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1日至4月20日,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年度計劃,對全省范圍內生產經營的24大類123個品種3463批次食品進行了抽檢監測,現將分析情況公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2016年3月21日至4月20日共抽檢監測3463批次樣品,其中合格3378批次,不合格85批次,樣品不合格率2.45%。
二、監督抽檢結果分析
(一)各類食品監測情況。從樣品檢測的總體情況來看,本月所抽檢的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水產及水產制品、豆類及其制品食品安全狀況良好,合格率100%。通過對抽檢數據的分析,我省此次抽檢的食品中,調味品、焙烤食品、餐飲食品檢出不合格率較高,不合格率分別為87.50%、27.27%、9.31%。(詳見下表)
各類食品監督抽檢情況
(二)各環節抽檢情況。生產環節共抽檢樣品236批次,其中不合格樣品2批次,不合格率0.85%;流通環節共抽檢樣品2842批次,其中不合格57批次,不合格率2.01%;餐飲環節共抽檢樣品385批次,其中不合格樣品26批次,不合格率6.75%。
三、抽檢食品主要不合格及問題項目危害分析
(一)2016年4月份抽檢監測食品主要不合格及問題項目(詳見下表)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監測不合格及問題項目分布表
(二)主要不合格項目危害分析:
1、鋁的殘留量:明礬的化學成份為硫酸鋁鉀,含有鋁離子,所以過量攝入會影響人體對鐵、鈣等成份的吸收,導致骨質疏松、貧血,甚至影響神經細胞的發育,鋁可干擾細胞的正常代謝,導致功能紊亂,可誘發老年性癡呆。
2、大腸菌群:大腸菌群數的高低,表明了食品中糞便污染的程度。糞便內除一般正常細菌外,可能還會存在一些腸道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糞便污染,可能潛伏著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脅,能引起腹瀉、腸胃感染。
3、苯甲酸及其鹽:苯甲酸及其鹽是食品工業中常見的一種防腐保鮮劑。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防腐工藝階段超范圍、超量使用。一般情況下,苯甲酸被認為是安全的,但過量食入苯甲酸會引起腹瀉、肚痛、心跳快等癥狀,長期使用可能引起肝腎臟的慢性損害。
四、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微生物指標不合格。從項目看,主要問題是大腸菌群、菌落總數超標。微生物污染問題,主要是生產環境和衛生條件控制不到位,儲存過程和銷售終端未能保持儲存條件,包裝不嚴、破損造成二次污染等原因。
(二)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防腐劑、增色劑(胭脂紅、檸檬黃)、甜味劑(甜蜜素、糖精鈉)為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檢驗結果顯示超過國家標準限量要求,主要是生產經營者對法規、標準認知度不夠或者存在主觀故意,為延長保質期或提升產品感官品相口感,違反規定濫用食品添加劑。
(三)農藥殘留、獸藥殘留超過標準限量。農藥殘留是農藥使用后一個時期內沒有被分解而殘留于水果、蔬菜等食用農產品中,進入糧食、蔬菜、水果、魚、蝦、肉、蛋、奶中 ,造成食物污染, 危害人的健康。養殖環節用藥不當是產生獸藥殘留的最主要原因。長期食用獸藥殘留超標的食品后,當體內蓄積的藥物濃度達到一定量時會對人體產生多種急慢性中毒。
日期:2016-05-03
一、總體情況:
2016年3月21日至4月20日共抽檢監測3463批次樣品,其中合格3378批次,不合格85批次,樣品不合格率2.45%。
二、監督抽檢結果分析
(一)各類食品監測情況。從樣品檢測的總體情況來看,本月所抽檢的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水產及水產制品、豆類及其制品食品安全狀況良好,合格率100%。通過對抽檢數據的分析,我省此次抽檢的食品中,調味品、焙烤食品、餐飲食品檢出不合格率較高,不合格率分別為87.50%、27.27%、9.31%。(詳見下表)
各類食品監督抽檢情況
序號 | 食品品種 | 抽檢總批次 | 不合格批次 | 不合格率 |
1 | 糧食及糧食制品 | 236 | 1 | 0.42% |
2 |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 83 | 0 | 0 |
3 | 肉及肉制品 | 306 | 1 | 0.33% |
4 | 蛋及蛋制品 | 120 | 1 | 0.83% |
5 | 蔬菜及其制品 | 1497 | 24 | 1.60% |
6 | 水果及其制品 | 492 | 5 | 1.02% |
7 | 水產及水產制品 | 175 | 0 | 0 |
8 | 飲料 | 0 | 0 | / |
9 | 調味品 | 8 | 7 | 87.50% |
10 | 食糖 | 0 | 0 | / |
11 | 酒類 | 0 | 0 | / |
12 | 焙烤食品 | 11 | 3 | 27.27% |
13 | 茶葉及其相關制品、咖啡 | 0 | 0 | / |
14 | 薯類及膨化食品 | 0 | 0 | / |
15 | 糖果及可可制品 | 0 | 0 | / |
16 | 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 | 0 | 0 | / |
17 | 豆類及其制品 | 73 | 0 | 0 |
18 | 蜂產品 | 0 | 0 | / |
19 | 冷凍飲品 | 0 | 0 | / |
20 | 罐頭 | 0 | 0 | / |
21 | 乳制品 | 0 | 0 | / |
22 | 特殊膳食食品 | 0 | 0 | / |
23 | 食品添加劑 | 0 | 0 | / |
24 | 餐飲食品 | 462 | 43 | 9.31% |
25 | 合計 | 3463 | 85 | 2.45% |
(二)各環節抽檢情況。生產環節共抽檢樣品236批次,其中不合格樣品2批次,不合格率0.85%;流通環節共抽檢樣品2842批次,其中不合格57批次,不合格率2.01%;餐飲環節共抽檢樣品385批次,其中不合格樣品26批次,不合格率6.75%。
三、抽檢食品主要不合格及問題項目危害分析
(一)2016年4月份抽檢監測食品主要不合格及問題項目(詳見下表)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監測不合格及問題項目分布表
食品品種 | 不合格項 |
糧食及糧食制品 | 二氧化鈦(1) |
肉及肉制品 | 恩諾沙星(1) |
蛋及蛋制品 | 恩諾沙星(1) |
蔬菜及其制品 | 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7),氯菊酯(1),,熒光增白物質(1),鉛(1),鉻(1),聯苯菊酯(1),毒死蜱(10),亞硫酸鹽(以SO2計)(4) |
水果及其制品 | 氟氰戊菊酯(1),聯苯菊酯(1),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2),,溴氰菊酯(1) |
調味品 | 糖精鈉(1),呈味核苷酸二鈉(3),谷氨酸鈉(2),菌落總數(4) |
焙烤食品 | 菌落總數(2),霉菌計數(1),脫氫乙酸及其鈉鹽(1) |
餐飲食品 | 過氧化值(以脂肪計)(5),酸價(以脂肪計)(1),二氧化硫(1),檸檬黃(3),鋁的殘留量(以干基計)(8),菌落總數(7),苯甲酸及其鈉鹽(以苯甲酸計)(3),大腸菌群(13),胭脂紅(1),鉻(1),環己基氨基磺酸鈉(甜蜜素)(1),糖精鈉(1) |
(二)主要不合格項目危害分析:
1、鋁的殘留量:明礬的化學成份為硫酸鋁鉀,含有鋁離子,所以過量攝入會影響人體對鐵、鈣等成份的吸收,導致骨質疏松、貧血,甚至影響神經細胞的發育,鋁可干擾細胞的正常代謝,導致功能紊亂,可誘發老年性癡呆。
2、大腸菌群:大腸菌群數的高低,表明了食品中糞便污染的程度。糞便內除一般正常細菌外,可能還會存在一些腸道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糞便污染,可能潛伏著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脅,能引起腹瀉、腸胃感染。
3、苯甲酸及其鹽:苯甲酸及其鹽是食品工業中常見的一種防腐保鮮劑。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防腐工藝階段超范圍、超量使用。一般情況下,苯甲酸被認為是安全的,但過量食入苯甲酸會引起腹瀉、肚痛、心跳快等癥狀,長期使用可能引起肝腎臟的慢性損害。
四、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微生物指標不合格。從項目看,主要問題是大腸菌群、菌落總數超標。微生物污染問題,主要是生產環境和衛生條件控制不到位,儲存過程和銷售終端未能保持儲存條件,包裝不嚴、破損造成二次污染等原因。
(二)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防腐劑、增色劑(胭脂紅、檸檬黃)、甜味劑(甜蜜素、糖精鈉)為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檢驗結果顯示超過國家標準限量要求,主要是生產經營者對法規、標準認知度不夠或者存在主觀故意,為延長保質期或提升產品感官品相口感,違反規定濫用食品添加劑。
(三)農藥殘留、獸藥殘留超過標準限量。農藥殘留是農藥使用后一個時期內沒有被分解而殘留于水果、蔬菜等食用農產品中,進入糧食、蔬菜、水果、魚、蝦、肉、蛋、奶中 ,造成食物污染, 危害人的健康。養殖環節用藥不當是產生獸藥殘留的最主要原因。長期食用獸藥殘留超標的食品后,當體內蓄積的藥物濃度達到一定量時會對人體產生多種急慢性中毒。
日期:2016-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