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省、市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統一部署,區政府決定,從即日起到2007年年底,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現制定如下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省、市質量工作會議精神,通過對重點產品、重點單位、重點區域的集中整治,建立健全從產品設計、原料進廠、生產加工、出廠銷售到售后服務的工業品全過程監管鏈條,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到餐飲消費的食品全過程監管鏈條;建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和責任追究體系,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產品質量監管網絡,圓滿完成國家、省、市提出的專項整治任務目標,把弓長嶺區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二、主要任務、工作目標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開展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引導農民科學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徹底解決使用違禁農藥、獸藥和飼料添加劑問題;開展畜牧業生產環節檢查,重點查處養殖過程中違規使用瘦肉精、生長素、抗生素、色素的行為;加大對化肥、種子等農資市場的整治力度,依法嚴厲查處制售假劣種子、未審先推、無證經營的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對農業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進行整治;開展農產品包括水果、蔬菜、種子、畜禽、水產品等質量安全監測,加強對種植養殖業產品農藥殘留和瘦肉精、孔雀石綠、氯霉素等禁用、限用藥物殘留監測。到2007年年底,全區農產品批發市場100%納入質量安全監測范圍,畜禽產地檢疫率達95%以上;完成對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專項檢查;杜絕違規生產、銷售和使用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5種高毒農藥。
此項工作由區農村經濟局牽頭,區工商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安分局配合。
(二)生產加工食品質量安全整治。全面落實區域監管責任制,完善食品監管檔案,嚴禁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的過期料,違規使用添加劑和產品未檢驗出廠;對白酒(5家)、礦泉水(4家)、罐頭(1家)等10家獲證企業加強監督檢查、巡查,保證其持續具備保證食品質量安全必備的生產條件,使企業持續穩定地生產合格產品;對獲證企業生產不合格產品和不能確保必備生產條件等違法行為,責令停產整頓,整頓后仍達不到要求的,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對大米、白酒、醬油3家無生產許可證的企業責令停產整頓,年底前不能獲證的堅決取締;對暫時達不到市場準入條件的糕點、豆制品等18家小作坊企業,重點規范其生產條件、衛生條件,對衛生條件達不到基本要求、產品質量無保證以及制假售假的小作坊,堅決予以取締;對衛生條件達到基本要求、產品質量檢驗合格的小作坊必需簽訂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向社會公開承諾。到2007年年底,全區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00%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小作坊100%簽訂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書。
此項工作由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區計衛局、工商分局、農村經濟局、公安分局配合。
(三)流通領域食品質量安全整治。嚴格食品經營主體市場準入,落實食品質量市場準入、交易和退市的各項制度。加強對農村食品進貨渠道和農村集市的管理;嚴厲查處食品批發部、小食雜店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食品以及經銷過期變質、有毒有害、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水產品經營中使用違禁藥物或化學物質等違法違規行為。到2007年年底,全區集貿市場、超市100%建立進貨索證索票制度;鄉(鎮)街、社區食雜店100%建立食品進貨臺賬制度。全區各市場、超市銷售和使用的豬肉100%來自定點屠宰企業。保證流通領域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生產經營主體資格進一步合法有效,生產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有序。
此項工作由區工商分局牽頭,區計衛局、商業糧食局、公安分局配合。
(四)餐飲消費安全整治。全面實施餐飲單位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嚴格推行餐飲業原料進貨索證和驗收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加工過程衛生管理制度、食品貯藏制度、餐具消毒制度、從業人員上崗前培訓制度、個人衛生管理制度和食物中毒等突發事件報告制度。嚴厲查處采購、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質食用油、不合格調味品、工業用鹽或非食品原料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到2007年年底,完成校外小飯桌、建筑工地食堂及旅游景點餐飲的整治,全區餐飲單位、學校食堂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實施率達100%,全區餐飲單位、食品經營單位衛生許可證持有率達100%,餐飲單位建立原材料采購索證和驗收制度達100%;杜絕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肉類及其制品和有毒有害物質加工食品;對無衛生許可證經營單位查處率達100%;大型食物中毒事故明顯減少,提高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處理水平。
此項工作由區計衛局牽頭,區教育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商業糧食局配合。
(五)藥品質量安全整治。加強全區藥品經營企業GSP認證跟蹤檢查,降低流通領域用藥安全風險,堅決打擊藥品零售企業出租、出借柜臺、掛靠經營、超方式和超范圍經營以及用食品、保健食品等冒充藥品和醫療器械等違法違規行為;禁止并取締以公眾人物、專家名義證明療效等違法藥品廣告;加強對全區醫療機構采購渠道、產品使用、貯存環境各環節的監督檢查;規范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市場,對重大造假案件加大查處力度,予以曝光。到2007年年底,完成五次集中檢查即醫用氧氣來源專項檢查、藥學技術人員在崗情況專項檢查、隱形眼鏡經營單位的集中檢查、醫療機構藥品、醫療器械使用情況專項檢查、出租、出借許可證和出租、出借柜臺違法行為的專項整治。
此項工作由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牽頭,區工商分局、計衛局、公安分局配合。
(六)豬肉質量安全整治。加強生豬定點屠宰管理,加強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無耳標的生豬不準調運,沒有檢疫(驗)證明的豬肉不準銷售;嚴厲查處生產加工、銷售病死豬肉、注水豬肉等違法行為。堅決關閉設施簡陋、不具備定點屠宰條件和強制性標準要求、無衛生保障措施的屠宰場(點),嚴肅處理宰殺病死豬,出廠病害肉、注水肉等違法行為,加大牛、羊肉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力度。到2007年年底,全區進點屠宰率實現100%。
此項工作由區商業糧食局牽頭,區農村經濟局、公安分局、計衛局、工商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配合。
(七)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對全區流通領域中關系人身健康安全的家用電器、勞動防護用品、低壓電器、建筑鋼材、人造板、電線電纜、兒童玩具、汽車配件、扣件、燃氣器具10類產品以及實施“3C”認證的產品進行監督檢查。到2007年年底,加大此類產品質量狀況的抽查頻次,確保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明顯提高。
此項工作由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配合。
(八)特種設備安全整治。開展以冶金場所使用的起重機械為重點的包括鍋爐、壓力容器、氣瓶、游樂設施等特種設備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堅持全面覆蓋與重點攻堅相結合的辦法,圍繞事故多發的鍋爐、氣瓶充裝、建筑等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設備和重點人員開展治理攻堅。嚴格組織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三落實”、“兩有證”、“一檢驗”(“三落實”即企業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的主體責任、檢驗檢測機構技術把關的責任和質檢部門依法監管的責任;“兩有證”即特種設備注冊使用證和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操作證;“一檢驗”即特種設備定期檢驗)情況進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明確整改要求、時限、措施和責任人員。重大隱患要采取果斷措施,立即責令停止使用;存在嚴重違法行為和嚴重危及安全的特種設備,要堅決予以取締。到2007年年底前,全區冶金場所使用的起重機械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規定,氣瓶充裝單位實行行政許可,大型游樂設施定期檢驗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