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四川省計量發展規劃(2014-2020)

   2014-05-12 588
核心提示:目  錄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四川省計量發展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1  四川省《計量發展規劃(2014-2020年)》2  一
目   錄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四川省計量發展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1
 
  四川省《計量發展規劃(2014-2020年)》………………2
 
  一、發展現狀與形勢………………………………………2
 
  二、指導思想、發展目標…………………………………7
 
  (一)指導思想…………………………………………7
 
  (二)發展目標…………………………………………7
 
  三、強化計量科技基礎建設,提升計量科技創新能力…11
 
  (三)加強計量基準、標準研究………………………11
 
  (四)提升標準物質研究和研制能力…………………12
 
  (五)加強量傳溯源能力和測試技術方法研究………13
 
  (六)推進計量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14
 
  四、強化量傳溯源基礎,提升計量技術保障能力………15
 
  (七)統籌規劃,提升量傳溯源能力…………………15
 
  (八)推進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服務網絡體系建設,提升對產業集群的支持能力……………………17
 
  (九)打造省級區域計量中心,提升對多點多極發展的支撐能力………………………………………18
 
  (十)加強能源資源計量體系建設,提升服務能力…18
 
  (十一)夯實企業計量基礎,提升計量管理及檢測能力………………………………………………19
 
  (十二)加強計量交流合作,提升影響力……………20
 
  五、強化計量監督管理,提升為民服務能力……………21
 
  (十三)完善計量法律法規體系………………………21
 
  (十四)強化計量監管體系……………………………21
 
  (十五)推進誠信計量體系建設………………………22
 
  (十六)強化民生計量監管……………………………22
 
  (十七)強化能源資源計量監管………………………22
 
  (十八)依法打擊計量違法違規行為…………………23
 
  六、保障措施………………………………………………24
 
  (十九)加強組織領導…………………………………24
 
  (二十)加大投入力度…………………………………24
 
  (二十一)加強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25
 
  (二十二)加強計量宣傳和計量文化建設……………25
 
  (二十三)強化評估考核………………………………26
 
  附錄1 《四川省計量發展規劃(2014-2020)》
 
  編制說明………………………………………27
 
  附錄2 有關名詞術語…………………………………31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件
 
  川府發〔 2014 〕 18 號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四川省計量發展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四川省計量發展規劃(2014—2020年)》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4年3月26日
 
  四川省計量發展規劃(2014-2020)
 
  計量是有關測量和測試的科學,是實現單位統一、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關系國計民生。計量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科技進步的重要技術基礎,是提高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技術手段,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實現國際貿易一體化和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技術保障。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國發〔2013〕10號),全面夯實我省計量基礎,提升計量整體能力和水平,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結合實際,特制定《四川省計量發展規劃(2014—2020年)》。
 
  一、發展現狀與形勢
 
  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計量工作。近年來,我省計量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完善了計量法律法規和監管體制,加強了計量科技基礎研究,進一步夯實了我省建立并保存的國家計量基準、副基準和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完善了量傳溯源體系建設,強化了民生計量、能源計量工作,持續推進了工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計量保障能力建設,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效的計量技術支撐。
 
  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計量法律法規體系。頒發了《四川省計量監督管理條例》,制定了地方檢定規程、校準規范共109項,彌補了國家計量檢定規程、校準規范空白,為我省開展新型計量器具檢定、校準工作提供了法規支撐。
 
  計量科技基礎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建立國家新光度基準和光通量副基準、用硅光二極管自校準技術實現400∽900nm光譜輻射絕對測量)2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2項;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室內揮發性有害有機物快速檢測及計量標準研究)1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37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06項,發明專利8項。
 
  計量基礎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建立并保存了國家計量基準、副基準40項(占國家計量基準總數的22.5%),社會公用計量標準2212項,企業最高計量標準934項;形成了以國家級計量中心(站)、省、市(州)、縣四級計量技術機構為主體,授權計量技術機構為補充的量傳溯源體系,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計量技術保障。
 
  計量監管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強。強化了民生計量工作,對國家重點管理涉及民生的計量器具實施了有效監管,保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積極開展了誠信計量體系建設,引導經營者開展誠信計量自我承諾,培育了誠信計量示范單位6000余家。
 
  企業計量工作得到了穩步推進。積極推進企業計量保障體系建設,124 中央在川企業和省屬企業建立了企業最高標準,為產品質量提升提供了保障;通過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監督檢查,提高了重點耗能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率,為企業節能降耗提供了基礎保障。
 
  在全省計量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必須清楚認識到我省計量基礎工作仍較為薄弱,計量發展總體水平還不能完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是計量法律法規還需進一步完善。現行計量法律法規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相適應,導致部分計量監管工作領域缺失、力度缺乏。二是新領域的計量科研和基礎保障能力不足。在生物、公共安全、裝備制造產業、能源資源、環境、醫學、新材料等領域還存在量傳溯源能力的空白。三是計量監管手段有待創新。需要加強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實現信息共享,為社會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務。四是計量保障經費總體投入不足。長期以來,由于缺乏有效的計量保障經費投入,導致部分領域監管不到位,計量基準和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滯后,量傳溯源體系覆蓋還存在一定空白。五是計量人才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在計量工作監管、計量科研、計量檢測、計量技術服務等方面還缺乏領軍人物。
 
  本世紀第二個十年,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是實現四川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攻堅時期,計量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大型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航空裝備產業、軌道交通裝備產業以及核電技術、風能、太陽能、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智能制造裝備、新材料、貨物交接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對計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維護老百姓切身利益,營造公平公正的消費環境,需要不斷提高涉及民生計量器具的檢測能力。夯實計量基礎,完善計量體系,提升計量整體水平已成為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指導思想、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建設,著力提升計量技術保障能力。強化基礎建設、法制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統籌規劃我省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發展,進一步完善量傳溯源體系、計量監管和誠信體系。全面提升計量工作在提高產品質量、促進產業發展、推進節能減排、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和保障民生等方面的基礎保障作用,為促進我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省計量科技基礎進一步提升,計量檢測能力全面提高,計量法制建設、監管體系建設更加健全,量傳溯源體系更加完善,為全面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奮力推進“兩個跨越”做好計量基礎保障。
 
  具體目標:
 
  強化兩個基礎:一是強化計量科技基礎。圍繞能源、環境、醫學、生物、材料、信息、安全防護等領域量值溯源需求,加強計量科技基礎及前沿測試技術研究,加強計量基準、標準、計量設備研究,適應高新技術發展形勢需要,提升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的服務和保障能力。加強標準物質研制和關鍵方法研究,保證重點領域檢測、監測數據結果的溯源性、可比性和有效性。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建立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完善實驗室基礎建設,提升計量服務與保障能力。二是強化量傳溯源基礎。以國家級、省級區域中心為龍頭,以市(州)、縣兩級計量技術機構為核心,以社會檢測力量為補充,打牢量傳溯源基礎,推進基于產業布局的計量服務網絡體系建設,提升計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和能力。
 
  完善三大體系:一是完善計量法律法規體系。積極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修訂工作,完成《四川省計量監督管理條例》的修訂,加強地方計量檢定規程、校準規范等技術法規的制(修)訂,逐步形成以國家計量法律法規為主體、地方計量法律法規為補充,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計量法規體系。二是完善計量監管體系。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計量監管體系,建立民生計量、能源資源計量、安全計量等重點領域長效監管機制。三是完善計量誠信體系。積極推進誠信計量體系建設,強化經營者主體責任,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營造全社會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建設三個中心:一是國家級計量中心(站)建設。加強國家級計量中心(站)計量標準建設,提升量傳溯源能力,打造西部檢測高地。二是省級區域計量中心建設。立足服務多點多極支撐、城市群建設和節能減排的需要,統籌規劃和完善區域計量中心和省級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建設,提升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節能減排需要的計量技術保障能力。三是推進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圍繞我省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推進以服務產業集群和重點產業的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服務網絡體系建設,提升計量對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能力和貢獻率。

專欄 1 計量發展量化目標

1.完成《四川省計量監督管理條例》的修訂;

2.量傳溯源體系覆蓋率達到95%以上;

3.國家一級標準物質數量增長100%,國家二級標準物質品種增加100%

4.國家計量基準實現國際等效比例達到85%以上;

5. 得到國際互認的校準測量能力(CMC)增長100% ;

6. 國家重點管理計量器具受檢率達到95%以上;

7. 引導并培育5千家誠信計量示范單位;

8. 實現千家重點耗能企業能源計量數據實時在線采集。


 
  三、強化計量科技基礎建設,提升計量科技創新能力
 
  (三)加強計量基準、標準研究。依托在川各級計量技術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會資源,大力推進為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計量標準研究,進一步提升現有計量基準、標準水平,擴大計量標準能力覆蓋面,保證量值的溯源性、可靠性、可比性和有效性。

專欄2計量科技基礎研究重點項目

1. 生物安全領域計量關鍵技術研究:主要是微納技術計量檢測標準研究,多酚類植物基因組DNA提取及測試方法研究;

2. 公共安全領域計量關鍵技術研究:主要是公共安全領域氣體傳感器性能測試系統研究,防災減災、測繪等領域量值傳遞技術研究,醫學診斷設備計量標準研究,食品藥品安全標準及檢測技術研究;

3. 裝備制造產業領域計量關鍵技術研究:主要是高端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精密臥式加工中心熱變性及其補償技術等裝備制造計量溯源技術研究,智能和互聯式測量、嵌入式和普及式測量和傳感技術的技術研究。

4. 新能源產業領域計量關鍵技術研究:主要是小型太陽能光伏獨立(高效)發電系統及光伏發電產品并網技術標準和光伏發電系統中試輔助檢測設備量傳溯源體系研究,推進風電、太陽能、潮汐發電等新能源變頻、智能電網等方面測控技術研究;

5. 國家基準關鍵技術研究:主要是建立的40項國家基準的技術改造和升級。


 
  (四)提升標準物質研究和研制能力。標準物質是一種特殊的計量標準,廣泛用于化學分析、生物安全等領域檢測的量傳溯源。圍繞生物、食品藥品及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加快我省標準物質研制,填補我省標準物質的缺項和不足。

專欄 3 標準物質研究和研制的重點項目

1. 生物工程和安全重點項目:轉基因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基因核酸檢測用標準物質研究,植物水溶性氨基酸的測定用標準物質研究;

2. 食品藥品及農產品質量安全重點項目:食品藥品及農產品中有機化學品殘留、添加劑、營養成份、元素及形態、包裝材料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檢測以及食品及農產品中生化技術等國家有證標準物質;

3. 環境保護重點項目:有機物標準物質、土壤、溫室氣體、煙道排放氣體、交通工具尾氣等檢測用標準物質和痕量氣體標準物質的研制;

4. 新材料重點項目:微納材料、有色金屬、有機材料等標準物質研究;

5. 能源資源重點項目:天然氣能量計量氣體標準物質研發。


 
  (五)加強量傳溯源能力和測試技術方法研究。加強與微觀量、復雜量、動態量、多參數綜合參量等相關的量傳溯源所需技術和方法的研究,制定相應計量檢定、校準技術規范;加快能源資源計量、交通計量、醫學計量、產業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步伐,填補我省在新領域計量測試技術空白。

專欄 4 計量測試技術方法研究重點領域及項目

1.能源資源領域重點項目:高壓氣體質量流量計產業化關鍵技術及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天然氣發熱量直接測定標準裝置及測定技術、mt法原級標準裝置及測量技術研究、超特高壓電能計量標準及溯源技術研究、液化天然氣(LNG)加氣機現場計量檢定裝置及技術研制、極低溫氣液兩相流的現代測試技術及檢測裝置研究、強直流電流超高精密計量標準裝置及溯源技術研究、動力電池質量標準與檢測裝置及溯源技術研究、太陽模擬器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光伏組件測試儀計量關鍵技術及標準研究等;

2.交通領域重點項目:客運車輛制動關鍵部件性能檢測裝置及技術研究、動車安全技術檢測設備量值溯源體系研究等,突破機動車輛安全檢測儀器溯源的難題;

3.醫學領域重點項目:x、γ射線及激光等治療設備和新興多參數醫療診斷設備計量標準與溯源體系研究;

4.產業領域重點項目:裝備制造業大型、在線測量裝置,旋轉機械(設備)機械故障診斷、測試與控制,儀器設備故障診斷測試以及用于計量的微納集成器件等關鍵技術量傳溯源體系研究。


 
  (六)推進計量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以計量基準和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為主體,以量傳溯源體系為基本架構,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模式的計量科技基礎服務平臺建設。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部門、行業、企業科研人才優勢,建立計量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開展重點領域、重點測量技術的難題研究,營造開放、共享的計量技術、信息和研究實驗環境。加強計量科研項目的立項、論證,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廣和有效應用。

 
地區: 四川
標簽: 發展規劃 計量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