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進一步利用土地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呂秀蘭教授團隊、成都市農林科學院以及西昌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于2022年在西昌市太和鎮太安村實施了200余畝“葡萄+馬鈴薯”、“葡萄+豌豆”及“葡萄+蠶豆”糧經復合種植模式的試驗、示范與生產推廣。2月8日,由西昌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組開展了現場觀摩測產會,四川農業大學呂秀蘭教授與團隊成員梁東教授、徐堃富參與了本次測產會。
當天由四川農業大學和西昌市農業農村局以及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等單位的領導、專家組成專家組對西昌市太和鎮太安村的“葡萄+馬鈴薯”糧經復合種植示范點進行了現場考察和測產。該示范點于2022年9月底在種植葡萄的壟面行間播種了馬鈴薯品種麗薯5號與青薯9號。專家組選取有代表性的“葡萄+馬鈴薯”地塊進行測產。顯示該示范點馬鈴薯最大單粒重530.5克,單株最高產量1039克,平均畝產達到1650斤/畝,按市場價1.5元/斤計算,畝產值達2475元,在果農實現葡萄增收的同時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益。該示范點另一個創新之處在于在種植過程中,無需單獨為馬鈴薯施用肥料,利用葡萄園地原有的豐富有機質及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即可滿足其正常生長需求,構建了葡萄與馬鈴薯套種的營養共享新模式,實現了“葡萄+馬鈴薯”糧經復合種植的省力化、輕簡化與豐產化。此外,該示范點內的間栽豌豆與蠶豆植株生長健壯、長勢良好,其中豌豆結夾豐富、顆粒飽滿,蠶豆正處于盛花階段。截至目前,“葡萄+馬鈴薯”、“葡萄+豌豆”及“葡萄+蠶豆”糧經復合種植模式在西昌市輻射推廣面積已達14000余畝。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助農增收,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日期:2023-02-13
當天由四川農業大學和西昌市農業農村局以及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等單位的領導、專家組成專家組對西昌市太和鎮太安村的“葡萄+馬鈴薯”糧經復合種植示范點進行了現場考察和測產。該示范點于2022年9月底在種植葡萄的壟面行間播種了馬鈴薯品種麗薯5號與青薯9號。專家組選取有代表性的“葡萄+馬鈴薯”地塊進行測產。顯示該示范點馬鈴薯最大單粒重530.5克,單株最高產量1039克,平均畝產達到1650斤/畝,按市場價1.5元/斤計算,畝產值達2475元,在果農實現葡萄增收的同時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益。該示范點另一個創新之處在于在種植過程中,無需單獨為馬鈴薯施用肥料,利用葡萄園地原有的豐富有機質及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即可滿足其正常生長需求,構建了葡萄與馬鈴薯套種的營養共享新模式,實現了“葡萄+馬鈴薯”糧經復合種植的省力化、輕簡化與豐產化。此外,該示范點內的間栽豌豆與蠶豆植株生長健壯、長勢良好,其中豌豆結夾豐富、顆粒飽滿,蠶豆正處于盛花階段。截至目前,“葡萄+馬鈴薯”、“葡萄+豌豆”及“葡萄+蠶豆”糧經復合種植模式在西昌市輻射推廣面積已達14000余畝。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助農增收,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日期: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