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年,山西省12315平臺共接收食品類投訴舉報45525件。平臺接收投訴31055件,已受理23242件,辦結30953件。平臺接收舉報14470件,已核查14658件,辦結14639件,經查屬實立案1591件。
一、食品類別投訴情況
(一)各食品類別投訴排名及辦結情況
2023年全年,各食品類別投訴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普通食品、酒和飲料、食用農產品,各食品類別投訴按期辦結率均達到98.96%以上。具體情況詳見如下:
1、普通食品類投訴排名情況。普通食品投訴排名前三的依次為餐飲食品、方便食品、糧食加工品,辦結率為99.39%。詳見下圖:
2、食用農產品投訴排名情況。食用農產品投訴排名前三的依次為水果類、畜禽肉及副產品、生干堅果與籽類食品,辦結率為98.06%。詳見下圖:
(二)各食品類別投訴的主要問題
食品類投訴反映的主要問題有:食品標簽與實際不符,食品變質、有異物、三無食品;網上購買的水果有腐敗、缺斤短兩等現象;商家或網店銷售的食品存在虛假宣傳。
(三)各食品類別投訴較多的地區
從投訴的地區來看,食品類投訴量較大的地區主要有:陽泉市(5605件)、運城市(5258件)、太原市(4611件)、大同市(3350件)、長治市(2695件),合計占比69.33%。
二、食品類別舉報情況
(一)各食品類別舉報排名及核查情況
2023年全年,各食品類別投訴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普通食品、酒和飲料、保健食品,各食品類別舉報按期核查率均達到91.95%。具體情況詳見如下:
1、普通食品類舉報排名情況。普通商品投訴排名前三的依次是餐飲食品、調味品、糧食加工品,按期核查率為93.95%。詳見下圖:
2、食用農產品舉報排名情況。食用農產品舉報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水果類、畜禽肉及副產品、生干堅果與籽類食品,辦結率為96.85%。詳見下圖:
(二)食品類別舉報的主要問題及行為類別
1、從食品類舉報的主要問題看。舉報的主要問題為對普通食品宣傳有保健功效等虛假宣傳現象;銷售過期、變質、三無食品;食品存放條件不符合要求;銷售的商品無明碼標價等;食品經營許可證與經營場所地址不一致等。
2、從舉報食品行為類別看。主要為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廣告違法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生產許可違法行為、計量違法行為、價格違法行為、商標違法行為、標準化違法行為、產品質量違法行為、違反登記管理行為等10種行為。詳見下表:
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舉報量排名前三的為銷售貯存法律法規禁止銷售的食品(食品添加劑)、標簽標示、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雜摻假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
(三)各食品類舉報較多的地區
從舉報的地區來看,食品類舉報量較大的地區主要有:運城市(2521件)、臨汾市(2395件)、陽泉市(2383件)、太原市(2215件)、呂梁市(1081件),合計占比73.31%。
三、被投訴舉報量較多的經營者
食品類被投訴前三的經營者有:1、永輝超市(113件,反映的問題:食物變質、有異物);2、山西袋鼠先生商貿有限公司(111件,反映的問題:食物變質)。3、臨猗御品一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09件,投訴的主要問題缺斤短兩、與宣傳不符、水果腐爛)。
被舉報前三的經營者有:1、山西飛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137件,反映的問題:虛假宣傳問題);2、永輝超市(137件,反映的問題:銷售的食物變質、有異物);3、臨猗御品一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33件,反映的主要問題:虛假宣傳問題)。
四、相關建議
(一)進一步強化食品監管力度
食品作為投訴舉報最多的類別,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下大氣力強化監管,監督生產經營者從原料到成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力爭做到合法、合規、合標經營,規范經營。同時,針對投訴量較多的經營者,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行政約談,投訴信息公示,要加大對嚴重違法行為懲處力度,營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
(二)深入斷推進食品消費糾紛多元解決機制建設
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廣泛宣傳,倡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主動入駐全國12315在線平臺,成為ODR企業;要大力引導食品經營者廣泛建立消費維權服務站,建立健全保護消費者權益和解制度,落實經營者維權主體責任,從源頭化解消費糾紛。
(三)不斷加強食品監管隊伍建設
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食品監管隊伍建設,配足基層市場監管人員,加強監管力量,快速高效處置消費者投訴舉報,從監管上解決食品投訴舉報沒人管、管不住、管不好的問題。
(四)廣泛建立食品安全社會監督機制
倡導全社會共同參與食品問題治理,圍繞群眾普遍關心的食品消費“急難愁盼”問題和典型事件,要建立、完善輿情研判、風險預警和通報會商、信息共享機制,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對食品問題治理的意見建議,個相關單位要加強與社會組織、經營者、消費者等有效聯動,不斷增進理解和互信,打造食品問題多元治理新格局。
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12315投訴舉報指揮中心
2024年1月15日
日期:2024-01-19
一、食品類別投訴情況
(一)各食品類別投訴排名及辦結情況
2023年全年,各食品類別投訴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普通食品、酒和飲料、食用農產品,各食品類別投訴按期辦結率均達到98.96%以上。具體情況詳見如下:
1、普通食品類投訴排名情況。普通食品投訴排名前三的依次為餐飲食品、方便食品、糧食加工品,辦結率為99.39%。詳見下圖:
2、食用農產品投訴排名情況。食用農產品投訴排名前三的依次為水果類、畜禽肉及副產品、生干堅果與籽類食品,辦結率為98.06%。詳見下圖:
(二)各食品類別投訴的主要問題
食品類投訴反映的主要問題有:食品標簽與實際不符,食品變質、有異物、三無食品;網上購買的水果有腐敗、缺斤短兩等現象;商家或網店銷售的食品存在虛假宣傳。
(三)各食品類別投訴較多的地區
從投訴的地區來看,食品類投訴量較大的地區主要有:陽泉市(5605件)、運城市(5258件)、太原市(4611件)、大同市(3350件)、長治市(2695件),合計占比69.33%。
二、食品類別舉報情況
(一)各食品類別舉報排名及核查情況
2023年全年,各食品類別投訴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普通食品、酒和飲料、保健食品,各食品類別舉報按期核查率均達到91.95%。具體情況詳見如下:
1、普通食品類舉報排名情況。普通商品投訴排名前三的依次是餐飲食品、調味品、糧食加工品,按期核查率為93.95%。詳見下圖:
2、食用農產品舉報排名情況。食用農產品舉報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水果類、畜禽肉及副產品、生干堅果與籽類食品,辦結率為96.85%。詳見下圖:
(二)食品類別舉報的主要問題及行為類別
1、從食品類舉報的主要問題看。舉報的主要問題為對普通食品宣傳有保健功效等虛假宣傳現象;銷售過期、變質、三無食品;食品存放條件不符合要求;銷售的商品無明碼標價等;食品經營許可證與經營場所地址不一致等。
2、從舉報食品行為類別看。主要為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廣告違法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生產許可違法行為、計量違法行為、價格違法行為、商標違法行為、標準化違法行為、產品質量違法行為、違反登記管理行為等10種行為。詳見下表:
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舉報量排名前三的為銷售貯存法律法規禁止銷售的食品(食品添加劑)、標簽標示、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雜摻假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
(三)各食品類舉報較多的地區
從舉報的地區來看,食品類舉報量較大的地區主要有:運城市(2521件)、臨汾市(2395件)、陽泉市(2383件)、太原市(2215件)、呂梁市(1081件),合計占比73.31%。
三、被投訴舉報量較多的經營者
食品類被投訴前三的經營者有:1、永輝超市(113件,反映的問題:食物變質、有異物);2、山西袋鼠先生商貿有限公司(111件,反映的問題:食物變質)。3、臨猗御品一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09件,投訴的主要問題缺斤短兩、與宣傳不符、水果腐爛)。
被舉報前三的經營者有:1、山西飛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137件,反映的問題:虛假宣傳問題);2、永輝超市(137件,反映的問題:銷售的食物變質、有異物);3、臨猗御品一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33件,反映的主要問題:虛假宣傳問題)。
四、相關建議
(一)進一步強化食品監管力度
食品作為投訴舉報最多的類別,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下大氣力強化監管,監督生產經營者從原料到成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力爭做到合法、合規、合標經營,規范經營。同時,針對投訴量較多的經營者,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行政約談,投訴信息公示,要加大對嚴重違法行為懲處力度,營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
(二)深入斷推進食品消費糾紛多元解決機制建設
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廣泛宣傳,倡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主動入駐全國12315在線平臺,成為ODR企業;要大力引導食品經營者廣泛建立消費維權服務站,建立健全保護消費者權益和解制度,落實經營者維權主體責任,從源頭化解消費糾紛。
(三)不斷加強食品監管隊伍建設
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食品監管隊伍建設,配足基層市場監管人員,加強監管力量,快速高效處置消費者投訴舉報,從監管上解決食品投訴舉報沒人管、管不住、管不好的問題。
(四)廣泛建立食品安全社會監督機制
倡導全社會共同參與食品問題治理,圍繞群眾普遍關心的食品消費“急難愁盼”問題和典型事件,要建立、完善輿情研判、風險預警和通報會商、信息共享機制,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對食品問題治理的意見建議,個相關單位要加強與社會組織、經營者、消費者等有效聯動,不斷增進理解和互信,打造食品問題多元治理新格局。
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12315投訴舉報指揮中心
2024年1月15日
日期: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