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研究構建可降低氮足跡的綠肥-水稻生產系統

   2023-10-31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968
核心提示: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術創新團隊通過優化不同紫云英生物量下的最佳施氮量,構建了低氮足跡綠肥-水稻生產系統。……(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術創新團隊通過優化不同紫云英生物量下的最佳施氮量,構建了低氮足跡綠肥-水稻生產系統。相關成果發表在《環境管理(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
 
  紫云英是我國南方稻區最重要的綠肥作物,利用冬閑稻田種植紫云英能為后茬水稻提供大量有機氮源,減少化學氮肥投入,降低活性氮損失。由于土壤、氣候和田間管理條件的時空差異,不同區域、不同年份紫云英的生物量變異較大,氮肥施用量難以確定,往往依賴專家經驗。因此,依據紫云英生物量確定后茬水稻的最佳氮肥投入是構建低氮足跡綠肥-水稻生產系統的關鍵。
 
  該團隊基于田間調查、多年多點定位試驗和模型模擬,優化不同紫云英生物量下的最佳施氮量。結果表明,紫云英翻壓量從0增加到45噸/公頃,單季稻最佳施氮量從每公頃180?280 千克降低到每公頃100?120 千克,早稻施氮量從每公頃140?180 千克降低到每公頃0?20 千克。與農民習慣氮肥用量相比,單季稻和早稻氮肥施用量分別減少29.6%和65.3%,氮足跡分別降低23.4%和49.3%。研究對優化南方綠肥-水稻生產系統氮肥管理和降低氮足跡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得到“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資助。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1479723018212 


日期:2023-10-31
 
標簽: 中國 生物 水稻
行業: 糧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