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阜新市2007年農產品基地建設實施意見(阜政辦發[2007]9號)

   2011-03-11 905
核心提示: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中省直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阜新市2007年農產品基地建設實施意見》印發給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中省直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阜新市2007年農產品基地建設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七年一月二十八日



2007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中央、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加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一年,也是加快我市農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為全面完成“十一五”任務目標奠定基礎的重要一年。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和優勢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實現新一輪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現就我市2007年農產品基地建設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中央、省農村工作會議、市委十屆四次全會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新農村建設為統領,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依托,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突破口,以“百萬農民增收致富工程”為載體,以發展“一村一品”和農業循環經濟為切入點,突出特色,突出優勢,促進農產品基地壯大規模,提升農產品及食品加工業發展水平,加快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的產業基礎。

  二、實施原則

  (一)壯大基地規模的原則。要以規模種養戶為主體,促進一批種養大戶向專業大戶、規模場方向發展,實現農產品總量的新突破。

  (二)提升基地管理水平的原則。以規模種養戶為重點,不斷提高經營業戶及廣大農民的綜合素質;以解決粗放經營為重點,強化精細管理,同時把基地建設和推廣應用配套技術結合起來,促進基地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實現節本增效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三)優質、安全原則。為龍頭企業配套的基地生產要基本實現優質、安全和無公害標準,逐步建立農產品生產全程質量監控體系,加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開發力度。

  (四)無重大疫病(病害)原則。要圍繞無規定疫病示范區緩沖區建設和植物病蟲害防治要求,做好防治工作。

  (五)良種化原則。要以市場和龍頭企業對農產品產量和品質的要求為目標,引進、培育和推廣優良品種,圍繞基地建設,全面實施良種工程。

  (六)多元投資原則。在整合涉農資金、信貸資金的前提下,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投資農產品基地建設,完善優惠政策,吸引私營業主、城市職工和其它社會力量投資基地建設。

  (七)市場調節和訂單相結合的營銷原則。在堅持以市場為主體的前提下,引導抗市場風險能力強的骨干龍頭企業建立緊密型基地,優化龍頭企業與基地的契約關系,減少基地農戶市場風險。

  (八)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原則。以現有農業產業化生產基地為基礎,依托龍頭企業和市場,實現農產品基地建設的整體推進,同時要突出生豬、奶業、肉羊、肉驢、白鵝、南瓜等重點基地建設,形成具有規模優勢的區域特色經濟。

  (九)繼續堅持“四個結合”原則。在農產品基地建設中,要繼續堅持“四個結合”,一是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的原則;二是堅持單環節推進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的原則;三是堅持引進品牌與培育品牌相結合的原則;四是堅持創新與繼承相結合的原則,促進農產品基地健康發展。

  三 、目標及措施

  (一)生豬基地

  1、發展目標:2007年,計劃全市生豬飼養量、出欄量分別達到410萬頭和255萬頭。全市新增瘦肉型豬50萬頭,新發展飼養大戶2000戶,每戶年出欄瘦肉型豬100頭以上;新發展專業大戶1000戶,每戶年出欄瘦肉型豬200頭以上;新發展規模飼養場100個,每個年出欄瘦肉型豬1000頭以上。

  2、區域布局:阜蒙縣以泡子、大固本、建設、塔營子、富榮鎮、國華、務歡池、阜新鎮等鄉鎮為重點;彰武縣以東六、西六、葦子溝、哈爾套、平安、馮家、大德等鄉鎮為重點;城市近郊以韓家店、水泉、長營子、四合、河西等鄉鎮為重點。依托阜新雙匯,壯大三條生豬產業帶,帶動全市打造生豬規模生產區域。

  3、具體措施

  (1)按發展規劃繼續完善良種豬繁育體系建設。以市原種豬場為龍頭,進一步帶動種豬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形成曾祖代—祖代(純種)—父母代—商品代的配套推廣體系。繼續采取市財政補貼辦法,在全市范圍內投放祖代種豬2000頭,重點培育壯大阜新鑫港種豬場、阜新雙城種豬場、新邱利民種豬場、王府福源種豬場、彰武大冷種豬場5個純種豬場;投放3000頭純種豬,重點建設細河區廣源種豬場、阜新興旺種豬場、太平種豬場、阜蒙縣隆成種豬場、阜新繁榮種豬場5個兩雜母豬場;投放二元母豬10000頭,重點帶動3000個養豬大戶及專業大戶。

  (2)提高商品仔豬的繁殖供應能力。進一步壯大仔豬繁育基地建設,全市可繁殖母豬存欄量力爭達到16萬頭,每頭母豬按年提供16頭商品仔豬計算,全市商品仔豬繁育能力達到256萬頭,基本能夠滿足本市養豬需要,基本杜絕從市外引種及外購仔豬,切斷疫病病源的侵入。

  (3)強化市場體系建設。新發展養豬協會20個,培育生豬經紀人100名,主要是以大戶和協會為主體,切實解決農民養豬“賣難”和收購環節壓價的問題。同時,要在交通便利的養豬中心鄉鎮規劃建設生豬、仔豬交易市場。

  (4)進一步加強以雙匯為重點的生豬基地建設,繼續抓好為雙匯建立的“綠色通道”工作,支持阜新雙匯做大做強。

  (5)協調新希望集團在沈陽新建的屠宰企業在彰武縣建立生豬基地,進一步開拓我市生豬銷售市場。

  (6)提高基地建設水平。參照歐盟標準,建設一批可追溯的優質安全生豬生產基地。

  (7)繼續加強遼寧黑豬等地方良種的保種繁育工作。同時,要搞好雜交組合試驗示范,為開發利用打好基礎。

  (8)加強疫病防治。重點防治豬口蹄疫、豬瘟、豬丹毒、仔豬紅(白)痢等傳染病,構筑生豬生產的安全屏障。

  (二)奶業基地

  1、發展目標:新增奶牛1萬頭,全市奶牛飼養量達到5.03萬頭,奶產量達到12萬噸。

  2、區域布局:阜蒙縣以沙拉、大固本、伊嗎圖、東梁、阜新鎮、太平、新民、于寺、十家子等鄉鎮為重點;彰武縣以滿堂紅、東六、西六、興隆堡、章古臺、兩家子、平安、后新秋等鄉鎮為重點;城市近郊以韓家店、水泉、長營子、四合、河西等鄉鎮和高新區為重點,壯大奶牛產業帶。

  3、具體措施

  (1)提高優質奶的生產能力。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和進一步完善奶牛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和完善機械化擠奶站建設,提高全市優質奶的生產能力,2007年全市優質奶日產量要達到70噸。

  (2)全面提高奶牛單產。繼續加大青貯玉米種植與應用工作力度,確保產奶牛長年都有充足的青貯飼料供應;大力推廣奶牛全價配合飼料應用技術;加強奶牛育成期、孕期、產奶期的飼養管理;選擇優質高產的凍精輸配奶牛;加強精料及優質粗飼料投入,以料換奶。

  (3)繼續推進奶牛小區建設。在有條件的奶牛飼養較多的村屯,推進奶牛飼養小區建設。

  (4)繼續擴大奶業基地規模。以現有奶牛小區或專業村屯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農戶,擴大奶業基地規模,特別是增加3—5頭的飼養戶。

  (5)整合奶源,擴大奶業基地。支持阜新伊利乳業、彰武輝武乳業做大做強。

  (6)優化牛群結構。加大對現有牛群中不孕牛、低產牛、病殘牛、老齡牛的淘汰力度,選優去劣,全面優化牛群結構。

  (7)全面推廣疫病統防統治。奶牛口蹄疫免疫密度要達到100%,牛結核病、巴氏桿菌病檢疫率要達到100%。

  (三)肉羊基地

  1、發展目標:新發展年飼養肉羊4萬只以上的肉羊基地鄉鎮25個,其中年飼養肉羊10萬只以上的鄉鎮10個。全年肉羊飼養量達到160萬只,出欄量達到90萬只。

  2、區域布局:圍繞資源優勢,依托關東肉業和民安肉羊兩個龍頭企業,阜蒙縣以東梁、新民、臥鳳溝、沙拉、大巴、扎蘭營子、平安地、舊廟、八家子、哈達戶稍、褔興地、太平、紫都臺、七家子、大五家子、紅帽子、于寺、王府18個鄉鎮為重點;彰武縣以彰武鎮、馮家、四堡子、后新秋、大冷、大四家子、前褔興地7個鄉鎮為重點,壯大肉羊產業帶。

  3、具體措施

  (1)進一步推進飼養方式的轉變。推廣舍飼、半舍飼的飼養方式,變以放牧為主為放牧與舍飼、半舍飼相結合的科學飼養模式。

  (2)搞好品種改良。采取扶持的辦法,在現有改良站點的基礎上再建設100個肉羊改良站點,發放優質種公羊200只。

  (3)協調肉羊加工企業與基地之間的對接。

  (4)支持彰武縣建設一個年屠宰10萬只肉羊的加工企業。

  (5)加強疫病防治,重點防治羊快疫、口蹄疫、羊痘等疫病。

  (四)白鵝基地

  1、發展目標:白鵝飼養量和出欄量分別達到1400萬只、1200萬只,建設飼養規模5萬只以上養鵝小區或專業村40個,發展林下養鵝戶1500戶。

  2、區域布局:阜蒙縣以于寺、太平、褔興地、紫都臺、化石戈、王府、七家子、紅帽子、平安地、泡子、十家子、建設、大固本、務歡池、新民、東梁等鄉鎮為重點;彰武縣以四堡子、兩家子、滿堂紅、雙廟、興隆堡、后新秋、馮家、西六、四合城、平安、大德、五峰、豐田、大冷等鄉鎮為重點,做大白鵝產業帶。

  3、具體措施

  (1)強化種鵝繁育體系建設。在彰武縣和阜蒙縣培育壯大祖代和父母代種鵝繁育場,引進萊茵鵝、長絨“888”和長白鵝等優質品種,存欄種鵝達到10萬只以上。發展一批專業孵化大戶,兩縣各形成80萬只的基礎母鵝群。

  (2)大力推廣養鵝實用技術,重點解決好白鵝冬季孵化和冬季飼養技術。

  (3)發展林下種草養鵝,實施林、草、鵝立體化開發。

  (4)促進美中鵝業盡快達產,推動阜新華禾鵝業盡快建成投產。以阜新華禾養殖基地(場)戶為重點,發展肥肝鵝生產。

  (5)搞好白鵝的疫病防治,重點防治小鵝瘟和禽流感。

  (五)肉驢基地

  1、發展目標:鞏固提高22個肉驢重點基地鄉鎮,發展飼養規模5頭以上養驢大戶3000戶,全市驢飼養量和出欄量分別達到32萬頭和9萬頭。

  2、區域布局:阜蒙縣以大巴、招束溝、沙拉、蒼土、七家子、王府、化石戈、紫都臺、于寺、太平、大五家子、平安地、褔興地、舊廟、大固本、泡子、務歡池、阜新鎮等鄉鎮為重點;彰武縣以四堡子、豐田、滿堂紅、后新秋、西六、興隆堡、馮家、雙廟、兩家子、哈爾套等鄉鎮為重點。

  3、具體措施

  (1)促進東阿阿膠和新邱綠鮮原湯驢肉食品加工廠盡快投產,形成帶動能力。

  (2)在重點鄉鎮和養驢大戶中大力推廣肉驢改良技術,扶持建設20個標準化肉驢改良站。

  (3)發展年飼養肉驢在5頭以上的養驢大戶3000戶,發展年飼養肉驢10頭以上的專業大戶200戶。

  (4)大力推廣肉驢生產綜合配套技術,在全市肉驢基地鄉鎮的肉驢飼養戶中重點推廣肉驢育肥技術,改變傳統的粗放飼養模式,通過搞“架子驢”等短期育肥方式,提高出欄率,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

  (5)繼續加大宣傳力度,搞好“阜新關山驢”包裝。以大巴鎮為圓點,以大巴肉驢交易市場為平臺,帶動全市肉驢產業的發展。

  (6)加強肉驢繁育體系建設,有組織、有計劃地推行聯戶育種機制,建設優質肉驢基地,做大“阜新關山驢”品牌。

  (六)肉蛋雞基地

  1、發展目標:2007年肉雞飼養量和出欄量分別達到1300萬只和1100萬只,蛋雞飼養量和出欄量分別達到1500萬只和600萬只,雞蛋產量達到10萬噸。

  2、區域布局:阜蒙縣以國華、富榮鎮、王府、東梁、阜新鎮、務歡池、伊嗎圖、塔營子、新民為重點;以彰武縣東六、二道河子、哈爾套、葦子溝及城市近郊為重點,發展肉雞、蛋雞產業帶。

  3、具體措施

  (1)抓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抓好種雞繁育場建設,確保為養雞場戶提供優質雞苗。

  (2)提高飼養管理水平。按照飼養業的“四化”即科學化、規模化、專業化、特色化標準,進一步提高飼養管理水平。

  (3)積極促成大連韓偉集團、鐵嶺宏大項目建設和山東六合集團與阜新大江公司的合作,壯大龍頭企業,盡快形成帶動能力。

  (4)制定科學的防疫計劃,嚴格按照防疫程序進行防疫,突出抓好禽流感防控工作。

  (七)肉兔基地

  1、發展目標:2007年肉兔飼養量和出欄量分別達到52萬只、37萬只,同比分別增長4%和5.7%。

  2、區域布局:阜蒙縣以阜新鎮、務歡池、扎蘭營子、老河土、大固本、舊廟、大板、哈達戶稍、招束溝、紅帽子、大巴、七家子、平安地、國華、王府等鄉鎮為重點;城市近郊以太平區水泉鎮、細河區四合鎮和新邱區部分街道為重點。

  3、具體措施

  (1)協調肉兔龍頭企業與基地形成利益共同體,實行訂單生產。

  (2)市、縣區業務部門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強化對基地的技術指導和服務。

  (3)在現有養兔基地鄉鎮發展一批養兔專業戶、專業村。

  (4)強化種兔繁育工作,整合資源,形成繁育體系。

  (八)飼料飼草基地

  1、發展目標:2007年計劃全市種植青貯玉米面積5萬畝,發展牧草2萬畝。

  2、區域布局:主要在奶牛飼養重點鄉鎮推廣青貯玉米和紫花苜蓿種植。

  3、具體措施

  (1)選擇適宜的優質飼草、飼料品種,確保每頭成奶牛配套種植優質飼草飼料面積不少于3畝。

  (2)配套推廣建設窖(池)及青貯技術,搞好為奶牛基地配套的青黃貯工作。

  (3)搞好飼草、飼料種植大戶與奶牛、肉羊飼養戶之間的對接。

  (4)搞好試驗、示范,選擇適應不同地塊種植的飼草、飼料品種。

  (5)支持科威、禾豐、天照金、四通等飼料、飼草生產加工企業發展,大力發展飼料、飼草產業。

  (九)菊芋基地

  1、發展目標:面積1.35萬畝,其中沙地種植5500畝、小流域治理種植1500畝、坡地種植2400畝、耕地種植2000畝、矸子山邊坡種植500畝、房前屋后種植1600畝。

  2、區域布局:紫都臺、七家子、蜘蛛山、化石戈、太平、于寺、紅帽子、平安地、舊廟、福興地、塔營子、蒼土、大巴、富榮鎮、老河土、十家子、阿爾鄉、章古臺、大冷、四合城、大德、后新秋和新邱區東西排土場及海州排土場。

  3、具體措施

  (1)引進和篩選適宜品種。針對菊芋用途不同,有針對性的引進和篩選生態建設型、食品加工型、飼料加工型、生物能源型等菊芋品種,為規模化種植打下良好基礎。

  (2)建立不同類型的示范地塊。根據我市提出的沙丘沙地、小流域、山坡地、耕地、矸子山邊坡、房前屋后等6種栽培類型,分別抓好示范地塊,建立栽培模式,為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提供技術支撐。

  (3)搞好培訓。通過編寫生產技術手冊,規范和提高農民種植技術,改變菊芋種植粗放落后現狀。

  (4)建立良種繁育基地。采取企業+農戶的辦法,分別在阜、彰兩縣建立良種繁育基地,按生產所需繁育良種,以降低生產成本,為今后擴大種植面積做好相應準備。

  (5)做好龍頭企業的培育和引進工作。積極協調縣區做好龍頭企業的培育和引進工作,促進我市菊芋產業健康發展。

  (十)花生基地

  1、發展目標:面積80萬畝,平均畝產190公斤,總產15.2萬噸。

  2、區域布局:阜蒙縣以務歡池、建設、老河土、大固本、泡子、沙拉、十家子、蒼土、富榮鎮、大巴、王府、紅帽子等鄉鎮為重點;彰武縣以哈爾套、西六、東六、二道河子、葦子溝、四合城、馮家、章古臺、五峰、雙廟、平安等鄉鎮為重點。

  3、具體措施

  (1)提高良種覆蓋率。為解決我市白沙花生因連續種植時間長,產量和品質退化的問題,2007年安排白沙1016提純復壯3萬畝。同時積極引進推廣阜花和魯花系列品種,計劃推廣面積20萬畝。

  (2)加強實用技術推廣。引導農民加大花生種植密度,畝保苗2萬株,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充分發揮地膜覆蓋提高地溫、保墑、增加抗御干旱能力的作用,2007年計劃推廣地膜覆蓋15萬畝,并加強田間管理,搞好病蟲害防治。

  (3)狠抓技術培訓。利用“科普之冬”、“科普之春”舉辦各類培訓班,通過印發花生栽培實用技術手冊、制作資料片等形式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計劃通過各種培訓方式培訓25萬人次。

  (4)推廣標準化栽培技術。在花生生產過程中,全部按照無公害或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確保產品質量,使我市花生產品盡快創出名牌。

  (5)加強龍頭企業引進和培育。積極引進和培育花生產業化龍頭企業,同時推廣彰武鎮吉崗子村花生脫殼加工生產經驗,提高生產效益。

  (十一)南瓜基地

  1、發展目標:面積4萬畝,其中阜蒙縣2萬畝,彰武縣2萬畝。計劃單產150公斤,總產量600萬公斤。

  2、區域布局:塔營子、泡子、于寺、大四、葦子溝、彰武鎮、哈爾套、興隆堡和四堡子等鄉鎮。

  3、具體措施

  (1)引進推廣新品種。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推廣2006年篩選出來的耐低溫南瓜品種——雪白2000畝,并按照其品種特性適時早播;引進新品種3-5個進行試驗示范。

  (2)推廣實用栽培技術。主要推廣地膜覆蓋5000畝。

  (3)協調振隆與農戶簽訂訂單,繼續實行政府補貼、企業運作方式,引導企業確定合理的收購價格,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十二)雜糧基地

  1、發展目標:面積70萬畝,平均單產200公斤,總產14萬噸。

  2、區域布局:阜蒙縣以西北區的紫都臺、化石戈、于寺、太平、大五家子、福興地、舊廟、蜘蛛山等鄉鎮為重點;彰武縣以哈爾套、滿堂紅、大四、章古臺、西六、四合城、后新秋、四堡子等鄉鎮為重點。

  3、具體措施

  (1)加強品種管理和品種資源保護。市財政要繼續扶持雜糧研發中心育種工作,推廣近年篩選出的優良品種,使良種覆蓋率有較大提高。

  (2)推廣標準化栽培技術。借助我市全地區通過環評的有利時機,按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操作規程要求,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

  (3)協調龍頭企業開展訂單生產。繼續做大五彩雜糧、香香食品、化石戈谷業等龍頭企業,努力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增強企業輻射帶動能力,實現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生產模式20萬畝,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4)建設雜糧市場,拓寬銷售渠道。積極做好協調工作,通過招商引資等途徑,分別在阜彰兩縣各建一處雜糧市場。以市場為平臺,帶動全市雜糧銷售,促進雜糧產業健康發展。

  (十三)蔬菜花卉基地

  1、發展目標:蔬菜播種面積30萬畝,產量73萬噸,其中保護地播種面積13.4萬畝,產量40萬噸。要突出“兩瓜”即西瓜、香瓜,“兩薯”即馬鈴薯、甘薯發展,其中“兩瓜”面積要達到3萬畝,“兩薯”面積要達到6萬畝。計劃發展花卉基地2000畝,年銷售鮮切花250萬只,盆栽花120萬盆。

  2、區域布局:蔬菜重點在阜新鎮、八家子、王府、富榮鎮、于寺、哈爾套、彰武鎮、后新秋、雙廟、河西和烏龍壩等鄉鎮發展。花卉重點在四合鎮東洼子村和彰武鎮建華村發展,輻射帶動周邊鄉鎮。

  3、具體措施

  (1)加強新建棚戶技術指導和培訓。通過采取集中辦班,發放技術資料,播放科教片等形式,使農戶掌握生產技術。兩縣要加強蔬菜“110”電話值班制度,保證24小時接聽、解答,并與入戶指導相結合。

  (2)引進推廣新品種,做好品種試驗示范。要加大新品種引進推廣力度,加快品種更新換代速度。2007年計劃引進推廣國內外果菜和香瓜新品種20個。

  (3)加強實用技術推廣。繼續推廣多層保溫覆蓋技術,擴大西香瓜、茄子嫁接技術,推廣節水灌溉技術2萬畝。

  (十四)食用菌基地

  1、發展目標:全市食用菌生產面積要達到2500畝,產量4500噸。

  2、區域布局:重點在四合、王府、水泉、東梁、大固本等鄉鎮。

  3、具體措施:

  (1)協調遼寧田園、阜新華農食用菌生產向農戶擴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

  (2)促進遼寧田園工廠化食用菌生產繼續擴大規模,增加國際市場的銷售量。

  (3)引進推廣用楊樹木屑和玉米秸稈生產香菇技術,充分發揮我市的資源優勢,促進食用菌產業更快更好發展。

  (4)加強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充分調動各級農業技術部門和龍頭企業的積極性,成立協會組織,搞好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服務。

  (十五)烤煙基地

  1、發展目標:2007年阜新地區計劃收購煙葉8萬擔(指令性),面積2.5萬畝。預計實現產值3300萬元,煙葉特產稅730萬元。

  2、區域布局:主要分布阜蒙縣福興地、太平、于寺和彰武縣滿堂紅等17個鄉鎮。

  3、具體措施:

  (1)調整結構,主攻質量;計劃種植,穩定規模,規范合同管理。

  (2)加大投入力度,由煙草公司免費為農民提供病蟲害防治藥劑和煙田雹災保險保費補貼。

  (3)搞好測土施肥,降低施肥成本,提高煙葉總體生產水平。

  (4)加大投入力度,繼續抓好防雹工作。

  (5)加強科技示范村建設。2007年,市煙草公司在阜、彰兩縣分別建設兩個千畝以上連片煙葉生產管理示范村,統一建造密集式烤房群,統一管理,為煙農統一提供優質成苗

  (6)加強分級指導,全面實行收購預檢制,保護煙農利益。

  (十六)鮮果基地

  1、發展目標:新植果樹2.5萬畝,其中梨0.5萬畝、葡萄0.5萬畝、樹莓1萬畝,其它0.5萬畝,水果產量15萬噸。

  2、區域布局:阜新鎮、國華、大板、扎蘭營子、富榮鎮、務歡池、臥鳳溝、沙拉、大巴、平安、彰武鎮、河西鎮等鄉鎮。

  3、具體措施

  (1)抓好冰葡萄和樹莓兩大基地,新植冰葡萄2000畝,加強結果樹管理;新植樹莓1萬畝畝,建200畝以上標準示范園1處,籌建樹莓果酒、飲料深加工項目。

  (2)推廣實用技術。推廣覆膜套袋2萬畝;幼樹拉枝1萬畝;果實套袋2.5萬畝;貯藏保鮮0.5萬噸;矮密早栽培0.5萬畝。

  (3)建兩處果樹育苗示范苗圃,其中:大棗50畝、樹莓100畝。

  (十七)干果基地

  1、發展目標:大扁杏5.72萬畝,山杏8.68萬畝,大棗2.18萬畝,榛子0.1萬畝。

  2、區域布局:大扁杏主要安排在阜蒙縣西北區的福興地、舊廟、哈達戶稍、八家子、他本、王府、紅帽子、大五家子、于寺、紫都臺、七家子,阜蒙縣東部的沙拉、務歡池、扎蘭營子,彰武縣東部淺丘陵地區的大四家子、后新秋、葦子溝及西北部淺丘陵地區的平安、雙廟、哈爾套,新邱區的長營子鎮,太平區的水泉鎮等鄉鎮;山杏主要安排在阜蒙縣、彰武縣、太平區、新邱區25°坡以上的山區及丘陵地區土層較薄不宜栽植其它果樹的地塊;大棗主要安排在阜蒙縣、彰武縣、細河區、太平區、新邱區的部分鄉鎮;榛子主要安排在阜蒙縣的國華鄉、大板鎮、富榮鎮。

  3、具體措施

  (1)堅持標準,搞好示范。基地建設要求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協調苗木,統一采用優良品種。

  (2)加強技術培訓,壯大科技隊伍。通過辦好農業職業高中果樹班、農函大和委培班及到田間地頭講課來全面提高鄉鎮、村干部及農戶的科技水平。

  (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帶動基地發展。各級政府要制定優惠政策,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形成植、加、銷一條龍發展。

  (4)強化苗木基地建設,走自育自栽的道路。各級業務部門要嚴把育苗關,按“三證”管理育苗生產。

  (5)加大投入,確保資金到位。在加大政府投資力度的同時,金融部門要加大信貸力度。

  (6)建立獎懲責任制度。按年初制定的任務指標,年終進行檢查、驗收、評比,兌現獎懲。

  (十八)原料林基地

  1、發展目標:栽植楊樹22萬畝、灌木飼料林6.4萬畝。建設種子基地76.25萬畝,其中油松采種基地32萬畝;樟子松采種基地1萬畝;錦雞兒采種基地5.2萬畝;色樹種子基地8.05萬畝;側柏種子基地10萬畝;山杏種子基地10萬畝;酸棗種子基地5萬畝;荊條種子基地5萬畝;建設苗木基地1萬畝。

  2、區域布局:楊樹木材基地:阜蒙縣東部泡子、大固本、建設、塔營子、招束溝、老河土、蒼土、十家子、務歡池、舊廟等鄉鎮和彰武縣東南部東六、西六、五峰、二道河子、二家子、葦子溝、雙廟、平安等鄉鎮。灌木飼料林基地:阜蒙縣八家子鄉、七家子鄉、紫都臺鄉、化石戈鄉、阜新鎮和彰武縣的馮家、后新秋、章古臺、四合城等鄉鎮。苗木基地:主要分布在市林業科研所、市林業科技園區,阜新縣的10個重點國有、集體和大型個體育苗單位,阜新鎮、大巴、務歡池、王府、建設、紅帽子、國華、富榮鎮、大板等鄉鎮以及周家店林場等;治沙苗木繁育基地分布于彰武縣的章古臺鎮、四合城鄉、馮家鎮、大四鄉、四堡子鄉等鄉鎮。

  3、具體措施

  (1)加強領導。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保證原料林基地建設工作正常開展。

  (2)狠抓造林質量,提高造林成效,確保采伐跡地及時更新,并做好基地造林規劃設計,引導業主營造培育速豐林,在宜林荒山荒地發展灌木林。

  (3)搞好宣傳動員。組織技術人員進村入戶,以開會、發放資料、入戶宣講等方式,宣傳建設原料林基地的重要意義,提高群眾建設原料林基地的積極性。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造林科技含量。利用大工程帶動,實施項目化管理。

  (5)制定優惠政策,建立獎懲責任制度,加快造林進度。優先安排基地示范區當地群眾承包造林,鼓勵當地干部和能人組織當地勞力組成專業隊規模造林,調動當地干部、群眾的積極性。

  (6)動員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非規劃林地造林,不斷提高基地建設規模。

  四、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和各相關部門要站在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切實加強對農產品基地建設的組織領導,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科學規劃基地建設布局,充實各基地建設辦公室力量,做到人員到位,任務落實。要進一步細化基地建設任務,做到任務量化到鄉鎮、村、戶。要圍繞龍頭企業和市場,按照“四化”即規模化、專業化、科技化、特色化要求,重點抓好為龍頭企業配套的瘦肉型豬、奶牛、肉羊、肉驢、白鵝、雜糧、南瓜、烤煙、食用菌等基地建設,抓好園區、專業村和種養大戶發展,打造優勢產業集群。

  (二)加大對農產品基地建設的投入力度。一是要積極爭取國家的扶持資金和上級部門的專項資金;二要整合投入資金,形成資金合力;三要積極爭取金融部門信貸支持,確保農產品基地建設的資金需要。四要動員整合社會各方面資金投資開發農業資源,形成多渠道投入機制,促進農產品基地建設。

  (三)強力推進“一村一品”工作開展,提高農產品基地建設水平。各鄉鎮、村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資源優勢,選準“一村一品”主導產品和優勢產業,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拳頭產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要積極引導“一村一品”向優勢產業帶聚集,推進農產品的規模化和區域化,打造一批影響大、效益好、輻射帶動力強的名牌農產品,提高農產品基地建設整體水平。

  (四)進一步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要堅持“三個一起上”,即大、中、小一起上,生產型、市場型、中介型一起上,外引、內育一起上,大力發展農產品、畜產品和林果產品加工、市場、中介“龍頭”企業,擇優扶持一批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特別是要強化對生豬、奶業、肉羊、白鵝、肉驢、食用菌等龍頭企業的扶持,形成一批大的區域性和全國性品牌;要引進、培育一批有較強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2007年要在引進花生、果蔬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實現較大突破。同時,也要在“抓小”上有所突破,積極引進、培育一批有發展潛力和帶動能力的中小型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

  (五)加強服務體系建設。一要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搞活農產品流通。加快建設生豬、仔豬、牛羊、花生、雜糧、肉蛋批發等一批專業化交易市場,大力扶持發展農村經紀人和各級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水平;二要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三要加強飼草飼料生產保障體系建設,大力推進種草養畜,走草畜結合發展之路;四要加強重大動物疫病和植物病蟲害防治體系建設;五要加強對農產品監控檢測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進一步完善飼養小區或專業村屯的化糞池、污水處理場等防污設施建設,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六)強化現代農業建設的科技支撐,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要始終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來抓,一要堅持不懈地抓好科技推廣體系建設,穩定農技推廣機構,健全公益性職能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實用技術推廣力度。二要切實搞好與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科技共建,推進農科教結合。三要實施好“陽光工程”、“科技入戶工程”、“新型農民”和“致富技能”培訓項目,提高農民的致富本領。四要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健全農業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創新信息發布模式,深入開展科技“110”等多種形式的信息、技術服務,切實幫助農民解決信息、技術難題。

  (七)明確責任,狠抓落實。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農產品基地建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明確責任,強化落實。縣區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具體抓,各有關部門要合力抓,形成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各縣區、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八)加強督查考核,確保基地建設順利開展。市農委、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聯合組成督查組,對農產品基地建設工作落實情況進行重點督查,對工作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的縣區和部門要給予通報批評,以強力推進我市農產品基地建設。



 
地區: 遼寧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