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帶隊赴新疆烏魯木齊安寧渠試驗站調研了作科所牽頭實施的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抗逆轉基因玉米新品種培育”課題工作進展,以及農業農村部國家玉米良種重大聯合攻關等項目抗旱玉米田間試驗情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張春林、作科所黨委書記范靜和新疆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盧蜀江等領導陪同調研。
據介紹,玉米是我國主要糧飼兼用作物,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玉米的需求持續旺盛,近年來種植面積超過6億畝。然而,我國玉米的平均生產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平均單產僅為美國的60%左右。干旱是阻礙玉米生產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我國玉米因旱災造成的產量損失達20%以上。提升玉米的抗旱性,特別是通過生物技術手段發掘玉米抗旱種質資源培育節水抗旱品種是提高我國玉米生產能力最為經濟有效的途徑,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張桃林一行聽取了研究實施單位作科所王天宇研究員和新疆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劉成研究員的項目進展情況匯報,實地查看了抗旱玉米的田間表現。在國家重大專項的支持下,轉基因抗旱玉米種質創制和新品種培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已挖掘出ABP9、SbSNAC1、ZmNAC111、ZmDREB2.7、ZmVPP1、ZmTIM15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旱相關基因60余個,創制出轉ABP9、SbSNAC1和ZmVPP1等基因的玉米抗旱新材料,現有1個轉基因玉米材料進入生產性試驗,5個進入環境釋放階段,12個新品種已具備大面積生產應用的潛力。其中,轉ABP9、SbSNAC1基因、具有鄭58背景的抗旱玉米自交系NAZ-4、SbSNAC466在正常灌溉條件下與對照鄭58產量持平,在旱區(節水50%)較對照產量分別提高8.7-41.2%和9.4-37.7%,用其組配的鄭單958背景的雜交種ABP958 、NAC958在正常灌溉條件下與對照鄭單958相當,在旱區條件下較對照鄭單958分別增產6.5%-9.2%和5.1 -14.3%。聚合ABP9、SbSNAC1基因、具有鄭單958背景的雜交種AN958在水區與對照鄭單958產量相當,在旱區平均較對照增產17.9%,顯示出很好的生產利用價值。與此同時,“十三五”期間,農業農村部組織國家玉米良種重大聯合攻關,作科所與新疆農科院糧作所等單位聯合搭建玉米種質資源抗旱性規模化鑒定評價平臺,制定了玉米種質資源抗旱性鑒定評價地方標準以及玉米綠色品種指標體系,利用研發的全生育期梯度欠量干旱、隔壟交叉干旱、水旱分區鑒定等技術,對集結的1.1萬份玉米種質資源進行了規模化抗旱鑒定,發掘出抗旱性達“極強”水平的優異種質207份,培育出中玉303等一批抗旱高產雜交種,正在為抗旱節水、種業綠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張桃林充分肯定了重大專項課題取得的進展和抗旱玉米種質資源鑒定工作,他表示,玉米抗旱研究對于農業節約用水、高產穩產、擴大可種植區域等方面均具有重大的意義,希望農科人能繼續努力、不斷創新,緊密結合生產實際,加大力度破解優異種質缺乏瓶頸,培育節水但不減產的突破性新品種,為我國的干旱和半干旱區農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農田建設管理司司長郭永田、科技教育司產業技術處處長徐利群,新疆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領導等參加調研活動。
日期:2021-10-11
據介紹,玉米是我國主要糧飼兼用作物,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玉米的需求持續旺盛,近年來種植面積超過6億畝。然而,我國玉米的平均生產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平均單產僅為美國的60%左右。干旱是阻礙玉米生產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我國玉米因旱災造成的產量損失達20%以上。提升玉米的抗旱性,特別是通過生物技術手段發掘玉米抗旱種質資源培育節水抗旱品種是提高我國玉米生產能力最為經濟有效的途徑,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張桃林一行聽取了研究實施單位作科所王天宇研究員和新疆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劉成研究員的項目進展情況匯報,實地查看了抗旱玉米的田間表現。在國家重大專項的支持下,轉基因抗旱玉米種質創制和新品種培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已挖掘出ABP9、SbSNAC1、ZmNAC111、ZmDREB2.7、ZmVPP1、ZmTIM15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旱相關基因60余個,創制出轉ABP9、SbSNAC1和ZmVPP1等基因的玉米抗旱新材料,現有1個轉基因玉米材料進入生產性試驗,5個進入環境釋放階段,12個新品種已具備大面積生產應用的潛力。其中,轉ABP9、SbSNAC1基因、具有鄭58背景的抗旱玉米自交系NAZ-4、SbSNAC466在正常灌溉條件下與對照鄭58產量持平,在旱區(節水50%)較對照產量分別提高8.7-41.2%和9.4-37.7%,用其組配的鄭單958背景的雜交種ABP958 、NAC958在正常灌溉條件下與對照鄭單958相當,在旱區條件下較對照鄭單958分別增產6.5%-9.2%和5.1 -14.3%。聚合ABP9、SbSNAC1基因、具有鄭單958背景的雜交種AN958在水區與對照鄭單958產量相當,在旱區平均較對照增產17.9%,顯示出很好的生產利用價值。與此同時,“十三五”期間,農業農村部組織國家玉米良種重大聯合攻關,作科所與新疆農科院糧作所等單位聯合搭建玉米種質資源抗旱性規模化鑒定評價平臺,制定了玉米種質資源抗旱性鑒定評價地方標準以及玉米綠色品種指標體系,利用研發的全生育期梯度欠量干旱、隔壟交叉干旱、水旱分區鑒定等技術,對集結的1.1萬份玉米種質資源進行了規模化抗旱鑒定,發掘出抗旱性達“極強”水平的優異種質207份,培育出中玉303等一批抗旱高產雜交種,正在為抗旱節水、種業綠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張桃林充分肯定了重大專項課題取得的進展和抗旱玉米種質資源鑒定工作,他表示,玉米抗旱研究對于農業節約用水、高產穩產、擴大可種植區域等方面均具有重大的意義,希望農科人能繼續努力、不斷創新,緊密結合生產實際,加大力度破解優異種質缺乏瓶頸,培育節水但不減產的突破性新品種,為我國的干旱和半干旱區農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農田建設管理司司長郭永田、科技教育司產業技術處處長徐利群,新疆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領導等參加調研活動。
日期:2021-10-11