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典型拉動 創新驅動 一體推動 五良融合助推大面積單產提升

   2024-10-05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微信號621
核心提示:北大荒農墾集團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保障糧食安全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通過實施“兩大行動”,集成推廣高產模式,大面積單產提升取得顯著成效。今年,已經收獲的作物中,大豆出現多個500斤以上地號,個別地號實收測產超過600斤;玉米多個地號的“潮糧”達到“噸糧田”,可以說,今年的糧食產量是好于預期的。……(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開欄的話 
  糧穩則天下安。今年,黑龍江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首要擔當,深入實施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主攻大面積單產提升,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以糧食喜獲豐收為新中國75周年華誕獻禮。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春分時,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微信公眾號以“市縣農業農村局長談糧食單產提升”專欄,唱響黑土地奮進強音。秋令至,又開設“龍江金秋話豐收”專欄,奏起大糧倉豐收戰歌。即日起,將邀請市縣農業農村部門和北大荒農墾集團負責同志作客專欄,談單產提升成效,說增糧認識體會,亮豐收成果成效,話明年思路舉措,以更高標準、更硬作風打好秋收生產攻堅戰,努力打造更加穩固、可靠、堅實、安全的大糧倉。
 
  典型拉動 創新驅動 一體推動
 
  五良融合助推大面積單產提升
 
  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
 
  北大荒農墾集團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保障糧食安全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通過實施“兩大行動”,集成推廣高產模式,大面積單產提升取得顯著成效。今年,已經收獲的作物中,大豆出現多個500斤以上地號,個別地號實收測產超過600斤;玉米多個地號的“潮糧”達到“噸糧田”,可以說,今年的糧食產量是好于預期的。
 
  一、典型拉動,完善點線面結合的增產途徑
 
  一是抓好高產樣板,促進大面積單產提升。強化頂層設計,以“三級指揮田”為載體,分別打造三大作物百畝攻關田、千畝示范方、萬畝高產片800個、400個、200個,推進整建制高產示范場26個。打造高產典型,堅持秋整地、秋起壟,提高抗災能力、夯實高產基礎,從耕種管收、肥水種藥、人車技物等方面系統考慮,確保高產高效。總結典型經驗,圍繞品種、技術、農時等全要素進行對比分析,找出不足、制定針對性的提升措施,形成高產技術模式圖。
 
  二是抓好標準落實,推動技術到位率。在標準制定上,推廣高產經驗,完善全環節、全流程的標準體系,并且將標準轉化為簡便易懂的生產模式圖、操作明白紙和技術操作手冊。在標準落實上,嚴格把控所有農事活動,做到農時把控最佳、農藝措施科學、田間作業達標、環節銜接到位。在標準檢查上,發揮“四級”監督體系職責,以常規檢查、抽查和集中大評比為抓手,將增產潛力轉化為現實增量。
 
  三是加強宣傳引導。強化責任落實,制發大面積單產提升、標準化大提升、單產提升勞動競賽等文件,營造“逐級抓落實、人人創高產、處處有競爭”的良好氛圍。強化交流學習,集團各級共組織各類農業現場會475次,參會人數2.5萬人次,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管理水平。強化驗收考核,將高產攻關工作作為農業評優以及來年項目分配的重要依據,有效激勵了各級的積極性。
 
  二、創新驅動,提升研推用協同的持續增產路徑
 
  一是提升園區示范帶動能力。建強科技園區,集團建有科技園區105個、總面積43830畝,其中國家級科技園區1個、省級科技園區3個;延伸建設科技示范帶241條、長達3540公里,形成了“科技園區-科技示范帶-標準田”三位一體的農技推廣體系。配優園區設施,配備耕整播栽等設施設備,配備農業科技人員665人,年平均開展新品種試驗任務1000余項、新技術試驗任務1500余項。保證經費需求,采用自有資金、科技合作、政策支持等多種方式,年均投入達1.1億元,為試驗、示范、科技服務等提供重要保障。
 
  二是強化科技支撐能力。建設科技創新平臺,集團建有科技創新平臺39個,累計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402項,近年來審定大豆、玉米、水稻等品種122個,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79項。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承擔了“東北北部高油高產大豆新品種設計與培育”等多項生物育種重大專項及重點研發計劃任務。墾豐種業形成了年參試品種300余個,年審定品種20余個的育種研發能力。加快熟化示范普及,推廣龍墾3092、墾沃6339、科沃9366等新品種10余個,推廣大豆微生物根瘤菌劑噴施、等高環播壟作等新技術100項;累計開展各類科技培訓3000余期,培訓輻射達5萬余人次。
 
  三是智慧農業助力增產。高起點謀劃,推進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為標志的智慧農業發展,先后啟動建設數字農場試點30個、智慧農業示范基地11個。高效率推進,自主開發“作物分布圖”、“土壤肥力圖”等分析決策系統44個,農機自動駕駛設備配置率達到40%,加裝北斗導航系統農機7萬余臺套。高質量發展,集成開發農業綜合管理平臺,涵蓋農業資源管理、生產管理、經營管理三大類10套系統,平臺注冊用戶59萬人,采集2024年播種、插秧等農事環節作業數據322萬條,農機調度作業面積累計完成2708.8萬畝次。
 
  三、一體推動,優化“五良”融合發展的高效模式
 
  一是堅持良田筑基。抓牢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2918萬畝;實施大豆單產提升工程,推廣(大豆)水肥一體化8萬畝。提升耕地質量,采取工程、生物、農藝20項技術措施,耕地質量持續提升,據耕地質量調查監測結果顯示,從2017年到2021年,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從44.6克/千克提高到45.9克/千克,提高了2.9%。提高耕地利用率,2022-2023年累計治理侵蝕溝1635條、566.6公里,恢復生產功能耕地面積1412.46畝,可增加大豆產能254噸。
 
  二是堅持良種挖潛。提升良種繁育能力,推進4個制種大縣建設,集團制種面積達到60萬畝,年繁育大豆、玉米、水稻良種20余萬噸,實現良種全覆蓋。調優品種結構,通過訂單種植、優質大豆生產獎補引導等措施,累計推廣高油、高蛋白優質大豆312萬畝。優化配套技術,根據不同品種,有針對性地開展配套技術試驗示范,對密度、施肥等技術措施進行科學調整,實現農藝措施與品種的高度契合。
 
  三是堅持良法配套。堅持模式化栽培,主推大豆寬臺勻密、水稻“三化兩管”、玉米“四精兩管”栽培技術模式,集成應用精量播種、精選包衣、健身防病、疊盤暗室育秧等20項高產技術。堅持高質量播種,通過秋整地、施肥播種兩次作業、精量點播機嚴控播種深度和作業速度等措施,改善種床質量、提高播種精度,實現一次播種保全苗。堅持高標準田管,病蟲草害統防統治綠色防控6700萬畝次,累計噴施葉面肥8000萬畝次,其中實施“一噴多促”項目3078萬畝。
 
  四是堅持良機提質。堅持更新精量機械,累計更新氣力式、電控式精量點播機4248臺套、分層施肥機4611臺、自走式噴藥機892臺、聯合收割機53172臺。堅持提高操作水平,作業前嚴格機械調整,各項參數達標后方可作業;在作業中,堅持“駕駛員自查、種植戶檢查、農場抽查”三級驗收,保證作業質量達標。堅持機收減損,收獲機加強抗災減損改裝,嚴格控制作業速度,將水稻、玉米機收綜合損失率控制在3%以內,大豆機收綜合損失率控制在2%以內。
 
  五是堅持良制增效。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以家庭農場為基礎,發展大農場統籌小農場的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形成了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的生產優勢。堅持標準化管理,堅持農業農機兩個“六統一”,實現了統一組織農業生產和農機作業,有效提升了全面積、全環節的農業標準化。推進“雙控一服務”,農業投入品堅持目錄準入、統一供應,有效保證了質量和貨源。



日期:2024-10-05
 
行業: 糧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