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關于貫徹落實國家衛生計生委“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設”電視電話會議的意見(滬衛計食品〔2014〕1號)

   2014-01-16 891
核心提示:各區縣衛生計生委,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  為全面推進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設,落實國家衛生計生委
各區縣衛生計生委,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 
  為全面推進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設,落實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加掛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省級)中心及參比實驗室牌子的通知》(國衛食品發〔2013〕36號),國家衛生計生委于2013年12月24日下午,召開了“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設”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這次會議上加掛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省級)中心”牌子,并同時作為首批6家有條件的機構之一加掛“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參比實驗室”牌子。會議強調了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地加強建設,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規范管理,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水平。現將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傳達給你們,并結合本市實際,提出貫徹實施意見。
 
  一、貫徹落實電視電話會議有關要求,切實履行衛生計生部門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職責
 
  電視電話會議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徐科同志主持,國家衛生計生委陳嘯宏副主任作了工作部署,著重強調了以下三方面工作的要求:
 
  (一)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近年來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把食品安全工作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大以來的中央歷次會議都強調要把食品安全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并提出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以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是對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食品中有害因素及其變化情況進行系統監測和科學評估的過程,目的是為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定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提供科學數據,同時也為評價食品安全狀況并確定監管重點提供科學依據。因此,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是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基礎環節和重要技術支撐,衛生計生部門要切實履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職責。
 
  (二)加強建設,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
 
  在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為龍頭,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為主體,相關系統監測技術機構為補充,各類醫療服務機構共同參與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國家衛生計生委決定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加掛“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省級)中心”牌子,并同時在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江蘇省、浙江省、湖北省以及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這6家有條件的機構首批加掛“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參比實驗室”牌子。會議要求各地要繼續加強省級監測中心建設,同時大力協調推進地市和縣區監測機構建設,確定建設項目、落實建設資金,確保省市(地)兩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設備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檢驗能力顯著提升,為依法履職提供堅實基礎和重要保障。
 
  (三)規范管理,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水平
 
  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在本次政府機構改革中加強食品安全機構和能力建設;要加強對風險監測工作的組織協調,承擔起牽頭的職責;要積極爭取地方發改、財政部門的支持,建立穩定的風險監測投入和保障機制,統籌安排工作任務和工作經費;要不斷健全工作機制,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抓好工作實施的督導,加強監測信息通報和監測結果的應用;要加強食源性疾病管理,指導各級醫療服務機構依法做好食源性疾病的報告和管理。
 
  二、加強學習和交流,借鑒兄弟省市衛生計生部門好的經驗和做法
 
  會議中,部分兄弟省市衛生計生部門交流了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設的經驗和做法,值得本市衛生計生部門學習和借鑒。浙江省衛生廳通過加強“一個建設”,擴大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覆蓋面強化體系建設;健全“兩個機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考評機制以及會商機制確保風險監測職能落到實處;做到“三個落實”,落實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數量,2013年該省僅衛生系統風險監測樣品數已達到0.3件/千人口,落實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結果運用,落實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建設,使全省風險監測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過檢測技術、數據儲備、危害識別、風險預警等不同的層次入手開展研究,不斷加強能力建設,建立了動物性食品獸藥殘留的精準檢測方法, 開發了食品中違禁使用化學物質和易濫用食品添加劑篩查技術,主持研制測定飲用水中部分元素測定方法,承擔營養狀況調查工作,開展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預測預警技術研究和基于互聯網信息的食品安全隱患信息收集及預警技術研究,保障了首都人民飲食健康與安全。
 
  三、提高認識,切實推進本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設,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為貫徹落實會議要求,加強本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設,現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一)切實落實會議精神的要求。一是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設是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單位要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二是此次政府機構改革,國務院將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新組建了國家食藥監總局,整合分散的監管職責,新組建了國家衛生計生委,繼續負責食品安全標準和風險監測評估工作,國家衛生計生委組建后下發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工作文件,各單位要認真領會政府機構改革的要旨,加強對有關文件的學習,建立健全統一高效的本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三是各單位要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設與目前正在開展的衛生工作有機結合,學習和借鑒兄弟省市,尤其是浙江省、北京市的好的經驗和做法,研究進一步提高本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確保一方平安。
 
  (二)確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功能“上下對口”。一是各區縣在組建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工作中,要對應食品安全職責分工,確定必要的機構和人員,要依法依規履職,確保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此次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加掛“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省級)中心”牌子,并加掛“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參比實驗室”牌子,證明了上海在食品安全工作方面的雄厚技術力量,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充分發揮技術實力,市和區縣共同合力,有效落實本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工作。三是在本市政府機構改革過程中,各區縣要平穩過渡,確保食品安全有關工作不斷不亂不散,在本市原有工作基礎上不斷深化和落實。
 
  (三)重視區域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體系建設。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的要求,本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工作職責包括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風險流行病學調查、風險評估、風險預警、風險控制五個內容。各區縣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按照我委和區縣編辦的要求,明確轄區食品安全有關工作方案和要求。各區縣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加大對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的投入,建立穩定的經費投入和保障機制,統籌安排食品安全有關工作任務和工作經費;引進和調整有關人員,明確崗位責任制;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要做好食源性疾病調查處置,一旦發現集體單位發生食源性疾病事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在第一時間到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根據法定職責采取有關調查和控制措施,根據國家有關標準進行判定,待全部調查結果明確后按照規定向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報告。
 
  各區縣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積極落實會議要求,向轄區有關領導匯報會議要求,向有關機構傳達和布置工作安排,要根據我委的有關要求,認真籌劃轄區2014年食品安全工作計劃以及2014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抓好工作實施的督導,將轄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體系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2014年1月13日


 
地區: 上海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