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大安示范區水稻新品種“東稻122”示范推廣取得重要進展

   2021-10-18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664
核心提示:近日,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大安示范區水稻新品種“東稻122”田間現場觀摩會暨百畝連片實收測產會在蘇打鹽堿典型稻區吉林省大安市叉干鎮成功舉行。測產專家組組長由原國家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通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嚴光彬研究員擔任。經過專家組測產,“東稻122”平均產量為632公斤/畝,比當地主推品種增產10.6%,高產地塊產量達到721公斤/畝。……(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近日,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大安示范區水稻新品種“東稻122”田間現場觀摩會暨百畝連片實收測產會在蘇打鹽堿典型稻區吉林省大安市叉干鎮成功舉行。測產專家組組長由原國家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通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嚴光彬研究員擔任。經過專家組測產,“東稻122”平均產量為632公斤/畝,比當地主推品種增產10.6%,高產地塊產量達到721公斤/畝。
 
  “東稻122”主要育成人楊福研究員首先介紹了品種的選育過程及近兩年的推廣情況,嚴光彬詳細介紹了“東稻122”的優良特性,指出這是一個即穩產又高產的后期功能型早熟水稻新品種,預測未來將成為東北蘇打鹽堿稻區有重大影響的品種;同時指出,在今后推廣的過程中結合品種特性,因地制宜的研發并推廣“東稻122”的最佳栽培技術,更好地展示該品種的增產潛力,為吉林省增產800億斤糧食作貢獻。
 
  水稻新品種“東稻122”是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緊密合作、優勢互補,采用高能重離子束(12C6+)誘變育種技術培育的國內第一個北方粳稻新品種,2020年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2021年入選吉林省農業主導品種。經過2020~2021年的示范推廣表現出耐鹽堿、活稈成熟、抗倒伏、高產、適應性好、出米率高、商品性好等特點,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尤其是在今年氣溫不利的條件下,“東稻122”田間表現尤為突出,明顯優于當地主推品種。2021年在吉林省大安市紅崗子鄉蘇打鹽堿地萬畝水田核心示范區開展的中重度鹽堿地磷石膏/脫堿3號+東稻122+抗逆栽培為關鍵技術的良田良種良法高效治理模式中,“東稻122”田間長勢良好,明顯優于農戶種植模式;此外,在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大安示范區輻射區的鎮賚、洮南、前郭以及黑龍江省的肇源、大慶等鹽堿稻區也表現突出。在“東稻122”的推廣過程中,研發團隊還創新了示范推廣模式,即構建并實施了“緊湊型育、繁、推”一體化、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現代服務型推廣技術模式,與合作種業及農資公司緊密合作,依托其強大的、接地氣的技術服務網絡,在品種推廣的重點鄉鎮實行“網格化”全程式跟蹤技術服務,因地制宜制定并實施“個性化”的服務技術方案,一改以往種業公司銷售完種子就“關門大吉”的現象,發現問題及時高效解決,為新品種的示范推廣保駕護航。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水稻新品種“東稻122”已在蘇打鹽堿稻區累計推廣20多萬畝,受到當地農民的一致好評。
 
  此次現場會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所主辦、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及吉林省鴻翔吉豐種業有限公司、吉林省黑土地農資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白城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躍波、白城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黃秀清、大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朱寄銘、東北地理所黨委書記蘇陽及相關科研管理人員、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沈陽農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吉林省農業科學院、通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白城市農業科學院、大安市水田開發服務中心等單位的專家和領導出席了田間觀摩會。



日期:2021-10-18
 
地區: 吉林 吉林市
標簽: 通化 水稻
行業: 糧油 酒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