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夏季食物中毒高發,這些知識點要牢記

   2024-07-24 東昌府區市場監管微信號957
核心提示:近期,天氣高溫濕熱,食物容易腐敗變質,涼皮、米線(米粉)、瀨粉等濕米粉以及長時間泡發的木耳、銀耳在高溫潮濕天氣下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易引發中毒。……(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近期,天氣高溫濕熱,食物容易腐敗變質,涼皮、米線(米粉)、瀨粉等濕米粉以及長時間泡發的木耳、銀耳在高溫潮濕天氣下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易引發中毒。
 
  椰毒假單胞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受其污染的食品如未妥善儲存或超過保質期食用引發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風險增大,且米酵菌酸耐高溫,煮沸也不能破壞其毒性。
 
  米酵菌酸是什么?
 
  “米酵菌酸” 由發酵的谷物、椰子及食用菌等受污染后產生,毒性強烈,無色無味,耐熱性極強,正常的家庭烹飪方法難以消除,進食后即可引發中毒。
 
  主要影響肝臟、腦、腎等重要器官,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目前,米酵菌酸中毒尚無明確的特效救治藥物,病死率極高。
 
  哪些食物易被米酵菌酸“盯”上?
 
  經長時間發酵或浸發的食品,當放置在高溫潮濕環境下最易滋生米酵菌酸,包括:
 
  谷類發酵制品:發酵玉米面、糍粑、醋涼粉、粿條、米粉、涼皮等。
 
  變質食用菌:過久泡發的銀耳、黑木耳等。
 
  薯類制品: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如何預防米酵菌酸中毒?
 
  針對米酵酸菌中毒要做到“發現在早”“預防在先”。醫生表示,一般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預防:
 
  第一,自制的谷類發酵食品。不要使用發霉的玉米等原料;谷類浸泡時要勤換水,食用前聞一下有無異味。研磨的各種谷物貯藏時要通風防潮,保持衛生以防污染。
 
  第二,木耳或銀耳。要先清洗干凈后再用干凈的水和容器泡發或烹飪,一次量不要太大,泡發后及時食用。如果選擇涼拌一定要先用開水漂燙,再適當添加大蒜、醋等。不要食用自己采摘的新鮮銀耳或木耳,特別是已經變質的銀耳或木耳。
 
  第三,谷類發酵的制品。谷類發酵的制品儲存不當或時間太長都容易產生此毒素,加熱后食用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一般購買當天食用完。
 
  “一旦懷疑自身或家人發生”米酵菌酸“中毒,可第一時間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喉部催吐,將剛吃進去的食物嘔出。”如果懷疑誤食“米酵菌酸”,專家建議盡快催吐,并將剩余食物保存好,以便就醫時送檢。明確診斷后,可結合臨床癥狀,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并根據病情輕重對癥治療。
 
  別吃!這4類食物變質也很危險


  發芽的土豆
 
  龍葵素是一種有毒的糖苷生物堿。土豆發芽后,龍葵素含量會大大提高,一次攝入200毫克龍葵素就可使人中毒,嚴重還會致命。


  有霉點的水果
 
  蘋果、梨、桃子等水果腐敗變質后,會產生并積累很多真菌毒素,如展青霉素。展青霉素是一種神經毒素,可導致食用者出現惡心、腹痛、腹瀉等食物中毒癥狀,且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
 
  有黑斑的紅薯
 
  紅薯表面出現黑斑,是紅薯黑斑病的典型癥狀。黑斑病菌不易被高溫殺死,主要損傷人體的肝臟,導致患者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等癥狀,嚴重時還可引發出血、休克。
 
  發霉的生姜
 
  生姜一旦發霉、腐爛,其含有的黃樟素會急劇增加,黃樟素屬于致癌物質,長期食用會增加患癌風險。


  如何判斷是食物中毒?
 
  1. 典型癥狀:食物中毒通常在進餐后短時間內急性發病,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此外還可出現發熱、頭痛、眩暈、乏力、肌肉酸痛和皮疹等。
 
  2. 多人同時發病:一同進食的人同時發病,出現相似癥狀,是食物中毒的常見現象。
 
  食物中毒后如何自救?
 
  第一時間催吐并留樣,如癥狀沒有緩解要立即就醫,以免耽誤診療。
 
  潮濕悶熱的三伏天里
 
  大家務必重視飲食衛生
 
  嚴防食物腐敗變質
 
  疑似中毒及時就醫
 
  供稿: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科



日期:2024-07-24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