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黃牛是我國五大地方良種之一,在延邊已有200多年的發展歷史,具備鮮明的地域特點和朝鮮族特色,其肉質細嫩多汁、鮮美可口,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高的聲譽和品牌效應。近年來,我州通過實施《延邊黃牛管理條例》、進行資源保護和提純復壯、打造龍頭企業和品牌市場等措施,使延邊黃牛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2006年,全州延邊黃牛飼養量已達到85.5萬頭,存欄53.4萬頭,出欄32.1萬頭,牛肉產量已達到3.5萬噸,養牛產值達到7億元,已建46個養牛小區和規模大場,有8萬多個養牛戶、11180個規模戶。“犇福”、“長白弘”、“藍之苑”牌優質延邊黃牛肉已成功推向市場。延邊黃牛產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產業、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但由于資金投入不足、技術落后等原因,延邊黃牛產業化組織程度低,市場開發能力差,影響了延邊黃牛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充分開發利用延邊黃牛資源,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打造延邊特色肉牛產業和品牌,壯大延邊黃牛產業,特制定本方案。
一、發展思路與目標
發展延邊黃牛產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原則,以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為中心,通過實施延邊黃牛科技示范工程、保護提純復壯工程、肉用品種育種工程、基地壯大工程、龍頭帶動工程和市場品牌塑造工程,到“十一五”末期,使延邊黃牛發展到100萬頭,延邊黃牛產業總產值達到10億元,農民人均養牛收入達1000元,全州建成100個養牛小區、1000個養牛大戶、1萬個養牛標準戶,切實提高農民收入,推動農村小康社會的建設。
二、重點工作任務
(一)實施延邊黃牛科技示范工程。加強與延邊大學農學院、延邊農科院等教學科研單位的合作,實行院企聯合、校企聯合,充分整合人才、設施、設備資源,搭建延邊黃牛產業科技發展平臺,研究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建立科技示范園區,制訂標準化生產規程,實現標準化生產,為發展延邊黃牛產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實施延邊黃牛保護提純復壯工程。按國家畜禽品種資源保護的有關要求,建立和完善延邊黃牛品種資源保護體系,夯實延邊黃牛產業開發遺傳基礎。一是加強種公牛站建設。爭取國家種公牛站項目,完善配套設施,擴大種公牛核心群,保證優質延邊黃牛種公牛存欄30頭以上。不斷選育提高種公牛質量,供應優質凍精。二是強化延邊黃牛資源場建設。積極申報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項目,延邊黃牛核心母牛群不少于400頭。積極開展品種選育,提高質量,達到國家一流種牛資源場標準。三是加強延邊黃牛資源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按照國家畜禽品種資源保護要求和《延邊黃牛管理條例》規定,選擇延邊黃牛資源較好的龍井市白金鎮、三合鎮,和龍市南坪鎮、崇善鎮,圖們市月晴鎮,琿春市敬信鎮、春化鎮,汪清縣百草溝鎮等8個鄉(鎮)建立延邊黃牛保護區,延邊黃牛基礎母牛不少于2萬頭。積極開展純種冷配、純繁育和提純復壯,不斷選育提高延邊黃牛整體質量。積極申報國家級資源保護區。四是建立延邊黃牛基因庫。申報國家級遺傳資源基因庫,長期貯存冷凍胚胎200枚以上、凍精3000劑以上。
(三)實施延邊黃牛肉用新品種育種工程。充分利用多年來的選育成果,結合現代高新育種技術,率先將延邊黃牛培育成我國第一個肉牛新品種,進入世界先進品種行列。一是堅持正確的育種方向和技術路線,認真貫徹執行我州已確定的延邊黃牛育種方向和技術路線,采用純種選育和導血育種兩種方式,結合基因標記現代育種和胚胎移植高效快繁技術,將延邊黃牛培育成專用優質肉牛新品種。二是盡快建立延邊肉牛品種核心群。選擇血緣清楚、特性明顯、遺傳穩定的優秀個體,通過橫交固定,迅速建立品種核心群。三是采用現代高新技術,加快育種進程。在育種方面,采取基因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和超聲波測膘技術,實現品種的早期鑒定,縮短育種時間,加快育種速度。在種群擴繁方面,采取胚胎克隆、胚胎移植等高效快繁技術,實現優秀個體的快速繁衍。四是積極組織品種審定。編制和完善延邊肉牛新品種審批材料,盡快獲得國家批準。修訂延邊黃牛地方標準,申報國家標準。
(四)全面實施延邊黃牛基地壯大工程。以抓大戶、建小區為載體,壯大延邊黃牛基地,提高延邊黃牛總量。“十一五”期間,建成100個養牛小區、1000個養牛大戶、10000個養牛標準戶。一是現有養牛規模戶不斷優化升級,擴大規模,實現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向專業化大戶發展。二是大力建設養牛小區,將分散的小規模養牛戶集中到小區內,把小規模整合成大生產,提高規模化程度和產出功能。三是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鼓勵和引導非農人員及資本投入養牛基地,培育延邊黃牛產業發展新的生產力。四是積極引導養牛戶組織養牛專業合作社,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新型經濟聯合體。
(五)全面實施龍頭帶動工程。重點扶持做大延邊畜牧開發總公司,建設規模化程度高、設備工藝先進、帶動功能強的延邊黃牛深加工龍頭企業。加大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延邊黃牛綜合深加工項目建設進程。一是延邊黃牛屠宰分割車間盡快投入正常生產運營,實現年屠宰肉牛10萬頭、生產分割肉2萬噸。二是積極建設牛肉系列產品、生物制品、有機肥車間等項目。“十一五”期間,要達到1.5萬噸牛肉熟制品、100噸生物制品、2萬噸有機肥的加工能力,實現延邊黃牛的綜合深加工,增強帶動功能。
(六)全面實施市場品牌塑造工程。積極打造品牌,開拓市場。一是產品市場定位要高,實行高標準、高質量、高價位,瞄準高檔賓館利用等高端消費群體,生產優質高檔、高附加值的延邊黃牛肉產品,實現優質優價。二是在繁育、育肥和深加工等生產環節,嚴格堅持標準,嚴禁以次充好、簡化程序。三是不斷探索和嘗試利用媒體廣告、名人效應、品嘗會、發布會等形式,積極推介,打造品牌,形成延邊黃牛品牌效應。同時,要積極開拓以韓國、日本為主的國際市場,融入國際大流通。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程度。延邊黃牛是我州寶貴的資源財富,在國內外市場享有較高的聲譽,蘊含著巨大的經濟開發價值。各級政府和部門一定要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擔負起延邊黃牛保護與開發的責任,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地方經濟快速發展。
(二)加強組織領導。為促進延邊黃牛產業的發展,州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州長任組長,州發展和改革、農業、牧業、供銷、財政、國土資源、工商、稅務、金融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延邊黃牛產業領導小組,負責延邊黃牛產業的組織領導和協調等工作。各縣(市)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切實加強對延邊黃牛產業的組織領導及協調工作,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三)依法推進產業發展。各縣(市)、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畜牧法》、《種畜禽管理條例》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邊黃牛管理條例》,依法保護和開發延邊黃牛品種資源,推進延邊黃牛產業沿法制化軌道健康發展。
(四)完善服務質量和機構建設。一是要加強服務隊伍建設,健全基層服務機構,提高服務素質和服務質量。二是加快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強化疫病防治措施,防止重大疫情發生,減少病死率,避免疫病對養牛生產的危害。三是加強對養牛生產的指導與服務,積極推廣良種和繁育改良技術、粗飼料調制技術、標準化生產技術等,使養牛生產徹底擺脫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
(五)加大協作和資金投入力度。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延邊黃牛產業發展工作。發展和改革、農業、牧業部門要制訂延邊黃牛產業發展規劃,在項目建設上給予重點傾斜。國土資源部門要積極幫助解決養牛小區、養牛大戶及龍頭企業的用地問題。供銷部門要積極組織建立養牛合作社,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稅務和工商部門要在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給予稅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金融單位要加大對延邊黃牛產業發展的信貸投放。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發展延邊黃牛產業的投入力度。州人民政府建立延邊黃牛發展基金,對種公牛站和基礎母牛資源場建設連續五年安排50萬元專項補貼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