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
張家口地區野生食用菌資源豐富,自古以來就是食用菌貿易集散地,是國內著名的“口蘑之鄉”。為適應市場需求,依托口蘑品牌,加快發展全市食用菌產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特制定本規劃。
一、產業發展現狀
目前全市食用菌產業已基本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生產者自發參與、自主投入的產業組織體系,品種結構不斷優化,市場銷售穩中有升。2010年,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積500萬平方米,其中以香口蘑、雙孢菇為主的菇床栽培面積278萬平方米,以小平菇、杏孢菇、黑木耳、白靈菇為主的菌袋400多萬棒。除野生草菇、樹菇外,人工栽培各類鮮菇年產4600多萬公斤,產值4.5億元。
?。ㄒ唬┲饕l展優勢
我市種植食用菌已有近40年的歷史,各縣區在食用菌生產中已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食用菌產品既有鮮菇等初級產品,也有口蘑加工系列產品。主產區有成規模的種植基地,有分級包裝的龍頭企業,有比較固定的經銷商。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具有諸多優勢。
1、食用菌產業是集節水、旱作、高效為一體的“三型”農業。食用菌生產是利用微生物轉化有機物的過程,原料主要是農牧業廢棄物,產出的子實體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富含維生素、多糖和微量元素的保健食品。食用菌種植節水、高效,畝均耗水量相當于糧食生產的六分之一、果菜種植的九分之一,畝收益是糧食的30-35倍、蔬菜的3-4倍、水果的6-8倍。食用菌產業是典型的循環產業、低碳經濟。
2、氣候、資源、區位優勢明顯。一是我市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適宜食用菌結實、成長,生產成本相對較低。二是我市草場、林地面積大,較為平整的鹽堿地、荒灘荒地均適宜設施食用菌栽培。農村剩余勞動力多,農作物秸桿、樹枝、牲畜糞便等生產食用菌的原料都比其它地方具有優勢。三是我市地處京晉冀蒙交匯處,臨近京津兩個大都市消費市場,區位優勢獨特,依托京津開拓國際、國內市場的潛力很大。
3、品種多,品質好。除了穩中有升的傳統品種平菇、香菇、木耳外,既有代表張家口特色的口蘑,也有與北京、天津等華北重要食用菌產區相互補的白靈菇、杏鮑菇、雞腿菇、姬菇等名貴食用菌錯季節鮮菇生產。由于我市氣候條件獨特,食用菌品質較好,倍受市場歡迎。
4、適宜種植區域廣,生產模式多。由于食用菌栽培不受地點限制,農民可能有效利用房前屋后、田間地頭、鹽堿荒地、空閑房屋、廢棄窯洞以及防空洞等場地或場所,或平面種植,或立體栽培。目前全市有17個縣區生產食用菌,既有農戶大棚小規模生產,也有農業公司的工廠化生產,而且正在向規模化方向發展。
5、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以尚義、康保為中心,輻射壩上周邊縣鄉的香口蘑人工栽培基地;以懷安、萬全為中心,覆蓋周圍平原縣鄉的錯季雙孢菇、平菇栽培基地和以赤城、蔚縣為代表的壩下丘陵山區縣鄉杏孢菇、白靈菇等珍奇食用菌栽培基地。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規模的食用菌主產區已有85個鄉鎮,涉及4.5萬多農戶。
6、龍頭企業建設已有一定基礎。全市食用菌加工企業達到10多家,其中張北綠健、尚義瑞源、宣化宏盛等食用菌市級重點龍頭企業7家,2010年銷售收入1.5億元。主產區初步形成了“農戶—基地—企業—市場”的經營模式。全市已有“尚億”牌口蘑,“塞星”牌口蘑,“康巴諾爾”口蘑,“樺皮嶺”白靈菇、雞腿菇,“蔚坤”蘑菇等食用菌主要注冊商標。
?。ǘ┟媾R的主要問題
我市食用菌產業總體上講種植規模還很小,產業化經營程度低,適應國內、國際市場需求,做強做大食用菌產業,還面臨一些突出的問題。
1、菌種市場不規范。生產秩序混亂,沒有專業權威的供種單位,導致菌種在生產過程中退化、污染、甚至出現絕產現象。同時缺乏主導品種,一種食用菌多個品種混雜在一起,嚴重影響產品外觀形態和內在質量,特別是優質的主導產品產量嚴重不足。
2、生產標準化水平低。生產中缺乏統一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生產管理粗放、分散,產品技術含量較低,質量標準體系不健全,不利于規模開發和產業化運營。產品質量及外觀、營養物質含量、有毒有害物質限量等指標還未形成自己的質量標準體系,產品檔次低,因各種質量問題難以進入國際市場。
3、生產規模小,生產水平低。歐美的雙孢菇,日本、韓國、我國臺灣省的金針菇、杏鮑菇已全部實現了工廠化生產,產品質量穩定。而我市99%的食用菌是人工或半人工栽植,質量提高速度緩慢,受自然環境因素限制,產量的提高只能靠生產面積的擴大來累積完成,極大地浪費了資源、能源和勞動力。
4、龍頭企業帶動力較弱。深加工總量很低,加工增值不顯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具有一定差距。我市只有少量的干制產品,并且加工技術落后,產品的品質不穩定、產品包裝簡陋。此外,品牌建設嚴重滯后、產業化水平低、技術和信息服務相對落后等問題也十分突出。
(三)市場發展前景
我國食用菌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近年來平均年產量約2000萬噸,平均增幅12%,占全球的70%以上,行業從業人口在3000萬左右,產值在種植業中僅次于糧、棉、油、果、菜,居第六位,且出口呈快速增長勢頭。國際食用菌消費量逐年增加,發達國家食用菌人均消費量一般在5千克/年以上,日本人均年消費鮮菇最高,接近30公斤,是我國人均消費量的8倍多。近年來,日本、美國、波蘭、荷蘭等發達國家由于勞動力價格提升,食用菌生產日趨萎縮,食用菌食品主要依賴從我國進口。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營養食品、功能食品的認識程度不斷提高,食用菌需求越來越大,國內市場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遞增。食用菌在藥品、保健品及有機肥等方面的開發潛力巨大,食用菌產業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二、發展思路、規劃目標與建設任務
(一)發展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作為加快發展“三型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戰略性舉措,充分挖掘和發揮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加大政府推動和引導力度,整合全市食用菌資源和科技、資金等要素,著力搭建食用菌產業化發展平臺,全力培育壯大以口蘑為特色、以錯季鮮菇生產為主體的食用菌產業,不斷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延伸食用菌產業鏈條,增加其市場競爭力,實現張家口市食用菌產業持續高效健康發展。
?。ǘ┮巹澞繕?br>
充分發揮我市氣候、資源、區位優勢,通過規劃引導,成為京津市場食用菌鮮品周年供貨基地。力爭到2015年底實現栽培總面積1000萬平方米,總產量9萬噸,實現總產值9億元,安排2萬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帶動生產農戶1萬戶以上。栽培食用菌種類10個,研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當地主栽的主導品種3-5個,深加工品種3-5個,新建、擴建標準化生產菇棚基地10個、菌種廠5個;創建7個食用菌新品種選育、科技創新園區。
?。ㄈ┙ㄔO任務
重點建設“二帶三區”、“三個”野生菌資源生產基地,完善“一條產業鏈”,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格局。
1、建設“兩帶三區” 規模化生產基地。在現有基礎上,發揮當地資源條件和氣候特點,通過示范推廣,建設不同品種、各具特色的“兩帶三區”規?;a基地。“兩帶”即兩個食用菌生產帶:一是以尚義、張北、崇禮、沽原、赤城沿壩頭地區的白靈菇等高檔菇錯季節生產帶,發展目標100萬平方米,配套建設食用菌保鮮加工廠2個。二是以沿洋河流域玉米產區(懷安、萬全、宣化、涿鹿、懷來、下花園)為重點的錯季節雙孢菇、口蘑等草腐性食用菌生產帶,發展目標200萬平方米,配套建設日加工能力500噸的食用菌保鮮加工廠1個。“三區”即三個食用菌生產區:一是以尚義、康保、沽原、察北、張北為主的口蘑產區,發展目標300萬平方米,配套建成以加工口蘑為主、投資規模1000萬元以上的食用菌加工廠2個。二是以赤城、崇禮、宣化為中心的錯季香菇、平菇等生產區,發展目標200萬平方米,配套建設日加工能力500噸的食用菌保鮮加工廠1個。三是以懷來、涿鹿、蔚縣、陽原為主的杏鮑菇、白靈菇、平菇等木腐菌產區,發展目標200萬平方米,配套建設日加工能力500噸的食用菌保鮮加工廠1個。“二帶三區”采取以利用廢棄工廠、山洞、閑置房屋、溫室等設施進行低成本擴張,與現代設施農業投資相結合的發展方式,利用氣候、資源優勢進行反季節生產雙孢菇、平菇、香菇等大路品種為主,兼顧白靈菇、杏鮑菇等高檔品種。通過項目帶動的方式擴大生產規模,通過為農戶提供產前引種供種,產中技術培訓指導,產后銷售加工等一條龍服務,引導農民發展食用菌生產,促進農民增收。
2、抓好“三個”野生菌資源生產基地建設。堅持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科學合理保護、開發當地野生菌資源,通過保護山地、草地自然生長菌類、半人工栽培等手段,加大野生菌資源開發力度,著力建立“三個”野生菌資源生產基地。一是以尚義、張北、崇禮、沽源沿壩草場為中軸建立野生口蘑生產基地5萬畝。二是在涿鹿、蔚縣等山區,特別是蔚縣小五臺山區建立野生臺蘑生產基地3萬畝。三是以赤城為中心建立野生牛肝菌(松蘑)生產基地2萬畝。同時,進一步發展尚義、陽原的杏鮑菇林地半野生栽培基地1萬畝。通過自然保護與半人工栽培手段發展臺蘑產業,建立野山菌資源保護區10萬畝。在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建設野生菌菌種恢復性保護生產林區5000畝;建設野生菌觀光、旅游、采摘、休閑一體化生態野游區5000畝。通過野山菌產業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到2015年要實現年產鮮野生菌500噸、產值1000萬元以上。
3、完善“一條”產業化經營鏈條。切實加大食用菌新品種研發、菌種生產、推廣示范、產品加工、銷售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加快產業化經營步伐。一是建立市級食用菌菌種培育中心。以河北北方學院和農科院為技術依托,在北方學院食用菌專業教研室基礎上,建立市級食用菌菌種培育中心。通過收集全國食用菌資源,篩選出適合張家口及周邊地區栽培、市場前景好的優良品種,進行一級種、二級種及三級種的生產,不斷提純、復壯篩選出優良品種,為全市食用菌生產提供優質菌種資源。二是加強菌種廠建設。新建、擴建菌種廠6個,對市級食用菌菌種培育中心復壯篩選出的優良品種進行擴繁,年生產食用菌原種要達到500萬瓶,生產用種達到2000萬瓶以上,菌種廠的建設要達到菌種生產、保藏、銷售相配套的生產、經營為一體的現代大型菌種廠標準,并通過國家無公害食品安全要求以上的標準,完全滿足全市食用菌生產要求。三是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園區建設。首先創建7個10萬平方米以上的食用菌新品種選育、科技創新園區,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帶動全市食用菌發展。其中在壩上地區建立2個以口蘑為主的草腐性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并開發、馴化、選育口蘑新品種,實現口蘑品種“研制一代、開發一代、儲備一代”的良性發展。沿壩頭一帶建立2個錯季節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選育白靈菇、杏鮑菇、小平菇等品種,發展高產、優質食用菌生產。在壩下玉米、水果產區,建成3個年產各種菌袋1000萬袋的木腐性食用菌菌袋生產示范基地,推廣一棚多菌、四季生產技術,帶動周邊地區擴大種植。其次建設中高檔食用菌周年生產示范廠。在蔚縣、懷來各建設1個年產1000噸的中高檔食用菌生產廠。以工廠化生產的方式開發1-2個主導品種,樹立品牌,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中高檔食用菌生產廠要按照HACCP標準建設,做到高起點,在生產模式上要更加現代化、栽培方式上更加科學化,管理更加信息化,使產品更有國際市場競爭力。四是建設食用菌深加工生產廠。在壩上建成以加工口蘑為主的,投資規模1000萬元以上的食用菌加工廠2個,食用菌保鮮加工廠2個;壩下建設食用菌保鮮加工廠三座,解決食用菌的深加工,延長食用菌的產業鏈,增加它的附加值。加工品種包括干制產品、罐頭產品、軟包裝產品、方便食品、多糖保健品等,并研究開發出適合大宗消費且有市場前景的加工產品。通過食用菌產業鏈建設,在張家口形成集菌種研發、菌種及菌袋標準化生產、產品深加工、產品配送、廢料綜合處理、科技服務體系于一體的產業化平臺,促進食用菌產業化全面發展。五是建設食用菌技術服務網絡。建立市級食用菌科技服務中心,各重點食用菌縣(區)食用菌服務站和生產基地生產技術服務點,形成張家口市食用菌生產科技服務網絡,負責食用菌產、銷情況咨詢,生產技術培訓,產中技術指導以及銷售情況查詢等技術服務,確保生產技術的推廣與落實到位。六是強化食用菌銷售企業,努力完善產業體系。按照“興辦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建立一個基地、覆蓋一批農戶”的原則,狠抓龍頭企業建設。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引進國內外從事食用菌加工、流通、貿易的龍頭企業到當地興辦實體或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努力完善食用菌產業體系,全面提高我市食用菌知名度,提升我市食用菌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占有率。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為加快全市食用菌產業發展,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長任組長,市農牧、農開、科技、扶貧、林業、財政、發改、農科院等部門主要或主管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張家口市食用菌產業化領導小組,統一指導、協調我市食用菌的產業化發展。各成員單位既要分工明確,又要加強協作。共同籌劃、研究我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目標。并積極配合農牧部門做好業務指導、任務分解、綜合協調、調度考核等工作。各縣區也要將發展食用菌產業納入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日程,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落實各項工作。要建立健全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落實機制和督導考核機制,確保全市規劃任務順利完成。
?。ǘ┘哟笳叻龀至Χ取8骺h區要把食用菌產業作為“三型農業”、設施農業、“三區農業”和“菜籃子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農牧、林業、扶貧、農開、農業產業化等相關部門要加大統籌整合相關資金,扶持食用菌產業發展,特別是扶貧資金要面向貧困山區,更多地向食用菌產業傾斜。市縣兩級財政要加大扶持力度,重點在菌種培育、基地建設補貼或產業化貼息、認證補貼、品牌創建、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等方面發揮引導和引導作用,通過財政支持更多地吸納社會資金投資食用菌產業。鼓勵種類金融機構特別是涉農金融機構加大對食用菌基地、龍頭企業等投資主體的信貸支持力度,促進食用菌產業加快發展。
?。ㄈ娀萍急U象w系建設。完善技術保障體系,圍繞解決目前栽培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全面加強技術培訓和科技服務。發揮農技電波入戶、熱線咨詢電話、農業信息網等現代傳媒的作用,采取集中辦班、舉辦農民田間學校和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技術培訓,切實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技術帶頭人,全面提高菇農素質。在主產區建設培訓基地,加強微生物生產技術運用等方面的培訓,使種植戶熟練掌握食用菌栽培技術和科學管理知識。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組織力量開展技術攻關,積極開發具有張家口特色的系列優質口蘑新品種、高產栽培新技術,制定適合我市條件的高效、生態、綠色食用菌生產技術規程。引導和鼓勵大企業建立自己的技術創新基地。
?。ㄋ模┲ε嘤袌鲋黧w。提升尚義、康保、張北、懷來、赤城五縣現有菌種廠的經營水平,規范生產質量管理,完善質量保障機制,盡快達到菌種生產、保藏、銷售相配套,生產、經營為一體的現代大型菌種廠標準,滿足全市食用菌原種需求。培強壯大懷來、赤城、康保等食用菌加工企業,提升龍頭企業帶動全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能力。鼓勵企業、合作組織、種植大戶等經營主體根據市場需求,創新思路,擴大規模,引進技術,構建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協會協調、銀行支持、企業擔保、農民自愿的運作機制,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良好產業化發展格局。加大對現有企業的培育力度,鼓勵企業通過產品研發、技改擴模、體制創新等措施,促進企業做大做強。下大力引進一批知名龍頭企業,擴大食用菌栽培和加工。鼓勵加工企業開發生產口蘑即食系列產品、口蘑調味系列產品和菌絲口服液等口蘑深加工產品,積極鼓勵開展食用菌生物藥品的研究開發,提高附加值,提升產品檔次。發展食用菌生產相關機械設備制造,完善食用菌產業體系。積極支持農民組建食用菌專業合作組織,鼓勵大戶帶頭發展食用菌產業。組建食用菌行業協會、經銷機構、經紀人隊伍及各種中介服務組織,提升抗市場風險能力。
?。ㄎ澹┓e極實施品牌戰略。圍繞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產業效益,積極打造全市統一的食用菌品牌。一是推行標準化生產。不斷完善標準化體系建設,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建立從菌種引進、菌棒生產栽培到采收銷售的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大力推進標準化種植。二是加強質量監管。像抓蔬菜安全生產一樣,加強食用菌質量監管,實施市場準入制,建立健全檢測體系,加強菌產品的抽樣檢測,建立食用菌質量安全追溯制度,確保質量安全。三是加大品牌建設力度。抓好基地環評和產品認證,抓緊赤城、懷來、宣化等食用菌生產企業的產品商標注冊工作,全市統一注冊、培育食用菌“口蘑”品牌,鼓勵企業在全市統一品牌下培育各自的食用菌品牌,創新包裝設計,申請專利注冊商標,爭創名牌產品。加大我市食用菌產業及品牌的宣傳力度,提高我市食用菌產品的市場知名度,發揮品牌效應,擴大市場占用率。
張家口市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實施方案
為推進《張家口市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順利實施,特制訂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按照“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依托環境優勢、氣候優勢、區位優勢,建立健全科技研發體系、科技培訓體系和科技推廣體系,實施名牌戰略,發展壯大龍頭企業,促進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工作重點
按照規劃,到2015年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積發展到1000萬平方米,建成京津市場食用菌鮮品周年供貨基地。堅持示范帶動、分步實施的原則,重點抓好示范基地建設,完善科技服務網絡,加強菌種廠建設,突出研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當地主栽食用菌品種。具體目標如下:
?。ㄒ唬?011年~2012年建立健全食用菌生產科技服務網絡。力爭兩年時間內成立市級食用菌科技服務中心,并正常運轉。各個食用菌重點縣(區)相應建立食用菌服務站,各生產基地建立生產技術服務點。完成全市食用菌產業服務網絡體系建設。此項工作由市農牧局牽頭,各縣區、各部門落實。
(二)建立市級食用菌菌種培育中心。以河北北方學院和農科院為技術依托,在北方學院食用菌研究室的基礎上,建成年生產各類食用菌母種20萬支,原種100萬瓶的市級菌種培育中心。此項工作由市農牧局牽頭,協調有關院校、部門落實。
(三)加強食用菌菌種廠建設。按照國家有關食用菌菌種生產標準要求,選擇我市具有一定生產基礎的菌種廠5個進行改擴建,分別為壩上地區的張北、尚義和壩下地區的懷來、赤城、蔚縣。使其生產環境、生產過程以及菌種培養完全符合綠色食品標準要求,達到年生產合格原種60萬瓶,生產用種1000萬瓶以上。菌種廠的建設要達到菌種生產、保藏、菌種銷售相配套,生產、經營為一體的現代大型菌種廠標準,以滿足全市食用菌生產要求。此項工作由市農牧局牽頭,協調市直有關單位和各縣區農牧局落實。
(四)加強食用菌生產基地建設。一是改造提升現有基地種植水平。對全市現有的食用菌生產設施進行維護、改造,延長生產使用周期,增加生產設備,提高生產能力,使其能夠進行周年生產,提高利用效率。重點鞏固保證以尚義、康保為重點的口蘑種植基地不少于150萬平方米;尚義、沽原、張北的沿壩錯季白靈菇種植基地不少于100萬平方米;宣化、赤城、懷來為主的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種植基地不少于100萬平方米。二是進一步擴大基地種植面積。建立以沿洋河流域玉米產區(懷安、萬全、宣化、涿鹿、懷來、下花園)為重點的“百萬平方米”錯季節雙孢菇、口蘑等食用菌生產帶,配套建設1個日加工能力500噸的食用菌保鮮加工廠和以赤城、崇禮、宣化為中心的“百萬平方米”錯季香菇、平菇等生產區,配套建設1個日加工能力500噸的食用菌保鮮加工廠。此項工作由市農牧局牽頭,市發改委、林業局、農科院等有關部門做好項目帶動,市財政局、扶貧辦、信貸等部門做好資金扶持工作,各縣區及部門配合抓好落實。
?。ㄎ澹┘哟笫秤镁庸て髽I建設。重點建設2個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食用菌加工廠。一是以尚義瑞源公司為基礎,投資500萬元以上進行改擴建;二是在赤城縣投資1000萬元以上新建1個食用菌加工廠。實現以口蘑為主的食用菌保鮮、干制初級產品加工,開發罐制、軟包裝產品、方便食品及多糖保健品等系列深加工產品。此項工作由市產業辦牽頭,市財政局、發改委、扶貧辦、各涉農金融部門及有關縣區配合,抓好落實。
?。┙ㄔO3萬畝野山菌資源保護區。以蔚縣小五臺山為基礎,在野山菌生產區,規劃3萬畝進行自然保護,根據生態保護情況,進而申報國家級野生植物保護項目。此項工作由市農牧局協調、蔚縣政府牽頭,市財政局、發改委、扶貧辦等部門配合實施。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相關部門合力推進。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長任組長,市農牧、農開、科技、扶貧、林業、財政、發改、農科院等部門主要或主管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張家口市食用菌產業化領導小組,統一指導、協調我市食用菌的產業化發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農牧局,具體負責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業務指導、任務分解、綜合協調、調度考核等工作。各縣區也要將發展食用菌產業納入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日程,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落實各項工作。要建立健全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落實機制和督導考核機制,確保全市規劃任務順利完成。各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既要分工明確,又要加強協作。市農牧局要發揮好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充實力量,加強產業發展的組織協調、督導考核等工作,強化技術服務、技術培訓、質量監管以及示范基地建設等各項工作。市政府農辦要把實施食用菌產業規劃作為統籌城鄉的一項重要舉措,加強綜合調度、統籌協調,積極推進食用菌產業化經營,不斷擴大京張農業合作,更多地推進食用菌產業合作項目建設。市發改委要把食用菌產業發展列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把食用菌產業作為“十二五”期間的重點產業,在設施農業建設及重點項目規劃與實施方面給予支持,并積極會同市財政、扶貧、農開等部門整合農口各類投資,扶持食用菌產業。市財政局要積極給予資金支持,落實省級食用菌項目配套資金。市林業局在鞏固退耕還林的基礎上,要積極推進林地半野生食用菌栽培技術,市扶貧、農開、科技等部門要繼續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整合使用、各計其功”的原則,盡可能整合項目和資金,扶持食用菌產業。
?。ǘ┘哟笮麄髁Χ?,提高我市食用菌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一要廣泛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加大對我市食用菌產業的宣傳力度,以提高廣大農民的栽培水平和種植熱情。二要充分利用受聘專家在指導生產或上級領導到我市指導工作期間,宣傳食用菌產品,發揮他們名人效應、領導效應,進而提高我市食用菌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三要充分利用各種洽談會、交易會宣傳食用菌的營養價值、醫療保健作用,積極拓展市場。
?。ㄈ┘訌娛秤镁夹g培訓。一是充分發揮農技電波入戶、熱線咨詢電話、農業信息網等現代傳媒的作用,進行培訓。二是聘請食用菌專家在食用菌相對集中區域采取集中辦班、舉辦農民田間學校等方式,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技術培訓,切實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技術帶頭人,全面提高菇農素質。三是充分利用協會和農民合作組織,組織菇農到外地參觀學習,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擴其眼界,提高其水平。四是充分利用技術服務網絡,調動廣大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在食用菌生產期間進行指導,以保證食用菌的產量及質量。
?。ㄋ模┘哟髽藴驶a力度,努力提高食用菌產品質量。按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要求,從制定發展規劃、健全管理體系、完善標準體系、控制生產過程、嚴格投入品管理、完善監測體系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廣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和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加大食用菌生產的環境評價力度,加快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步,切實抓好源頭和生產過程控制,加快實現標準化生產。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從拌料、消毒、滅菌到產后鮮菇保鮮各環節使用的藥劑、輔料建立記錄檔案,要采取產品檢測、分等定級等措施嚴格產后采摘、加工、儲運等環節的質量控制,切實提高食用菌產品質量。
?。ㄎ澹┮M培育龍頭企業,努力完善產業體系。按照“興辦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建立一個基地、覆蓋一批農戶”的原則,狠抓龍頭企業建設。在對全市食用菌龍頭企業、專業合社等進行摸底調查,掌握底數的基礎上。各級、各部門對食用菌龍頭經濟組織出臺扶持政策和優惠措施。同時,要積極參加食用菌行業組織的相關活動,宣傳本地食用菌產產業的發展形勢,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引進國內外從事食用菌加工、流通、貿易的龍頭企業到當地興辦實體或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努力完善食用菌產業體系。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增加食用菌產業的投入。繼續通過扶貧資金“互助金”合作社、小額貸款、政府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對食用菌基地建設、園區建設和加工企業予以支持。整合、捆綁各項農口資金對種植大戶、龍頭企業建設菌棚、加工設施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和吸引大型工商企業、專業合社和大戶興辦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實體,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加強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宣傳工作,轉變農民思想觀念,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張家口地區野生食用菌資源豐富,自古以來就是食用菌貿易集散地,是國內著名的“口蘑之鄉”。為適應市場需求,依托口蘑品牌,加快發展全市食用菌產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特制定本規劃。
一、產業發展現狀
目前全市食用菌產業已基本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生產者自發參與、自主投入的產業組織體系,品種結構不斷優化,市場銷售穩中有升。2010年,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積500萬平方米,其中以香口蘑、雙孢菇為主的菇床栽培面積278萬平方米,以小平菇、杏孢菇、黑木耳、白靈菇為主的菌袋400多萬棒。除野生草菇、樹菇外,人工栽培各類鮮菇年產4600多萬公斤,產值4.5億元。
?。ㄒ唬┲饕l展優勢
我市種植食用菌已有近40年的歷史,各縣區在食用菌生產中已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食用菌產品既有鮮菇等初級產品,也有口蘑加工系列產品。主產區有成規模的種植基地,有分級包裝的龍頭企業,有比較固定的經銷商。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具有諸多優勢。
1、食用菌產業是集節水、旱作、高效為一體的“三型”農業。食用菌生產是利用微生物轉化有機物的過程,原料主要是農牧業廢棄物,產出的子實體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富含維生素、多糖和微量元素的保健食品。食用菌種植節水、高效,畝均耗水量相當于糧食生產的六分之一、果菜種植的九分之一,畝收益是糧食的30-35倍、蔬菜的3-4倍、水果的6-8倍。食用菌產業是典型的循環產業、低碳經濟。
2、氣候、資源、區位優勢明顯。一是我市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適宜食用菌結實、成長,生產成本相對較低。二是我市草場、林地面積大,較為平整的鹽堿地、荒灘荒地均適宜設施食用菌栽培。農村剩余勞動力多,農作物秸桿、樹枝、牲畜糞便等生產食用菌的原料都比其它地方具有優勢。三是我市地處京晉冀蒙交匯處,臨近京津兩個大都市消費市場,區位優勢獨特,依托京津開拓國際、國內市場的潛力很大。
3、品種多,品質好。除了穩中有升的傳統品種平菇、香菇、木耳外,既有代表張家口特色的口蘑,也有與北京、天津等華北重要食用菌產區相互補的白靈菇、杏鮑菇、雞腿菇、姬菇等名貴食用菌錯季節鮮菇生產。由于我市氣候條件獨特,食用菌品質較好,倍受市場歡迎。
4、適宜種植區域廣,生產模式多。由于食用菌栽培不受地點限制,農民可能有效利用房前屋后、田間地頭、鹽堿荒地、空閑房屋、廢棄窯洞以及防空洞等場地或場所,或平面種植,或立體栽培。目前全市有17個縣區生產食用菌,既有農戶大棚小規模生產,也有農業公司的工廠化生產,而且正在向規模化方向發展。
5、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以尚義、康保為中心,輻射壩上周邊縣鄉的香口蘑人工栽培基地;以懷安、萬全為中心,覆蓋周圍平原縣鄉的錯季雙孢菇、平菇栽培基地和以赤城、蔚縣為代表的壩下丘陵山區縣鄉杏孢菇、白靈菇等珍奇食用菌栽培基地。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規模的食用菌主產區已有85個鄉鎮,涉及4.5萬多農戶。
6、龍頭企業建設已有一定基礎。全市食用菌加工企業達到10多家,其中張北綠健、尚義瑞源、宣化宏盛等食用菌市級重點龍頭企業7家,2010年銷售收入1.5億元。主產區初步形成了“農戶—基地—企業—市場”的經營模式。全市已有“尚億”牌口蘑,“塞星”牌口蘑,“康巴諾爾”口蘑,“樺皮嶺”白靈菇、雞腿菇,“蔚坤”蘑菇等食用菌主要注冊商標。
?。ǘ┟媾R的主要問題
我市食用菌產業總體上講種植規模還很小,產業化經營程度低,適應國內、國際市場需求,做強做大食用菌產業,還面臨一些突出的問題。
1、菌種市場不規范。生產秩序混亂,沒有專業權威的供種單位,導致菌種在生產過程中退化、污染、甚至出現絕產現象。同時缺乏主導品種,一種食用菌多個品種混雜在一起,嚴重影響產品外觀形態和內在質量,特別是優質的主導產品產量嚴重不足。
2、生產標準化水平低。生產中缺乏統一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生產管理粗放、分散,產品技術含量較低,質量標準體系不健全,不利于規模開發和產業化運營。產品質量及外觀、營養物質含量、有毒有害物質限量等指標還未形成自己的質量標準體系,產品檔次低,因各種質量問題難以進入國際市場。
3、生產規模小,生產水平低。歐美的雙孢菇,日本、韓國、我國臺灣省的金針菇、杏鮑菇已全部實現了工廠化生產,產品質量穩定。而我市99%的食用菌是人工或半人工栽植,質量提高速度緩慢,受自然環境因素限制,產量的提高只能靠生產面積的擴大來累積完成,極大地浪費了資源、能源和勞動力。
4、龍頭企業帶動力較弱。深加工總量很低,加工增值不顯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具有一定差距。我市只有少量的干制產品,并且加工技術落后,產品的品質不穩定、產品包裝簡陋。此外,品牌建設嚴重滯后、產業化水平低、技術和信息服務相對落后等問題也十分突出。
(三)市場發展前景
我國食用菌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近年來平均年產量約2000萬噸,平均增幅12%,占全球的70%以上,行業從業人口在3000萬左右,產值在種植業中僅次于糧、棉、油、果、菜,居第六位,且出口呈快速增長勢頭。國際食用菌消費量逐年增加,發達國家食用菌人均消費量一般在5千克/年以上,日本人均年消費鮮菇最高,接近30公斤,是我國人均消費量的8倍多。近年來,日本、美國、波蘭、荷蘭等發達國家由于勞動力價格提升,食用菌生產日趨萎縮,食用菌食品主要依賴從我國進口。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營養食品、功能食品的認識程度不斷提高,食用菌需求越來越大,國內市場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遞增。食用菌在藥品、保健品及有機肥等方面的開發潛力巨大,食用菌產業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二、發展思路、規劃目標與建設任務
(一)發展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作為加快發展“三型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戰略性舉措,充分挖掘和發揮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加大政府推動和引導力度,整合全市食用菌資源和科技、資金等要素,著力搭建食用菌產業化發展平臺,全力培育壯大以口蘑為特色、以錯季鮮菇生產為主體的食用菌產業,不斷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延伸食用菌產業鏈條,增加其市場競爭力,實現張家口市食用菌產業持續高效健康發展。
?。ǘ┮巹澞繕?br>
充分發揮我市氣候、資源、區位優勢,通過規劃引導,成為京津市場食用菌鮮品周年供貨基地。力爭到2015年底實現栽培總面積1000萬平方米,總產量9萬噸,實現總產值9億元,安排2萬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帶動生產農戶1萬戶以上。栽培食用菌種類10個,研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當地主栽的主導品種3-5個,深加工品種3-5個,新建、擴建標準化生產菇棚基地10個、菌種廠5個;創建7個食用菌新品種選育、科技創新園區。
?。ㄈ┙ㄔO任務
重點建設“二帶三區”、“三個”野生菌資源生產基地,完善“一條產業鏈”,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格局。
1、建設“兩帶三區” 規模化生產基地。在現有基礎上,發揮當地資源條件和氣候特點,通過示范推廣,建設不同品種、各具特色的“兩帶三區”規?;a基地。“兩帶”即兩個食用菌生產帶:一是以尚義、張北、崇禮、沽原、赤城沿壩頭地區的白靈菇等高檔菇錯季節生產帶,發展目標100萬平方米,配套建設食用菌保鮮加工廠2個。二是以沿洋河流域玉米產區(懷安、萬全、宣化、涿鹿、懷來、下花園)為重點的錯季節雙孢菇、口蘑等草腐性食用菌生產帶,發展目標200萬平方米,配套建設日加工能力500噸的食用菌保鮮加工廠1個。“三區”即三個食用菌生產區:一是以尚義、康保、沽原、察北、張北為主的口蘑產區,發展目標300萬平方米,配套建成以加工口蘑為主、投資規模1000萬元以上的食用菌加工廠2個。二是以赤城、崇禮、宣化為中心的錯季香菇、平菇等生產區,發展目標200萬平方米,配套建設日加工能力500噸的食用菌保鮮加工廠1個。三是以懷來、涿鹿、蔚縣、陽原為主的杏鮑菇、白靈菇、平菇等木腐菌產區,發展目標200萬平方米,配套建設日加工能力500噸的食用菌保鮮加工廠1個。“二帶三區”采取以利用廢棄工廠、山洞、閑置房屋、溫室等設施進行低成本擴張,與現代設施農業投資相結合的發展方式,利用氣候、資源優勢進行反季節生產雙孢菇、平菇、香菇等大路品種為主,兼顧白靈菇、杏鮑菇等高檔品種。通過項目帶動的方式擴大生產規模,通過為農戶提供產前引種供種,產中技術培訓指導,產后銷售加工等一條龍服務,引導農民發展食用菌生產,促進農民增收。
2、抓好“三個”野生菌資源生產基地建設。堅持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科學合理保護、開發當地野生菌資源,通過保護山地、草地自然生長菌類、半人工栽培等手段,加大野生菌資源開發力度,著力建立“三個”野生菌資源生產基地。一是以尚義、張北、崇禮、沽源沿壩草場為中軸建立野生口蘑生產基地5萬畝。二是在涿鹿、蔚縣等山區,特別是蔚縣小五臺山區建立野生臺蘑生產基地3萬畝。三是以赤城為中心建立野生牛肝菌(松蘑)生產基地2萬畝。同時,進一步發展尚義、陽原的杏鮑菇林地半野生栽培基地1萬畝。通過自然保護與半人工栽培手段發展臺蘑產業,建立野山菌資源保護區10萬畝。在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建設野生菌菌種恢復性保護生產林區5000畝;建設野生菌觀光、旅游、采摘、休閑一體化生態野游區5000畝。通過野山菌產業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到2015年要實現年產鮮野生菌500噸、產值1000萬元以上。
3、完善“一條”產業化經營鏈條。切實加大食用菌新品種研發、菌種生產、推廣示范、產品加工、銷售和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加快產業化經營步伐。一是建立市級食用菌菌種培育中心。以河北北方學院和農科院為技術依托,在北方學院食用菌專業教研室基礎上,建立市級食用菌菌種培育中心。通過收集全國食用菌資源,篩選出適合張家口及周邊地區栽培、市場前景好的優良品種,進行一級種、二級種及三級種的生產,不斷提純、復壯篩選出優良品種,為全市食用菌生產提供優質菌種資源。二是加強菌種廠建設。新建、擴建菌種廠6個,對市級食用菌菌種培育中心復壯篩選出的優良品種進行擴繁,年生產食用菌原種要達到500萬瓶,生產用種達到2000萬瓶以上,菌種廠的建設要達到菌種生產、保藏、銷售相配套的生產、經營為一體的現代大型菌種廠標準,并通過國家無公害食品安全要求以上的標準,完全滿足全市食用菌生產要求。三是食用菌標準化示范園區建設。首先創建7個10萬平方米以上的食用菌新品種選育、科技創新園區,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帶動全市食用菌發展。其中在壩上地區建立2個以口蘑為主的草腐性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并開發、馴化、選育口蘑新品種,實現口蘑品種“研制一代、開發一代、儲備一代”的良性發展。沿壩頭一帶建立2個錯季節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選育白靈菇、杏鮑菇、小平菇等品種,發展高產、優質食用菌生產。在壩下玉米、水果產區,建成3個年產各種菌袋1000萬袋的木腐性食用菌菌袋生產示范基地,推廣一棚多菌、四季生產技術,帶動周邊地區擴大種植。其次建設中高檔食用菌周年生產示范廠。在蔚縣、懷來各建設1個年產1000噸的中高檔食用菌生產廠。以工廠化生產的方式開發1-2個主導品種,樹立品牌,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中高檔食用菌生產廠要按照HACCP標準建設,做到高起點,在生產模式上要更加現代化、栽培方式上更加科學化,管理更加信息化,使產品更有國際市場競爭力。四是建設食用菌深加工生產廠。在壩上建成以加工口蘑為主的,投資規模1000萬元以上的食用菌加工廠2個,食用菌保鮮加工廠2個;壩下建設食用菌保鮮加工廠三座,解決食用菌的深加工,延長食用菌的產業鏈,增加它的附加值。加工品種包括干制產品、罐頭產品、軟包裝產品、方便食品、多糖保健品等,并研究開發出適合大宗消費且有市場前景的加工產品。通過食用菌產業鏈建設,在張家口形成集菌種研發、菌種及菌袋標準化生產、產品深加工、產品配送、廢料綜合處理、科技服務體系于一體的產業化平臺,促進食用菌產業化全面發展。五是建設食用菌技術服務網絡。建立市級食用菌科技服務中心,各重點食用菌縣(區)食用菌服務站和生產基地生產技術服務點,形成張家口市食用菌生產科技服務網絡,負責食用菌產、銷情況咨詢,生產技術培訓,產中技術指導以及銷售情況查詢等技術服務,確保生產技術的推廣與落實到位。六是強化食用菌銷售企業,努力完善產業體系。按照“興辦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建立一個基地、覆蓋一批農戶”的原則,狠抓龍頭企業建設。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引進國內外從事食用菌加工、流通、貿易的龍頭企業到當地興辦實體或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努力完善食用菌產業體系,全面提高我市食用菌知名度,提升我市食用菌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占有率。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為加快全市食用菌產業發展,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長任組長,市農牧、農開、科技、扶貧、林業、財政、發改、農科院等部門主要或主管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張家口市食用菌產業化領導小組,統一指導、協調我市食用菌的產業化發展。各成員單位既要分工明確,又要加強協作。共同籌劃、研究我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目標。并積極配合農牧部門做好業務指導、任務分解、綜合協調、調度考核等工作。各縣區也要將發展食用菌產業納入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日程,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落實各項工作。要建立健全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落實機制和督導考核機制,確保全市規劃任務順利完成。
?。ǘ┘哟笳叻龀至Χ取8骺h區要把食用菌產業作為“三型農業”、設施農業、“三區農業”和“菜籃子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農牧、林業、扶貧、農開、農業產業化等相關部門要加大統籌整合相關資金,扶持食用菌產業發展,特別是扶貧資金要面向貧困山區,更多地向食用菌產業傾斜。市縣兩級財政要加大扶持力度,重點在菌種培育、基地建設補貼或產業化貼息、認證補貼、品牌創建、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等方面發揮引導和引導作用,通過財政支持更多地吸納社會資金投資食用菌產業。鼓勵種類金融機構特別是涉農金融機構加大對食用菌基地、龍頭企業等投資主體的信貸支持力度,促進食用菌產業加快發展。
?。ㄈ娀萍急U象w系建設。完善技術保障體系,圍繞解決目前栽培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全面加強技術培訓和科技服務。發揮農技電波入戶、熱線咨詢電話、農業信息網等現代傳媒的作用,采取集中辦班、舉辦農民田間學校和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技術培訓,切實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技術帶頭人,全面提高菇農素質。在主產區建設培訓基地,加強微生物生產技術運用等方面的培訓,使種植戶熟練掌握食用菌栽培技術和科學管理知識。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組織力量開展技術攻關,積極開發具有張家口特色的系列優質口蘑新品種、高產栽培新技術,制定適合我市條件的高效、生態、綠色食用菌生產技術規程。引導和鼓勵大企業建立自己的技術創新基地。
?。ㄋ模┲ε嘤袌鲋黧w。提升尚義、康保、張北、懷來、赤城五縣現有菌種廠的經營水平,規范生產質量管理,完善質量保障機制,盡快達到菌種生產、保藏、銷售相配套,生產、經營為一體的現代大型菌種廠標準,滿足全市食用菌原種需求。培強壯大懷來、赤城、康保等食用菌加工企業,提升龍頭企業帶動全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能力。鼓勵企業、合作組織、種植大戶等經營主體根據市場需求,創新思路,擴大規模,引進技術,構建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協會協調、銀行支持、企業擔保、農民自愿的運作機制,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良好產業化發展格局。加大對現有企業的培育力度,鼓勵企業通過產品研發、技改擴模、體制創新等措施,促進企業做大做強。下大力引進一批知名龍頭企業,擴大食用菌栽培和加工。鼓勵加工企業開發生產口蘑即食系列產品、口蘑調味系列產品和菌絲口服液等口蘑深加工產品,積極鼓勵開展食用菌生物藥品的研究開發,提高附加值,提升產品檔次。發展食用菌生產相關機械設備制造,完善食用菌產業體系。積極支持農民組建食用菌專業合作組織,鼓勵大戶帶頭發展食用菌產業。組建食用菌行業協會、經銷機構、經紀人隊伍及各種中介服務組織,提升抗市場風險能力。
?。ㄎ澹┓e極實施品牌戰略。圍繞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產業效益,積極打造全市統一的食用菌品牌。一是推行標準化生產。不斷完善標準化體系建設,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建立從菌種引進、菌棒生產栽培到采收銷售的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大力推進標準化種植。二是加強質量監管。像抓蔬菜安全生產一樣,加強食用菌質量監管,實施市場準入制,建立健全檢測體系,加強菌產品的抽樣檢測,建立食用菌質量安全追溯制度,確保質量安全。三是加大品牌建設力度。抓好基地環評和產品認證,抓緊赤城、懷來、宣化等食用菌生產企業的產品商標注冊工作,全市統一注冊、培育食用菌“口蘑”品牌,鼓勵企業在全市統一品牌下培育各自的食用菌品牌,創新包裝設計,申請專利注冊商標,爭創名牌產品。加大我市食用菌產業及品牌的宣傳力度,提高我市食用菌產品的市場知名度,發揮品牌效應,擴大市場占用率。
張家口市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實施方案
為推進《張家口市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順利實施,特制訂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按照“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依托環境優勢、氣候優勢、區位優勢,建立健全科技研發體系、科技培訓體系和科技推廣體系,實施名牌戰略,發展壯大龍頭企業,促進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工作重點
按照規劃,到2015年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積發展到1000萬平方米,建成京津市場食用菌鮮品周年供貨基地。堅持示范帶動、分步實施的原則,重點抓好示范基地建設,完善科技服務網絡,加強菌種廠建設,突出研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當地主栽食用菌品種。具體目標如下:
?。ㄒ唬?011年~2012年建立健全食用菌生產科技服務網絡。力爭兩年時間內成立市級食用菌科技服務中心,并正常運轉。各個食用菌重點縣(區)相應建立食用菌服務站,各生產基地建立生產技術服務點。完成全市食用菌產業服務網絡體系建設。此項工作由市農牧局牽頭,各縣區、各部門落實。
(二)建立市級食用菌菌種培育中心。以河北北方學院和農科院為技術依托,在北方學院食用菌研究室的基礎上,建成年生產各類食用菌母種20萬支,原種100萬瓶的市級菌種培育中心。此項工作由市農牧局牽頭,協調有關院校、部門落實。
(三)加強食用菌菌種廠建設。按照國家有關食用菌菌種生產標準要求,選擇我市具有一定生產基礎的菌種廠5個進行改擴建,分別為壩上地區的張北、尚義和壩下地區的懷來、赤城、蔚縣。使其生產環境、生產過程以及菌種培養完全符合綠色食品標準要求,達到年生產合格原種60萬瓶,生產用種1000萬瓶以上。菌種廠的建設要達到菌種生產、保藏、菌種銷售相配套,生產、經營為一體的現代大型菌種廠標準,以滿足全市食用菌生產要求。此項工作由市農牧局牽頭,協調市直有關單位和各縣區農牧局落實。
(四)加強食用菌生產基地建設。一是改造提升現有基地種植水平。對全市現有的食用菌生產設施進行維護、改造,延長生產使用周期,增加生產設備,提高生產能力,使其能夠進行周年生產,提高利用效率。重點鞏固保證以尚義、康保為重點的口蘑種植基地不少于150萬平方米;尚義、沽原、張北的沿壩錯季白靈菇種植基地不少于100萬平方米;宣化、赤城、懷來為主的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種植基地不少于100萬平方米。二是進一步擴大基地種植面積。建立以沿洋河流域玉米產區(懷安、萬全、宣化、涿鹿、懷來、下花園)為重點的“百萬平方米”錯季節雙孢菇、口蘑等食用菌生產帶,配套建設1個日加工能力500噸的食用菌保鮮加工廠和以赤城、崇禮、宣化為中心的“百萬平方米”錯季香菇、平菇等生產區,配套建設1個日加工能力500噸的食用菌保鮮加工廠。此項工作由市農牧局牽頭,市發改委、林業局、農科院等有關部門做好項目帶動,市財政局、扶貧辦、信貸等部門做好資金扶持工作,各縣區及部門配合抓好落實。
?。ㄎ澹┘哟笫秤镁庸て髽I建設。重點建設2個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食用菌加工廠。一是以尚義瑞源公司為基礎,投資500萬元以上進行改擴建;二是在赤城縣投資1000萬元以上新建1個食用菌加工廠。實現以口蘑為主的食用菌保鮮、干制初級產品加工,開發罐制、軟包裝產品、方便食品及多糖保健品等系列深加工產品。此項工作由市產業辦牽頭,市財政局、發改委、扶貧辦、各涉農金融部門及有關縣區配合,抓好落實。
?。┙ㄔO3萬畝野山菌資源保護區。以蔚縣小五臺山為基礎,在野山菌生產區,規劃3萬畝進行自然保護,根據生態保護情況,進而申報國家級野生植物保護項目。此項工作由市農牧局協調、蔚縣政府牽頭,市財政局、發改委、扶貧辦等部門配合實施。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相關部門合力推進。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長任組長,市農牧、農開、科技、扶貧、林業、財政、發改、農科院等部門主要或主管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張家口市食用菌產業化領導小組,統一指導、協調我市食用菌的產業化發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農牧局,具體負責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業務指導、任務分解、綜合協調、調度考核等工作。各縣區也要將發展食用菌產業納入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日程,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落實各項工作。要建立健全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落實機制和督導考核機制,確保全市規劃任務順利完成。各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既要分工明確,又要加強協作。市農牧局要發揮好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充實力量,加強產業發展的組織協調、督導考核等工作,強化技術服務、技術培訓、質量監管以及示范基地建設等各項工作。市政府農辦要把實施食用菌產業規劃作為統籌城鄉的一項重要舉措,加強綜合調度、統籌協調,積極推進食用菌產業化經營,不斷擴大京張農業合作,更多地推進食用菌產業合作項目建設。市發改委要把食用菌產業發展列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把食用菌產業作為“十二五”期間的重點產業,在設施農業建設及重點項目規劃與實施方面給予支持,并積極會同市財政、扶貧、農開等部門整合農口各類投資,扶持食用菌產業。市財政局要積極給予資金支持,落實省級食用菌項目配套資金。市林業局在鞏固退耕還林的基礎上,要積極推進林地半野生食用菌栽培技術,市扶貧、農開、科技等部門要繼續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整合使用、各計其功”的原則,盡可能整合項目和資金,扶持食用菌產業。
?。ǘ┘哟笮麄髁Χ?,提高我市食用菌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一要廣泛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加大對我市食用菌產業的宣傳力度,以提高廣大農民的栽培水平和種植熱情。二要充分利用受聘專家在指導生產或上級領導到我市指導工作期間,宣傳食用菌產品,發揮他們名人效應、領導效應,進而提高我市食用菌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三要充分利用各種洽談會、交易會宣傳食用菌的營養價值、醫療保健作用,積極拓展市場。
?。ㄈ┘訌娛秤镁夹g培訓。一是充分發揮農技電波入戶、熱線咨詢電話、農業信息網等現代傳媒的作用,進行培訓。二是聘請食用菌專家在食用菌相對集中區域采取集中辦班、舉辦農民田間學校等方式,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技術培訓,切實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技術帶頭人,全面提高菇農素質。三是充分利用協會和農民合作組織,組織菇農到外地參觀學習,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擴其眼界,提高其水平。四是充分利用技術服務網絡,調動廣大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在食用菌生產期間進行指導,以保證食用菌的產量及質量。
?。ㄋ模┘哟髽藴驶a力度,努力提高食用菌產品質量。按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要求,從制定發展規劃、健全管理體系、完善標準體系、控制生產過程、嚴格投入品管理、完善監測體系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廣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和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加大食用菌生產的環境評價力度,加快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步,切實抓好源頭和生產過程控制,加快實現標準化生產。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從拌料、消毒、滅菌到產后鮮菇保鮮各環節使用的藥劑、輔料建立記錄檔案,要采取產品檢測、分等定級等措施嚴格產后采摘、加工、儲運等環節的質量控制,切實提高食用菌產品質量。
?。ㄎ澹┮M培育龍頭企業,努力完善產業體系。按照“興辦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建立一個基地、覆蓋一批農戶”的原則,狠抓龍頭企業建設。在對全市食用菌龍頭企業、專業合社等進行摸底調查,掌握底數的基礎上。各級、各部門對食用菌龍頭經濟組織出臺扶持政策和優惠措施。同時,要積極參加食用菌行業組織的相關活動,宣傳本地食用菌產產業的發展形勢,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引進國內外從事食用菌加工、流通、貿易的龍頭企業到當地興辦實體或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努力完善食用菌產業體系。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增加食用菌產業的投入。繼續通過扶貧資金“互助金”合作社、小額貸款、政府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對食用菌基地建設、園區建設和加工企業予以支持。整合、捆綁各項農口資金對種植大戶、龍頭企業建設菌棚、加工設施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和吸引大型工商企業、專業合社和大戶興辦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實體,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加強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宣傳工作,轉變農民思想觀念,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