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外“代購”、“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型的購物模式,備受人們追捧,“一機在手購全球”再也不是夢想。但這些頂著 “代購”名頭的食品安全性怎樣?
在“3·15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三中院)發布本院審理的2起信息網絡買賣合同案件,通過案例提醒“代購”模式下的消費者與經營者,增強相關法律意識,“代購”并非食品安全的法外之地,同樣必須遵守我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
|案 例 1| “海外代購”現貨秒發 買賣合同還是委托合同?
案情簡介
2020年10月15日,朱某通過淘寶網平臺在劉某經營的Richelle House店鋪(昵稱為:雪梨情懷)內購買了10份“法國biocyte膠原蛋白液態飲 高濃縮抗衰美白膠原蛋白肽口服液”,產品發出后,次日由朱某簽收。朱某收貨后發現產品包裝上全是英文,沒有中文標識和我國進出境檢驗檢疫證明,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條和第九十七條的規定,且案涉產品宣傳有“減少皺紋細紋、提升皮膚彈性”的功效,應系保健食品;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七條規定,案涉產品沒有批準文號,故朱某訴至法院要求店鋪退款并支付十倍賠償。劉某辯稱,其是通過跨境電商模式由跨境電商直接在杭州保稅倉向朱某發送商品,開設的網店只是提供信息服務,與朱某之間形成的是居間合同關系,不是買賣合同關系,故不同意承擔賠償責任。一審法院判決支持朱某退一賠十的訴請。劉某不服,提出上訴。
上海三中院經二審審理認為,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托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托人支付報酬的合同。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所有權于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兩者的目的與營利方式有本質區別。本案中,劉某在其經營的店鋪展示涉案商品的名稱、價款等信息,朱某支付價款購買,劉某交付涉案食品于朱某,雙方轉移的是標的物所有權,因而成立的是買賣合同關系。劉某抗辯系從杭州保稅倉發貨,而實際發貨地點卻系江蘇海安縣,其辯稱不成立。劉某明知經營的商品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卻仍然銷售,應依法承擔經營者責任,故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點評
本案系一起典型的現貨代購,此種模式下消費者與經營者一般成立的是買賣合同關系,而非居間合同或委托合同關系。
涉案商品在消費者淘寶網站下單次日即通過快遞從國內發貨,消費者次日即可收到。這顯示出本案屬于“代購”中的“國內現貨”情況。商家從國外購買商品后在網店公開上架銷售,此時商家已經取得了現貨商品的所有權,將商品上網銷售給新的消費者實際上是轉售行為,商家與消費者之間形成的是買賣合同關系。對于轉售,商家的轉售價格中包含了商品原價和利潤。此種模式下,消費者只能挑選商家出售的既有商品,卻不能像代理關系中的委托人一樣指示代理人為自己購買特定商品。因此,這種“現貨交易”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代購”,而是變成了商家先囤貨再轉售的經營行為,則商家既要承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規定的“經營者”義務,又要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保證其轉售的商品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
|案 例 2|海外代購的產品不受我國《食品安全法》的調整?
案情簡介
2020年11月20日,原告林某在某淘寶店鋪購買了20瓶名稱為“美國品牌Kirkman Labs阿爾法酮戊二酸300毫克/100粒現貨”的商品,被告某食品商行于次日通過快遞從上海長寧區某街道發貨。林某于發貨當天收到涉案商品后,發現其既無中文標簽,也沒有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證明材料,故訴至法院,要求退貨并由被告店鋪支付十倍賠償。被告某食品商行辯稱,其所經營的是“全球購”產品,屬于為買家“代購”性質,涉案產品經過了國外cGMP認證,有境外購物小票和報關證明,來源正當合法,故不同意予以退貨賠償。一審法院判決支持了原告訴請。被告某食品商行不服,提出上訴。
上海三中院經二審審理后認為,上訴人某食品商行經營進口食品,但未提供涉案商品的相關檢驗檢疫合格證明,且涉案商品無中文標簽,商家存在“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情形,故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點評
有些進口食品購自國外超市、藥房,有國外的購物小票和因私入境的報關證明,這樣是否能直接推定其符合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我國《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條、第九十六條、第九十七條對于進口食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有專門規定,如進口食品應當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并按要求隨附合格證明材料,外包裝應當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并載明食品的原產地及境內代理商的信息等。因此符合國外食品、藥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藥品,并不當然符合我國的食品、藥品安全。
購自國外超市、藥房的食品、藥品在進入我國海關時,多是以“自用”名義進行報關,那就意味著這些食品或藥品入境后可以自用、贈送,但不得再行經營、銷售。本案中,某食品商行以 “全球購”名義自稱“代購人”,卻將報關用于“私人自用”目的進口的商品在網上再次售賣,屬于經營行為,應當按照經營進口食品的標準進行規制。涉案商品未經檢驗檢疫并附隨資料,外包裝也無中文標簽,顯然不符合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因此,某食品商行在網上經營銷售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的進口食品,其行為存在明顯過錯,應當承擔“退一賠十”的法律責任。
日期:2022-03-15
在“3·15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三中院)發布本院審理的2起信息網絡買賣合同案件,通過案例提醒“代購”模式下的消費者與經營者,增強相關法律意識,“代購”并非食品安全的法外之地,同樣必須遵守我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
|案 例 1| “海外代購”現貨秒發 買賣合同還是委托合同?
案情簡介
2020年10月15日,朱某通過淘寶網平臺在劉某經營的Richelle House店鋪(昵稱為:雪梨情懷)內購買了10份“法國biocyte膠原蛋白液態飲 高濃縮抗衰美白膠原蛋白肽口服液”,產品發出后,次日由朱某簽收。朱某收貨后發現產品包裝上全是英文,沒有中文標識和我國進出境檢驗檢疫證明,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條和第九十七條的規定,且案涉產品宣傳有“減少皺紋細紋、提升皮膚彈性”的功效,應系保健食品;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七條規定,案涉產品沒有批準文號,故朱某訴至法院要求店鋪退款并支付十倍賠償。劉某辯稱,其是通過跨境電商模式由跨境電商直接在杭州保稅倉向朱某發送商品,開設的網店只是提供信息服務,與朱某之間形成的是居間合同關系,不是買賣合同關系,故不同意承擔賠償責任。一審法院判決支持朱某退一賠十的訴請。劉某不服,提出上訴。
上海三中院經二審審理認為,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托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托人支付報酬的合同。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所有權于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兩者的目的與營利方式有本質區別。本案中,劉某在其經營的店鋪展示涉案商品的名稱、價款等信息,朱某支付價款購買,劉某交付涉案食品于朱某,雙方轉移的是標的物所有權,因而成立的是買賣合同關系。劉某抗辯系從杭州保稅倉發貨,而實際發貨地點卻系江蘇海安縣,其辯稱不成立。劉某明知經營的商品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卻仍然銷售,應依法承擔經營者責任,故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點評
本案系一起典型的現貨代購,此種模式下消費者與經營者一般成立的是買賣合同關系,而非居間合同或委托合同關系。
涉案商品在消費者淘寶網站下單次日即通過快遞從國內發貨,消費者次日即可收到。這顯示出本案屬于“代購”中的“國內現貨”情況。商家從國外購買商品后在網店公開上架銷售,此時商家已經取得了現貨商品的所有權,將商品上網銷售給新的消費者實際上是轉售行為,商家與消費者之間形成的是買賣合同關系。對于轉售,商家的轉售價格中包含了商品原價和利潤。此種模式下,消費者只能挑選商家出售的既有商品,卻不能像代理關系中的委托人一樣指示代理人為自己購買特定商品。因此,這種“現貨交易”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代購”,而是變成了商家先囤貨再轉售的經營行為,則商家既要承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規定的“經營者”義務,又要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保證其轉售的商品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
|案 例 2|海外代購的產品不受我國《食品安全法》的調整?
案情簡介
2020年11月20日,原告林某在某淘寶店鋪購買了20瓶名稱為“美國品牌Kirkman Labs阿爾法酮戊二酸300毫克/100粒現貨”的商品,被告某食品商行于次日通過快遞從上海長寧區某街道發貨。林某于發貨當天收到涉案商品后,發現其既無中文標簽,也沒有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證明材料,故訴至法院,要求退貨并由被告店鋪支付十倍賠償。被告某食品商行辯稱,其所經營的是“全球購”產品,屬于為買家“代購”性質,涉案產品經過了國外cGMP認證,有境外購物小票和報關證明,來源正當合法,故不同意予以退貨賠償。一審法院判決支持了原告訴請。被告某食品商行不服,提出上訴。
上海三中院經二審審理后認為,上訴人某食品商行經營進口食品,但未提供涉案商品的相關檢驗檢疫合格證明,且涉案商品無中文標簽,商家存在“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情形,故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點評
有些進口食品購自國外超市、藥房,有國外的購物小票和因私入境的報關證明,這樣是否能直接推定其符合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我國《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條、第九十六條、第九十七條對于進口食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有專門規定,如進口食品應當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并按要求隨附合格證明材料,外包裝應當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并載明食品的原產地及境內代理商的信息等。因此符合國外食品、藥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藥品,并不當然符合我國的食品、藥品安全。
購自國外超市、藥房的食品、藥品在進入我國海關時,多是以“自用”名義進行報關,那就意味著這些食品或藥品入境后可以自用、贈送,但不得再行經營、銷售。本案中,某食品商行以 “全球購”名義自稱“代購人”,卻將報關用于“私人自用”目的進口的商品在網上再次售賣,屬于經營行為,應當按照經營進口食品的標準進行規制。涉案商品未經檢驗檢疫并附隨資料,外包裝也無中文標簽,顯然不符合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因此,某食品商行在網上經營銷售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的進口食品,其行為存在明顯過錯,應當承擔“退一賠十”的法律責任。
日期: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