (農質安發[2019]1號)

   2019-03-27 345
核心提示:各省(區、市)及計劃單列市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機構(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農產品質
各省(區、市)及計劃單列市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機構(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各相關農產品質量安全(優質農產品)工作機構: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是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之年,切實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意義重大。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機構要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和全國質量興農推進會議要求,緊緊圍繞《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總體部署,全面對標“四個最嚴”,跟進做好“兩個強化”,堅持一手抓安全保底線,一手抓質量促優質,認真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延伸、拓展和支撐工作,加快推進農產品向安全、優質、營養、健康發展。
 
    一、扎實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相關工作
 
    (一)組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督導檢查。跟進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組織實施、結果匯總、分析研判等工作。配合擬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方案,協同做好組織實施、技術指導、結果匯總、會商研判和監管執法等工作。
 
    (二)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業務支撐。根據統一部署,組織實施第一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定期考核和監督抽查,協同遴選確定第三批創建試點單位。組織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方案、考核辦法和制定群眾滿意度測評規范。推動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公共品牌提升行動,配合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優質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和農安縣與貧困縣結對幫扶行動。
 
    (三)跟進做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試點。積極做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推廣實施相關業務支撐工作,強化合格證試點指導和技術服務,推進建立以合格證為核心的產地準出市場準入銜接機制。推動完善合格證管理制度規范,配合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產品包裝和標識管理辦法》修訂工作。
 
    (四)探索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管理制度研究,組織實施農產品及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信息收集工作。推動建立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制度,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菜籃子大縣、糧食大縣率先開展試點。配合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聯合懲戒相關工作,開展誠信宣傳活動。積極推動農資打假和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相關工作。
 
    二、扎實推進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應用
 
    (五)加快國家追溯平臺推廣應用。在全國推廣應用國家追溯平臺,進一步優化升級平臺功能,完善追溯管理制度,落實追溯掛鉤意見,擴大追溯覆蓋面,推動農業龍頭企業及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納入國家追溯平臺,探索推進“帶證上網、帶碼上線、帶標上市”。加強追溯推廣應用信息調度、督導檢查和培訓指導,做好追溯實施情況的跟蹤評價。探索建立全國農產品質量追溯內管員隊伍,強化生產經營主體追溯管理技術培訓。建立農產品原產地可追溯體系首席(崗位)專家,強化專家業務技術支撐保障作用。
 
    (六)開展農產品原產地可追溯試點。落實高質量發展和質量興農要求,研究制定全國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產品質量可追溯試點規范,擇優選擇一批具有地域優勢、產業優勢的重點縣和一批有競爭力、有知名度的規模化企業,探索開展全國農產品原產地可追溯試點。積極推動追溯產品開展產銷對接,提升追溯產品市場認知度和認可度。
 
    (七)積極構建全國互聯互通的追溯機制。按照全國追溯“一張網、一盤棋”總體要求,建立數據交換與信息共享機制,推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登記系統與國家追溯平臺對接融合。推動地方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促進各地加快實現地方追溯資源整合并與國家追溯平臺對接,盡快形成業務協同、信息共享、數據匯聚的機制。
 
    三、著力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
 
    (八)積極做好農業標準制修訂相關工作。組織研究擬定農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修訂管理辦法及相關技術規范,加強農業標準制修訂管理系統應用,全面推行農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信息化管理。做好2019年度新增農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立項審核、資金下達和組織制修訂等工作。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優質營養、健康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需要,做好2020年農業標準項目指南征集和立項評定工作。
 
    (九)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重要標準比對轉化和宣貫培訓。組織開展重要農產品國內外標準比對,積極轉化為農業國家和行業標準,形成貼近農業生產經營實際的生產技術質量安全規程和指南,指導生產經營主體、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和質量安全縣推廣應用。組織農獸藥殘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等重要標準宣貫培訓。全面開展農業標準管理、標準制修訂與實施示范專題培訓,全面提升農業標準化管理技術水平。
 
    (十)探索開展農產品標準制修訂項目跟蹤檢查和影響力評價。組織開展農業標準制修訂項目實施跟蹤檢查,指導督促標準項目承擔單位按計劃、高質量完成標準制修訂任務。匯總和發布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年度最新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名錄。探索開展最具影響力農業國家(行業、團體)標準年度評價,激勵提升標準制修訂工作質量和實施效果。抓緊組建全國農業標準專家智庫,正式啟動全國農業標準研制創新團隊建設。
 
    (十一)全力做好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中國聯絡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貿易措施相關工作。按照專業性、連續性和穩定性原則,做好CAC第42屆大會、農藥殘留會議、獸藥殘留會議、食品添加劑會議等專委會會議和相關工作組會議參會議題的研判和參會人員的選派工作。圍繞“一帶一路”和農業“走出去”戰略目標,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質量控制技術、良好農業規范(GAP)等方面的國際合作交流。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貿易措施對比分析和跟蹤研究。積極推進海峽兩岸茶業合作與交流。
 
    四、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技術能力
 
    (十二)扎實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業務管理。認真做好部級質檢機構日常管理及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管理相關業務技術支撐工作,規范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指導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工作。組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證后監管,組織修訂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辦法》配套制度文件。
 
    (十三)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技術能力對標活動。組織實施部級質檢機構能力驗證工作,加強省級農產品質檢機構能力驗證業務技術指導,積極探索開展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檢驗檢測技術人員和檢驗檢測儀器設備能力評價,充分發揮國家農業檢測基準實驗室技術支撐作用,協同組織好第四屆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總決賽理論考試。
 
    (十四)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技術交流與培訓。組織編撰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系列教材,結合管理政策動態和實際工作需要,依托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技術培訓基地,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信息化建設、質量管理、檢驗檢測關鍵技術、重點崗位人員等方面的業務指導、技術培訓與經驗交流,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質檢機構運行管理能力和檢驗檢測技術水平。
 
    (十五)跟進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行業技術信息服務。組織開展國內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比對研究,探索開展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常規技術及儀器設備、速測技術及儀器設備名錄的收集、登錄和發布工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和農產品檢驗檢測行業提供全方位的檢驗檢測信息服務。
 
    五、積極推行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試點和農產品優質化
 
    (十六)全面開展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CAQS-GAP)試點。按照《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部署,組織實施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生產基地創建工程。總結首批全國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CAQS-GAP)試點經驗,全力支持“三品一標”認證登記和質量體系認證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申請試點。鼓勵以縣域(區域)為單元整建制推進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CAQS-GAP)試點,創建一批全國性的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試點縣(市)。抓緊啟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中心建設。
 
    (十七)積極推進國家良好農業規范認證。按照鄉村振興和質量興農戰略部署,圍繞高品質農產品發展目標,全力支持規模化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申請國家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推進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CAQS-GAP)試點生產經營主體和試點縣(市)申請國家良好農業規范認證。
 
    (十八)實施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推廣計劃。全面強化名特優新農產品發展規劃研究和地方優質農產品發展指導,扎實推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收集登錄和名錄發布,推動獨具地域特色優質農產品發展。指導地方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機構組織實施好本地區、本行業名特優新農產品收集登錄和審核確認工作。完善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營養品質評價鑒定規范,健全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集登錄申報系統,全面開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品審品管員、營養品質評價鑒定和收集登錄申報系統應用專題培訓。
 
    (十九)加強名特優新農產品產銷對接服務。指導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在央視七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公共信息平臺、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微信公眾號等全國性媒體上進行宣傳展示和推介,逐步形成“農業優產、農村優品”的公眾認可品牌。積極支持各地加強名特優新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認真組織好第十七屆農交會金獎評選和中國農業品牌目錄發布的業務技術支撐工作。
 
    六、積極探索綠色生態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包裝標識應用
 
    (二十)啟動綠色優質生態環保農業投入品評價和名錄收集。組織開展綠色優質生態環保農業投入品新品種、新技術和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及收貯運環節防腐保鮮添加劑評價研究,探索建立綠色優質生態環保農業投入品和防腐保鮮添加劑名錄收集和發布制度。
 
    (二十一)開展綠色優質生態環保農業投入品生產與使用試點。探索開展農業投入品減控減施農產品生產試點和質量標識管理。充分利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公共信息平臺和各種展覽展示展會平臺,加大綠色優質生態環保農業投入品宣傳展示和產銷對接。征集和推介綠色優質生態環保農業投入品和農業投入品減控減施技術。
 
    (二十二)扎實推進農產品包裝標識化管理。按照低碳環保、綠色優質、經濟實用要求,對全國可用于農產品包裝標識的包裝材料、標識標簽進行評價鑒定、收集登錄和信息發布。組織開展農產品包裝標識評價研究,推動全國農產品包裝標識優秀案例推選和宣展工作。
 
    七、積極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科普工作
 
    (二十三)積極構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科普體系。擴大科普基地建設范圍,延伸創建科普試驗站和工作站,構建科普專員和專家隊伍。探索開展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科普生產經營主體試點,系統化、常態化、專業化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科普宣傳、生產指導和消費引導。
 
    (二十四)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科普宣傳。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與營養品質評價成果轉化利用,充分利用“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安天地”微信公眾號等公共媒體平臺,傳播科學知識,引導健康消費,展示優質產品。依托科普體系隊伍扎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科普活動。
 
    (二十五)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政策研究。積極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探索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評價。組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控制技術、名特優新農產品評價鑒定、生態環保農業投入品評價、技術性貿易措施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研究,跟進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及配套制度制修訂有關工作。
 
    八、不斷強化體系隊伍能力建設
 
    (二十六)加快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工作體系。以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為契機,進一步充實和強化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工作機構的職責任務和人才隊伍。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工作系統業務技術培訓,適時開展“全國農安衛士”推選。
 
    (二十七)進一步充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支撐隊伍。依托農產品質量安全科研院所及檢測機構等技術優勢單位,加快建設一批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品質、標準檢測、評價鑒定、科普示范、全程控制技術中心(基地、機構、試驗站、工作站)。培養一批業務技術骨干。籌辦好新一屆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專家組,組建專業化的專家咨詢團隊和智庫。積極推進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學會建設。
 
    (二十八)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支撐能力。積極承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組織擬定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建設規范和星級評定規范。充分利用現有國家質量追溯平臺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公共信息平臺,推動物聯網、移動執法終端等新技術新設備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中應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數據分析決策,研判趨勢規律,逐步實現智慧監管、高效監管、精準監管。
 
    (二十九)加強體系隊伍作風建設。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鄉村振興、質量興農和脫貧攻堅等戰略部署要求,堅持“愛崗敬業、含弘雅致”文化價值觀,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工作體系和人員隊伍。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黨建各項工作,做到黨建與業務互融互促,為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
 
    2019年2月18日
 
    附件: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關于做好2019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關工作的通知.pdf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推薦圖文
推薦法規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