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氨壓縮機房的防火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火災危險性乙類建筑的有關規定,機房應有較好的自然通風,不宜緊貼冷庫;機房宜布置在廠區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
2、應有通風措施。布置風口位置時應防止空氣短路,影響換氣效果;氨機房通風應下進上出,事故排風機須采用防爆風機,設事故電源供電,并在室內、外設置控制開關。
3、機房宜為單層建筑并設有兩個以上不相鄰的出入口;機房的門窗必須向外開;機房側窗宜分為高低兩排,將高低窗間墻面留作沿墻管線之用。
4、機房應有良好的照明。氨機房照明燈具均須為防爆型號,采用事故電源供電或設置防爆類型的應急照明燈具,照明燈具在室內、外設置控制開關。
5、機房地面宜用易于清洗的建筑材料,機房頂上物面部分應設置隔熱層;機房內應有地漏和足夠水源,以供緊急時應用;應設置洗手水盆;機房應保持清潔,地面無雜物、油等與設備無關的物品。
6、機房自動控制室或操作室應與機器間隔開,并應設密封固定觀察窗。
7、變配電室與機房毗鄰時,共用的隔墻應采用非燃燒實體墻,并應抹灰;該墻上只允許穿過與配電室有關的管道、溝道,其孔周圍應采用非燃燒性材料嚴密堵塞。
8、在正常運行中會產生火花的氨壓縮機啟動控制設備、氨泵及空氣冷卻器(冷風機)等動力的啟動控制設備不應布置在氨壓縮機房;每臺氨壓縮機應在機組控制臺上裝設緊急停車按鈕開關。
9、氨機房門口或外側方便之處,須設切斷制冷系統電源的總開關,此開關應能停止所有制冷設備運行及一切電氣的電源供應。
10、機房內所有機械外露傳動部位應裝設防護罩。;
11、機房及室外輔助設備區域應設警示標志和標識,設在室外的冷凝器、油分離器等設備,應有防止非操作人員進入的圍欄。
12、電氣線路應在危險性較小或距離釋放源較遠的地方敷設,或電纜敷設;線路敷設符合防爆要求。
13、每臺壓縮機吸排氣側、中間冷卻器、油分離器、冷凝器、高壓貯液器、低壓循環貯液器、氨泵進出口、集油器、油泵、分配站、充氨站、熱氨管等均須裝設壓力表;固定使用的壓力表應用紅標記標識最高工作壓力。
14、冷凝器與貯液器之間應設均壓管(閥),運行中均壓閥呈開啟狀態;兩臺以上高壓貯液器之間分別設氣體、液體均壓管(閥)。
15、高壓貯液器放置在室外的應設遮陽設施。
16、蒸發器、氨液分離器、低壓循環桶、中間冷卻器等設備的節流閥嚴禁用截止閥代替。
17、高壓貯液器內液面不得高于其徑向高度的80%,不得低于30%;排液桶內液面不得超過80%,循環貯液桶液面不得超過70%。
18、氨泵應設下列安全保護裝置: 應設斷液自動停泵裝置; 出液管上應設止逆閥;出液總管上應設旁通泄壓閥;出液管應設壓力表;應裝設壓差控制器。
19、貯液器、排液桶、集油器等均須裝設符合安全要求的液面指示器;玻璃板(管)液位指示器兩端連接件應有自動關閉裝置,采用玻璃管應有防護設施。
20、制冷系統上的安全閥的排放口必須用放空管引向室外,安全閥放空管的公稱直徑,應不少于安全閥排放口的公稱直徑,幾個安全閥共用一根放空管時,管徑應符合要求。
21、壓縮機水套、冷卻塔、水冷式冷凝器須設冷卻水斷水保護聲光報警控制裝置;風冷式冷凝器須設風機保護裝置。
22、制冷系統宜設置緊急泄氨器,高壓貯液器、蒸發器與緊急泄氨器相連。
23、氨制冷機房須配置氧氣呼吸器和過濾式防毒面具、防毒衣、橡膠手套等防護搶救用具和防護用品,并有專人管理和便于存取的存放柜。
24、集油器、空氣分離器宜設置于室外,若布置在室內時,其放油管和放空氣管均應用金屬管或橡皮管接出室外。
25、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安全閥、壓力表等特種設備設施按要求定期校驗。
26、設備的系統管道應涂有安全色:排氣管為鐵紅色;回氣管為淡藍色;高壓液管為淺黃色;供液管為米黃色;放油管為淺棕色;水管為綠色;截止閥手輪為黃色,膨脹閥手柄為深紅色,閥體為黑色;壓縮機和附屬設備一般為淺灰色或銀灰色。
27、系統設備閥門應掛標注名稱、用途、開閉的標志牌;在靠近閥門的明顯部位標上制冷劑的流向箭頭。
28、加工作業區要根據作業場所環境、從業人員數量、速凍機位置等因素設置符合緊急疏散要求的安全出口,安全門均要向外開;加工區要設緊急疏散指示標志,裝設事故應急照明裝置或事故電源供電。
29、加工區速凍機宜采取隔離措施,增設事故排風裝置。
30、機房、變配電室、加工作業及包裝區等場所要配備足夠滅火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