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2025年全國調味品行業科學技術交流大會在宜昌召開

   2025-04-23 中國調味品協會757
核心提示:2025年4月17日,由中國調味品協會指導,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辦,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年全國調味品行業科學技術交流大會在湖北省宜昌市順利召開。……(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2025年4月17日,由中國調味品協會指導,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辦,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年全國調味品行業科學技術交流大會在湖北省宜昌市順利召開。
  
  中國調味品協會會長白燕,湖北安琪生物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熊濤,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科技大學教授/副校長王敏,重慶市農業科學院教授、副院長張宇昊,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鳴,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院長廖小軍,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首席專家王德良,寧夏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院長劉源,四川東坡中國泡菜產業技術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執行院長張其圣,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遲原龍等嘉賓以及來自調味品相關生產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食品專業媒體等近五百人出席會議。
  
  會議致辭
  
  中國調味品協會會長白燕出席大會并致辭。她談到:全國調味品行業科學技術交流大會一直秉承“產學對接、科技創新、成果分享、技術交流”的辦會理念,已成功舉辦12屆。與大會相關的兩個賽事——科學技術成果創新大賽在科技成果轉化及技術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科普微視頻大賽順應網信辦“清朗”行動,幫消費者建立正確消費認知。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了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傳統動能煥新升級;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強全面質量管理等政策。這同樣適用于調味品行業。調味品行業既承載著中華飲食文化的千年傳承,更肩負著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時代使命。
  
  調味品行業的智能化現代化技術改造與科學技術轉型升級的需求日益緊迫,存在生產效率低、能耗高,發酵機理和風味物質的認知不夠深入等問題。調味品行業的科技研究應立足于全產業鏈的高度,進行系統性的思考與研究。生產企業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深化產學研融合,推動產業升級改造,從而打造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協會將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和全國調味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作用,通過調動各領域專家資源,引領行業科技發展方向,用標準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促進產學研的深度交流與整合。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孫寶國通過視頻的形式在大會上致辭,他談到:作為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行業,調味品既是中華飲食文化的載體,也是食品科技創新的沃土。當前,智能化生產、風味物質檢視、功能性成分提取等技術正重塑調味品產業鏈;傳統工藝是調味品的基礎支撐,科技則是其實現現代化的翅膀。通過菌種選育、風味定向調控等技術,我們既能保留老味道,又能提升效率與安全性;行業發展和進步離不開公眾的理解與信任,生產企業及科技專家需用通俗的語言普及“科技如何守護舌尖安全”;我們既要注重研發投入,重視科技創新,也要堅守法律法規的底線,讓科技真正服務于廣大消費者的健康與產業可持續發展。
  
  湖北安琪生物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熊濤在大會致辭,他表示:本屆大會以“科技創新、技術交流”為媒,以“產學對接、成果分享”會友,暢談創新驅動發展成效,譜寫發展新質生產力新篇。安琪始終牢記服務行業發展的初心,堅持自主創新,突破酵母肽精準組配增味、熱反應風味定向調控等核心技術,牽頭制定了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實現相關專利授權40項,推動酵母抽提物在減鹽醬油中的應用普及率超過80%。隨著德宏、普洱、埃及、宜昌高新區的一批標準化、規模化、智能化酵母抽提物新項目陸續投產,在推動產業規模躍升的同時,也為產業鏈上下游帶來了協同發展的新空間。
  
  大賽頒獎
  
  自2012年至今,全國調味品行業“安琪酵母抽提物”杯科學技術成果創新大賽已經走過13年,已成為調味品行業頗具影響力的科技賽事。大賽在引導行業企業科技創新、行業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大賽設有技術和工藝創新成果、產品創新成果、優秀組織等多個獎項。經專家組初審、復審和終審,確認了2024年全國調味品行業“安琪酵母抽提物”杯科學技術成果創新大賽各獎項結果,并舉行了頒獎儀式。
  
  2024年全國調味品行業“安琪酵母抽提物”杯科學技術成果創新大賽頒獎儀式
  
  大賽將繼續在推動調味品行業科技進步,科技成果轉化,行業技術交流等方面做出更大貢獻。
  
  為整合調味品行業科普資源,鞏固和擴大調味品行業科普宣傳陣地,推動我國調味品行業科普事業蓬勃發展,由中國調味品協會指導,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辦,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特別支持的2025年全國調味品行業科普微視頻大賽,自2025年2月正式啟動,共收到來自食品類高校及科研院所、企業、個人參賽作品30部。在協會視頻號播出的大賽入圍作品中,經評審,確認出大賽金、銀、銅獎和優秀組織獎,并舉行了頒獎儀式。
  
  大會報告
  
  天津科技大學教授、副校長王敏做《發酵調味品傳統技藝與智能制造的融合創新》的主題報告。
  
  主要觀點:
  
  未來,傳統發酵調味品行業通過整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構建智能化的工業生態系統。
  
  通過全流程數字化管控,實現發酵工藝的精準優化,推動行業向綠色化、標準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
  
  大連工業大學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李冬梅以《傳統發酵調味品現代化:機遇與挑戰》為題,分享了傳統發酵調味品產業發展的時代背景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內容。
  
  主要觀點: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發酵菌劑在釀造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品質控制有待提高。
  
  依靠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發酵食品現代化。
 
  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姜曉明以《海洋水產品調味料的研發:從基礎到產業的創新鏈條》為題,分享了海洋水產調味料產業和創新等內容。
  
  主要觀點:
  
  市場需要突破傳統鮮咸味型,開發煙熏、發酵、辣味等復合層次口感,滿足多元化餐飲場景。
  
  產品形態趨向多樣化(液體調味包、凍干粉、濃縮膏體)。
  
  水產品調味料的研究需多學科交叉,未來將聚焦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生產技術,同時滿足消費者對天然與健康的需求。
  
  華東理工大學特聘副研究員紀小國做《傳統釀造食品的智能制造》的主題報告。
  
  主要觀點:
  
  發展傳統釀造食品產業,服務國民營養健康需求意義重大。
  
  傳統釀造食品產業向自動化、智能化轉變勢在必行。
  
  技術交流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院長廖小軍,四川東坡中國泡菜產業技術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執行院長張其圣,重慶市農業科學院教授、副院長張宇昊,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遲原龍,江蘇恒順醋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李信,寧夏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院長劉源分別以《我國調味蔬菜加工現狀與進展》、《泡菜產業轉型升級及清潔化發酵生產淺見》、《功能型調味品挖掘,設計與開發》、《減鹽·健康·風味協同創新:綠色生物制造技術在傳統發酵調味品中的探索與實踐》、《大健康風口下的食醋健康功效研究及其發展新方向》、《聚焦消費者多元需求的鮮味調味品智能開發與應用》為題,分享了泡菜生產技術及研究成果、功能性調味品、傳統發酵技術、鮮味調味品開發與應用等內容。
  
  四川省郫縣豆瓣股份有限公司產品技術研發中心技術總工程師林煥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蛋白質營養與調味技術中心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李庫,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部長、高級工程師郎繁繁,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首席專家王德良,丸莊金龍魚(泰州)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高級工程師吳學智分別以《郫縣豆瓣釀造微生物結構、演替規律及來源分析》、《從釀造到調味:酵母技術驅動發酵調味品質效突破》、《季節變化對山西老陳醋大曲微生物群落演替與風味的影響》、《神經工程賦能味覺科學:基于機器學習構建鮮味強度腦電量化標準體系》、《黑豆醬油 精準釀造》為題,分享了豆瓣醬生產工藝創新、酵母技術應用、風味物質的測定及與微生物相關性分析、味覺科學與神經工程、醬油菌種對醬油風味滋味物質影響等內容。
  
  此次會議匯集調味品領域產、學、研各界專家,聚焦行業發展趨勢與創新成果展開深度研討,探尋全產業鏈優化升級的新路徑。中國調味品協會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將持續強化自身職能定位,順應時代需求,與高校、科研院所及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力,共同推動行業科技水平提升。
  
  



日期:2025-04-23
 
地區: 湖北 宜昌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