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發(fā)育所農業(yè)資源中心在農田土壤有機質積累方面取得進展

   2019-11-06 中國科學院553
核心提示:土壤有機質在耕地質量的構成因素中占首要位置,不僅參與土壤物理結構的構建,也是土壤養(yǎng)分的重要來源。如何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一
土壤有機質在耕地質量的構成因素中占首要位置,不僅參與土壤物理結構的構建,也是土壤養(yǎng)分的重要來源。如何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一直是土壤學研究的熱點。作物殘體或凋落物被腐殖化后形成土壤有機質,施肥通過向土壤中提供養(yǎng)分,進而提高作物生物量或產量,最終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yè)資源研究中心南皮站科研人員通過中國科學院南皮生態(tài)農業(yè)試驗站的長期定位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施用化肥21年后,單施N肥或P肥不能顯著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N肥和P肥混施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22.1-29.6%。通過測定穩(wěn)定性同位素13C豐度發(fā)現(xiàn),在小麥玉米輪作體系中,NP肥混施增加了小麥貢獻形成土壤有機質含量的37.5-49.8%,然而對玉米貢獻形成的土壤有機質含量沒有顯著影響。此外,小麥貢獻形成的土壤有機質含量與小麥產量呈顯著正相關,玉米無顯著相關性。該研究表明NP肥混施是提高土壤有機質的重要措施,尤其增加了小麥貢獻形成的土壤有機質。因此,在養(yǎng)分限制條件下,應首先將養(yǎng)分供給于小麥,以增加土壤碳庫。


  上述研究結果以Wheat-derived soil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es more than its maize counterpart in wheat-maize cropping system 為題發(fā)表在國際土壤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上。農業(yè)資源中心博士董心亮為論文第一作者,研究員孫宏勇為論文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華北春玉米密植高產宜機收品種篩選及全程機械化高效生產技術(2016YFD0300305)”、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邊際鹽堿土地咸水高效利用機理與技術(KFZD-SW-112)”和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黑龍港中南部平原小麥-玉米光溫高效技術集成研究(2018YFD0300504)”的資助。



  遺傳發(fā)育所農業(yè)資源中心在農田土壤有機質積累方面取得進展



日期:2019-11-06
 
標簽: 生物 熱點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