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農業資源利用與區劃團隊立足生產端稻作系統轉型和消費端親環境食品市場培育需求,探討了信息干預對消費者新興親環境食品溢價支付決策的影響機制。相關研究成果以“Information exposure incentivizes consumers to pay a premium for emerging pro-environmental food: Evidence from China”為題,發表在環境科學學術期刊《清潔生產(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
據尹昌斌研究員介紹,隨著消費者對健康的日益關注,具備安全、營養、環保特征的新型親環境食品正成為農產品市場消費新風尚,資源相對稀缺性決定了消費者存在為這類食品支付溢價的可能。那么現實中,消費者是否愿意為新興親環境食品支付溢價?溢價決策又是如何發生的?
該研究以綠肥大米為例,通過設計信息干預試驗,綜合運用條件價值法、參數估計、半參數估計等方法,揭示了中國城市消費者為綠肥大米支付溢價的意愿及其決定因素。結果顯示,信息干預前后消費者的支付意愿分別為7.9元/kg和12.1元/kg,分別比普通大米高出2.6元/kg和6.8元/kg。這一發現強調了通過外部信息供給消除親環境食品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消費者購買綠肥大米的決策機制,得到如下結論。第一,主觀自我評價和環境素養對消費者溢價均有正向顯著影響。可見,通過積極引導消費者的主觀自我評價和培養消費者的環境素養改善其消費溢價具有現實可行性。其次,信息干預對消費者綠肥大米屬性認知具有正向調節效應,這一發現不僅強調了食品屬性標簽對引導消費者支付的積極作用,還進一步驗證了信息策略對促進綠肥大米市場發展的有效性。第三,信息干預縮小了不同消費群體之間的支付差距,為穩定綠肥大米市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以上結果對指導中國親環境食品市場的發展升級,促進中國稻作制度創新均具有指導意義。
該研究成果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8ZDA048)、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綠肥(CARS-22)、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21M693446)等項目的共同資助,李福奪博士后為第一作者,尹昌斌研究員為通訊作者。據悉,《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是環境科學領域JCR一區TOP期刊,最新影響因子IF=11.072。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59652622020133
日期:2022-09-13
據尹昌斌研究員介紹,隨著消費者對健康的日益關注,具備安全、營養、環保特征的新型親環境食品正成為農產品市場消費新風尚,資源相對稀缺性決定了消費者存在為這類食品支付溢價的可能。那么現實中,消費者是否愿意為新興親環境食品支付溢價?溢價決策又是如何發生的?
該研究以綠肥大米為例,通過設計信息干預試驗,綜合運用條件價值法、參數估計、半參數估計等方法,揭示了中國城市消費者為綠肥大米支付溢價的意愿及其決定因素。結果顯示,信息干預前后消費者的支付意愿分別為7.9元/kg和12.1元/kg,分別比普通大米高出2.6元/kg和6.8元/kg。這一發現強調了通過外部信息供給消除親環境食品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消費者購買綠肥大米的決策機制,得到如下結論。第一,主觀自我評價和環境素養對消費者溢價均有正向顯著影響。可見,通過積極引導消費者的主觀自我評價和培養消費者的環境素養改善其消費溢價具有現實可行性。其次,信息干預對消費者綠肥大米屬性認知具有正向調節效應,這一發現不僅強調了食品屬性標簽對引導消費者支付的積極作用,還進一步驗證了信息策略對促進綠肥大米市場發展的有效性。第三,信息干預縮小了不同消費群體之間的支付差距,為穩定綠肥大米市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以上結果對指導中國親環境食品市場的發展升級,促進中國稻作制度創新均具有指導意義。
該研究成果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8ZDA048)、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綠肥(CARS-22)、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21M693446)等項目的共同資助,李福奪博士后為第一作者,尹昌斌研究員為通訊作者。據悉,《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是環境科學領域JCR一區TOP期刊,最新影響因子IF=11.072。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59652622020133
日期: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