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資源昆蟲保護創新團隊揭示了氟吡呋喃酮慢性暴露可影響蜜蜂多種生理指標,降低蔗糖敏感性和記憶能力,并且造成蜜蜂腦和腸道細胞損傷。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總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氟吡呋喃酮被視為新煙堿類殺蟲劑的潛在替代品,可在作物開花期使用,因而在實際生產中存在蜜蜂長時間接觸該農藥的情況。
該研究從蜜蜂行為、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等方面開展了較為系統的檢測,結果表明慢性暴露該農藥會顯著降低蜜蜂存活率、體重增量和食物利用率,還引起氧化應激、免疫和解毒抑制;并損害蜜蜂的蔗糖敏感性和記憶能力。形態學觀測表明,蜜蜂腦神經元和中腸上皮細胞出現明顯的細胞和亞細胞結構損傷,包括細胞凋亡和自噬特征。此外,有關細胞凋亡、免疫、解毒、蔗糖敏感性和記憶相關基因的多重調控表明,該農藥通過多種途徑危害蜜蜂。這為進一步解析氟吡呋喃酮對蜜蜂的慢性毒性及機制提供了相關理論依據。
該研究得到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4.173418
日期:2024-06-07
氟吡呋喃酮被視為新煙堿類殺蟲劑的潛在替代品,可在作物開花期使用,因而在實際生產中存在蜜蜂長時間接觸該農藥的情況。
該研究從蜜蜂行為、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等方面開展了較為系統的檢測,結果表明慢性暴露該農藥會顯著降低蜜蜂存活率、體重增量和食物利用率,還引起氧化應激、免疫和解毒抑制;并損害蜜蜂的蔗糖敏感性和記憶能力。形態學觀測表明,蜜蜂腦神經元和中腸上皮細胞出現明顯的細胞和亞細胞結構損傷,包括細胞凋亡和自噬特征。此外,有關細胞凋亡、免疫、解毒、蔗糖敏感性和記憶相關基因的多重調控表明,該農藥通過多種途徑危害蜜蜂。這為進一步解析氟吡呋喃酮對蜜蜂的慢性毒性及機制提供了相關理論依據。
該研究得到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4.173418
日期: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