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關于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佳政發〔2010〕3號)于2010年4月6日下發。經各縣(市、區)積極推進,以佳木斯城區為核心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工集群進一步得到鞏固和提升。到2010年末,以大豆、水稻、玉米、小麥、薯類、蔬菜、亞麻、山產品、生豬、蛋禽、肉牛、奶牛、羊、魚類、醫藥、肥料、農藥、種子、酒類、飲品為重點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9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龍頭企業資產總額達7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實現利稅達5億元,帶動基地面積1200萬畝,拉動農戶27萬戶,基地戶均增收2400元,帶動種植業規模經營面積780萬畝,占全市耕地總面積的40%以上。農產品加工產業帶動城鄉人口就業近20萬人。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十四次全會精神,扎扎實實推進我省“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省委省政府于2010年11月8日召開了全省產業項目建設工作現場會。
會議提出:目前我省食品產業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勢頭強勁,已成為僅次于能源的第二大產業。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優勢,著力解決龍頭企業少,原字號產品和初加工產品多、品牌雜、產業鏈短等問題。深入實施大企業帶動、產業集群發展和品牌戰略,整合資源,淘汰落后產能,培育壯大糧油加工、畜產品加工和特色食品加工三大產業,建設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食品產業基地。到2015年,全省綠色食品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500億元。
按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目標,圍繞我市“兩區兩帶一城”發展戰略,以及農產品加工產業“一城帶六區”產業布局,到2015年,佳木斯市綠色食品產業主營業務收入任務目標為434億元,比2010年增長128.5%,年遞增率為18%。2011年全市農產品加工產業實現銷售收入達到225億元。
為確保以上任務目標的實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認真謀劃和儲備產業項目
一是要研究國家產業政策謀劃儲備項目。要研究國家的產業政策,早謀劃、多謀劃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項目。二是要研究市場需求變化趨勢謀劃儲備項目。要充分把握國內市場需求,預見國際市場變化,立足兩個市場需求找項目,上項目。三是要研究我市優勢謀劃儲備項目。要依托資源優勢,大上資源精深加工項目,要謀劃一批精深加工產業鏈長、技術先進、附加值高的項目。四是要研究延伸產業鏈謀劃儲備項目。同時倡導請職能機構和專家謀劃項目。要請相關行業的機構和專家幫助分析研究、考察論證項目,增強項目謀劃的科學性,避免領導干部的“拍腦門”項目,提高項目建設的成功率。
二、積極推進招商引資和非公經濟發展
一是要大力招商引資,借助外力上項目。要把招商引資工作擺在重要位置,鼓勵干部群眾投身到招商引資中。各級主要領導要抽出時間和精力親自招商。要特別注重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以項目招商,以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引進戰略投資者,上大項目、好項目。二是要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引導其進入重點產業領域。要把非公經濟作為重要主體,引進產業發展領域。三是要創建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要通過政策優惠、環境優化、制度創新、資源整合等方式吸引投資者,要在核準立項、資金支持、貸款擔保、科技援助、人才引進等方面支持投資者,發改、工信、財政、科技、國土、工商、稅務等相關部門要深入基層,把政策送到企業,讓投資者真正了解和享受到優惠政策,真正感受到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三、加大提升園區承接項目能力
一是搞好資本運營,加大對園區建設的投入。要積極探索市場化融資方式。二是突出園區特色,提升招商競爭力。綜合型園區要向特色鮮明的專業園區轉型。三是抓好土地收儲,拓展園區發展空間。
四、建立健全責任制,實行強力推進
圍繞農產品加工產業,佳木斯市成立綠色食品產業推進組,主管副市長任組長。各相關單位為成員。市農委為牽頭部門,負責推進組的日常工作。市綠色食品產業推進組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產業項目專題會,集中研究解決產業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市農委要做好統籌協調工作,每季度向市政府匯報產業建設的綜合進展情況,年終進行全面考核,實行獎懲。
附件:1、佳木斯市綠色食品產業推進組名單
附件1 佳木斯市綠色食品產業推進組名單
組 長:黃福清 副市長
副 組 長:丁可為 市長助理
丁佳木 市農委主任
專職副組長:楊文杰 市農委副主任
成 員:張明明 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付德斌 市工信委副主任
周常盛 市財政局副局長
于占廷 市糧食局副局長
黃海軍 市畜牧獸醫局副局長
王新海 市供銷聯社副主任
鞠劍峰 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
馬守義 省農墾科學院院長
賈會彬 佳木斯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李 彬 佳木斯市水稻科學院副院長
方 欣 市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推進組辦公室設在市農委,辦公室主任由楊文杰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