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411號提案的答復函
陜市監函〔2025〕306號
楊鵬輝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食安監管應由“事后查處”向“事前預防”轉變的提案》(第411號)收悉,經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況
近年來,全省各地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擰緊責任鏈條,夯實工作舉措,推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全省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連續五年在國家食品安全工作考核中取得A級等次,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中向好。
一是健全完善責任體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把食品安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要民生工程來抓。省委、省政府每年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聽取食品安全工作匯報,研究安排年度重點工作,解決重大問題,并將食品安全重點工作納入對市級黨委和政府的督辦事項,確保各項部署要求落地落實。成立陜西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由省長擔任委員會主任,成員涵蓋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等省級單位34家,有效凝聚齊抓共管工作合力。制定《陜西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陜西省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處置掛牌督辦和約談辦法》等制度,構建風險預防預警、隱患督辦整改、問題核查處置、責任壓實落靠的閉環機制,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深化食品安全“兩個責任”落實,優化屬地管理責任落實機制,力戒形式主義,減輕基層和企業負擔,目前,全省6.1萬名干部包保食品生產經營主體48.6萬家,實現包保全覆蓋。
二是深入治理突出問題。實施食品安全風險清單動態管控,建立“月調度+季通報”工作機制,常態化推進風險隱患治理。深入開展食品安全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546個,整改問題2.9萬余個,查處案件3038件。規范外賣餐飲經營行為,推廣餐食封簽,減少因配送過程污染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深化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加快推進學校食堂標準化體系建設,全省“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95.3%。2024年,全省抽檢食品16.89萬批次,合格率96.4%。
三是聚力提升監管能力。創新監管方式,實行食品安全監管“三四三”工作法。督促指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各級企業按要求配備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全省配備率達100%,將“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制度要求嵌入企業日常管理,結合實際制定《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企業從業人員質量安全意識進一步強化。聚焦大型商超、餐飲服務、學校食堂、農貿市場、旅游景區、食品生產企業等六個重點領域,扎實開展“六個十”專項行動,全省共打造5740個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樣板,助推大小企業、各種業態落實主體責任全覆蓋。
四是深化拓展社會共治。注重群防群控,加大社會監督力度。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開發優化“陜食安”小程序,為公眾提供企業信息查詢服務,支持公眾參與評價和投訴。依托“陜西省網絡舉報工作系統”,建立省網絡辟謠聯動機制,開設“食品類”辟謠專欄,常態化開展謠言治理工作。發揮保險的他律作用和風險分擔機制,加大服務指導力度,鼓勵引導企業積極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加強科普教育,制作“食為天”科普視頻、“守護”微電影、“舌尖上的安全看陜西”等系列宣傳視頻,廣泛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全民營養周、全國科普日和“食品安全三秦行”等宣傳活動,積極營造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2025年,圍繞重點工作安排,結合提案內容,我局將持續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讓監管跑在“爆雷”前面,推動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一是落實“黨政同責”,健全責任體系。壓實屬地管理責任,更新調整食品安全責任清單,持續落實市、縣、鄉(街道辦)、村(社區)四級干部包保制度。夯實部門監管責任,完善食品安全事件預警監測體系,積極開展風險交流,識別潛在的食品安全隱患,減少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督促企業結合實際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清單,促進包保制度和企業自查制度落地見效,推動食品安全責任落實常態化、長效化。
二是創新監管方式,推動智慧監管。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加快智慧監管和信息追溯平臺建設,提升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持續推廣“陜生鮮”信息化追溯系統,將全省所有農貿市場、供應鏈企業等食用農產品銷售企業納入信息化監管,積極推動與省農業農村廳“智慧動監”的系統對接,督促指導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規范錄入檔案信息和入場銷售者信息,加快食用農產品追溯的信息化管理進程,提高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的規范化管理水平。加大對全省農貿市場的監管力度,鼓勵指導其設立快檢室,開展快速檢測,公布檢測結果,促進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
三是強化社會治理,構建共治格局。加大科普宣傳力度,舉辦食品安全宣傳周,深入開展“你點我檢”活動,提升公眾食品安全意識。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食安監督,加強食品安全信息員(協管員)隊伍建設。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落實內部舉報人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實施獎勵工作要求;鼓勵引導外賣騎手發揮“移動探頭”作用,成為食品安全的義務宣傳員、監督員,營造社會共治良好格局。
四是加大抽檢力度,強化風險防控。組織實施食品安全監管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強各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提升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支撐保障能力和監管效能。深入開展食品抽檢工作,選擇抽檢發現問題較為突出的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品種,深度開展風險防控和質量提升研究,加大抽檢和核查處置力度,強化重點抽檢不合格食品風險的聯防聯控。對發現的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立即進行整改,對問題食品進行封存或下架銷毀,并及時將抽檢結果向社會公開,提高監管效率。
五是全鏈守護食安,精準遠程監查。建立健全協同監管機制,制定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落實措施,實現對食品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的全程監管。持續推動餐飲服務提供者實行“互聯網+明廚亮灶”,及時發現和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完善連鎖餐飲企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壓實連鎖餐飲企業總部和分支機構食品安全責任。探索開展大型餐飲服務企業食品安全管理合法合規體系檢查。協調農業部門逐步建立農產品種植養殖生產者電子檔案,利用信息化和智慧化手段加強食品安全全過程監管。
最后,感謝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我們將以此次建議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還請對我們的工作繼續予以關注和監督。
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年5月22日
日期:2025-05-23
陜市監函〔2025〕306號
楊鵬輝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食安監管應由“事后查處”向“事前預防”轉變的提案》(第411號)收悉,經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況
近年來,全省各地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擰緊責任鏈條,夯實工作舉措,推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全省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連續五年在國家食品安全工作考核中取得A級等次,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中向好。
一是健全完善責任體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把食品安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要民生工程來抓。省委、省政府每年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聽取食品安全工作匯報,研究安排年度重點工作,解決重大問題,并將食品安全重點工作納入對市級黨委和政府的督辦事項,確保各項部署要求落地落實。成立陜西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由省長擔任委員會主任,成員涵蓋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等省級單位34家,有效凝聚齊抓共管工作合力。制定《陜西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陜西省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處置掛牌督辦和約談辦法》等制度,構建風險預防預警、隱患督辦整改、問題核查處置、責任壓實落靠的閉環機制,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深化食品安全“兩個責任”落實,優化屬地管理責任落實機制,力戒形式主義,減輕基層和企業負擔,目前,全省6.1萬名干部包保食品生產經營主體48.6萬家,實現包保全覆蓋。
二是深入治理突出問題。實施食品安全風險清單動態管控,建立“月調度+季通報”工作機制,常態化推進風險隱患治理。深入開展食品安全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546個,整改問題2.9萬余個,查處案件3038件。規范外賣餐飲經營行為,推廣餐食封簽,減少因配送過程污染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深化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加快推進學校食堂標準化體系建設,全省“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95.3%。2024年,全省抽檢食品16.89萬批次,合格率96.4%。
三是聚力提升監管能力。創新監管方式,實行食品安全監管“三四三”工作法。督促指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各級企業按要求配備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全省配備率達100%,將“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制度要求嵌入企業日常管理,結合實際制定《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企業從業人員質量安全意識進一步強化。聚焦大型商超、餐飲服務、學校食堂、農貿市場、旅游景區、食品生產企業等六個重點領域,扎實開展“六個十”專項行動,全省共打造5740個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樣板,助推大小企業、各種業態落實主體責任全覆蓋。
四是深化拓展社會共治。注重群防群控,加大社會監督力度。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開發優化“陜食安”小程序,為公眾提供企業信息查詢服務,支持公眾參與評價和投訴。依托“陜西省網絡舉報工作系統”,建立省網絡辟謠聯動機制,開設“食品類”辟謠專欄,常態化開展謠言治理工作。發揮保險的他律作用和風險分擔機制,加大服務指導力度,鼓勵引導企業積極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加強科普教育,制作“食為天”科普視頻、“守護”微電影、“舌尖上的安全看陜西”等系列宣傳視頻,廣泛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全民營養周、全國科普日和“食品安全三秦行”等宣傳活動,積極營造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2025年,圍繞重點工作安排,結合提案內容,我局將持續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讓監管跑在“爆雷”前面,推動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一是落實“黨政同責”,健全責任體系。壓實屬地管理責任,更新調整食品安全責任清單,持續落實市、縣、鄉(街道辦)、村(社區)四級干部包保制度。夯實部門監管責任,完善食品安全事件預警監測體系,積極開展風險交流,識別潛在的食品安全隱患,減少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督促企業結合實際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清單,促進包保制度和企業自查制度落地見效,推動食品安全責任落實常態化、長效化。
二是創新監管方式,推動智慧監管。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加快智慧監管和信息追溯平臺建設,提升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持續推廣“陜生鮮”信息化追溯系統,將全省所有農貿市場、供應鏈企業等食用農產品銷售企業納入信息化監管,積極推動與省農業農村廳“智慧動監”的系統對接,督促指導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規范錄入檔案信息和入場銷售者信息,加快食用農產品追溯的信息化管理進程,提高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的規范化管理水平。加大對全省農貿市場的監管力度,鼓勵指導其設立快檢室,開展快速檢測,公布檢測結果,促進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
三是強化社會治理,構建共治格局。加大科普宣傳力度,舉辦食品安全宣傳周,深入開展“你點我檢”活動,提升公眾食品安全意識。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食安監督,加強食品安全信息員(協管員)隊伍建設。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落實內部舉報人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實施獎勵工作要求;鼓勵引導外賣騎手發揮“移動探頭”作用,成為食品安全的義務宣傳員、監督員,營造社會共治良好格局。
四是加大抽檢力度,強化風險防控。組織實施食品安全監管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強各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提升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支撐保障能力和監管效能。深入開展食品抽檢工作,選擇抽檢發現問題較為突出的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品種,深度開展風險防控和質量提升研究,加大抽檢和核查處置力度,強化重點抽檢不合格食品風險的聯防聯控。對發現的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立即進行整改,對問題食品進行封存或下架銷毀,并及時將抽檢結果向社會公開,提高監管效率。
五是全鏈守護食安,精準遠程監查。建立健全協同監管機制,制定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落實措施,實現對食品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的全程監管。持續推動餐飲服務提供者實行“互聯網+明廚亮灶”,及時發現和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完善連鎖餐飲企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壓實連鎖餐飲企業總部和分支機構食品安全責任。探索開展大型餐飲服務企業食品安全管理合法合規體系檢查。協調農業部門逐步建立農產品種植養殖生產者電子檔案,利用信息化和智慧化手段加強食品安全全過程監管。
最后,感謝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我們將以此次建議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還請對我們的工作繼續予以關注和監督。
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年5月22日
日期: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