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煙臺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發展水產品加工業的意見(煙政發〔2003〕121號)

   2010-11-23 429
核心提示: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中共煙臺市委十屆二次全體會議精神,推進我市水產品加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中共煙臺市委十屆二次全體會議精神,推進我市水產品加工業率先突破,膨脹發展食品制造業,加速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和面向日韓的產業協作區建設進程,促進全市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現就加快發展水產品加工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水產品加工業的重要性

  市委十屆二次全體會明確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要重點培植食品制造等四大支柱產業,而水產品加工業要作為食品制造業的重點率先突破。當前國際、國內水產品需求旺盛,與我市隔海相望的日本、韓國水產品加工業正在向我國沿海地區轉移,而我市水產品加工企業眾多,漁業資源和人力資源豐富,海上和空中交通運輸便利,具有承接國際水產品加工業轉移、發展外向型水產品加工的優勢和條件。大力發展水產品加工業,有利于擴大出口和提高全市經濟外向度,擴大就業和增加漁民收入,提高漁業產業化水平和增強市場競爭力。各級各有關部門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發展水產品加工業的重要意義,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統一思想,搶抓機遇,真抓實干,乘勢而上,努力推進我市水產品加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重點

  指導思想: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拓展本地水產資源加工的深度和廣度,繼續搞好來料加工,大力發展進料加工;繼續搞好傳統產品加工,大力發展海洋食品制造;繼續搞好水產品加工,大力發展海洋藥品和海洋生物保健品加工。推進水產品加工業邁向國際化、品牌化、產業化,實現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發展目標:爭取“十五”后兩年,全市水產品加工業產值年均增長速度達到30%以上,到期末突破100億元;水產品出口創匯年均遞增35%以上,到期末達到9億美元;水產加工品達到70萬噸,其中出口40萬噸。到2010年,全市水產品加工業產值和出口創匯額比“十五”末翻一番,把煙臺建設成為“水產品加工城”。

  發展重點:加快發展優質魚、蝦、貝、藻和海珍品精深加工,重點研究開發一批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市場占有率的冷凍調理食品、魚糜食品、調味食品和保健食品等系列化水產加工品。在大宗低值魚類、藻類、貝類加工方面實現突破,大力發展高營養、低脂肪、無公害、環保型的新型食品。利用特種海洋生物資源,大力發展美容保健品和海洋藥品。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水產品加工園區建設。依據建設北部沿海產業帶的總體發展規劃,自東向西重點規劃建設牟平水產品加工園、萊山盛泉工業園水產品加工園、芝罘臥龍水產物流加工園、煙臺水產集團水產品加工園、開發區大季家水產品加工園、蓬萊潮水海洋食品工業園、蓬萊經濟開發區海洋食品工業園等一批技術高新化、管理現代化、經營國際化、環境生態化的新型園區。長島、海陽、萊陽等縣市也要發揮自身優勢,規劃建設好本地的水產品加工園區,在全市沿海形成“一帶多區”的水產品加工業發展格局。鼓勵園區外的企業向園區聚集,提高園區的產業集中度,帶動全市水產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

  (二)加快培植龍頭企業,形成在國內外有影響的骨干企業群體。圍繞打造品牌企業,通過合資、合作和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加快東方海洋、京魯漁業、魯星食品、華科食品、聯發水產等30戶重點企業的發展步伐,提供條件鼓勵其膨脹壯大。爭取到2010年,全市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以上的水產品加工企業達到50戶,其中3000萬美元以上的20戶,5000萬美元以上的10戶,1億美元以上的5戶。同時,要大力推進企業的技術改造,爭取到2010年,全市水產品加工企業的技術裝備全部達到20世紀末的世界水平,50%左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市水產品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噸以上。

  (三)加快培育品牌產品,增強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堅持創企業品牌與創產品品牌并重,走以產品品牌帶動企業品牌,以企業品牌保證產品品牌的路子。一是全面推廣應用國家水產品加工質量標準。引導水產加工企業開展國際質量標準體系認證,爭取到“十五”末,全市80%以上的水產品加工企業按照國際標準組織生產加工。二是加大力度培植名牌產品。引導企業創立自己的產品品牌,逐步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和知名度。計劃到“十五”末,全市有30戶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有自己的標識,到2010年全市重點水產加工企業都擁有自己的品牌。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外向型水產加工業。引導全市水產加工企業,重點開展面向日本、韓國、臺灣為主的招商活動,積極拓展歐美、東南亞等投資渠道。改善招商手段,利用參會參展、網絡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擴大招商效果。要強化措施,落實責任,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全力搞好項目的論證、篩選和儲備,力爭在引進大項目、高新技術項目上實現新突破。同時,大力拓展投融資渠道,積極推進龍頭企業上市,廣泛吸納社會資金,鼓勵多層次、多形式、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水產加工業。

  (五)加強企業技術進步,提高水產品加工業技術水平。充分發揮現有科研力量的作用,鼓勵加工企業與科研機構和院校合作進行科研開發,加快新技術、新成果向水產加工領域轉移。鼓勵和支持企業建立科研開發機構,開展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究開發。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水產加工企業,都要成立科技研發中心;年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企業,都爭取創建省、國家級科技研發中心。加大國外先進技術、工藝、設備和管理的引進。在重視“硬件”引進的同時,特別注意“軟件”的引進,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人才和技術。

  (六)加快標準化體系建設,在質量管理上與國際對接。一是整合煙臺水產品質檢資源,強化對水產品原料、加工產成品的檢驗檢測,建立健全加工生產全過程的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二是建立水產品加工業的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標準、技術規范和管理規范,將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納入規范化和法制化軌道。三是強化海洋環境監測工作,對全市近岸海域環境和原料產地環境進行監測,以保證生產出合格產品。四是在全市實施“無公害水產品行動計劃”,促使養殖戶和加工企業在養殖、加工、經營過程中嚴格執行關于禁止使用違禁藥物、激素等規定,保證水產品的整體質量安全。五是盡快建立起水產品出口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跟蹤調研國內外水產品產銷形勢,預測國際市場行情走勢,分析出口水產品安全衛生質量狀況和整個生產加工過程的質量監控狀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預警,并采取緊急防范控制措施,主動消除或降低出口風險。

  (七)加強協會和市場建設,拓展水產品銷售渠道。一是組建全市漁業協會。協會對內加強行業自律,避免同行業之間的惡意競爭;對外加強與國際上特別是日韓等主要貿易國家水產品加工、銷售企業和協會的聯系,做好水產加工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發布,滿足政府制定政策和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決策的需要。二是加強水產批發市場建設。重點搞好芝罘區水產批發市場建設,完善設施,增強功能,擴大規模,規范運作,使之成為面向日、韓,輻射國內的水產物流中心。同時,要加快海陽、龍口、萊州、蓬萊、開發區水產批發市場建設,提高市場拉動力。搞好國內大中城市市場營銷,重點開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及東北和西部大中城市市場。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在穩定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市場的基礎上,大力開拓歐盟、美洲及其他新興市場,實現水產品市場多元化,增強抵御國際貿易風險的能力。

  (八)落實扶持政策,優化發展環境。大力發展水產加工業,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今后一個時期全市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通力合作,共同把全市水產品加工業做大做強。要加大對水產加工企業的金融扶持力度,從事進料加工的水產企業資金需求量大,各商業銀行應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采取多種方式,解決水產加工企業的資金需求;市信用擔保公司要對水產品加工企業貸款擔保給予重點支持;市財政局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扶持水產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市計委、財政局、海洋與漁業局要積極爭取國家扶持遠洋漁業、漁民轉產轉業等優惠政策;市財政局、國稅局、外經貿局對符合出口退稅專項資金使用范圍的水產加工企業,要優先安排使用出口退稅專項資金;市科技局要加強對水產加工高新技術企業的推薦、認證工作,優先安排科研開發經費,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海關、商檢等部門要簡化通關、檢驗手續,提高辦事效率,為水產品進出口建立綠色通道。

  二○○三年八月十八日

  更多相關法規請查看:水產品方面相關法規匯總



 
地區: 山東
標簽: 水產品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