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個被大陸母親視為掌上明珠的乖乖女,終于在原本并不起眼的奶粉歸屬面前不堪其擾,“忍無可忍”地對大陸仔嘣了句“NO”,是什么讓平常頗為乖巧的特區性情大變、惡目相向呢?這還得從大陸生產乳制品上發生過的那些不堪往事說起。
不到十年時間,大陸乳制品安全事件好似殺不了青的連續劇,從阜陽大頭娃娃到三聚氰胺,從阪崎腸桿菌到黃曲霉毒素M1,從工業明膠再到汞……,乳品生產企業身上的傷口數遍揭開而變成了難以治愈的爛痂,消費者們從憤恨到信任殘存再到絕望積聚成了抑郁癥,而作為醫生的監管部門在兩位患者身病和心病的治療和用藥上又顯得那么的倉惶而無措,結果身病從急性變成了慢性,心病卻愈發重了。
先來看看身病的病根,從三鹿奶粉事件開始,我們對國內乳品行業的畸形發展逐漸了解,生乳供應規模的發展趕不上乳品加工產能的擴張,即便是經歷過產業調整和行業大洗牌,這種頭大腳小的光怪陸離還是沒有多少改變,仍然是那個問出繭的問題,沒有好的生奶,怎么可能生產出好的乳制品?
再來瞧瞧心病,消費者們愈發嚴重的心病!是誰造成的?又有誰在盡力治療呢?安全甚至是惡性事件頻發的背景下,生產企業尤其是自詡領袖品牌的大企業們在干什么?有多少實實在在提升生乳到成品質量以換回信任的舉措?或是繼續地毯式的美化修飾?或是抱怨監測過于頻繁?或是忙著穿越生產日期?或是貼個純進口的羊皮忙著和國內狼群們撇清關系?而監管部門多種治療方案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駐廠監管重壓下卻冒出個皮革水解蛋白奶,以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為由“義正言辭”拒絕了消費者要求公開生乳新國標制定過程紀要的申請卻被懷疑為利益捆綁下的沆瀣一氣,在信心滿滿宣布療效的時候卻未曾想到會出現多種不同版本,甚至還有讓身病患者自行報病的方案即將實施……,就是這些,種種害怕身病影響自己的隱憂、種種擔心治療停滯不前的無望結合在一起的產物。
懷揣著這樣的產物,我們踏上了尋求安全奶粉、祈求孩子健康的征程,但“沖動”而“過激”的瘋買卻招致了美國、澳大利亞、德國、荷蘭、新西蘭這些貌似當年八國聯軍們的一連串大嘴巴,甚至在親生孩子家里都享受了一記響亮的耳光;面對屈辱以及由其激發出的各式各樣的抨擊和責難,作為大陸仔的一份子,我也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1、有人說我們賤、說我們崇洋媚外、說我們盲目跟風。我在此試問,如同羊群,面對一片不知道能不能吃的草而選擇不吃繼而遷徙是否是生物之本能?愛子心切人之常情,為人父母何錯之有?誰愿意看著兩個家庭、幾代人苦心凝結成的希望去試探國產奶粉安全這潭渾水到底有多深?而母乳、奶粉、副食選擇和搭配的問題,我以為受到家庭經濟條件、知識層次、母親和孩子身體健康狀況、口味好惡等太多因素影響,因而一直都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多項選擇題,永遠沒有標準答案,所以,子非魚焉知魚之所需乎?
2、有人說我們不理智。我想說,理性的基礎是認知水平,國內有幾對父母從小到大接受過連續的食品安全知識教育?面對如此復雜的食品安全態勢,讓他們保持理性的理由又在哪里?連我們這些食品行業從業人員都無法做到科學、客觀、全面的認識國產奶粉安全狀況,又怎能苛求普遍專業認知嚴重不足的年輕父母們呢?再看看我們的氛圍,天天呼喊著“食品安全大于天”,卻在什么是食品安全、怎樣接近安全的基礎普及教育問題上失守;確實,打敗我們的是天真,無知的天真。
3、以嬰幼兒奶粉為突出典型,國內食品安全問題好似一個無底黑洞,大家都在談論安全,但對什么是安全卻沒有一個客觀統一的認識。我以為,安全是相對的,其邊緣就是當前科技水平能夠觸及的范圍,奶粉的相關標準其實就是科技水平的具體體現,符合標準的奶粉也可以說是相對安全的,因此,對標準以外的所謂危害,在沒有充分調查求證即認為不安全甚至大肆渲染是非常不理智、不負責任的行為;如果任由這種錯誤的思潮泛濫下去,將再無安全可言,放心和信任的基礎也就蕩然無存。
4、洋奶粉的一大賣點就是奶源好,這也是國產奶粉始終不舉的關鍵所在,所以國產奶粉信譽的重建之路應該由優化奶源做起,其次才是生產品質管控,沒有這些,國產奶粉就沒有和洋奶粉爭奪消費群體的本錢,收復失去的信任就不可能有希望。
即便被扇了耳光,即便還要面對鄙視的眼光,但追逐洋奶粉的路還要走下去,至少是現在;不知道在憧憬的國內乳業復興之前,我們還要享受多少類似的耳光,說句實在話,身為土生土長的大陸仔我也有著感同身受的屈辱,但此時此刻,我以為怨天怨人不如自省自強,我由衷希望國內的乳品企業和監管部門能夠為這樣仿佛遭受侵略般的恥辱而觸動,能夠心存善念而擯棄劣習,為重振國產乳品的信譽多做一些科學長遠的規劃和切實有效的舉措,以真心、誠意將父母們的樸實愛意早日喚回我們自己的家門口。
參與討論請見:
http://bbs.foodmate.net/thread-628870-1-1.html
食品論壇關于舉辦“食品人談食品事,食品安全大家談”有獎活動公告
http://bbs.foodmate.net/thread-623767-1-1.html
日期:201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