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鹵味界一直有「南鹵北醬」的說法,是中華美食傳統(tǒng)烹飪技法,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醬的烹調(diào)方法盛行于北方而鹵的烹調(diào)方法則盛行于南方。南方的“鹵”和北方的的“醬”,兩種常用的烹飪技法,兩者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存在著一些差別。
相同點之一:“容貌”相同
做南方鹵菜時,通常是先把原料放人事先調(diào)好的鹵水鍋里,然后慢慢地浸鹵至熟。由于調(diào)制鹵水時加了醬油、糖色等上色調(diào)料,所以鹵出來的成品色澤多以醬紅色為主。而調(diào)制出來的白鹵水,里邊就不會添加這些上色料,成品則是以原料的本色為主。
而北方醬菜的做法,也是把原料放入加了醬湯的鍋里,然后開火慢慢地醬鹵至熟。因為醬湯是用黃豆醬(或面醬)、醬油等原料熬制成的,所以醬制出來的成品外觀色澤多出醬紅色為主。這么看來,南鹵和北醬在“容貌”上相同。
相同點之二:“味道”都很濃郁
無論是“南鹵”,還是“北醬”,調(diào)味時都少不了要加入角、桂皮、香葉、豆蔻、大蔥、生姜等香料,這就使得鹵菜和醬菜在味道上基本相似,都帶著香料味兒。
不同點之一:汁水不同
鹵水的特點是越用越香,如果是連續(xù)鹵了十幾年的話,那肯定會被廚師視作寶貝了。可是北方人做醬菜時,卻很少有用到陳年醬汁的,因為醬湯從來都是現(xiàn)用現(xiàn)調(diào),但因為在調(diào)制過程中加入了北方的黃豆醬,所以醬出來的成品味道也并非淡而無味。
醬菜之所以少用陳年醬汁,是國為北方人在醬菜的過程中,并不像南方人做鹵菜時那樣會用到大量的鹵水,他們通常都是用較少的醬汁去醬制,等到把原料醬制熟以后,先前濃稠的醬汁也就全都均勻地裹在了原料的表面,鍋里的汁水也幾乎沒有人。這便是醬菜鹵菜做法的第一個不同點。
不同點之二:香料調(diào)料不同
鹵水使用的香料較為復(fù)雜,根據(jù)不同的口味風(fēng)格,不同的用料情況,均有不同的搭配講究。除了常規(guī)使用的香料,如八角、桂皮、香葉、豆蔻、甘草等,往往還會添加類似香茅、蛤蚧、南姜,以及黃芪、當(dāng)歸、黨參等一些中藥材。在調(diào)料方面,鹵制除了鹽、糖色、醬油以及雞粉等常用調(diào)料,還會根據(jù)鹵制的食材的不同,風(fēng)味的差異等,加入如魚露、花雕酒、甚至鮑魚醬、排骨醬等調(diào)料。
醬制一般使用常用的基本香料,比如:八角、蔥蒜等。調(diào)料也是簡單的鹽、糖色、醬油和雞粉。
不同點之三:吃法不同
通常,南方的鹵菜都是熱鹵涼吃,而北方地區(qū)醬菜的吃法既有些相同于鹵菜,又有些不同,比如吃醬牛肉而言。先把剛醬熟的牛肉取出來晾晾,切成片后再裝盤上桌(可以澆上晾晾的醬汁)。冷吃醬牛肉,可以保持牛肉筋韌的口感;而熱吃的話,就達(dá)不到這種效果。另外像醬雞、醬鴨、醬骨頭這樣一些菜肴,一般都得趁熱吃,即使放了一天后,那也可以回鍋加醬汁加熱食用。
北方的醬汁味型上比較單一,它不像南方鹵水那樣被分成了很多種味型,通常都是以咸鮮為主。
第一種醬汁的做法:
以常見的“醬牛肉”為例,說說醬牛肉時所用到的紅醬汁做法。由于它在調(diào)制過程當(dāng)中加了黃豆醬,所以體現(xiàn)出了醬菜的“醬味”特點,其做法如下:
先往炒鍋里倒入豆油300克,燒至四成熱時,再倒入東北黃豆醬(俗稱大醬)250克,然后轉(zhuǎn)小火炒2~3分鐘,接著倒入適量的豬骨頭湯燒開,再下入蔥段50克、姜塊30克、鹽25克、味精10克、雞粉10克、糖10克、花雕酒30克、老抽30克、五香粉15克、香料包(小茴香3克、花椒5克、香葉4片、丁香2克、陳皮2克、甘草5克、桂皮5克、八角6個),待小火熬出香味后,即得到了醬湯。
剛熬好的醬湯,醬香味特別濃,同時還帶有一股草藥的香味,表面看色澤暗紅。
第二種醬汁的做法:
這種醬汁的做法與南方鹵水的調(diào)法更接近了,雖說它不用黃豆醬了,但是卻加大了醬油的用量。這大概是怕一些人吃不慣北方的黃豆醬才派生出來的一種“鹵水版醬汁”,做法介紹如下:
炒鍋內(nèi)倒入豆油200克,放入大蔥段100克,拍松的姜塊50克、八角10個和花椒30克先炒香,再倒入適量的清湯燒開,隨后調(diào)入醬油400克、桂皮50克、綿白糖10~50克、香料包(包括陳皮、甘草、丁香、茴香、豆蔻、干山楂片、砂仁、蘋果片等),小火熬40分鐘即成。
這種醬湯的香味較淡,可用來醬雞、鴨、鵝等,但卻不宜用來醬牛肉。
這是選用牛前腿腱子肉為原料,用醬湯醬制出來的,成品色澤醬紅,醬香味濃郁。
原料:牛前腿肉1500克、蔥段50克、姜塊30克、鹽25克、味精10克、雞粉10克、糖10克、花雕酒30克、紅燒醬油30克、東北大醬(黃豆醬)250克、五香粉15克、香料包(小茴香3克、花椒5克、香葉4片、丁香2克、陳皮2克、甘草5克、桂皮5克、八角6個)牛骨湯適量、色拉油100克。
制法:
1、將牛肉橫著紋路切成大塊,下鍋焯水后撈出來,放入裝有冷水的盆里浸泡30分鐘,備用。
2、鍋入色拉油燒熱,下東北大醬小火炒香后,添入牛骨湯,接著把香料包、蔥段、姜塊、花雕酒、鹽、糖、紅燒醬油、五香粉、味精、雞粉等放進去,燒開后把牛肉放進去先大火燒開,再轉(zhuǎn)入小火煮45分鐘至牛肉熟透。
3、把牛肉撈出來,待其涼透再切成薄片,上桌前澆少許原湯上去便可。
制法:
1、取姜、蔥各500克,熱鍋油炸至金黃,撈出倒入10千克高湯內(nèi)。
2、取桂皮400克、草果 400克、八角300克、肉蔻150克、甘草100克、豆蔻100克、南姜2斤、沙姜150克、白芷50克、香葉50克、大茴50克、丁香100克、毛狗100克、百里香100克、香茅10克、川椒50克、白胡椒粒50克、陳皮15克、羅漢果5個、蛤蚧2張、紅曲米1斤,分別倒入高湯桶中,用慢火煮制6小時。
3、往煮好的高湯中倒入生抽1瓶、美極鮮醬油1瓶、魚露1瓶、老抽100克、鹽50克,味2包,冰糖2斤,雞粉200克,蠔油250克,煮開即成。
一般未用完的舊鹵汁,只要按原比例加入適量的新鹵汁,就能反復(fù)使用。而且如果保存得當(dāng),味道就會愈陳愈香。這種反復(fù)使用的陳年鹵汁,就是“老鹵”。但是,老鹵該如何添加新鹵汁,才能使鹵味更好呢?如何保存才不會變質(zhì)?
精選原料,初步加工
鹵汁制作的原材料會直接影響鹵汁的質(zhì)量。因此,制作鹵汁之前,要對所有原料進行仔細(xì)地挑選和初加工。清洗、切除、焯水、除污、去雜質(zhì)等,都要一一做好。
需要保存鹵汁時先過濾,保持鹵汁的味、色穩(wěn)定
老鹵汁在鹵過食材之后,應(yīng)該先濾除食材和配料,再仔細(xì)撈出鹵汁表面的浮沫和油脂,并用紗布過濾,除去雜質(zhì)。這樣新鹵水出來后不能立即蓋上鍋蓋,如果有個別制品需要加蓋的,可分一些鹵水到別的鍋里處理。鹵汁在每次的使用過程中,味道和顏色都會相應(yīng)地減少和淡化,多次使用則更是如此。所以,為了保持鹵汁好的質(zhì)量,應(yīng)根據(jù)具體使用狀況,從色、香、味三方面入手,加入適量的調(diào)味品和水,對鹵汁進行適量補充。
如果某一天發(fā)覺鹵水的味道變得特別好,那就給鹵水“備份”。把鹵水燒至剛開,過濾一遍,然后放涼到常溫狀態(tài),可用兩個瓶子裝好放在急凍室里,這就是“老鹵”了。如果鹵水突然變質(zhì),那么新調(diào)制一份鹵才可以避免鹵汁在保存時變質(zhì),從而影響下次鹵食材時的顏色與味道。對渾濁的鹵汁,用小火燒開,加入肉或血水清湯,清理后去浮沫,過濾一下。
保存鹵汁前先煮沸
鹵汁過濾好要先煮沸,冷卻至室溫再放入冰箱。冷卻過程中也要注意,不要加生水或是其他生的食材,以免鹵汁容易敗壞。也不能接觸到生水或者油,不能攪動鹵水,只需要開蓋靜放即可。經(jīng)常使用的鹵汁,可以早晚將鹵汁各煮沸一次,以達(dá)到保存的目的,放置于陰涼干燥處放涼。不可將鹵湯放于地上,因為鹵汁吸取地氣就會容易壞掉。春、冬季可每天或隔天1次煮沸,夏、秋季每天1次或2次。再次使用鹵水時,要先用勺子順時針慢慢攪動,然后將其燒到剛開,即調(diào)到最小火,不能讓其大滾。
正確的貯藏方法
鹵水放置的位置要求通風(fēng)透氣,而且旁邊不能有火爐,或者放在忽冷忽熱的環(huán)境。放置鹵水時需要將其架起,保持鹵水桶底部空氣流通,遠(yuǎn)離地氣。
若長時間不使用鹵汁,可以將鹵汁分成多份,放進冷凍庫中冰凍起來。等到下次要使用時再退冰,然后增味煮沸即可。置于冰箱冷藏也可以,不過冷藏時間不宜過久,一般可放置2~3天。無論是哪一種保存方法,都記得要蓋上鍋蓋,不要在保存期間攪動鹵汁,貯藏時最好改裝成陶器或瓷器,不能用錫、鋁、銅等金屬器皿。否則鹵水會在金屬器皿中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影響鹵汁質(zhì)量。盛裝鹵汁前,要把器皿洗凈,晾干,裝入后加蓋蓋好,放在陰涼干燥處,或放在冷庫中。罩蓋要透氣,不可用木蓋、鐵蓋,同時,要防止水汽之類滲入鹵汁內(nèi)。
1、對形狀較大的原料,一般要進行改刀,如畜類原料須切成250-1000g左右的塊狀,禽原料需剁下爪、翅。
2、對血污、腥膻味較重的原料,需通過腌漬、刮洗浸泡、焯水等方法治凈。
3、制作醬、鹵菜時,以長頸砂罐或砂鍋為佳,醬菜要改稠湯汁,翻炒時再改用鐵鍋,為了防止出現(xiàn)焦煳,應(yīng)阻止原料和鍋底接觸,在鍋底放上一只圓盤或自制的底墊。
4、投入原料后,用大火燒沸,撇去浮沫后,用一只圓盤將原料壓住,不讓原料冒露在湯汁之上,然后蓋緊鍋蓋,盡量不要漏氣,改中小火燜煮,保持湯汁微沸,中途盡量不要揭蓋,如火力難以調(diào)小,則應(yīng)酌情多放些清水。
5、同一種原料,往往由于產(chǎn)地、季節(jié)、部位、質(zhì)地老嫩的不同,原料加熱至成熟的時間也有所不同,故在烹制過程中,應(yīng)引起注意,如多種原料一鍋制作時,應(yīng)先將質(zhì)地老、難成熟的原料先下鍋,根據(jù)具體情況,再分別放入其他原料,盡量使各種原料一起成熟。
6、如使用高壓鍋,必須將燜煮的時間縮短4-5倍以下,離火后不可立即拿掉氣閥蓋,制品仍需在湯汁中浸一段時間,一般使用高壓鍋烹制的制品風(fēng)味略次。
7、應(yīng)注意保持原料的特色,如制作鹽水黃豆生仁時,就必須燜煮至酥爛;而豬肚則不宜過爛,應(yīng)保持一定的韌性;雞肉應(yīng)保持皮脆肉嫩,如時間過長,雞皮易破爛,肉發(fā)柴,少鮮味。
8、醬、鹵制品一般多冷食,故要注意衛(wèi)生,防止細(xì)菌污染,制品出鍋后,要防止蒼蠅、蚊蟲等叮咬,接觸制品的手和器具必須干凈。
9、香料在裝入袋中之前,應(yīng)用溫水沖洗,尤其是白鹵的制品,更應(yīng)注意,否則會影響制品的色澤,使湯汁帶灰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